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0日在通州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日期:2012-04-10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字号:        

关于通州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1月10日在通州区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通州区财政局局长 刘汝林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1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区财税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区委四届九次全会及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围绕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各项部署,坚持依法聚财、科学理财,努力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推进,顺利完成全年预算收支任务。

(一)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14260万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15000万元,同比增长20.9%;比年初人代会批复一般预算收入任务286668万元增长9.9%;基金收入完成1099260万元,比去年同期400252万元增加699008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1002374万元,去年同期收入为285128万元。

2010年财政预算内区级总财力实现2368706万元(本年实现总财力1951055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总收入814979万元。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5000万元,市体制返还及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77000万元,市追加专项资金132785万元,上年结转90194万元;基金预算收入1552827万元。包括:本年收入1099260万元,市级追加专项127010万元,上年结转326557万元。

(二)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2010年财政支出预算为946051万元。后经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批准调整为16400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2000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920000万元(预算调整数与年初预算安排数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形势向好,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较年初预算增加;二是当年市级专项资金年初未安排预算,随着市级专项的逐步到位收入增加;三是因年初土地出让金收入等情况无法预计,基金预算未安排本年收入,因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土地整理和土地交易增加,基金本年收入增加)。今年以来,财政部门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调度,保障财政支出稳健运行。2010年财政总支出175731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2870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2%;基金支出102860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1.8%。

1. 一般预算支出728702万元,主要支出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138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4000万元的111.5%。主要是保障党政机关正常运转支出。

国防支出143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00万元的159.3%。增长较多的原因主要是市级专项增加121万元、卫星地面站及弱电工程135万元、设备购置等经费15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人防工程、应急指挥平台运行维护及屏蔽机房建设、全民国防教育、兵役征集等支出。

公共安全支出342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31000万元的110.6%。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消防指挥中心特勤站建设、看守所、社区保安、民调进所经费、法律服务室和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普法经费以及公检法司防护设备、技术装备、办案费等支出。

教育支出10696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89500万元的119.5%。其中区本级支出66880万元,比上年57162万元增长17%,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 (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为15.2%,下同),符合法定增长要求。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和校园安全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来京务工子女免借读费补助、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优质高中校建设还贷贴息、中小学迁址新建工程、教学设备购置及小学规范化建设等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213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850万元的115.3%。其中区本级支出1718万元,比上年1391万元增长23.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符合法定增长要求。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项目、科学技术创新与奖励、科普宣传、科技直通车、社区科普益民项目等支出。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84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000万元的114.1%。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改造、“周末场演出计划”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公共文化设施维修改造、设备购置、文物普查与征集等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31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85000万元的111%。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城乡无保障老年人福利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农)低保补助、“一老一小”医疗保障、抚恤补助、社会救济、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就业经费、退役安置、供热燃料补贴等支出。

医疗卫生支出5648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51000万元的110.8%。其中区本级支出41362万元,比上年35268万元增长17.3%,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比例,符合法定增长要求。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中医医院搬迁开办费、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建设、防治重大传染病经费、为全区老幼妇免费体检经费、公费医疗、医疗设备购置等支出。

环境保护支出811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6000万元的135.3%。增长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市级专项增加供热燃料补贴支出 2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漷县镇中心污水处理厂建设、供热燃料补贴、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补助等支出。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046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44885万元的103.9%。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区属重点工程征地补偿款、城区照明设施节能改造、城乡市政设施改造、城市维护养护、路灯电费、供热供暖补贴、扫雪铲冰车辆购置、路灯远程控制改造等支出。

农林水事务支出762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72500万元的105.2%。其中区本级支出36968万元,比上年30292万元增长22%,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符合法定增长要求。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三北防护林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林业畜牧病虫害防治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业保险及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等支出。

交通运输支出661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5600万元的118.1%。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小公共运营补贴、65岁以上老年人乘坐境内客运车辆补贴、交通运输管理、治超经费等支出。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4590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56000万元的82%。主要用于乡镇及园区给予企业的扶持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支出。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62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34000万元的106.6%。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家电下乡及汽车下乡中央补贴、旅游产业发展奖励资金、支持服务业聚集功能区项目资金等支出。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4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30万元的146.7%。主要用于金融服务管理支出。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2607万元。

