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全面提升行政执法工作质效,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坚持抓首要铸根基,抓主业严执法,抓关键带队伍,以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为牵引,深入构建权责一致、权威高效、保障有力的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一、聚焦队伍建设,打造专业执法“铁军”
一是多平台融合,强化专业培训。区生态环境局充分依托市局“岗位建功”“执法大练兵”等学习培训平台,延伸打造区局“铁军锻造营”,加强了对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定期组织法律法规、环境监测技术、污染治理工艺等方面的培训课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配合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解读与案例分析,使执法人员不仅熟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常用法律法规,还掌握了最新的环境科学知识,在面对复杂的环境违法问题时能够精准判断、妥善处理。
二是坚守底线,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树立先进典型等方式,培养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其在执法过程中公正、公平、公开,杜绝权力寻租和执法腐败现象,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生态环境执法“铁军”。
二、聚焦科技赋能,提升执法精准度与效率
一是用好执法终端实现执法全流程把控,针对执法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执法综合应用终端建设,以层级流转为抓手,推进“执法+监督”提质增效,为执法工作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服务支撑。配齐配强专门局内执法监督力量,加强执法源头管控,激发队伍活力和工作积极性,为法治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结合区域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充分将各类环境监测数据、企业排污信息等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数据分析挖掘,精准定位环境问题高发区域和重点污染企业,实现执法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生产设备、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实时在线监控,一旦发现数据异常,立即启动执法程序,做到环境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处置,充分发挥非现场执法工作效能。
三、聚焦协同联动,构建全方位执法格局
一是多部门协同形成治理合力。加强与区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搭建起合作框架,全面健全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在区域内形成治理合力,有效打击环境违法犯罪。
二是跨区域协同,加强区域联防联治。建立“京津冀”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机制及跨界流域水环境质量信息共享等机制,有效打通区域信息壁垒,进一步强化联防联治能力;与经开区、大兴区两地签署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作协议,聚焦亦庄新城“60+165”平方公里范围内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及新赋权事项,持续提升三区联动执法、精准执法、“执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执法水平持续提高,释放绿色生产力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全面建设美丽北京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