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发〔2022〕10号)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孟景伟同志在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分享:
字号:        
(通政发〔2022〕10号)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孟景伟同志在通州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大会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按报告中提出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全力推动本单位2022年各项工作,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只争朝夕的劲头,努力开创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新局面!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15日在通州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通州区代区长  孟景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通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通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力同心、砥砺前行、勇挑重担,推动通州经济社会发生深刻长远的变化,全面开启了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新时代。

一、功能定位深入落实,副中心建设生机勃发

顶层设计擘画宏伟蓝图资源聚焦积蓄强大动力。按照“三最一突出”标准汇集多方力量精心编制的城市副中心控规,史无前例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发布,形成引领副中心发展的立体坐标系。高标准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等系列支撑成果,形成系统、科学的“任务表”“项目库”和“施工图”。成立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形成高位统筹、市区联动和“副中心事副中心办”的体制机制。2021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聚焦态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为持续推进副中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重大工程规模推进按照“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的要求,持续推进副中心重大工程建设,实施重点项目563项,累计投资4850亿元。行政办公区一期竣工投入使用运河商务区累计建成规模412万平方米。环球主题公园一期盛大开园,成为首都文旅新名片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迎客,三大建筑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等标志性工程全速推进。广渠路东延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行。武窑桥等一批跨河桥梁建成使用,新建城乡道路259公里,城区路网密度提升至4.3公里/平方公里,轨道运营里程达到40.08公里。

疏解承接双向发力,功能转移初见成效。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以“壮士断腕”的决拆除违法建设和淘汰落后产能。累计拆除违建4214万平方米,腾退土地5672公顷,均居全市第一。完成全部工业大院清理整治,疏解1443家“散乱污”企业、688家一般制造业企业。有序承接中心城转移功能,第一批市级机关入驻。友谊医院等13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在副中心布局建设,三峡集团等一批央、市属企事业单位实现搬迁落户,财富管理等符合副中心定位的业态加快向副中心转移聚集。

二、发展动能显著增强,“高精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发展质量提档升级。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五百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对房地产依赖程度逐年减弱。金融业推动产业能级持续提升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0.1%,对全区GDP贡献率超过20%。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居全市前列,经济发展后劲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优质要素加速集聚,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强化多方联动,累计引入重点企业654家。总部经济特色凸显,一批世界500强外资项目、大型国企及民企总部实现落户。14家银行成为独立法人行或一二级分行,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落户发展,持牌交易所达到4家。科技创新要素加速汇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近6倍。存量与增量同步升级,上市企业达到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21家,50家企业获得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其中4家获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园区品质和承载加快提升17个产业园区优化整合为3个,对标国际标准加快建设。运河商务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星级标准,园区注册企业近1.5万家。文化旅游区实现地铁和高速路直通入园,智慧管理平台建成运行,首旅总部等29家企业落户,北投集团总部办公楼实现开工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成为北京设计之都主平台,吸引207家企业入驻。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和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建设,台马板块纳入亦庄开发区统筹建设,科技支撑作用全面加强。

亲商安商氛围浓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成立通州区产业发展促进委员会,建立招商项目“一口进一口出”全流程服务体系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实施副中心“通八条”系列产业支持政策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政务服务全面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办理,1573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企业开办、财产登记等实现1日办结。率先建立包容审慎监管体系,建立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政策通”。事中、事后监管等一揽子服务措施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副中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市考评位列第三。

三、联动发展全面加强,区域协同更加深化

城乡统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成果初显。9个特色小镇完成规划编制。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获评“全国清洁村庄行动先进县”,累计完成112个美丽乡村创建任务,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以国际种业科技园为带动,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果村芹菜、柏庄生菜、孔庄食用菌、沙古堆大樱桃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低收入农户、低收入村全面“脱低”。

城市更新纵深开展,新老城区加快融合。紧盯老城短板和群众所需,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累计投477.7亿元实施106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21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启动老城7个片区棚户区改造。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实现全覆盖,首个社区级家园中心投入使用。实施老厂房更新改造,建成北京未来设计园等项目,昔日老城不断焕发新活力。

