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快接快办。实行“7x24小时”督查催办制度,紧盯“六个第一时间”,落实“办前问需求、办中问进展、办后问满意”的工作模式。2025年1至7月,共接收生态环境领域投诉举报418件,诉求响应率、考核工单满意率和解决率始终保持100%。2.优化工作办法。建立接诉即办正负面清单,详实记录接诉即办工作中的不足以及优秀做法,切实做到既关注群众诉求处置结果,更注重办理过程的合理化、规范化跟进。截至目前共发掘优秀案例10个,记录其他问题80余条。3.巧用科技赋能。利用卫星遥感、VOCs走航监测、道路尘负荷监测、油烟在线监测、全区水环境管控、网格预警6大科技手段,精准定位微小点位污染源,动态调整接诉即办要点清单,就季节性、周期性、可预见性诉求开展未诉先办。截至7月底,危废处置、柴油车尾气、企业排污等诉求同比下降44.2%。4.坚持多元共治。以“零点”行动、100家餐饮油烟治理、中央及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等多项重点任务为抓手,深刻践行“上门领哨”的服务意识,截至目前,共运用“吹哨报到”机制281次,其中“吹哨”52次、“应哨”2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