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6-05-09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通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5年1月13日在通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通州区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通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区政府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及郭金龙书记通州调研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统领,在各条战线上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实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0亿元,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60.9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687.7亿元,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02.9亿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709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0076元,分别增长10.2%和12%。

一、“一核五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主要功能区项目进入全面建设期。核心区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带动区域商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富华水乡南区基本竣工,新北京中心等项目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富力等项目实现全面开工;彩虹之门、台湾新光等项目启动前期工作。文化旅游区环球影城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国家车联网产业基地项目地块具备上市条件,上海合作组织中心、北京SAP智慧城市创新中心加快推进,闽商企业北方总部基地、台湾企业总部中心实现签约。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国家时尚创意中心等项目完成相关设计方案编制,长江商学院、天安数码城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国际医疗服务区北京信诺佰世医学检验中心正式对外营业,北京国际医学中心组团项目进展顺利。

土地一级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核心区河西重点地块全部实现上市,杨坨地块一级开发基本完成,司空小区和永顺镇政府周边区域搬迁工作有序推进。文化旅游区环球影城项目核心区实现供地,首批安置房竣工。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一级开发已近尾声,安置房建设及土地上市稳步展开。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期A地块具备上市交易条件,二期地块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实施方案编制。国际医疗服务区首个重点项目地块完成征地手续办理,6个地块完成土地预审并获立项、环评等批复。

基础设施陆续投入使用。核心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累计开工44项,主要市政管线全面贯通。东关大道、北环环隧正在进行设备后期安装;地铁M6号线二期实现通车运行;市政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主体完工;新华大街等道路综合改造工程主干路贯通;北关大道跨通惠河桥完成建设,跨北运河桥完成桥梁基础结构施工;核心区燃气调压站竣工,220千伏变电站完成开工准备。文化旅游区完成110千伏高压线迁改,园区内道路和变电站建设启动前期工作。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北部城市湿地公园主体完工,站前街(通马路与次渠大街路段)竣工通车,园区其他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徐宋路、规划三路等道路建设稳步实施。国际医疗服务区春宜路、观颐大街两条主干路获得市规划委批复,500千伏高压线迁改方案上报国家电网审核。

政策及规划体系保障更加有力。《北京城市副中心行动计划》完成初稿编制,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支持“一核五区”建设的政策文件,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一核五区”规划体系进一步稳定,为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启动区级“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经济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加快优化升级

大项目聚集发展态势良好。积极以大项目带动战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新增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874户,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7家,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倍。新注册企业单体投资强度显著提高,更加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项目梯次推进态势良好,中际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新三板”挂牌,动力总成发动机和变速器实现量产,百丽集团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苏宁易购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中石化中威联合等一批总部型项目落户,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实现入驻,河北钢铁集团总部等一批项目实现签约。京通罗斯福广场等一批重点商业项目开业。

发展方式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以高于北京市的标准制定实施《通州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集中整治无证照经营行为,取缔关停无证照经营主体4090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28家,万元GDP能耗圆满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指标。开展低端产业及低端市场清理整治,集中清退藕塘地和废品回收场所,累计腾退土地4万余亩。加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整合新城基业等5家区属国有企业,组建通州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为城市副中心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积极开展银政合作,解决文化旅游区、新华医院等重点项目资金问题,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碧水污水处理厂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科技支撑作用凸显,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意见》和《通州区支持科技创新暂行办法》,与市科委合作建设国际科技交流平台和2家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0家企业获得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认证。

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编制了《通州产业园区发展定位》。深入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在产业园区全覆盖,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快通州口岸项目建设,推动海关检疫通关通检一体化。枢密院、联东U谷、经开产业园等建设加快推进。光机电基地经海六路、开发区东区望君疃110千伏变电站等11项配套设施加快建设。

