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发〔2021〕5号)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赵磊同志在区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分享:
字号:        
(通政发〔2021〕5号)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赵磊同志在通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大会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按照报告中提出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本单位2021年各项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建设新时代的千年城市,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148

(此件公开发布)

政府工作报告

——2021114日在通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

通州区区长赵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通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们在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全力推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一核两翼”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建安投资同比增长8.7%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29.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78.7亿元;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5845元,同比增长3.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0.5%

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共筑“战疫”钢铁防线

迅速行动、广泛动员,打好联防联控阻击战。坚决贯彻落实央、北京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一办十五组”工作架构,全面推动社区防控、医疗保障、城市运行等各项重点任务实施。下沉干部、社区村工作人员、在职党员和各类志愿者,第一时间投入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全面开展地毯式、无死角全覆盖排查,累计摸排140余万人次。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京人员管控,圆满完成8000余人次返通接转和管理服务工作。建立与廊坊“北三县”疫情防控联动机制,完成全市进京卡口40%以上人员、车辆查控任务,坚实构筑起“战疫”第一道防线。

全面筛查、科学处置,决战医疗救治主战场。建立市区医疗救治网络,快速改造潞河医院牛堡屯院区为区级定点医院,组建专家救治组,联动基层医疗机构做好预检分诊筛查及可疑病例应急隔离工作,形成医疗救治一张网。累计开展核酸检测91万余人次,实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特别是“新发地”疫情期间,三周内完成47万余人核酸检测,快速阻断疫情传播。集中观察人员未出现感染情况,未出现院内感染、医护人员感染。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例,确诊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强化措施、多维统筹,打好复工复产组合拳。有序推动重大工程和企业复工复产,快速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深入落实市级政策,出台区级12条措施及20个配套实施细则,积极解决重点工程和企业在资金运营、手续办理、材料供给、物资调配、工人返岗等方面的问题。协助企业办理各类贷款1046亿元,减免房租1.7亿元,提前兑现“通八条”奖1.1亿2624家企业受益失业保险费返还,667家企业受益精准支持临时性岗位补贴全市率先实现规模以上在建工程100%复工,10万建筑工人和各复工复产企业未出现疫情。

严格管控、夯实基础,打好常态化防控持久战。制定实施《通州区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秋冬季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依托潞河医院建成区级核酸检测基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一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设立发热筛查哨点,建立三级保供体系制度,稳定市场秩序。实施《通州区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区普遍建立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启动9个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大力营造全社会的文明健康新风尚。

二、控规落地全面提速,城市副中心建设生机勃发

高位统筹持续加强,机制优势高效发挥。争取到中央抗疫特别国债10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3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深入副中心开展“双调研”,问诊把脉、悉心指导。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牵头抓总、统筹调度,相关部门与区属部门进一步实现合署办公、业务融合。首批市级赋权30个事项实现下沉并顺利运行,“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迈出重要标志性一步。市区合力高标准编制完成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成立“四个专班”、推出“四个超常规”措施,建立完善联审联批、审批监管衔接、跟踪评估问效等若干新机制,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效率提升一倍。

重要节点加速建设,城市框架加快形成。坚持任务不减、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全力推动重大工程、重要功能节点建设,388项重点工程建设按期推进。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迎客,广渠路东延地下道路基本具备通车条件,通州堰北运河治理工程完成1/3以上,绿心三大公共建筑、六环路入地改造、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启动主体工程建设。行政办公区二期所有地块取得开工手续,道路工程完成80%。运河商务区9个项目实现完工。文化旅游区环球主题公园(一期)基本完工,开园预热全面启动。

城市双修加快推进,新老协同稳步开展。实施整体设计、整体推进,划定10个老城重点实施片区,新开工37项工程项目。启动老城7个片区1231户棚改,探索“自主式腾退”新模式。1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现进场施工。以玉桥南里北区为试点,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首个社区级家园中心(中仓家园中心)主体结构完工,7个家园中心项目有序推进,老城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短板加快补齐。

镇村建设不断提速,城乡统筹有序推进。张家湾设计小镇探索形成5种存量资源盘活路径,创新政策高效完成梁各庄棚改。台湖演艺小镇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存量盘活稳步推进。宋庄艺术小镇启动“两点一线”改造提升项目,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开工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启动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完成审查、备案,土地入市步伐加快。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和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专项行动圆满收官。完成112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开展于家务乡果村、西集镇沙古堆村、县镇柏庄村等市级“一村一品+”试点建设。全区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低。

