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发〔2020〕1号)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赵磊同志在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分享:
字号:        
(通政发(2020)1号)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赵磊同志在通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大会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按照报告中提出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扎实推进本单位2020年的工作,并进一步坚定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昂扬斗志,进一步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争创一流,为创造新时代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光辉业绩,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0年2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政府工作报告

——202014日在通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通州区区长  赵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通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市级机关正式搬迁入驻城市副中心的第一年,更是我们高水平、高质量实施副中心控规的开局之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副中心视察指导工作,进一步为副中心规划建设指明方向;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坚持每月开展“双调研”,为副中心各领域建设“操盘把脉”。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立足“一核两翼”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副中心控规落实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服务保障,开拓进取、奋勇拼搏,圆满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建安投资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0.7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8.7亿元,同比增长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42万元,同比增长9%;新增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7%以上。

一、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进入控规实施阶段

高位统筹持续加强,顶层设计更加明确。副中心控规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正式发布。1月11日,市级机关实现平稳顺利入驻,通州区从此步入副中心时代。1月12日,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按照集中领导、高效统筹、扁平化管理的原则,构建形成“五局一办一公司”的工作体系。明确赋权清单,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高位高效协调调度,全年共召开21次党工委管委会会议,初步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

顶层设计更加明确,规划体系加快完善。年初副中心控规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正式发布。市委、市政府围绕控规实施召开动员部署大会,明确了2019-2022年100项重点任务。区级分解细化成278项工作任务,全面加快落实。城市副中心拓展区总体规划和9个乡镇的镇(乡)域规划形成成果,344个村庄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在全市率先实现区、镇、村三级规划体系全覆盖。重点地区规划、各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专题研究工作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多图合一的副中心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重要节点加快建设,城市框架有序拉开。行政办公区二期启动建设,岳庄等3座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警务中心实现运行,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持续加强。运河商务区绿地中心等3个项目交付使用,6个项目部分竣工;南环环隧东段主体结构完工,运河220千伏变电站实现供电,冷热电三联供能源中心、河东5号调峰热源厂正式投入使用。文化旅游区环球主题公园启动游艺设备安装,环球大酒店、诺金度假酒店、城市大道等配套项目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城市绿心完成8000亩绿化建设任务,歌舞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三大建筑实现开工。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工程正式开工,宋梁路北延公路全面贯通。地铁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开通运营,市郊铁路副中心线乔庄东站投入使用。

协同发展态势良好,区域合作更加紧密。推进新老融合,实施“老城双修”,形成“体检报告+实施方案+行动计划+政策集成+数据平台”的工作体系,建立“老城双修”项目库,一批项目推进实施。启动中仓小区家园中心试点建设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有序推进特色小城镇和乡镇中心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360个平房村美丽乡村建设,围绕“清脏、治乱、增绿、控污”,坚持规划先行、全民参与,打造精品美丽乡村建设样板。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00多万平方米,补建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市第一、二批农村人居环境考核验收中均名列前茅。全面深化区域合作,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完成,燕潮大桥建成通车,联合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签约项目52个。与雄安新区在资源互通、人才交流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通武廊、通宝唐区域合作持续深化。对口支援成果显著,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二、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厘清产业发展思路,全面整理空间资源。聘请波士顿咨询、麦肯锡等高端团队,深化研究重点功能区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准入标准和配套政策。对标CBD、金融街、中关村等先进地区,修订完善产业准入标准。整合产业空间资源,城区内储备了1225公顷建设用地,腾退集体土地按照“拆五还一”原则可还建产业用地509公顷,梳理可利用楼宇空间256万平方米、园区厂房68万平方米。建立统一的空间资源数据平台,加强空间管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留足空间。

聚焦高端产业业态,加快项目对接引进。与朝阳、西城、海淀开展“三区三园”结对发展,加快中心城央企二三级总部、市属国企和重点区域功能外溢承接。对接“高精尖”产业项目238个,70个重点项目实现签约。人力资源产业园通州园投入运营,中智、外企服务集团等39家知名企业入驻。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挂牌成立,梆梆安全、奇安信等22家企业完成注册。北建院等首批33家企业入驻张家湾设计小镇。尖端芯片基金重点企业普能微电子、华胜天成信息等18个项目迁址副中心。北投融资担保等一批金融机构和总部企业加快落户。独角兽企业特斯联完成注册并增资50亿元。罗克佳华成为全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创新管理服务机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集成完善市区两级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形成“前奖励+后补贴+服务绿色通道”的全方位扶持机制。出台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一事一策“普惠服务包”和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包”。成功举办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北京市民营百强发布会等宣传推介活动,副中心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通州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排名由全市第十位上升至全市第五位。

三、城市治理水平加快提升

“接诉即办”促进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成立区级12345市民热线“接诉即办”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主要领导现场调研、定期回访等系列工作制度,强化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调度,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狠抓热线服务办理的工作格局。积极开展主动治理,制定了准物业或无物业规范化管理等系列措施办法。聚焦交通拥堵、停车难等治理重点,智能升级272个路口信号灯,形成新华大街等5条绿波带,155平方公里内平均车速提升15.6%。新建路侧停车泊位3800个,停车收费收缴率全市第一,打通一批微循环道路,治理28个道路堵点和秩序乱点,30个重点路口交通组织得到优化提升。区管主次干路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二维码标识设置,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系统三维平台加快建设。