三、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以“一核五区”和产业园区为带动,实施11个村的旧村改造,实现3888人搬迁上楼,同步开展转居安置、社保对接、就业促进等工作,实现转非9220人,为4099名已转非人员补齐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4.4亿元。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启动西集、于家务、县等乡镇中心区地块的规划建设。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5个“北京市农村典型示范社区”,创建30个五星级“七型农村社区”。围绕“新三起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试点,在宋庄、台湖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建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信息系统并正式运行。开展村级经济事项监管及经济活动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农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在全市率先完成农业生态空间布局调整方案,确立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粮、稳菜、强种、增绿、精畜、节水”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城市副中心绿色屏障。继续重点发展以国际种业科技园为引领的园区农业、科技农业和数字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成功举办第二十二届世界种子大会蔬菜新品种展示观摩周、番茄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在全市率先开展家庭农场创建工作,第一批8个家庭粮田农场投入经营。发展林下经济2.9万亩,新建高效果园1935亩。制定实施《通州区2014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意见》,重点支持农民就业基地52个,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974人,实现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3500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两年居全市首位。

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徐尹路等7条道路实现竣工,朝阳北路东延二期等6条道路加快推进,永路一期等3条道路开工建设,京塘路等5条道路完成大修。潞苑五街二期等6条道路微循环改造加快推进,完成玉带河大街慢行系统建设,新增及调整公交线路13条。完成小甸屯、白庙北综合检查站改扩建。大力推进燃气管网建设,完成通香路燃气管网等一批项目建设。实施283万平方米建筑热计量改造和30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加快编制全区供水专项规划,完成老旧供水管道改造14公里,南水北调通州水厂具备开工条件。深入实施光纤入户工程,无线局域网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地下管线及城市部件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

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扎实成果

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坚决落实全市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部署,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建立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管控机制,启动国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加强拆违督办调度,形成拆违控违的联动机制和强大声势。累计拆除违法建设842处、228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的任务。积极配合国土督察和土地审计工作,对存在问题认真整改,拆除违法用地项目232宗。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秩序,违法建设、销售“小产权”房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持续加大对新增违法建设的巡查处置力度,始终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零容忍”。

深入落实大气治理各项工作任务。建立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全区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全覆盖。严控全区燃煤总量,替代供热面积70.4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减煤换煤”21万余吨,发放惠民液化气53万余瓶,实现农村地区送气下乡全覆盖。严控机动车污染,淘汰老旧机动车2.1万辆,新增300辆电动出租车、48辆清洁能源公交车和6000辆公共租赁自行车。加大工业污染防治,6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完成546.5蒸吨燃煤锅炉拆除工作,市级园区以外工业企业累计压减燃煤23.3万吨。全面开展扬尘防治,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升级建筑垃圾运输车辆933辆。加大对大气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处罚违法企业281家次。严格按照市里部署,集中开展禁止垃圾和秸秆焚烧以及污染企业停工限产等专项行动,圆满完成APEC期间服务保障任务。

加快实施水污染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深入落实《通州区治污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全区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雨水排除等8个专项规划。结合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启动城北水网建设。基本完成通惠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景观工程,加快推进河东再生水厂支线污水截流工程,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线32公里、再生水管线24公里,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张家湾再生水厂等工程实现开工,污泥消纳厂进展顺利。继续推动马驹桥、台湖、潞城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污水排放治理,完成17项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全年削减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2743吨。健全防汛指挥系统,实现安全度汛。强化村级供水设施安全运行管理,保障农村用水安全。

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建设。加大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实施京哈高速周边环境达标提升工程。完成八通轻轨沿线、芙蓉路市级达标大街和北苑、中仓区域2平方公里环境提升整治,完成36批脏乱点治理,对12个居住小区、街巷胡同进行硬化、绿化、美化,创建2个市级优美小区和2个市级优美街巷胡同。加快区有机质资源生态处理站、通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前期工作。深入推进207个小区、7所学校垃圾分类达标。提高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水平,完善清运体系建设。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启动编制全区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规划,拆除大型违规广告158块,整治改造牌匾标识299块。高标准完成平原造林工程6.2万亩,三年累计造林面积达到17.9万亩。启动45.6公里温榆河—北运河绿道建设,完成公路绿化30公里,屋顶绿化1.3万平方米。

全面加强人口规模管控。建立健全人口管理机制,强化属地作用分解落实市下达的人口管控目标任务。开展人口情况摸底清查,规划建设425个基层流管站,全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登记率达95%以上。落实“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工作思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取缔无照经营、清退藕塘地和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等,疏解外来人口3万余人。对违法建设出租房、群租房和地下空间开展全面排查治理,清退违规租住人员3000余人。

