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为持续提升三区联动执法、精准执法、“执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通州区、经开区、大兴区三区聚焦亦庄新城“60+16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及新赋权事项签订《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作协议》。
1.织好执法联动“一张网”。三区建立执法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组织召开执法联动协作会议,协调执法目标、分工和重点任务,联合协作做好交叉区域问题处置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共享互鉴执法典型案例和经验。
2.建立信息共享“一幅图”。通过共享风险预警信息和案件资料,强化三区联动协作“事前预警、事中跟踪、事后处置”风险管控能力,推动合规促进体系建设。各方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互通发现的潜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对于生态环境监督检查、投诉举报处理过程中发现违法案件,各方应确保违法线索移送顺畅,案件违法主体信息、执法记录等其他涉案资料快速调取,执法情况互通。
3.画好执法协作“同心圆”。在经开区60平方公里边界区域及165平方公里范围,或在其他区域发现注册地企业异地违法行为,按照注册地原则和管辖协商一致原则,明确执法管辖单位;交叉区域内三方积极开展专项联合整治、联合执法行动。
4.下好联动协作“一盘棋”。建立执法结果互认机制,明确生态环境案件责任单位认定、线索移交程序和时限、案件办理协作与反馈等内容,复杂案件由两区执法部门组成专案组,分工协作调查取证。对双方执法部门提供的执法证据材料予以认可。已明确管辖权的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执法结果互相认可。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执法部门负责督促辖区企业消除违法行为产生的影响,主动做好环境修复等工作,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