区域合作持续深化,京津冀协同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落实“四统一”要求,制定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区域交通网络不断织密,生态协同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共服务一体化迈出坚实步伐,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加快构建,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与雄安新区协同联动、错位发展,“两翼齐飞”新格局加快构建。对口支援成果显著,助力受援地区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摘帽,成为国务院东西部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优秀典型。

四、城市管理基础不断夯实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综合整治纵深推进。连续五年深入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群租房保持动态清零,300余条背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实施“公厕革命”、架空线入地等工程。“点亮”城市夜景,建设完工大运河景观带等一批景观照明工程。荣获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示范区称号,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区。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出行环境有效改善,形成15条“绿波带”道路,城区平均车速提升15.6%。建成南水北调通州水厂等一批供水设施集中供水能力达到53.5万立方米/日。启动一批变电站工程,供电保障能力提升30%以上完成河东5号调峰热源厂建设,建成燃气管道2400公里,能源供应能力大幅上升。

智慧城市加快建设。初步实现全区5G网络室外连续覆盖。启动“城市大脑”建设,三维感知“立体城市”网络系统基本建成,全域地下管网实现可视化管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平台获评“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雪亮工程”建设应用被评为全国示范。加快应用场景布局,全国首例“数字货币+自贸区智慧园区”应用场景落地张家湾设计小镇,建成首个基于5G+8K技术的数字体验馆。

基层治理不断强化。新设7个街道办事处,完成超大社区拆分,启动10个撤村建居试点。建成17个社区议事厅和44个楼门院治理市级示范点,社区社会组织达到6091个,梨园中街一巷成为全国首个家庭家教家风示范街。推进两个“关键小事”,垃圾分类在北京市中心城区组内排名稳居前列,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和物业服务覆盖率均超过90%。大力抓好“接诉即办”,实施365个“小微项目惠民生”,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开展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连年上升。

五、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污染防治实现历史性突破坚持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并重,不断深化“一微克”行动。制定全市最严的扬尘治理“双十条”量化标准,率先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严格区域交通限行政策,实施烟花爆竹禁限放,率先实现区域“无煤化”目标。空气质量创历史最好成绩,PM2.5累计浓度从80微克/立方米降至36微克/立方米。净土持久战深入推进。

生态绿色成为副中心最亮丽底色。新增造林面积11.2万亩,建成东郊森林公园等8个万亩森林组团,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45%。新增公共绿地近3万亩,建成各类公园52处、园艺驿站13处,居住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91.46%。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全部达标,“一环两带”绿色空间架构初现雏形。

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北运河通州段全线通航。建成区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1.41%。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总体改善3-4个水质类别,53条段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治久清,北运河、运潮减河、温榆河上榜“北京市优美河湖”。海绵城市试点区基本建成,10座雨水泵站应急防汛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

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率先编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纲要,制定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意见,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等6个项目成为近零碳排放示范。绿色金融政策和机构体系初步建立,绿色资源加速集聚,绿色市场稳步扩容。建成健康绿道300余公里,完成40公里道路慢系统改造,绿色出行比例达74.2%

六、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群众福祉切实增强

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引入首师大附中、黄城根小学10所优质教育资源,完成34项中小学建设工程,新增学位2.6万个。全区无证园基本消除,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7%无证校外培训机构实现动态清零。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二期、潞河医院四期投入使用,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即将开诊。医联体建设覆盖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荣誉称号。成功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全程马拉松等品牌赛事。人民武装、宗教、侨务及对台工作健康发展,民防、气象、地方志、档案、保密、地震、红十字、残疾人、慈善等各项事业呈现新局面。

民生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9.6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升38%。完成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养老机构24家、养老驿站132家。打造“通惠明天”儿童福利服务项目,设立16个儿童成长驿站。竣工政策性住房项目30个,建设各类政策性住房3.7万套。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新冠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入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医疗保障、隔离点管理、进京通道查控、物资保障等各项重点任务。开展核酸检测547万人次,疫苗接种364万剂次。全区疫情始终平稳可控。

七、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发展环境更加开放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政府部门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优化。“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在全市率先试行网上“证照联办”。182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街乡,431项市区行政处罚权及行政强制权实现下放。实施财税金融改革,成功入选“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组建9个乡镇联营公司平台,统筹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实施国资国企改革,业务板块不断整合优化