国土气象资源等事务支出46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400万元的116.3%。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城地震小区划经费、地震监测点补助、应急设备购置等支出。

住房保障支出1024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500万元的107.8%。主要用于住房公积金支出。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43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430万元的101.2%。主要用于粮食风险金支出。

其他支出1742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58798万元的30%。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预算调整时不能细化到科目的支出按照实际预算执行情况列入相关科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偿债资金、润泰医疗废弃物处理项目资金、纳税大户奖励资金、工商驰(著)名商标奖励经费、综合经济部门奖励经费、土地储备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经费、食品安全检查经费等支出。

2. 基金预算支出102860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20000万元的111.8%。与调整预算数相比增加支出108609万元,主要原因是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给予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110000万元。主要支出科目如下:

文化与体育传媒支出359万元。主要是文化建设事业费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92万元。主要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16698万元。主要用于城乡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和新农村“五加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支出659000万元,征地拆迁补偿207000万元,土地开发成本返还支出123000万元,教育、卫生、民政等社会事业建设支出27000万元等。

农林水事务支出5455万元。主要是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主要用于东郊水网建设、通惠河北部截污工程支出。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支出297万元。主要是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

其他支出2408万元。主要是彩票公益金等支出。

(三)财政预算执行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提前完成全年收入任务。今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收入任务。这首先得益于全区经济平稳向好势头的继续巩固带动税收增长;其次,去年年底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政策的惯性和税收的相对滞后性使得今年年初房地产营业税大幅增长;此外,加强组收联动对收入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乡镇园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对收入贡献作用突出。全区11个乡镇(含园区)预计实现税收798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59400万元,同比增长25%。台湖、马驹桥、梨园三个乡镇税收超过100000万元。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37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4000万元,增长22.8%,占全区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75.2%,乡镇及园区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

三是基金收入增长较大,总财力实现快速增长。2010年,预算内区级总财力实现2367806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实现1002374万元,同比增长252%。继2009年区级总财力突破百亿元后,一年间再次突破两百亿元,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财力保障。

四是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强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点支出得到切实保障。

(四)2010年预算平衡情况

2010年预算内区级总财力2367806万元,总支出1757311万元,收支相抵后结余610495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余86277万元(含市级专项结转39000万元,乡镇结转17100万元,预留2011年1月份人员公用及需要执行的社会事业类项目经费30177万元);基金结余524218万元,主要是土地出让金结余32924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结余126095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结余25013万元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字是根据截至12月25日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初步统计汇总的结果,待地方财政决算完成后,还会有所变化。

(五)预算外财政专户收支情况

2010年,预算外财政专户累计收入209633万元,其中,上年结余95924万元(含预算外土地出让金38303万元),本年收入113709万元。本年累计支出63765万元,收支相抵账面余额145868万元(含征地超转人员经费59220万元,教育经费3309万元,卫生收支两条线资金11953万元、拆迁补偿资金11342万元、预算外土地出让金22010万元、垃圾处理费2988万元等)。重点支出项目包括:

1. 教育支出20086万元,主要用于中小学校舍改造、运河核心区内学校拆迁安置和补充教育经费等支出。

2. 卫生支出36507万元,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及医疗成本等支出。

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60万元,主要用于征地超转人员补助支出。

4. 其他支出4012万元。

总体来看,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各组收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保障了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新城建设和民生政策等各项支出得到切实保障,圆满完成全年预算收支任务。

二、2010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积极“聚财源、保增长”,圆满完成财政增收任务

为确保全年收入任务的顺利完成,区财税部门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狠抓财源建设工作。一是加大税收及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建立“逐户跟踪”税源监管机制,对建筑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进行全方位监管。强化非税收入管理,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加大征管力度,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完善组收联动机制。继续坚持财政、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把握全区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抓好收入征管工作。三是继续完善国地财联合工作小组及三部门主管领导联系乡镇(园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为全年增收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效保障。四是落实责任,激发部门组收积极性。结合全区经济形势及各乡镇实际,对全年收入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任务,细化责任,保证全年增收目标顺利实现。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超额完成了全年增收任务。在打赢收入攻坚战的同时,注重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统筹调度,有保有压,保证新城重点工程建设、改善民生、法定支出增长及政权运转等资金需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及追加预算,压缩办公设备、车辆购置、会议培训等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

