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奋力建强城市副中心

日期:2024-11-04 13:44    来源:区生态环境局

分享:
字号:        


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是国家交给副中心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202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印发,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作出系统部署,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推动绿色示范发展,培育新动能、发展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动绿色建筑示范

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推进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率先实现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率先开展用能和碳排放综合评价试点。副中心范围内全面执行两个“百分百”,即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建二星级以上标准,新建大型公共建筑100%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行政办公区项目按照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进行建设,160和169两个地块开展“双零”和“近零”能耗建筑实践,获得行业认证,尤其160配楼是全国首个“钢结构+全幕墙系统”的“双零”建筑,成为推动副中心“双碳”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典范和样板

二、推动绿色能源示范

城市副中心持续完善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调控,按照“净煤、控气、少油”的总体思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率先示范应用低碳创新技术,全面建立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市政能源设施体系。城市副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已达60%,采用地热“两能”率先创建全国首个“近零碳排放区”,实现高比重可再生能源供热,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持续提高,能源领域碳排放占比超90%,其中电力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在能源领域中的占比约69%。副中心用电结构中25.7%是绿电,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此外,推动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能源控制中心,未来推动能源运营、能耗服务、碳监测服务等能源智慧管理。全市首个区级虚拟电厂政策已经在副中心落地。

三、推动绿色生态示范

绿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和拓展,“一心、一环、两带、两区”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以提升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生态品质为导向,加快建成北京平原地区首个森林城市,400余公里绿道横贯南北,8处万亩森林组团串联东西。截至目前,通州森林总面积已达4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7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75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1.24%,城区绿化覆盖率50.95%。2022年11月2日,国家林草局授予通州区“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提升全域水质,大幅改善空气质量,全面建成和谐、宜居、美丽的绿色发展高地2024年上半年,本市PM2.5、PM10、NO2、SO2平均浓度分别为34.4、64.0、25.8和3.0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8.1%、9.9%。优良天数129天,同比增加3天,优良天数比率70.9%;重污染1天(受外来沙尘影响),同比减少7天,蓝天含金量明显提升,老百姓由过去天天盼蓝天到现在天天晒蓝天。

扬底色,增亮色,重优势,蓄胜势。北京城市副中心兼具绿之韵、水之源、文之脉,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增加绿量筑牢生态发展,减污减排深化污染防治,打通壮大绿色经济,调整结构加快绿色转型,将大运河畔的千年之城奋力打造为国家级绿色发展示范区。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