对外开放展现新格局。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54家。“两区”建设加快推进,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成为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组成部分,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化一站式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实现“两证联办”,“新建楼宇项目住所证明新方式”入选商务部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国复制推广,“政务服务京津冀‘区域通办’联动机制”等创新成果入选北京市第一批改革创新案例并在全市复制推广。

城市影响力实现新提升。成功举办四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三届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等活动。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时装周、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三大活动永久会址落户张家湾设计小镇。北京市“两区”建设展示会客厅建成使用。副中心媒体跨级、跨区域、跨平台融合,官方主流媒体矩阵”全面启航副中心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八、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服务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政治站位不断提高。始终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高标准完成国庆70周年、建党100周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等重大服务保障工作忠诚履行“站岗放哨”使命,市级机关政务环境安全有序。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完成中央、市委巡视整改工作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依法行政,“通州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深入推进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配备使用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专项整治。持续强化审计监督,积极推进预算绩效试点改革。创新实施人大、政协列席政府常务会等日常监督制度,认真抓好各类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2020年区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位列全市第一。

各位代表,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6年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副中心,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城市副中心发展指明方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月“双调研”,高位统筹、指挥调度,形成举全市之力建设副中心的新局面。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发展的五年;是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内涵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是规划体系全面形成、城市框架有序拉开、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方向、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牵头统筹的结果,是区委直接领导、强力推进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和委员共同凝聚智慧、倾心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驻通中、市属单位和兄弟区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通州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全区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一基本要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市委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才能把准政治方向,在纷繁复杂的外部形势及各领域斗争中找到正确位置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才能推进副中心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和高质量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一战略思维,才能切实抓住难得机遇,在激烈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五年来,我们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首都发展大局,坚定不移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承接,副中心建设大踏步推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将副中心建设机遇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发展优势,全面开启副中心建设崭新篇章。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推进共建共治,才能取得全区人民的支持,为副中心发展提供不竭的前进动力和力量源泉。五年来,我们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惠及群众,取得了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等一个又一个胜利,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面对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不断增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全区人民更多、更好、更公平共享副中心发展成果

——必须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这一治理原则,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顶层设计,深化工作联动,才能确保副中心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五年来,我们注重规划先行,安全、发展两手抓,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副中心建设保持良好局面。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整体谋划,深化战略配合与战术协同,有效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持续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水平,推动副中心建设继续保持生机勃发良好态势。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才能战胜工作中的各种艰难险阻,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五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开拓,通过改革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形成一个又一个副中心样板。面对副中心建设更高标准和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优化体制机制、突破政策壁垒、探索创新路径等方面继续先行先试,努力开创各领域建设的副中心模式。

——必须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这一工作方法,真干苦干实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才能在工作中打开局面,迎来光明发展前景。五年来,全区上下锚定副中心发展目标,直面矛盾与问题,各类短板弱项加快补齐,各领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面对未来副中心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对标副中心控规和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书、时间表,进一步认清和找准短板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开创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这些既是我们对过去工作的深刻体会,也是我们做好未来工作的必然遵循。

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体量、结构和质量距离副中心功能定位及“高精尖”现代产业体系还有很大差距,推进各类优质要素集聚落地、培育经济增长动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二是城乡治理水平还不够高基础设施、城市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实现“双碳”目标还有较大难度,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还有大量任务需要完成。三是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优质资源供给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产业与功能之间、城与乡之间的互动互促还不够协调,乡镇地区大规模疏解后的接续发展问题亟待破题。四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还需持续强化,与“北三县”协同还欠深入,“腹地”与“纵深”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与雄安“两翼齐飞”态势还没有稳定形成。五是用改革破解难题的力度还不够大,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还需大胆改革创新、丰富措施办法,进一步打开工作新局面。六是政府干部队伍的能力和作风副中心建设高标准和高要求还有差距,“本领恐慌”“等靠要”心态还在部分层面存在,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工作执行力也都需要进一步强化提升。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五年,也是落实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首都新发展的重要五年,更是副中心落实国务院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控规实施,推动副中心框架基本成型、主导功能基本稳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区域协同突破发展、城市品质加快提升的重要五年。我们必须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认识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准确把握副中心发展历史方位,在新起点上谋求新发展,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在新时代里再创新辉煌