联动发展全面加强,区域协同持续深化。与亦庄完成行政职权和公共服务事项交接,台马组团41个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加强与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开展“通武廊医疗卫生协调联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举办与“北三县”项目洽谈推介会,签约33个重点产业项目,签订养老合作协议;京唐城际铁路全面开工,地铁22号线(平谷线)启动建设。与雄安新区深化重点项目管理体制,共建“两翼齐飞”新格局。坚持“四个不摘”,持续巩固深化对口支援协作,形成具有副中心特色的扶贫协作模式。

三、功能承接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政府市场双向用力,发展势能不断积蓄。成立副中心产业提升市级专班,市领导牵头建立副中心应用场景建设机制,与市国资委联合组建国企对接工作专班,强化与西城、朝阳、海淀结对发展,中心城功能疏解稳步推进,优质资源要素加速汇聚。编制出台《通州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产业项目落地政策》等措施,建立京外、境外专题招商推介机制。新设亿元以上企业200户,新设市场主体1.9万户,增长量居全市第三,注册资金增速居全市第一。

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初现雏形。金融产业提质发展,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加快建设,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获得批筹,首家持牌公募基金汇泉基金注册落地,首家市管银行财富管理子公司华夏理财顺利开业,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北京农商行设立副中心一级分行,农银金科、中债金科、中投保科技型融资担保等项目实现落地。绿色金融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北京绿色交易所入驻,中美绿色基金、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获批设立。总部经济能级提升,三峡集团下属15家二三级公司入驻,首个世界500强外资项目路孚特中国总部签约落地,北投集团、首旅集团、中核矿业科技集团等一批大型总部承接落地。科技创新支撑加强,新工工程咨询106家企业注册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未来设计园实现开园,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中国设计红星奖会址永久落户园区。中关村通州园成功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罗克佳华、甘李药业实现上市。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正式开园,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研究院落户园区。国家人力资源产业园入驻企业达51家,全国前10名人力资源企业中5家实现入驻。

亲商安商共克时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市率先出台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27条实施意见,持续推出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一揽子”措施。创新打造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政策通”,收录企业12万余家,全面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区领导集中走访服务重点企业500余次,解决问题212项。城市会客厅启动装修和项目宣传推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投入运行,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加快建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效率不断提高,“包容审慎”监管机制落地见效。营商环境评价企业满意度居全市第一。

四、城市治理持续加强,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加快提升

狠抓“接诉即办”和两个“关键小事”,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出台《通州区“接诉即办”工作奖励激励和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实施203个“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深入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建设垃圾分类驿站329座,社区村撤桶并站及投放站密闭化改造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系统和环卫信息系统并网运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全面建设完成。印发《通州区加强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工作方案》,整合散落楼宇、院落,推出463个“物业管理单元”。

疏解整治力度持续不减,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拆除违法建设479万平方米,腾退土地695公顷,均居全市第一。完成清理整治工业大院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建筑垃圾基本完成消纳,再生资源利用加快推进。新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网点147个,城市社区网点实现全覆盖。完成32条背街小巷市级整治提升任务潞河中学北街、梨园中街一巷被评为十大“北京最美街巷”顺利通过创城复检。城乡环境建设考评综合成绩、城乡环境公众满意度始终名列全市前茅。

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区联合编制副中心应用场景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公开发布应用场景项目7项,组建应用场景企业联盟,推动开放行政办公区周边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场景。60种城市运行数据实现云上共享。建成5G基站986个,实现155平方公里内5G信号全覆盖,京东5G智能分拣产业园等项目加快落地。全区交通信号灯实现智能升级,162条道路路灯完成智能改造。建成全市首家、总计长度9500公里的地下管线三维立体AR可视系统。搭建全区智慧社区管控平台,完成277个智慧社区、村庄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运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市郊铁路通密线开通运营,宋梁路北延等3条道路改造竣工通车,通州西站交通接驳设施完成改造,京洲西路等一批微循环道路加快施工,马路等6条道路开工建设。实施31条道路40公里慢行系统建设。完成4所学校周边交通治理,对20个路口进行路幅改造及路口渠化。新增路侧停车电子收费泊位1417个,启动万达广场等8处公共建筑停车设施错时停车试点。全区93%的社区设立消防通道标识。155平方公里及拓展区4.5米以上道路“有路无灯”情况基本解决,完成178条道路通信架空线、18条道路电力架空线入地改造。实施30个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加快推进500千伏通州北、北京东等重点电力工程建设,持续做好供暖、供气等能源供应保障。