(二)努力“促产业、求发展”,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夯实基础

一是扩大产业发展资金的规模和覆盖范围,安排资金20000亿元,积极落实各项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支持文化创意、商务总部、电子物流、金融保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灵活运用财税扶植政策,促进园区与重点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园区品质。认真落实《通州区促进产业发展办法》、《通州区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吸引北京国际航空城、四环医药等符合新城功能定位的大型项目签约落户,努力积蓄后续财源。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补贴、资本注入、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拨入平台资金100000万元,确保了北苑商务区建设顺利推进;拨付企业扶持资金1800余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及产业升级;为70余家企业办理担保贷款30000万元,有利促进了我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做好新城宣传推介的资金保障工作。安排资金1650万元,支持举办了“通州国际新城发展论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全球企业邀约活动”、“中外知名企业通州行”等大型活动,扩大新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速优质资源向通州聚集。五是拨付资金4000万元,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新城核心区规划等编制工作,为高标准建设新城奠定基础。

(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保障新城建设顺利推进

2010年,按照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总体部署,统筹安排资金736000万元,全力保障新城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新城核心区、朝阳北路东延、宋郎路北延等重点工程拆迁补助如期拨付;通胡大街、怡乐中路等绿化景观工程进展顺利;运河西大街、潞苑北大街等地段高压入地工程相继完工;大运河森林公园投入运营;通惠河北部城区污水截流工程竣工;东南郊水网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三河热电联供、玉桥南里和竹木厂锅炉房等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运河核心区建设进展顺利,新第三中学、新东关小学开工建设,新华医院、骨伤医院等拆迁安置工作加快推进;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回购廉租住房374套,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得到基本保障;坚持建管并重,积极贯彻落实《2010年通州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顺利完成2010年老旧小区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支持市容管理、节能减排、大气治理、垃圾治理、黄标车淘汰等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及建设绿色新城奠定了基础。

(四)切实“重投入、惠三农”,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支持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大财政涉农领域投入。一是投入资金65000万元,全力支持新农村“五加三”工程建设,“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顺利实现;二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推进张凤路、“漷大路”农业生态走廊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化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三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完成4.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新建、改造设施农业面积4000亩。四是及时拨付资金,支持筹备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成功举办樱桃文化节。五是发放各项农业补贴资金6700余万元,粮食直补、生态作物及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六是投入资金20000万元,林业绿化、病虫害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进展顺利。七是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全年共支出36000万元,农民享受到更多实惠。八是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教科文卫等方面投入,农村公益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五)全力“保民生、促和谐”,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是加大社会保障、卫生和就业投入。发放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24000万元,全区9.3万名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100万元,1.2万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积极落实居家养老(助残)服务政策,拨付资金2300余万元,确保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券发放及孝星表彰等工作顺利开展。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筹集资金17400万元,进一步提高报付水平,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改进新农合报销制度,26家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出院即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建立城乡特困人员住院押金减免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减轻弱势群体医疗负担。继续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新中医医院投入使用,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建设加快推进。支持完成400个镇(村)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安排资金2000余万元,支持全区12家规范化社区建设。安排资金2400余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劳动力市场建设、职业介绍及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进一步加大双拥工作投入,积极支持创建“双拥模范城”。二是促进教科文体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投入资金122000 万元,重点保障校舍抗震加固、校园安全工程、中小学校舍迁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人才培养等工作的顺利推进。增加科技事业投入,支持开展双百对接活动、科技服务创新等工作开展,鼓励节能环保应用技术的研发利用。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启动区文化中心建设,支持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公益电影放映以及竞技体育活动开展。科技通州、文化通州建设得到有力推进。三是统筹安排资金,投入资金860000万元,保证了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折子工程及全区重点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基础更加稳固。