未来五年,我们要认真落实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城市副中心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方向,以安全稳定为底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牢牢把握副中心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为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的大国首都,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作出副中心贡献。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为打造服务北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主要功能节点、重点功能区全面建成,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初步构建,“一城一带一轴、四区三镇多点”的城市框架和发展布局基本成型。安全可靠的市政能源设施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城市韧性持续增强。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5%以上,每年保持千亿以上投资强度。坚持创新驱动,“3+1”主导功能板块持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金融业、总部经济集聚态势更加明显,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城市发展更加安全可靠,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新老城区有机融合,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取得阶段性进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域水质不断提升,建成北京平原地区首个森林城市,“一带、一轴、两环、一心”的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绿色能源使用范围大幅拓展,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广,朝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

——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副中心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交通互联互通更加紧密,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区域生态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更加凸显。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高质量推动规划体系全面落地,谱写副中心建设新篇章

瞄准功能定位,牢牢把握高位统筹及政策、资源、要素聚焦优势,始终保持工匠精神,打造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的未来之城、共富之城

基本建成城市框架,搭建副中心“四梁八柱”。保持每年千亿以上投资强度,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加快重点功能区、重要节点建设。完成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保障市级机关搬迁入驻。推动与行政功能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迁入,带动中心城区其他相关功能疏解。全面建成运河商务区核心启动区,实现重点组团项目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总建筑规模达686万平米。推进环球主题公园后续项目及周边区域开发,形成集文化、科技、休闲、娱乐、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打造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全面建成并高水平运营副中心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加快建设通州堰分洪体系。确保站城一体的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完成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开工建设六环高线公园深化通亦联动,加强网络安全产业园、中关村通州园与台马板块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创新链、产业链。大幅提升张家湾、台湖、宋庄创新生态集聚能力,形成多点开花的发展态势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持续促进城乡融合。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加快核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拓展区城乡融合发展。以特色小镇为抓手,加快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序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统筹利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现代产业。做强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完成333个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打造一批以“精品民宿、运河文化、特色产业”等为特点的样板村。大力发展集体物业经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强化集体“三资”管理,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细致落实耕地“田长制”,严守耕地红线,严防大棚房问题反弹。推动M102(支)线向宋庄镇、张家湾镇延伸,建设小路二期、新马路等一批道路,增开乡镇公交线路,构建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完成260个村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农村饮用水达标提质。大力开展城乡标准化办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全力推进新老共荣。创新城市更新思路和模式,构建层次分明的城市更新滚动格局。完成100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14个家园中心,完成15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5个棚改项目,打造8个精品示范街区,持续增加老城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老城宜居品质。加强老城文化肌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南大街片区十八个半截胡同申请式腾退,建设共生街区。通过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措施织密城市绿网,丰富老城绿色休闲体验。优化铁路沿线、高架桥下等存量公共空间功能,规范城市秩序,将老城区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幸福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区。

深化区域协调联动,打造协同发展桥头堡。着力建设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成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撑。率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实现22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等一批轨道线路通车运行,推进一批跨境道路建设。共抓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加强大气、水跨界联合监测执法,全面消除入河点源污染。深化产业协同机制,创新协作模式,共建产业园区。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共同培育北三县区域医疗养老服务功能。支持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与北三县开展跨区域联合办学,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强化与雄安新区两翼联动,深化“通武廊”“”战略合作,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

二、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加强产业组织,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全面夯实副中心经济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打造创新引领、宜商宜业的活力之城。