五、社会民生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载体,举全区之力,集群众之智,持续深化政务、市场、文化等“八大环境”建设,大幅提高各项指标达标率,顺利通过了北京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资格的综合测评。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持续发挥创城工作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深入实施一批惠民利民工程,打造一批文明诚信示范窗口、文明示范工地和文明示范小区,大力推进道德讲堂、“通州榜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公共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制定《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一批公立幼儿园建设,3所幼儿园升级为市一级一类园。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永乐店中学、贡院小学等建成投入使用,梨园中学等新建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运河中学南校区开工建设,北京五中通州校区完成前期工作,人大附中附小、杨庄小学等前期手续加快办理。北京电影学院通州校区地块完成搬迁,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地块搬迁工作加速推进。顺利完成义务教育规范入学,高考上线率再创新高,4所学校列入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工程。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教育文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北京教科院合作启动“通州区教育高端引领培养工程”,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潞河医院综合门诊楼基本竣工,新华医院工程主体封顶,东直门医院东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加快建设。大力引入各类优质医疗资源,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医教研”全面合作,潞河医院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华医院与友谊医院合作建设东院区,东直门医院东区成立全市第一个中医医联体。加大卫生系统信息化、社区卫生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配备,方便群众就医。区文化中心二期启动前期规划工作,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开工建设,区文化馆被确定为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排演基地。一批乡镇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活跃,顺利举办2014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交易会、运河艺术节、“繁荣杯”演艺大汇等活动,在第九届“舞动北京”大赛上获得3项原创作品金奖。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开启深度保护挖掘运河文化新篇章。竞技体育取得新成果,在第十四届市运会上获得17枚金牌,与上届相比实现翻番。档案馆新馆确定规划方案,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完成选址。建成气象新站,开展精细化预测预警服务。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史志、档案、保密、民防、地震、红十字、慈善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就业形势稳定,出台《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7%的较低水平。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乡参保人数达到84.7万人,工伤就医实现持卡结算,大龄低保人员参加养老保险补贴工作全面完成。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上调至每人每月650元,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理。率先建成2家慈善超市,规模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区养老院即将开工建设,3家养老照料中心投入使用,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主体完工。住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650套,竣工5323套,完成老旧小区整治面积41.9万平方米。深入实施33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社会治理深入推进。网格化系统平台实现试运行,解决问题12万件。“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成立通州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推进3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17个项目被确定为政府购买公益服务项目。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打造15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实施第三批社区用房达标建设,城乡社区楼门基本达到文化楼门标准,创建15个市级“六型社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继续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成为北京市安全生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区。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督管理,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测信息系统实现运行。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图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顺利推进。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措施。应急管理、人民武装、双拥共建、宗教、侨务及对台工作健康发展。

六、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十五条意见和区委意见,以“三严三实”的要求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坚决纠正政府系统“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努力把“为民、务实、清廉”贯彻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针对征集到的39大项意见建议,14项已完成了整改,25项纳入政府今后的工作计划。一年来,以区政府及其办公室名义下发的文件减少35.3%,简报刊物减少70%,区政府召开会议减少16.1%,“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压缩10%,楼堂馆所新建和一般公务车辆购置一律停止,行政效能监察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服务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有序推进政府系统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努力营造改革创新、利于发展的社会环境。强化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创新完善服务企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全程主动服务。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的办法(试行)》,在全市率先推行“三证合一”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制度,审批时限由15天缩短到4天。3个乡镇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进一步方便服务对象。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一期实现正式运行,二期规划设计完成方案制定。

民主法治建设持续深化。不断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将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纳入区政府决策程序,修订完善《通州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制定实施《通州区政府合同管理办法》,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行政诉讼和复议败诉案件责任追究等制度,对全区64个执法部门、192个行政执法主体、90项便民服务事项进行行政职权清理评估,不断提高依法治区和依法行政水平。制定实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和管理细则,对78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主动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区两级代表议案、建议和委员提案327件,办复率100%。

各位代表,2014年是我们全面加速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在经济社会各条战线上取得重要成绩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积极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通中、市属单位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和所有关心支持通州发展的各界人士以及全区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通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距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全区人民的期盼,在整体推进上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实现“功能完备”和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上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二是对照郭金龙书记提出的“发展搞上去、人口降下来、生态好起来”的工作目标,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还需在顶层设计和措施方法上进一步加强统筹,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在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开展“先行先试”、发挥桥头堡作用上还缺乏深入研究,还需不断拓展工作思路、探索实现路径。四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改革创新和依法治区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还需努力破解体制机制等瓶颈问题和在多层次多领域推进依法治理。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的总体