五、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森林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森林城市创建40项指标全部达标,其中20项定量指标高于标准。完成2.1万亩造林任务,实施22项重点绿化项目,建成13处精品示范景观区。持续开展百姓身边建绿,凤港河湿地公园、垛子公园等22家公园对外开放,形成一批特色景观和网红打卡地。9个乡镇全部完成集体林场组建,创建一批花园式社区、花园式单位和绿色村庄,创森软实力持续增强

大气质量持续好转。进一步加大进京综检站执法力度,累计检查柴油车39.8万辆。全面实施外埠车辆限行措施,郊区客运公交全部实现清洁能源替换。进一步加强工地科学治理,建立道路“测扫协同”工作机制。1543家餐饮企业及单位完成油烟净化设施改造提升,5个小区完成居民住户油烟治理试点,家具、汽修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检查持续开展。在承担全市近1/5工程量的巨大压力下,全面完成各区统一的降尘量指标;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创历史新低,其中PM2.5累计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9.6%,改善率居全市第一,实现自有记录以来首次好于全市平均水平。

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编制完成新一轮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萧太后河环球影城段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环球主题公园度假区景观水系工程竣工,甘棠、榆林庄等船闸启动建设。海绵城市24项工程建设完成。张家湾再生水厂配套管网工程完工,再生水管线全线通水,南部城区外环路污水及再生水管线工程全部完工。全区自备井消毒设备投入运行,第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外截污工程基本完成。深入落实河长制,全区9个国市控出境考核断面水质均达V类及以上水平

六、民生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福祉持续改善

社会事业提质发展。北京学校小学部、通运小学等投入使用,新增学位8360个。新审批转化普惠型幼儿园120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1%,“无证园”基本消除。完成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北大人民医院竣工,友谊医院二期、安贞医院等市级工程有序推进。建成4个片区制医联体、4个专科医联体,完成9个急救站建设。高标准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验收。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开工,完成18处文物保护修复,高标准开展大运河5A级旅游景区宣传推广,推出一批云端文旅项目和直播活动。成功举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档案、史志、保密、民防、地震、红十字、慈善等各项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全力稳就业、保就业,新增就业2.3万人,同比增长10.4%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1170元,特困供养率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56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基本完成。与廊坊“北三县”联合培训养老护理员1383名,新建养老驿站20家,升级改造7家乡镇养老院,台湖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完成街乡儿童成长驿站、社区村儿童之家实现全覆盖。实施副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7031个点位改造。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8590套,竣工保障性住房12460套,房地产市场平稳可控。

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持续加强社区服务管理,第一批撤村建居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建立8个社区协商议事厅示范点,20个楼门院治理示范点,中仓街道社会动员中心启动运行。街道(乡镇)级联合会和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实现全覆盖,新建社会组织94家,成立社会组织党校。高质量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扎实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纵深开展“平安通州”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9.75%,创历史最好成绩。成功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城区实现“阳光餐饮”全覆盖。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危化品及液化石油气、消防等安全专项整治。连续三届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人民武装、宗教、侨务及对台工作健康发展。

七、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城市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调整, 5个新设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运行。新建社区24个,统筹调整社区129个,超大型社区全部拆分完成。“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8个部门182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街道(乡镇),431项市区行政处罚权及行政强制权实现下放,组建街道(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增强基层执法力量。深入开展农村“三块地”改革,《通州区集体产业用地统筹利用土地资源整理方案》获市政府批复。事业单位、国企、园区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开放发展迈出重要步伐。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成功挂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完成领导机构组建和实施方案发布,实现一站式服务大厅试运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出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等系列重点措施,形成政银合作“企业登记直通车”等9项制度创新,其中“新建楼宇项目住所证明新方式”入选商务部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2家,同比增长14.3%,新设外资企业增速居全市第三。

副中心吸引力、影响力持续增强。积极发起主场品牌推介,成功举办第三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第二届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首届北京城市副中心人力资源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圆满完成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副中心专场推介。协同作业、同向发力的城市副中心“媒体矩阵”全面起航,城市副中心报纸、电视、广播崭新亮相,成功召开8次副中心新闻发布会,城市副中心形象得到更加密集、立体、广泛的宣传。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立足副中心建设发展大局,对标新形势、新要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通州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项目获全国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在全市率先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制定实施《通州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试行)》,创新实施政府常务会邀请人大、政协全程参会、会前议题征求意见等日常监督制度。与检法两院深入合作,在众多领域啃下了一批阻碍建设发展的硬骨头。积极压缩部门内部预算,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严格重大工程审计,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办理市区两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298件,办复率100%