(六)突出“科学化、精细化”, 着力做好2011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是今年财政管理工作的重头戏,其根本目的是整合各种财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促进财政资金分配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迈进,努力提高部门预算管理水平,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11年部门预算编制的最大特点是启动时间早、收入涵盖全、支出项目细,基本实现了综合预算编制。一是成立预算编审中心,健全预算编制的组织机制和管理体系,为提升部门预算编制水平,细化部门预算管理打下基础。二是制定实施《通州区区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及《通州区区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提高部门预算的可执行性。三是制定实施《通州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结余资金管理,避免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扩大部门预算涵盖范围,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教育收费外,其他各类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五是严格按照收支规定编制基金预算,努力保障全区重点工程及现代化国际新城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六是积极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认真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依法监督,区审计、监察部门的专门监督及社会监督,不断规范财政管理行为。

(七)注重“抓改革、促实效”,依法理财水平得到新提高

一是强化国库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制定《通州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管理办法》及《通州区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分别从资金使用渠道和资金拨付方法两方面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制度约束,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全区二级以上预算单位全部实现工资统发。

二是推动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制定实施《通州区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开展各项政府采购工作,做到“应采尽采”、“方式合法”、“程序合规”。坚决贯彻《通州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和《通州区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统一维修管理暂行办法》,完善相关政府采购工作。加强政府采购资金管理,强化各环节的监督制约,提高了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水平。全年共完成采购项目300个,采购资金25500万元。

三是强化投资评审工作。进一步拓宽评审范围,积极探索投资评审与政府采购相结合的途径,建立“先评审、后招标”的机制,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年共完成评审项目192项,送审金额40.8亿元,审定金额35.8亿元,审减5亿元,审减率12.3%。

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制定实施《通州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网络建设,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336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担保行为的监管,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加强拆迁范围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可利用资产全部上缴公物仓、拆迁补偿资金全部缴入财政专户,有效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

五是扩大绩效考评范围,加大考评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考评区级项目19个,考评资金3.28亿元,涉及卫生、交通、科教、公安等多个领域,有力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规范化水平。

六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通州区政府债务管理办法》,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根据国务院及北京市有关工作部署,积极做好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及资金监管工作。

七是强化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根据乡镇发展实际,建立乡镇收入目标考核机制,发挥乡镇经济的主体作用,保障了全区经济稳定增长。指导乡镇细化预算编制,进一步加强乡镇预算管理,乡镇财政支出的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八是加强会计管理。强化会计代理记账审批,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控,积极开展各系统会计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全区会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九是强化监督职能,确保财政工作高效规范运行。制定完善《通州区财政局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制度》、《通州区财政局行政处罚工作规程》等内控机制,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开展专项资金、“小金库”、“假发票”检查工作。对预算单位各类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使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确保财政工作高效规范运行。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监督财政工作,认真做好议案、提案的办理工作,财政工作环境更加开放、透明。着力加强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及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 “争先创优”等主题教育活动,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支持下,各项财税工作目标顺利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是财政“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一五”期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达到1104800万元,是“十五”期间403700万元的2.7倍;年均增幅达到22 %,远高于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年均13%的收入增长目标;地方财政收入累计达到2806000万元,是“十五”期间419900万元的6.7倍;包括市级补助在内的财政总支出累计达到4156000万元,是“十五”期间920900万元的4.5倍。财政实力的增强和支出结构的优化,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全区人民享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财政管理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全面深化,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等工作全面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财政监督制约机制更加完善,依法行政工作得到有效落实。财政事业的全面发展,区域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财政运行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开局及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新城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的全面启动,资金供需矛盾将日益凸显,财政工作如何适应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总体要求,更好地为新城建设服务,仍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还需进一步巩固;二是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调控政策还需进一步改善;三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四是融资机制建设和防范债务风险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三、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预算法》有关规定,按照北京市财政局关于2011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全市和全区经济发展形势,确定通州区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着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和涵养财源,依法加强收入征管;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全区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加强综合预算管理,不断提升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水平,为新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预算管理面临的各种因素,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统筹兼顾、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安排如下:

(一)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财政收入预算:2011年,区级地方财政收入42303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总收入726100万元。包括:当年财政收入352800万元,较上年增长12%;市对区县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270900万元;市对区县专项转移补助16100万元;上年结转86300万元(含市专结转39000万元,乡镇结转17100万元)。基金预算收入3504200万元。包括:当年收入2980000万元(含前期土地开发成本2414500万元),上年结转524200万元。