思路、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一年。做好2015年的各项工作,对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和实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总体目标至关重要。当前,中央作出了我国处于新常态下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新一轮的体制机制改革将带来持续推动新发展的强大动力;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面实施正大幅加快北京转方式调结构和功能疏解的步伐,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将进一步扩大;通州经过近年来的高质量开发建设,已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实现了初步跨越,推动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群众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信心和支持空前增强。我们要按照区委五届七次全会要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紧抓机遇,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北京城市副中心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北京视察及郭金龙书记通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搞上去、人口降下来、生态好起来”为总纲,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不动摇,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不懈怠,倍加珍惜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不折腾,狠抓经济提质、建设提速、管理提效、环境提升,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继往开来,奋力拼搏,以更高的标准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北京市“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计划安排主要经济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坚持推进“一核五区”建设,加快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主框架

推进核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河西地区项目必须全面开工,其中富华水乡南区、京杭广场等一批项目实现竣工并投入使用;持续加快新北京中心、运河一号等项目建设。实现河东地区0504和杨坨地块上市,开工建设彩虹之门、杨坨地块项目。完成永顺政府周边区域土地一级开发,适时启动八里桥市场搬迁。在完善方案的基础上启动南大街地区保护性修缮。全面建成核心区基础设施和主干路网,实现北环环隧、东关大道、市政综合配套服务中心正式运营,随项目同步实施街区内部支路建设。开展低碳生态智慧城市研究,着手建立核心区城市运营管理体制。

确保文化旅游区重点项目开工。上半年全面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地块达到上市标准。确保环球影城核心区按时开工。完成安置房建设并交付使用。全面启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开展萧太后河水环境建设和园区周边配套用地管控工作。

力促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项目建设。上半年全面完成土地一级开发,推进北京SAP智慧城市创新中心建设,实现国家车联网产业基地开工,力促闽商企业北方总部基地、台湾企业总部中心、上海合作组织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推动物联网产业基金等项目签约。加快总部基地企业孵化器建设,吸引、培育符合总部基地城市功能和产业定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继续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

推动国际医疗服务区实现新发展。完成一期授权地块非住宅搬迁和4个地块征地工作,启动住宅搬迁和安置房建设,加快500千伏高压线迁改和道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首批医教研组团项目开工。与首都医科大学开展全面合作,以公立医院为基础支撑,实现优势学科的聚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争取国家和市级政策支持,依托国家智库资源优势,申报国家级健康产业试点园区。

加快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确保完成六合村旧村改造,实现一期地块全部入市交易。确保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开工,力争国家时尚创意中心、世贸艺术中心落地。加快编制原创艺术和艺术品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与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促进国际组织聚集区取得进展。在深化完善区域战略规划和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启动街区控规研究。

二、坚持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着力做优做强区域经济

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和定位。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合市区两级产业发展目录和“十三五”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以现代服务、文化创意、健康服务和时尚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把“一核五区”作为通州未来主导产业承载地。依托核心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高端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深度整合宋庄原创艺术家集聚的资源优势,构建以原创艺术和艺术品为主的文化创意全产业链条。借助国际医疗服务区政策优势,着力发展“医、教、研、养、康”融合发展的高端医疗服务和健康产业。紧密围绕环球影城建设,重点发展集旅游、娱乐、演出、体验于一体的现代时尚旅游产业。充分发挥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区位优势,打造中小企业总部、非银行金融机构集聚区。大力发展永乐店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加大对现有产业园区资源整合,分期分批调整退出不符合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突出园区产业特色,促进园区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做大做强以籽种为代表的高端农业产业,构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城市副中心提供生态屏障和环境支撑。进一步突出科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政策环境,构建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更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全方位产业服务体系。

加快重大项目引进建设速度。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确保嘉林药业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加快苏宁易购等项目建设,实现新地电子商务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力促联想科技城等一批项目取得实质进展。支持北汽动力总成、四环制药等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推进神州长城国际等高新企业上市。以联东U谷、枢密院等园中园为依托,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外包以及各类中介机构入驻。力促华业东方玫瑰、华远好天地、迪卡侬等商业项目实现开业。