各位代表,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为“十三五”时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五年,是通州在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内涵上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更是我们全面开启城市副中心建设,乘风破浪、扬帆启航的重要五年。副中心规划体系全面形成,高标准编制完成副中心控规并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拓展区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紧密衔接、科学融合,实现了“多规合一”“多图合一”,成为引领副中心发展的立体坐标系。城市框架全面拉开,3+1”城市功能板块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路网、市政设施、生态空间的系统布局全面铺开,环球主题公园、城市绿心、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通州堰等重要节点和标志性工程梯次推进。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济总量由690亿元到突破1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8:41.1:56.1调整为1.2:37.2:61.6,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增加一倍以上,一批高能级、战略性的头部企业和高端要素落户副中心。城乡治理持续深化,疏整促专项行动成果丰硕,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PM2.5累计浓度由92.5微克/立方米降至37微克/立方米,碧水攻坚战、森林城市创建、城市双修、美丽乡村建设使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历史性地获得全国文明城区称号。民生福祉改善显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1万元提升至4.5万元,对口支援、“脱低”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一批市级优质医疗、教育资源陆续服务于广大通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区域协同、城乡统筹、乡村振兴等各个领域都迈出了坚实步伐。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迎来的发展机遇千载难逢,五年来实现的发展变化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方向、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和委员共同凝聚智慧、倾心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通中、市属单位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通州发展的各界人士、全区人民,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标副中心功能定位,对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在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短板,高水平满足群众“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集中力量解决一批“老大难”历史遗留问题还要付出持续艰苦的努力。二是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高精尖”产业体系标准,我们在经济规模和结构质量上还存在不小差距,三产不优、二产不强、一产不特,还不足以支撑起副中心建设发展的未来需求,还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高端资源、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加快构建符合副中心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体系。三是对标建设“千年城市”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我们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上还有不足,需要以更大的勇气与干劲、更实的谋划与举措和更优的方法与路径,解放思想、积极创新、狠抓落实,进一步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21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城市副中心从夯实基础、积蓄势能全面迈向高质量建设发展的重要一年。

202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市委对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指示要求以及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十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六届十次、十一次全会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水平开放为主线,聚焦高水平实施副中心控规,确保“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聚焦高起点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确保新五年开好局、起好步;聚焦高能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确保引进和内生一批高精尖资源要素;聚焦高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确保多元参与、共建共享;聚焦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两手抓、两促进,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实现新跨越、夺取新胜利,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等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

一、加速规划体系落实落地,掀起副中心建设新热潮

坚持以推动规划实施为主线,狠抓重要节点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有效带动老城区和镇村发展,持续深化区域协同,为“十四五”时期全面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各领域工作的“任务书”和“施工图”。紧紧围绕副中心控规,坚持“三最一突出”理念,持续深化各领域专项规划及重点片区、重点组团项目规划设计,完善规划落地的各项保障措施,进一步实现系统整合、科学精准、操作性强的要求。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福祉等6个维度31项任务目标,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进一步细化进度要求、强化质效标准、明确实施路径、压实工作责任,统筹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加快重要节点和重大工程建设,搭好城市框架的“四梁八柱”。确保环球主题公园在5月精彩亮相,高质量迎接第一批游客加快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加快运河商务区重点组团建设,完工面积达到410万平方米以上,展现高端国际商务区新形象。确保17号线通州段完工,建成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实现武窑桥改建、经海九路道路改造等工程竣工。加快构建完善通州堰分洪体系,完成宋庄蓄滞洪区、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快绿心三大公共建筑、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建设,形成副中心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大力提升老城面貌,深入推进“城市双修围绕补齐卫生和养老设施、整治背街小巷、增补小微绿地等,全面实施一批“城市双修”项目。加快南大街历史片区“自主式腾退”,打造老城双修精品示范性片区。推进1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现5个项目竣工。力促5个家园中心开工建设。增设提升商业网点70个。扩大老旧小区引入社会资本改造试点范围,推动老城双修可持续发展。