坚持功能承接与内生发展两手抓,提升经济增长能级。围绕央企二三级公司、市属国企事业单位等中心城区外溢优质资源,做好产业承接和落地服务。深化“五子”联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重点产业特色产业。聚焦行政办公,引入各类专业服务企业,打造顶尖人才集聚高地和高端智库服务平台。聚焦高端商务,承接和新设立总部机构40家以上、财富管理机构突破200家,深化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打造国际商务服务新中心聚焦文化旅游,承接好环球主题公园资源外溢,重点抓好“一区、一河、三镇”建设,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布局,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打造地标性商业街区和多层次差异化商圈。聚焦科技创新,用好中关村行先试改革政策,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推动信通院国家ICT技术产业创新基地、中芯国际、小米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畅通产业项目落地路径,精准有效抓好要素保障。加快产业空间资源释放制定存量空间引导政策,盘活利用低国有用地楼宇,多种模式强化集体土地产业化利用健全教育、医疗、住房等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副中心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吸引集聚创业资本,建立政府科学决策和专业化运营相结合的投资管理机制。大力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促进金融与产业资本循环畅通。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政府基金对市场预期引导、市场资源调配产业集聚的牵引作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完善招商体制机制,构建产业政策精准完善、招商队伍专业高效部门属地齐抓共管招商工作格局依托应用场景开发开放,积极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作用,加快构建“以投资促招商,以项目促落地”的新型招商服务体系。强化企业服务和交流平台搭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政银企深度对接合作。加强财源建设,全面强化企业走访服务全方位做好企业服务管家,实施重点项目“全程代办”“全周期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优化行政审批、完善智慧政务,强化要素交易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体验效能

三、高质量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

围绕“七有”“五性,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强化民生保障,建设更有温度和厚度的副中心,全力打造功能齐备、保障充分的共享之城、人文之城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大力支持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发展,统筹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增加学前及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新建幼儿园、中小学各10所,新增学位2.16万,景山学校通州校区、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建成使用,全力建设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拓宽高中特色办学路径,巩固职业教育成果,加快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清华大学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优质资源投入使用,加快国际化综合医院等项目建设,确保三级医疗机构达8家以上,新增床位4450张。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创建大运河5A级旅游景区,实施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博物馆等一批文化保护和开发项目,让古老运河焕发缤纷活力加大群众体育设施供给,推进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促进民防、气象、地方志、档案保密、地震、双拥、红十字、残疾人、慈善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紧扣稳就业保就业主线,力争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区养老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养老照料中心11家,实现街乡机构养老全覆盖;新建养老驿站88家,实现村居养老服务全覆盖;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一键呼”设施惠及更多有需求群体,每千名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7.5张。儿童福利工作平台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服务工作水平。完善社区“自治法治德治”均衡融合机制,推进“全能社工”“综合窗口”模式全覆盖。积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租购补”并举住房制度,建设保障性住房2万套,推进区域职住平衡。

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大力创建国家安全风险防范示范区,开展城市风险评估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实施一批韧性社区和韧性项目。毫不放松抓好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优化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打造消防教育培训基地,新建6座消防站,配建乡镇街道小型消防站。建执法办案中心南区4个派出所。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人员、物资、制度等保障机制,做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

四、高质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绿色低碳新发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力打造低碳高效、生态优美的绿色之城。

全力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深入推进“双碳”目标实施,持续加强外部绿色电力供给,加快地热、太阳能光热和光伏系统在重点领域、区域的规模化开发和高效利用大力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建材、绿色建造,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率先建成“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打造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发挥绿金院和绿交所的“孵化器”作用,加快推进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研究制定绿色金融标准及创新机制,鼓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各类金融工具创新应用。大力推进慢行交通、立体步道网络系统建设,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80%。积极建设绿色人居环境,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力争“双碳”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着力构建水绿生态空间。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确保国市两级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营造“清新明亮、亲水宜人”的滨水环境。完成城北、两河水网一期工程,加快实施二期工程,推进城南水网台马、牛等片区骨干沟渠水网项目。加快实施萧太后河下段、玉带河等骨干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建成区比例达50%。完善全域湿地生态系统,实施不少于1000亩的湿地修复精品工程。基本建成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13个公园,加快建设东西生态绿带和南北生态廊道,实施300公里精品绿道升级及建设,推进3000亩老城区城市绿地、100个“精品乡村公园”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至36.5%。“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风貌基本实现。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细颗粒物、臭氧、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治理,推动PM2.5均浓度持续下降,基本消除重污染天。纵深推进碧水攻坚战大力推进治污截污工程,新建河东、减河北资源循环利用中心,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污泥干化处理规模200吨/日。新建农村污水收集管线120千米,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规范入河排水管理,完成全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并动态清零,国家和市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实现100%。统筹推进土壤源头防治和风险防控,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五、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树立城市治理新标杆

健全城市综合治理体系,推进系统化、智慧化、多元化治理,加快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共治之城。