持续增强园区服务能力。完成园区产业发展定位研究,建立项目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并实施通州区《贯彻中关村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精神促进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大培育高新企业力度,新增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或引进年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3家。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进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启动17个地块上市,开展17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园区持续发展、低碳发展,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生态园区。

三、坚持以功能区和园区为带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持续推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启动并继续推进于家务核心区、西集中心区、张家湾古镇、县古镇、永乐店德仁务片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核五区”及乡镇中心区、园区周边地区旧村改造,新启动和完成12个村庄的改造,同步实施转非就业、对接社保工作。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分期分批解决历史遗留的转非问题,推动梨园镇率先实现整体城市化。进一步提升新型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发展。继续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完成全区1/3确权土地的登记颁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重点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全国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试验区工作,创新农村资产、资源经营管理模式。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力,培育20家区级示范社,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推进农民绿色岗位、公益岗位就业,促进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增收。继续加大对南部乡镇的支持力度,努力促进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分层次开展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实施农业生态空间布局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生态改善同步推进。积极申报国家现代种业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种业综合改革创新试验示范区。继续扶持以国际种业科技园为带动的园区农业、科技农业、数字农业发展,开工建设国际种业科技园企业会展中心和种业交易中心,支持入园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县镇市级农业高效节水示范镇建设。

扎实开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永路一期、徐尹路二期等一批城乡道路竣工通车,加快推进朝阳北路东延二期等一批道路建设,确保张采路北延等一批道路实现开工,加快张凤路等一批道路前期手续办理。实施一批道路微循环工程,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启动全区公共停车场规划研究,进一步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发展一批微公交线路,满足短途乘客出行和换乘需求。加快推进集中供热配套工程建设,实施12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加快采通线(永路段)工程建设,实现燃气管网通达全部乡镇。力争南水北调通州水厂实现供水,编制方案并逐步实施城区范围内自备井置换工作,推进于家务等乡镇水厂建设,提高乡镇供水集约化水平。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站建设,大幅提升区域供电能力。完成地下管线及城市部件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加强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基本完成全区农宅抗震节能保温改造。

四、坚持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决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保持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运行国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全面加强土地监管。彻底消除上账项目,对新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坚决做到动态清零,确保“零增长”。坚决杜绝“小产权”房的建设、销售、转卖等违法行为。加大源头治理,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疏堵结合推动城乡建设和用地管理科学有序。

严把大气治理各项关口。狠抓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落实,深入开展空气质量考核体系建设。继续围绕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四大关键领域,加大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力度,强化各类污染源治理。完成农村地区12万吨“减煤换煤”任务,推进5号燃煤锅炉房煤改气工作,完成390蒸吨工业企业和供暖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淘汰老旧机动车1.33万辆。推进汽车修理、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等企业加强技改,确保有机废气收集率达到90%以上。强化工地管理,持续加强扬尘污染防治。

加大水系治理力度。科学编制水务规划,完善区域水生态环境联动治理机制。编制北运河通州段水系治理方案,积极推进榆林庄水质净化厂建设,启动延芳淀湿地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城北水网建设工程,启动城南水网工程。完成凉水河等第三、四阶段72.5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和通惠河(通州段)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加快港沟河小流域生态治理、甘棠橡胶坝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河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新建污水管线、再生水管线112公里,确保张家湾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集中新建、改造一批村级污水处理厂,完成治污三年行动任务。

推进城乡环境水平迈上新台阶。持续加大市容环境建设力度,做好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完成北苑、玉桥、永顺等区域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启动京哈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对新华大街等一批道路的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进行规范。加大环卫设施改造力度,全力推进通州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有机质资源生态处理站等项目建设,启动西田阳垃圾填埋场二期提升工程,继续开展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加快推进城区范围内地埋式垃圾收集设施清退工作。继续加强镇村环境建设,完成全部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创建50个美丽乡村。实施平原造林1.4万亩,加快建设东郊森林公园和梨园城市公园。完成23公里运潮减河绿道、60公里北运河绿道工程,完成30公里公路绿化建设和1万平方米屋顶绿化工程。

确保完成人口控制目标。深入落实北京市关于“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改善结构”的要求,健全完善人口管理服务机制,研究制定人口规模调控意见和调控方案,强化人口数据信息动态监测,落实属地调控责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大对非法劳动用工、违法使用地下空间、经营群租房等问题的治理力度;通过提升产业层级、完善服务功能和优化房地产业结构,大力促进职住平衡和服务本地化,科学疏解中心城人口,确保完成北京市下达的人口调控目标。