聚焦特色小镇建设,高质量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积极发挥环球主题公园辐射带动作用和外溢效应,加快张家湾设计小镇城市科技类、设计类产业集聚,深入挖掘漕运古镇和红学文化内涵,着力打造文化休闲古张湾。加快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启动区土地整理,力争重点项目实现开工。有序推进潞城、县、永乐店、于家务等镇乡特色化发展。加快实施镇域规划和美丽乡村规划,完成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延伸、精细化管理向农村地区延伸。高度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完善数字农业信息系统,大力育乡村特色产业;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用好“拆五还一”政策,强化闲置土地综合利用,加快使农村经济循环起来,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积极深化区域合作,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与亦庄协同发展统筹机制,做强台马板块科技创新功能,实现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大力推动地铁22号线(平谷线)建设,带动北京东部地区协同发展。进一步聚焦与廊坊“北三县”联动发展,率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联合构筑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带,加快培育布局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与雄安新区对标对表,在产业疏解、功能布局、项目引进等方面协同促进,持续巩固和发展“比翼齐飞”的良好态势。

二、高质量做强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立足建立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效益质量,充分发挥副中心建设“窗口期”的投资拉动效应,持续做强主导功能、培育特色产业、提升消费能级,加快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聚焦功能板块,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生态。进一步突出功能板块的发展特色,增强开发建设的集成性、系统性和关联性,加快形成在城市风貌、产业特色、功能配套、人才要素等方面的耦合共生与相融相长,大力构建符合内生发展逻辑的产业生态,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持续提升运河商务区水绿交融的空间环境及配套服务品质,强化总部经济、财富管理等业态的聚集效应,加快打造绿色金融示范区,加快“碳银行”项目筹备,推进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等项目落地,加快中英绿色科技投资基金和产业园建设。突出“中外”与“古今”融合特色,加快环球主题公园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强化全区文旅产业关联建设。充分发挥张家湾设计小镇和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品牌效应,加快中关村科技园提质增效,加速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聚焦招商引资,加快产业承接和内生发展。以建设高水平的招商团队、健全高效率的招商机制为突破口,持续加大创新力度,系统整合“招、引、承接、内生”各领域工作,探索建立“企业服务管家”、产业链“链长制”等有效措施,使招商工作更加精准地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全体系和全过程,加快形成覆盖产业链构建、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融通各个环节的“大招商”格局。进一步紧盯京外、境外两个市场,瞄准“头部企业”及相关目标群体,深入开展主题招商、专题推介;深化与西城、朝阳、海淀结对合作机制,确保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发展;紧密对接央企二级总部、市属国企总部,力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加大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加快本地企业的高端化发展。

狠抓投资落地,开足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按照“细化做实一年、谋划储备三年、规划展望五年”的思路,高质量实施《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项目滚动储备库(2021-2025)》,确保实现每年超过1000亿元的投资强度。完善“四个超常规”工作机制,依托“多规合一”协同平台进一步压缩前期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创新征地拆迁工作流程,全力确保完成12宗、72公顷的土地出让,形成滚动接续开发良好态势。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扩大优质社会投资,持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建安投资全市领先态势。

促进消费升级,拉动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推动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相融合、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相促进、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相联动。以环球主题公园开园为契机,加快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深度开发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休闲娱乐消费潜力,培育具有更多内涵的网红打卡地,建成一批精品酒店和特色民宿,积极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品牌商圈和商业街区促进新光大中心大融城商业街、京杭广场爱琴海商场等项目开业运营。开展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挖潜扩容传统大宗消费,有序促进平台经济、直播经济、私人定制等新型消费健康发展。强化多元商业业态布局建设,充分发挥副中心功能承接和人口结构优化红利对消费的良性引导与撬动作用。

三、打好蓝绿交织底色,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突出生态优先导向,坚持建设与整治相结合,坚持“大手笔”与“微改造”相结合,持续高标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把生态环境打造成副中心的“硬”品牌。

加快完善副中心绿色生态空间。围绕“两带、一环、一心”绿化空间布局,大力推进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广渠路东延绿化景观提升、瓮城遗址公园、半壁店公园等工程,新增造林面积1.3万亩。持续拓展绿色空间,推动公共绿地建设,实现运河生态公园等一批公园竣工,完成9个乡镇景观林生态林建设。继续创建一批森林城镇、绿色村庄、花园式社区和单位,持续提高公共绿地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确保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验收。