突出精细治理,持续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圆满完成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实现“治标向治本”“表层到肌理”“点线到全面”转变使疏解深入整治彻底、提升更系统实现城区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通信架空线、电力架空线全部入地,推进市政设施扩容和停车设施改造,施划停车位4.5万个。继续开展背街小巷和乡村庭院精细化治理,着力提升公共空间服务功能设计水平。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健全生活垃圾全链条管理,加大再生资源回收扶持力度。实现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推动业委会(物管会)高效履职。强化党建引领,统筹融合街巷长、小巷管家、网格员、协管员等各类基层力量,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专业化优势,深入推进“接诉即办”和“未诉先办”,加快提升城乡综合治理能力。

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全面建设“智慧通州”。加快布局新基建,推进全域“双千兆”网络建设,布设城市感知智能设备,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系统。深化“城市大脑”功能,全面建成100G带宽政务骨干网,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打造以“全网感知、全城通办、全域协同、全景开放、全时响应”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有效集成公共设施、生活、环境等各领域应用,建设智慧生活体验馆等场景。推动社会服务、城市治理、社会治安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治理,实现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助推城市治理决策科学化、防控一体化、服务便捷化

完善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适度超前建设国际一流的安全、高效、智能、低碳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实现M101线通车,推进6号线南延,轨道交通线网里程达到57.3公里,初步形成“一环六横四纵”轨道交通体系。建设潞苑二街等东西向干道和春明路等南北向干道,打通通惠北路北延等17条断头路,新增道路里程231公里,城区路网密度达到5.6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十一横九纵”市政主干路网体系。构建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系统,完成北京东-通州北500千伏工程、通州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形成“一南一北、双电源支撑”供电格局。建设宋庄西、城市绿心等次高压调压站工程,形成多源多向、互联互通的燃气系统。推进行政办公区综合能源站等项目,健全清洁低碳、多元化供热体系。实施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二期)等工程,完善“多水源、多水路”水源保障格局。

、高质量推进改革创新,乘势而上构建开放新格局

对接高质量发展需求,推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面深化改革,为把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保驾护航。

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形成一批引领示范性的改革创新成果。完成街道所辖40个行政村撤村建居工作,提升街道管理精细化水平。撤并与新建相结合,优化调整社区规模,夯实社区治理体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落实村地区管,强化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集体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产业用地租售并举的多元供应方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设立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创业投资基金等,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完善产业运营平台,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培育服务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生力军。

高水平实施对外开放。依托“两区”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开放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加快建设法定数字货币创新试验区,加大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技术转让和国际人才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的长效机制。积极对接国际市场,深化市场准入、跨境支付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行跨境服务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等试点,进一步提升国际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全面服务好境外企业“走进来”、副中心企业“走出去”。

全方位拓展城市影响力。拓展全球视野,对接国际标准,推动设立副中心国际城市联盟和智库联盟,依托北京自贸区展示中心,构建中国—新加坡城市科技领域合作交流等平台。强化全球财富管理论坛、运河城市国际论坛等活动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设计周、北京建筑双年展等品牌规格与能级,争取更多国际品牌和论坛永久会址落地。积极接轨国际文创市场,举办国际文娱演出、艺术品和体育用品展会等活动。完善城市副中心媒体矩阵,扩大传播影响范围,全方位展现副中心建设脉搏和发展成果。

高标准创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提高政府依法履职能力,完善行政权责清单,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加强重大合同协议监督管理,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跨部门、跨层级执法协作联动机制。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打造行政复议副中心样板。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强化区级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指导中心建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向基层延伸,培育壮大“两公”律师队伍,切实提升部门、街道乡镇依法行政能力和国企依法经营水平。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不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关于2022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各位代表,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扎实做好2022年的各项工作,对实现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着眼五年发展,锚定2022年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拼搏奋进,全力开新局、谋新篇。