财政支出预算:财政支出预算安排39578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2610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3231700万元。

1. 一般预算支出安排726100万元,具体安排如下:一般公共服务69000万元;国防支出100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2500万元;教育支出790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65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6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00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5300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700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4355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6150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7000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6500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4350万元;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70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5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3000万元;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430万元;援建支出1615万元;其他支出72880万元。

2. 基金支出预算安排3231700万元。一是土地出让金安排支出3046800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前期开发成本2414500万元、全区在建续建重点工程123800万元、重点工程征地拆迁等补偿支出176600万元、内环路高压线入地工程80000万元、落实住房补贴政策资金90000万元、新城规划设计费11000万元、五号燃煤锅炉整合工程款17000万元、新农村建设综合项目24000万元、街坊路建设尾款资金5000万元、水利老旧管网改造3700万元、计提廉租住房保障基金57600万元、计提国有土地出让收益32400万元、计提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800万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2000万元等。二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支出180000万元,主要用于全区重点工程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类项目。三是安排残疾人保障金安排支出4200万元,主要用于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康复、重残补助等项目。四是新型墙体材料基金安排支出700万元,主要用于新型墙体材料研发及征收管理等。

基金安排上述支出后,预计结余272500万元。基金收入没有全部安排支出,主要原因一是依据政策规定,各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二是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后,在资金需求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三是新城建设的持续性,要求留有一定的资金储备。

(二)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考虑的主要因素:

1. 收入预算安排保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全面推进之年,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财政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财政增收的因素进一步增多。一是外部环境使得通州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通州是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将会有力促进和推动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同时,“十二五”期间,作为首都定位的环渤海经济圈桥头堡,我区的区位发展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二是区内经济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随着现代化新城建设的全面推进,一批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商务、文化创意等高效、高辐射的产业项目和功能项目将落地建设,区域投资规模将随新城区建设全面启动进一步扩大,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积极因素必将在2011年财政收入中有所体现。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不断增强。乡镇、园区发展增势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税源建设成效明显,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财政增收基础更加稳固。四是随着新城核心区后续地块一级开发及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开工建设,有助于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五是重点税源大户及新增税源增加,将成为拉动我区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北汽控股动力总成、中国动向集团、金融街分区、阳光保险、北京萌蒂制药等一批新企业陆续开工投产将会进一步拉动税收增长。这些都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其次,财政增收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随着房地产业政策逐步调整,2011年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存在不确定性,影响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二是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持续性影响仍然存在,也会减少财政收入。三是部分重点企业减收等因素进一步加剧组收压力。四是2010年收入增长中包含了加大土地增值税清缴等非正常经济增长因素,抬高了收入基数,2011年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难度加大。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按照“积极稳妥、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确定“十二五”期间年度收入增长目标,安排2011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2800万元,同比增长12%。

2. 支出预算安排坚持“统筹资金、综合协调、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安排预算资金,确保法定增长、民生需求、新城建设、政府重点工作及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同时,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

一是保证教育、科学、卫生、文化等社会重点事业投入依法增长。2011年教育安排79000万元,主要用于落实各项教育减免政策、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培训、支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中小学达标工程、校园安全工程等。卫生安排53000万元,主要用于医疗保险经费、医院设备购置、落实各项免费体检政策、中医事业发展经费等。文化体育安排760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全区全年系列文化体育活动。科技安排6650万元,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开展“科技示范区”创建工作。

二是落实各项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政策。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全区社会保障支出安排90000万元,安排城(农)低保和帮困资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保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安排医疗改革经费、落实“一老一小”和城镇无业居民医疗保险调标补助资金,进一步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安排城乡无保障老人福利金及基础养老金、落实九养政策及高龄老年人津贴,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安排社会救助资金,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

三是按照“保基本、保运转、保稳定”的预算安排原则,保障各部门履行职能的经费需求。落实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压缩调整出经费61900万元,保障改革经费足额安排;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安排预备费20000万元,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开支;落实政法保障机制,支持政法系统装备建设,保障执法办案经费;提高消防救援能力,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和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救援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安排产业发展资金2.8亿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一步壮大财政增收基础。