五、坚持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民生改善

举全区之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巩固和扩大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围绕新版测评指标,全面提升政府各项工作标准,扎实完成年度任务。不断健全创城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强化重点、难点指标攻坚。全面提升创城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坚持问题导向,继续调动全区上下全面参与创城工作的积极性,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网络秩序、社区管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市场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实学雷锋志愿服务、诚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市民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联网“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网络,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完成运河中学南校区主体工程建设和梨园中学等改扩建工程,实现景山学校、首师大附中、北京五中通州校区开工建设。加快人大附中附小、杨庄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手续办理,力争年内开工。北京电影学院通州校区、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实现供地并启动建设。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大力发展普惠园的同时,引进优质社会资源,完善多元化办园体制。探索学区化管理,加强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扩充优质师资队伍,做好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县迎检工作。确保潞河医院综合门诊楼和新华医院投入使用,确保东直门医院东区二期、中西医结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主体完工。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启动潞河医院后续工程。全力推进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依托信息化平台探索区域医联体运行机制。继续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和社会资本办医途径,积极引进市及市级以上优质医疗资源,努力实现区属二级以上医院与市级优质医疗资源的全面合作。落实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区级医院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指导,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质量。支持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区文化中心二期进度,启动程家大院、通州瓮城遗址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工程,积极探索以西海子公园周边文物古迹集中区域为中心、体现“通州味儿”的传统文化圈建设。继续举办好运河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加快推进区体育场改造工作,启动梨园体育中心建设。继续开展北京通州运河绿道骑游周等群众体育活动,完成骑行线路的改造。扎实推进科技馆建设,确保档案馆新馆开工。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促进广播电视、新闻、气象、史志、保密、民防、地震、计生、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各项便民惠民政策,加强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打造具有通州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完成区养老院主体工程。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竣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急难救助,成立通州区慈善基金会。完成市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确保公租房实现“当月申请、下月配租”的目标。继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3.2万平方米的抗震加固、68个小区的公共区域改造和4个简易楼的拆除工作。分批分期推进20万平方米1990年后既有非节能及节能不达标住宅的节能改造工作。

着力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进一步完善网格化体系建设,完善区级层面接收处置事件闭环流程,实现“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管理”的运行模式,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网格、社会管理网格、社会治安网格实现有效融合。对全区社区用房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着力解决不达标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问题。扩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范围,建设社区连锁菜店和便民店30家,建设30个精品楼门文化社区。全面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大力培育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顺利完成第九届社区居委会选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启动运河东大街消防站和县消防站建设。完成区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建设,降低食品药品安全的输入性风险。继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信访维稳和应急管理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六、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提升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和服务发展能力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认真落实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体制机制专项研究,高标准完成《北京城市副中心行动计划》的编制并启动实施,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制定并实施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战略重组,发挥其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的战略功能平台和融资保障平台作用。深入贯彻新《预算法》,进一步强化预算刚性约束,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根据乡镇功能定位,完善乡镇财政体制,探索建立街道财政体制,改革现有绩效考核办法。继续做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扩围工作。健全完善“三证合一”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制度。积极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先试探索,力争在水系治理、大气治理和生态绿化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深入落实民生建设、社会治理、城镇化发展等各领域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良好局面。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和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制定出台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实施意见和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5-2020),坚持依法履行政府职责,健全完善重大事项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继续实施《通州区规范行政执法办法》,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学法、行政诉讼和复议败诉案件责任追究等制度措施,努力提高政府干部队伍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不断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

持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体系,拓展“企业绿卡服务”、“绿色通道”等服务模式,主动提供订制服务、打包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模式。积极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作用,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发展难题。全面推进信息基础工程和数据资源共享,启动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建设。贯彻人才强区战略,健全完善促进区域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层次优化调整人才结构,为城市副中心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十五条意见和区委意见,始终不渝地抓好作风建设,狠抓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确保取得让群众满意的实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实现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正式运营。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继续压缩“三公经费”,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各位代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宏伟蓝图正逐步由愿景变为现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赋予通州新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扎实的作风,坚定信心、顽强拼搏,为开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崭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