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深入落实“一微克”行动,扎实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深化京津冀大气污染预警会商和协调机制,打造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共同体”。持续做好重型柴油车治理,建设生态环境物联网监测监管平台,拓展车载走航空气监测系统应用。有序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及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超级站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和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深入推进水环境建设。推广海绵城市试点经验,持续提升文化旅游区、运河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的“水弹性”标准。加快实施河东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减河北综合资源利用中心项目,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继续开展水系治理和生态修复,完成城北水网(翟减沟)、两河水网(减运沟)、港沟河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加快推进城南水网、通惠河治理二期建设,开展乡镇域骨干河道生态治理,营造优美水系景观。不断丰富群众亲水体验,确保北运河甘棠船闸、榆林庄船闸及一批码头新建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实现北运河(通州段)全线旅游通航,加快打造城市副中心滨水休闲金名片。

四、强化城乡基层治理,实现城市治理能力水平新提升

主动适应副中心建设进入新阶段后对城市治理的更高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综合施策,切实保障城市健康运行,加快打造智慧城市、安全城市、韧性城市。

以“接诉即办”和两个“关键小事”为抓手,加快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坚决落实市级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工作意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夯实责任体系,顺畅工作流程,狠抓“小微项目惠民生”项目库建设和实施推进,推动“接诉即办”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全民参与的长效机制,推进运输车辆源头计量等措施,确保厨余垃圾检出率等指标持续提升,进一步使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狠抓物业管理,深入落实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提升“三率”覆盖率。

以应用场景建设为带动,加快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完善应用场景市区联合专班工作机制,引导应用场景企业联盟发挥作用,推出应用场景立项发布、规划建设、复制推广等全流程管理机制。大力推动环球主题公园、城市绿心等重点区域智慧化建设,完成一批应用场景发布。持续完善“城市大脑”,加快乡镇地区5G基站布局,推进重点领域信息系统“入云”。在更多领域推进智慧化需求梳理,加快环球主题公园、城市绿心等重点区域智慧化建设,实施一批智慧化建设项目,不断提高全区数字化赋能能力。

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重心,加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纵深推进违建拆除、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工作。实施49条背街小巷精治提升,启动铁路两侧、高架桥下等区域100项微更新工程。提升轨道站点周边接驳效率,扩大公共区域错时停车试点,持续改善交通出行环境。实施新华大街(新华书店东关大桥段)等重点道路景观亮化提升工程,推进大运河沿岸景观亮化提升二期工程,让副中心城乡环境更加整洁亮丽

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为重点,加快打造韧性城市、安全城市。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的重要作用。加快补齐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和风险预警,确保粮食、蔬菜、生猪养殖等工作完成年度指标聚焦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完善重大活动安保“通州模式”。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回头看”检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评估全覆盖。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各类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夯实民生保障基础,大力开创社会民生建设新局面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持续提升公共事业、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水平,在更多领域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承载力。实现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北京学校中学部、杨庄小学投入使用,新建5所中小学。加大民办普惠幼儿园学位供给,深入推动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快友谊医院二期、安贞医院、区医疗中心等工程进度落实健康北京行动,加快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大运河5A级旅游景区创建,实施张家湾城墙、通运桥等文物修缮工程。启动区档案馆建设。实现图书馆分馆全覆盖。开工建设区体育场改造工程,适时举办2021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等品牌赛事。促进融媒体、史志、气象、保密、民防、地震、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人力资源产业园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1.5万人以上。积极落实社会保险惠民政策,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行动。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规范房屋租赁市场,进一步促进职住平衡。全面完成副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任务。建成区养老院,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探索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持续打造“通惠明天”儿童福利服务品牌。完成区救助站搬迁及升级改造。深化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规范化建设。

进一步提升社会建设水平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持续推进第二批社区规模调整。稳步推进“街道管村”工作,完成台马地区涉亦庄开发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完善社区月协商制度,推进社区“微提案”“微协商”“微行动”等活动。实施楼门院服务管理公告牌制度,强化小院委员会、楼门院长自治组织建设。推进社会动员中心体系建设,规范发展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构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继续做好人民武装、双拥共建、宗教、侨务及对台工作。

六、紧抓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契机,加快注入发展新活力

以“两区”建设为抓手,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优化副中心发展软环境,努力提升副中心发展引领力,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的活力城市。