五是集中财力保障新城建设重点投入。统筹安排规划设计费11100万元,用于支持新城发展规划及人才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安排城市维护管护经费36680万元,继续做好垃圾清运、市政设施维护、绿化美化等工作,不断提高新城宜居水平。坚持高标准建设新城,加大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工程投入,安排区级基金支出640000万元,切实保障全区20项新建、在建工程、重点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类基本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六是加大农业投入,保证法定增长,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安排支出61500万元,重点支持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落实各项涉农补贴政策,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支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农业减灾抗灾能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强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落实奥运四通道占地补偿与管理资金、滨河森林公园占地补偿政策,让公共财政更多的惠及农民。

七是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继续做好援建工作。落实中央及市委关于厉行节约的要求,2011继续严格控制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促进资源整合,切实控制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筹集资金1615万元,继续做好援疆和对口帮扶内蒙古贫困地区援建工作。

四、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确保完成2011年各项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更是全面推进新城建设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对今后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全区财税工作要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区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及 “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战略部署,进一步转变财政职能,管好财政资金,用足财政政策,重点向新城建设、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民生投入及社会公共事业等领域倾斜,努力形成“服务型、民生型、效率型、阳光型”财政运行机制,为实现新城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

(一)大力增收节支,提升经济增长内在动力

一是以调整优化财税结构、增加区级财力为重点,积极落实各项产业发展政策,吸引优势企业落户通州,进一步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二是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巩固经济基础,壮大后续财源。三是继续做好收入征管工作。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强化对重点税源的跟踪监测,挖掘增收潜力;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着力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确保全年增收目标顺利实现。四是提升组收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财政收入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及时掌握经济动态,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五是继续加强乡镇经济运行分析,密切关注税源及结构变化,把握组收工作主动性。六是继续加大项目库建设力度,努力找准与上级政策的对接点,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新城建设。七是全面加强预算资金管理,统筹安排支出,支持重大项目和重点行业发展。八是厉行节俭,有保有压,保证法定支出、政权运转、改善民生、重点工程、新城建设等资金需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及追加预算,集中财力保障新城建设顺利进行。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继续推进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城路网体系,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推进新城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支持高端商务、现代物流、医疗康体、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设经济发达、低碳环保的生态新城。

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各项事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低碳农业、数字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支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地区生态观光旅游带。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让公共财政更多的惠及农民。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加大社会保障、卫生和就业投入。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做好城乡低保和优抚社救工作。加快推进公费医疗改革,实现公费医疗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特困医疗救助制度。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保证各项财政鼓励政策得到落实。

促进教科文体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积极落实校安工程、教育布局调整等资金需求,加强绩效跟踪,保证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继续加大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投入,保证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四)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加大管理力度,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体制系

一是严格执行2011年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约束,维护部门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二是细化预算,加强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环节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项目库建设力度,提高项目申报质量。2011年起,逐步建立项目前期评审机制,对拟进入项目库的建设项目进行先期评审,切实提高项目的可执行性。四是逐步建立预算执行管控机制,维护预算支出的严肃性。五是提前谋划,做好2012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五)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建立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推动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加强政府采购各环节监管力度,重点做好政府采购合同的监督管理,维护政府采购市场秩序。探索建立政府采购与国库集中支付相衔接的有效途径,提高对采购项目的管控能力。积极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搭建二手车网上交易平台,使政府采购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力度。做好区政府重点工程的竣工决算评审,力争工程竣工一项,决算评审完成一项。完善《通州区土地储备及一级开发项目评审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我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评审工作。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通州区政府债务管理办法》,规范举债程序,掌控债务规模,完善政府债务预警指标评价体系,逐步实现政府债务实时、动态、全程监控,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六)坚持依法理财,增强为新城建设服务的实效

加大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审核的长效机制,完善财政资金运行的效益追踪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财政专项资金和“小金库”资金的检查力度。认真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各位代表,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改革、发展还是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急需花钱的地方很多,我们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方针,预算安排上要精打细算、科学合理;预算执行上要严格把关、追踪问效,实施规范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2011年,财政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四届十次全会和区四届人大七次会议精神,求真务实、奋勇拼搏、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而努力奋斗!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