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人力社保局积极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严格落实国务院“六保”“六稳”工作目标,抓紧抓实抓细北京市和区委区政府全面推进复工达产、优先稳就业保民生相关部署要求,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尽早尽快落到实处,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上半年情况总结如下:
一、依靠“合”字,协同发力,充分调动就业力量
一是明确目标,强化工作统筹。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确保2022年就业工作考核指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定期组织召开区就业工作调度会,聚全区之力减负、稳岗、扩就业。二是分解任务,注重进程管理。根据各街道(乡镇)、成员单位实际情况,对年度就业再就业重点工作目标进行了按月分解并纳入日常考核,并制订计划、措施,压实责任,强化管理,确保各项指标按计划完成。三是多方合作,调度就业力量。配合区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等其他部门,完成“服务包”企业摸查、供应链企业调度、就业政策落实等报送反馈工作256项,回复政协委员提案1项。联合区农业农村局、住建委、园林绿化局等部门,提前进行岗位对接,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充分调动各类就业服务力量的积极性,积极拓展新的就业空间,稳定和扩大就业。
二、突出“早”字,政策发力,全力保主体稳岗位
企业是稳就业的主力支撑。当前,相关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多。我们在就业政策不断加码的同时,更加注重落实,不断丰富宣传形式,提升各项政策宣传落实的精准度。一是重点产业板块精准对接。对区内目前运营的产业板块,例如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等,安排专人走访,提供“一对一”政策讲解和指导,手把手为企业算账,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帮助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挺过难关、留住岗位。二是重点行业企业精准对接。提前对接区内物业公司、公交集团等企业,组织开展负责人座谈,围绕就业政策进行详细解读与现场答疑,激发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动力。三是街乡重点企业精准对接。以处级干部“走基层、送服务”专项行动为契机,为漷县、西集镇的大型企业组织召开了专场政策培训。
三、实现“精”字,精准发力,保住重点群体就业
针对农村劳动力,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开展全面摸查,发动基层力量开展入户“一对一”的深度调研,掌握本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和需求出台实施方案,制发农民工工作要点;以漷县镇为试点,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吸纳农村劳动力;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园林绿化局、民政局等部门,以就业政策落实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强化与区属机关事业单位、辖区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的对接,有针对性地推荐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登记失业人员,联合街道(乡镇),围绕《登记失业人员管理台账》,紧盯每一个新增登记失业人员,做到“第一时间回访、第一时间职业指导、第一时间岗位推荐”,扎实推进登记失业人员管理工作,切实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针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退役军人、残疾人,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开展入户“一对一”深度调研,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每人至少开展1次职业指导,提供2次技能培训,推荐3次就业岗位,实时跟踪就业状况,实行销账式管理,确保实现有就业意愿人员100%就业。针对低收入农户,对接区农业农村局开展调研,围绕低收入帮扶、村级管理员队伍的组织管理、第三方村级服务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等工作展开协作,增强合力,促进低收入农户百分百就业。
四、强化“实”字,监管发力,提升市场配置效率
一是驾稳求职招聘“双需桥”。与中智等优质人力资源企业合作,每周举办产业园区现场招聘会;联合天津、河北人力资源机构开展结对活动,通过专家讲座、互学互访、论坛沙龙等形式共享资源,目前三地10对人力资源机构达成长期业务合作意向。二是搭建审批许可“快车道”。完善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管理制度,优化办理流程,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审批时限由20日缩短为4小时。三是构建监督管理“防火墙”。成立专项检查组,按照“边排查、边整治”的原则,设置自查、复查、抽查3个阶段,从行业安全、信息审查、活动管理、安全教育、疫情防控等方面对全区人力资源机构开展专项检查,检查率达100%,并与机构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已经入驻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的人力资源机构23家,包括中智(北京)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等国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