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强化“两区”政策联动,加快形成“服务业产业+自贸区园区”双轮驱动的创新开放格局。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政策优势,在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深化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率先推进一批示范新举措。深入落实北京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国际商务服务片区目标任务,编制实施通州组团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功能制度创新加快财富管理、数字经济、城市设计等领域一批高水准项目引进建设,推动副中心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出台。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机制创新,持续优化副中心投资环境。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金融纾困政策,持续扩大政策覆盖面。完善财源建设体制机制,综合运用税收、金融、人才、住房等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优质精细化服务。深入落实“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围绕赋权、下沉、增效,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提供智慧服务、极简服务、跨域服务,完成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不动产登记大厅建设。进一步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深化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说明

区委六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关于制定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未来五年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展望了2035年远景目标。根据《建议》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查。下面,我就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召开城市副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直接抓“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由隋振江副市长亲自担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抽调市区两级精干力量组成规划编制工作专班,组建了高规格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自规划起草编制以来,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团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对事关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多次组织召开高水平专家研讨会、重大课题调研座谈会,与国家发改委、市发改委、雄安新区、廊坊市就“十四五”规划编制进行了充分沟通和思路对接。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广泛参与,对《纲要(草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纲要(草案)》广泛征求了各部门、各单位的意见,吸纳了社会各界的建议。《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全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

本次《纲要(草案)》是全市首次市区联合编制的区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全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副中心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坚持高质量发展贯彻始终,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安全发展,突出“绿色、协同、开放、数字”四大特色,对高质量打造北京重要一翼,实现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

《纲要(草案)》充分体现了区委《建议》提出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要承载地,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纲要(草案)》中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发展总体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绿色发展新优势,成为北京发展新高地。具体是“一个成型、一个突破、四个显著提升”,即城市框架基本成型,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城市承接能力、生态文明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纲要(草案)》描绘了到2035年远景目标:城市副中心美好蓝图基本实现,初步建成具有综合承载力、彰显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点,在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有力有效发挥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的主体功能。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布局和重点任务

按照功能主导、区块分工、轴带串联、多点支撑、城乡融合的思路,加快形成“一城一带一轴、四区三镇多点”的发展布局。

《纲要(草案)》对“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紧紧围绕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和区域协同等四大领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

《纲要(草案)》明确要“建设中心城区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设绿色智能的城市保障体系。包括构建便捷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安全可靠的市政保障体系。“十四五”时期,将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初步形成“一环六横四纵”轨道交通格局,同时,坚持公交优先并大力建设慢行网络,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水电气热基础设施也将进一步提升供应能力,并大幅向农村地区覆盖延伸。二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包括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建成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建设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实行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制度。“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生态化防洪标准提升到百年一遇。全域水系实现连通。建成区50%以上范围达到海绵城市标准。连续贯通的生态滨水岸线达到160公里。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6.5%,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绿道总长度达到600公里,初步形成森林拥城、碧翠融城的大尺度绿化风貌。三是打造公共服务新高地。包括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水平、构建体育乐活之城、大力推进职住平衡和住房保障、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十四五”时期,将陆续建成一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并加大对东部、南部农村地区的布局。同时,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水平,让城乡居民享有更完善、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四是建设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包括擦亮大运河文化金名片和焕发现代城市文化新活力“十四五”时期,将重点围绕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创建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加强张家湾古镇保护与建设,建成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和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持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城市注入创新精神、现代元素和人文内涵。

《纲要(草案)》明确要“构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包括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聚力发展现代金融、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繁荣发展商务服务业、融合发展文旅产业、提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十四五”时期,将以数字经济为方向,以绿色经济为特征,加快构建与主导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激发“两区”开放发展新活力。包括建立更有竞争力的制度体系、推进重点领域开放创新、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合作。“十四五”时期,要推动金融领域创新实践,提升高端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打造创新设计国际品牌,推进新型文体旅游开放发展。要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形成区域统一开放市场。三是打造营商环境副中心样板。包括优化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营造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构建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十四五”时期,将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打造营商环境副中心样板。四是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包括厚植城乡融合发展基础、统筹功能性新型城镇建设、探索国际大都市乡村振兴之路、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十四五”时期,在全面提升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全区各镇乡特色化发展方向,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新型城乡关系。五是强化重点领域改革。包括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利用改革。“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健全统筹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机构改革,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大政策制度创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满足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六是强化人才保障。包括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扶持、优化人才激励保障。“十四五”时期,将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高地,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纲要(草案)》明确要“树立现代化治理新标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建设高效协同的智慧城市。包括加速布局智慧城市新基建、建设高品质数字化宜居环境、强化城市治理协同智能。“十四五”时期,将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强化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全面重塑城市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二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包括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深度推进老城双修。“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全区基本无违建,完成一批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打造8个精品街区示范点,完成100个城市更新项目,构建清朗有序的城市空间,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品质。三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包括加强基层自治、凝聚共治力量、呼应民意诉求。四是全面建设法治城区。包括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五是促进人口协调发展。包括优化人口布局结构和优化人口综合服务。六是建设平安副中心。包括牢固守卫首都安全、强化韧性城市建设、健全综合应急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纲要(草案)》明确要“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包括积极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强化与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服务保障好首都核心功能。二是推进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包括深化“四统一”协同机制,推动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合力守好首都东大门。三是推进更大区域协同发展。包括强化两翼联动、加强通武廊战略合作、拓展深化区域合作。

