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相关新闻

当城市处在汛期,会有大量雨水流入雨污合流管网,不仅容易产生短时内涝,也容易导致河道污染。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目前通州区正实施第一批雨污合流管线改造工程,包括永顺北街、玉桥东路、陈列馆路等11条道路,预计年底前完工。届时,可实现约4.12平方公里流域雨污合流管线的分流制改造,提升污水处理效率,改善水环境。

为解决雨污合流问题,2017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进一步聚焦攻坚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快污水治理节奏,给出了北京市治理水环境的进度表——利用两年时间新建污水收集管线1093.5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409公里。

所谓雨污分流,就是将雨水和污水分隔,用不同的管道运送,然后进行排放或者后续处理的一种排污方式。雨水经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经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合格后进行再利用。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能防止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河道,污染地表水;二是便于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大大提升污水处理效率,节省污水处理成本。

老式的雨污合流管网,是直接将雨水和污水就近排入城市水体,而城市副中心兴建污水治理工程,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造实现雨污分流。雨污合流改造项目,就是将通过雨污分流和污水管线建设,解决相关区域内的这一问题。

目前,副中心雨污合流管线改造工程第一批正在实施,预计年底前完工。包括永顺北街、日新路、群芳中一街、万盛北街北侧路、荟萃南路、梨园北街、玉桥东路、怡乐中街、怡乐北街、陈列馆路、潞苑东路总共11条道路,总长约12.21公里。新建雨水干线约7.44公里,新建污水干线约10.59公里,可以实现约4.12平方公里流域雨污合流管线的分流制改造,提高管道的排水能力,完善雨水管网的覆盖面积、提高雨水管道的重现期标准,将雨水管道重现期标准从小于1年一遇,提高到35年一遇,实现支、干线雨污分流,为后续彻底分流创造条件。

据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建设中,通过高起点、高标准、合理布局的雨水管网系统,科学地衔接副中心排水防涝、防汛、海绵城市建设等专项规划,有机结合水利、园林景观、环卫保洁等水资源的消耗,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着力打造副中心基础建设的精品工程。在施工中也是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交通引导、现场清理等手段,减少交通影响;采用先进、可靠、适用、稳妥的方式和材料进行施工,最大可能降低对城区居民生活的影响。

此外,区水务局正在与各相关部门紧密对接,组织编制近四年的实施计划,将来随着道路改造,城市副中心将逐步实现雨污分流,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文章内容来自通州时讯 记者冯维静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