2022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左右,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能耗强度、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完成市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抓好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狠抓重大工程建设,全力展现副中心发展新形象。深入落实《国务院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任务、项目、政策三个清单加快落地。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专班机制,实行项目“双主责”“双管家”“双清单”服务模式。坚持高位统筹、挂图作战、持续发力,保持千亿以上投资规模,推动重点项目展现新节点、露出新面貌。统筹时序安排,批次推进1578公顷经营性用地供应,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快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确保运河商务区完工440万平方米。大力推进环球主题公园后续项目及周边区域开发,实现张家湾车辆段开工,加快环球影城北综合交通枢纽、通马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启动张家湾古镇建设。加快推进绿心三大公共建筑、通州堰分洪体系、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地铁6号线、M101线工程建设。

二是狠抓招商体制机制完善,加快项目引进落地。建立完善“四个一”招商工作机制,确保每个重点产业都有一个区领导联系、一套工作班子、一支招商队伍、一个决策咨询机构。搭建经济大脑”健全副中心产业发展评估机制。大力推动中心城区央、市属国企以及文化、创新等优质资源向副中心转移发展,开工建设首旅集团总部、华夏银行总部、北建院总部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招商项目数字化管理系统,瞄准头部企业精准招商;实施“链长制”管理,着眼产业链条统筹招商;建立产业可利用空间地图,抓住落地环节高效招商;推进基层财政体制改革,激励街乡齐抓共管合力招商。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空间,加强集体建设用地产业化利用,盘活闲置楼宇等空间资源。进一步做优企业服务,对重点项目推行“全程代办”,推动政务服务“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大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三是狠抓“五子”联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承接环球影城外溢资源,推动周边酒店升级改造和精品酒店建设,加快奥特莱斯和免税店布局建设,培育发展夜经济、首店经济,打造更多高品质商圈和网红打卡地,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两区”建设,探索贸易投资便利等政策在副中心先行先试,力争形成一批有突破、能落地、出实效的制度创新成果,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加快打造现代化财富管理集聚区,设立通州区产业母基金,吸引北京绿色低碳科创接力基金(S基金机构落地,大力引进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证券资管等金融供给侧改革增量资源。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建立健全“城市建设—应用场景释放—项目招商集聚—产业生态优化”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积极推进有条件企业上市,力争培育出2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重点引入城市科技、网络安全、数字设计等高科技企业,支持驻区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业务,围绕餐饮、娱乐、休闲、信贷等多维场景打造数字人民币使用新体验。

四是狠抓新老共荣、城乡统筹,推动均衡发展、共同富裕。新开工15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实现一批工程完工。引入“首开模式”,加快家园中心建设,丰富老城空间形态。紧紧围绕“七有五性”需求,推动医疗、教育、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落点落图,进一步加快老城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提质升级。接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高标准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庄创建。推进农业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完成种业园区规划设计,引进一批重点战略合作企业。加快于家务生鲜农产品直供中心和台湖、宋庄、张家湾等地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布局发展一批精品民宿,切实发挥乡镇联营公司作用,拓宽集体产业用地用途,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展土地复耕、闲置农业设施及撂荒土地整治,引导土地集中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完成40个村供水管线改造,提升165个村饮用水水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

五是狠抓民生服务提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深入落实“双减”政策,保持无证培训机构动态清零。加快北京二中通州校区改建等工程进度,积极推进文旅区中小学、潞苑中学等项目建设。推动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区医疗中心、区疾控中心、区精神病医院等项目实施。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大力推动大运河5A级景区创建,实施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修缮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1.5万人以上。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新增家庭养老床位300张,扩大一键呼等助老设备覆盖范围。积极推进撤村建居工作。深入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严格规范房地产秩序,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6600套。集中攻坚消防安全隐患整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狠抓综合整治提升,不断提高城乡治理能力。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维,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聚焦民生、产业等7大领域实施14项标杆示范工程,发布和建设一批应用场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玉桥西路、翠屏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加快文旅区西区公交中心站等配套场站建设,实现城乡公交纳入市公交系统统一运营管理。启动创意园等3处输变电工程,推动行政办公区热力管网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再生能源发电厂二期、有机质综合处理站施工。启动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建设3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320公顷创建10个“无违建”镇,力争实现“基本无违法建设区”目标。建立健全“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基层治理体系。聚焦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抓好两个“关键小事”。推动“接诉即办”数字化转型,整合党的建设、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各类网格,下沉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等各种资源,做到精准施策、“未诉先办”。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

