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紧盯关键领域风险,专项执法更加有力。聚焦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地下水防治、未纳管网工业企业等难题,常态化开展专项执法行动,2023年共计检查1083家次。二是坚持包容审慎监管,营商环境稳中向好。鼓励企业自觉守法,认真落实34项生态环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共办理76起不予处罚典型案例,免于处罚金额共计752.5万元。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清单,2023年,累计开展双随机抽查3273家次,发现问题766个,立案处罚8起,处罚金额4万元,执法检查量同比下降34.7%,问题发现率提升46.9%。三是严格落实普法职责,治污合力更加强劲。利用政务微博微信平台及媒体平台,开设“以案释法”专项普法警示栏目,2023年“生态通州”推送典型案例5起,媒体普法宣传10次,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度,组织执法骨干组建普法队伍,定期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并就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