为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纲要(草案)》最后明确了规划保障措施,提出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大程度激发全社会力量,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起点当有新作为。“十四五”的号角已经吹响,城市副中心的巨轮正在加速驶向更加壮丽的前方。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建设新时代的千年城市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按在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1.“四个专班”“四个超常规”:“四个专班”指投资计划专班、规划设计专班、征地拆迁专班和工程推进专班;“四个超常规”指超常规办理前期手续、超常规推进施工组织、超常规推进征地拆迁和超常规推进储备项目转实施。

2.城市双修: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旨在治理城市病、改善环境质量、补齐城市短板、提升群众获得感。

3.一村一品+:指以乡村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优化特色农产品供给为主线,以“补短板、撬资金、富农民”为原则,实施“一村一品+绿色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融合”“一村一品+经营主体”“一村一品+科技支撑”等一揽子项目。

4.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5.地下管线三维立体AR可视系统:指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与GPS定位联合应用的系统,可实时将户外实景与该位置地下管线虚拟图叠加,将地下三维管线图浮现,形成地下管线“透视眼”的效果,为应急处突、地下管线数据支持起到重要作用。

6.“测扫协同”工作机制:指利用车载视频和走航监测设备,对城市路网空气质量进行实时数据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转相关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道路清扫。

7.阳光餐饮:指通过公开食品安全信息、展示食品加工操作过程、社会公众参与评价等方式,促进餐饮服务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落实属地责任,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持续提升首都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

8.新建楼宇项目住所证明新方式:对正在办理尚未取得产权证的新建项目,允许开发商(产权人)使用“五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作为住所证明文件为入驻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并限期将“五证”及时更换为产权证,大幅提前入驻企业获取营业执照时间,缩短企业经营“空窗期”。

9.“七有”“五性”:“七有”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五性”指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

10.三最一突出:指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

11.“拆五还一”政策:指在有序推进集体产业用地和宅基地减量提质方面,集体产业用地按照“拆十还二绿八”的统一政策统筹推进,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提高农民收益,维护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路径,完善实施模式,制定配套政策,规范居住标准,有序引导宅基地减量升级。“拆五还一”为“拆十还二绿八”的简称。

12.水弹性:指城市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构建以解决城市“水”问题为核心的基础设施系统,主要体现在雨洪调蓄、径流污染防控、地下水回补、栖息地修复等方面。

13.物业“三率”:指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党的组织覆盖率。

14.“两区”建设:指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

15.“一城一带一轴、四区三镇多点”发展布局:“一城一带一轴”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区域、大运河生态文明带和东六环创新发展轴;“四区”指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和科技创新板块四大重点功能片区;“三镇”指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三个特色小镇;“多点”指城市副中心拓展区的新型小城镇,包括潞城生态智慧小城镇、马驹桥科技服务小城镇、县文化健康小城镇、西集生态休闲小城镇、于家务科技农业小城镇、永乐店新市镇。

16.“一环六横四纵”轨道交通格局:“一环”指M102线;“六横”指M6线、平谷线(M22线)、京唐城际、M7线、八通线、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四纵”指M17线、M101线、城际铁路联络线、市郊铁路通密线。

17.数字孪生城市:指通过对物理世界的人、物、事件等要素数字化,形成物理维度上的实体城市和信息维度上的虚拟世界同生共存、虚实交融的格局,在城市管理中,通过数字化方式为物理对象创建虚拟模型,来模拟其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从而实现各类事件的自动感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自动处置、全程监督。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赵磊同志在区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相关解读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