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携手建设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共同体 京津冀数字经济产业链加速“织网”

日期:2025-07-04 09:14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分享:
字号:        

昨天,记者从首届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专题论坛上获悉,京津冀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域,将加快建设京津冀蒙算力供给走廊,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通武廊、雄安新区、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加快建设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共同体。

三地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10.7%

数字经济时代,京津冀三地各具优势:北京以人工智能“关键变量”,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105款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在全国占比近四成;天津以信创、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核心,数字经济产业居全国第一梯队;河北围绕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城市建设,打造张北云计算基地、雄安城市计算中心,综合算力指数跃居全国第一。

“三地携手发力,积极推进5G规模部署,共建‘算力一张网’,上线了国内首个跨区域算力平台,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淀人工智能两个集群成功晋级‘国家队’。”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周浩说。

根据研究机构的分析数据,京津冀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重要承载区域,2024年三地数字经济总体规模5.5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0.7%。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引领带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通武廊探索跨区域数据共享

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素有“小京津冀”之称。通武廊交界重点区域已经成为京津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在这里,服务京津冀区域的“数智小镇”成为区域内重要的产业功能区。

“截至目前,园区实现的智能算力规模已经超过1万P。”天津武清高村数智创新园副总经理谭慧申说,不少运营商、数据服务机构已落户该区域。通武廊也将持续推动“云、网、算、用、数”重要基础设施龙头项目建设,打造全国行业领先的数据资源聚集地。

针对通武廊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周浩表示,通武廊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区域,要探索建立跨区域数据共享、算力协同、产业联动的机制模式,率先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智能制造协同等示范场景。

京津冀蒙算力走廊提速建设

未来,三地将以数字友好城市建设为指引,加速构建京津冀全域数字生态共同体。论坛上,京津冀数字经济领域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数字京津冀协同共建》行业倡议,并发起组建“数字京津冀协同共建服务联盟”,未来将聚焦产业链生态协同、场景应用示范、数字园区协作等维度,推动京津冀数字经济产业链“织网”。

该联盟的首个联合项目“京津冀数字经济园区伙伴计划”也在论坛上启动。首批23家园区加入伙伴计划,未来将推动园区之间和企业之间结对组成算力伙伴、数据伙伴、技术伙伴和应用伙伴,构建统一、开放、共享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如何共建京津冀数字经济生态?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秘书长李伟建议,三地应实现基础设施网络联通、数据要素自由流通、数字技术创新融通、公共服务智惠互通、数字产业链条贯通、数字场景应用畅通。

记者获悉,三地将加快建设京津冀蒙算力供给走廊,巩固数字产业化发展优势,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持续深化“六链五群”建设,加快建设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共同体,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