七是狠抓污染防治攻坚,全力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进一步加大移动源、固定源执法监管力度,健全完善在线监控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纵深推进水环境建设,实施通惠河、港沟河等骨干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建成城北水网一期(翟减沟)、两河水网减运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城南水网片区建设。完成河东资源循环利用中心一期和40个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启动减河北综合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建设县、台湖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精细绘制“污染源-管网-排口-河流”关系图,强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工作。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建成区比例达35%。实施造林2.3万亩,圆满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完成漫春园等5个全龄友好化公园改造。实现164公里绿道贯通,提升绿道体验。强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加强生态保护执法,高压治理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破坏自然生态等行为,持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

八是狠抓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积极承接北京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各项改革任务,推动绿色金融政策集成创新。高标准建设北京绿交所,加快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积极参与国家绿色金融标准研究,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副中心绿色金融国际影响力。完善绿色建筑顶层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在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推动新建保障性及政策性住房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推进新建公共建筑创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有序开展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扎实推进节能减碳工作,建设首个区级5G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及碳中和科普体验地。研究制定地热利用规划,建设电力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九是狠抓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协同发展。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深入落实“四统一”要求。实现京唐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北运河(京冀)通航,加快轨道交通平谷线及厂通路建设,打通一批交界区域断头路,推进通宝路、石小路、姚家园路东延等一批道路前期工作。持续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加快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前期工作,共享绿色生态空间。探索一体化联合招商、跨区域分税共享等机制创新,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对接,引导相关项目向北三县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高质量办好潞河中学三河校区,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项目向北三县延伸布局,不断拓展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共建共享更多优质资源。

十是狠抓作风建设,持续提升政府效能。旗帜鲜明讲政治,压实政府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高效率落实、高效能管理和高水平服务,用好新一轮市级赋权,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成本控制,认真做好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迎检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严、真、细、实、快”要求,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坚决任何形式的“躺平”“内卷”“圆滑官”等作派宣战,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勇于担当、大胆作为,做到胸中有全局,眼中有问题,脑中有思路,手脚有行动,让只争朝夕、雷厉风行、讲求高效的优良作风成为各级干部的鲜明特质。

各位代表!城市副中心的美好蓝图需要我们共同绘就,千年之城的宏伟篇章需要我们共同书写。惟有实干才能托起梦想,惟有奋斗才能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只争朝夕的劲头,努力开创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新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按在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1.三最一突出:指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

2.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简称,是全国范围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3.“四统一”要求:京冀交界地区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控、统一标准、统一政策。

4.农村“三块地”:指农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及宅基地,农村“三块地”改革包含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5.“两区”建设:指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

6.双碳:碳达峰碳中和

7.两个大局: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8.“一城一带一轴、四区三镇多点”城市框架“一城一带一轴”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区域、大运河生态文明带和东六环创新发展轴;“四区”指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和科技创新板块四大重点功能片区;“三镇”指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三个特色小镇;“多点”指城市副中心拓展区的新型小城镇,包括潞城生态智慧小城镇、马驹桥科技服务小城镇、县文化健康小城镇、西集生态休闲小城镇、于家务科技农业小城镇、永乐店新市镇。

9.“五子”联动: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建设、数字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五个方面联动发展

10.一区、一河、三镇:“一区”指文化旅游区;“一河”指大运河;“三镇”指南部的张家湾设计小镇、中部的台湖演艺小镇、北部的宋庄艺术小镇。

11.韧性城市指城市或城市系统能够化解和抵御外界的冲击,保持其主要特征和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的能力。韧性城市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承受冲击,快速应对,恢复城市功能正常运行,并通过调整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风险。

12.“两公”律师:指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即任职于党政机关或人民团体的公职律师国有企业律师。

13.“双主责”“双管家”“双清单”确保2022年区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落地的三个服务模式。“双主责”指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实行主责单位与配合单位双主责,在项目推进中担负同等责任;“双管家”指主责单位与配合单位均明确一名副处级以上主管领导作为项目的服务管家;“双清单”指建立新开工项目清单与申请债券资金项目清单。

14.首开模式:首开集团通过打造全国领先的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处置平台,统筹小区和集团周边资源,实现资源大统筹、政策大集成和要素大平衡,积累了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服务升级和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孟景伟同志在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相关解读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