城市秩序和环境面貌持续提升。持续巩固和扩大创城、创卫成果。完成运河商务区、环球主题公园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完成燃灯塔、大运河景观带等景观照明改造,北运河大桥灯光秀项目投入使用。实施41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永顺镇果园路、玉桥街道粮食局直属库平房胡同被评为十大北京最美街巷完成75有路无灯道路亮化工程,104公里城乡道路实现夜间照明。21条主次干路、73条背街小巷架空线入地加快推进“公厕革命”完成159座改造任务。全区范围60%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完成,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540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建设考评综合成绩在五个发展新区中名列前茅。

“疏解整治促提升”深入推进。高质量完成市、区任务的落点落图,依托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问题实时掌握、项目精细化管理。共拆除违法建设1010万平方米,销账1017.7万平方米,腾退占地1243.6公顷,均居全市第一。“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通过核查验收。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92家。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散乱污”企业治理深入推进,群租房、“开墙打洞”实现动态清零。疏解提升有形市场12家,建设“苏宁小店”连锁店等117家商业便民网点,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四、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大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区PM2.5累计浓度下降至46微克/立方米,改善率达16.7%。聚焦进京综检站、加油站等5类重点区域,全年检查进京外埠车辆27.6万辆、重型柴油车32.6万辆,淘汰老旧柴油货车5628辆。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实行在线监测和驻场监督,整改问题2000余项次。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专项整治,对1077家企业进行现场指导整改,完成879家餐饮企业油烟排放提标改造。

水环境建设持续加强。开展流域水系综合治理,9个出入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其中7个断面实现V类及以上,2个断面实现水质明显改善,水质总体提升1-2个类别。环球主题公园等景观水系工程顺利推进,大运河通州城市段游船正式开通。河东再生水厂完成提标改造,河东污泥处理厂正式运行。乡镇再生水厂BOT项目全面投入运行,甘棠再生水厂实现全线通水,30个村的污水治理任务全面完成,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全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7亿立方米。深入落实河长制,完成101条小微水体治理,实现园区污染物排放三级管控。《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获得批复,49个海绵城市改造项目顺利完工

园林绿化水平持续提升。深入落实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完成4.5万亩造林任务,实施潮白河森林景观带、台湖万亩游憩园等14项重点绿化美化工程,实施宋梁路、六环西侧路等道路沿线绿化景观建设,推进千年守望林与大运河森林公园景观融合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完成160公里绿道建设,建成6个环城公园和7处小微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同比增加2平方米,公园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85.8%,同比增加5.8个百分点,群众“出门见绿、起步闻香”的绿色生活体验不断增强。

土壤治理持续深入。全面构建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在全市率先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技术方案建立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完成年度农药、化肥减量任务。加强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原东方化工厂等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

五、社会民生建设成果丰硕

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黄城根小学、德闳国际学校等4所新建中小学校实现招生。新开各类幼儿园13所。在全市率先实行“区管校聘”“同工同酬”改革,完成第二轮万名教师培训。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89.8%。医疗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二期正式开诊,潞河医院四期投入使用,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基本具备开诊条件。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得到验收专家组好评。医耗联动综合改革顺利实施。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北京大运河景区正式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燃灯佛舍利塔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评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荣誉称号,“融汇副中心”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成功举办通州运河半程马拉松、中国残疾人半程马拉松、运河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气象、档案、史志、保密、民防、地震、红十字、慈善等各项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民生保障工作持续加强。持续促进就业,主动对接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用工需求,完成精准培训1.71万人次。社会保险政策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1100元,确定15家社工机构对全区困难群体开展精准救助,有序推进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验收,开工7家乡镇养老院升级改造工程,完成3家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30家养老驿站建设。新增儿童成长驿站16家、村(居)儿童之家200家。成立全市首家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就业基地,新增残疾人就业500余人,在全市率先同步播放新闻手语节目。成立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严格执行限购政策,房地产市场平稳可控。深入实施34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圆满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建设新华街道“三社联动”试点项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持续推进社区减负,进一步夯实“街巷长制”“小巷管家”、党员进社区等措施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打造34个市级社区示范点,新建10“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健全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扶持机制,全年孵化培育社会组织16家。深入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火灾隐患排查等系列专项行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创建为全国试点。食品药品安全、人民武装、宗教、侨务以及对台工作健康发展。

六、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深入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完成区级机构改革任务,政府部门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优化。纵深推进园区改革,将原有17个园区整合为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中关村科技园通州园3个功能板块,成立区级平台公司,统筹园区空间资源统一开发建设。深化与亦庄的合作,光机电、总部基地、物流、金桥4个产业园区纳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统一管理。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向大部制、扁平化管理转变。国企改革重组顶层设计方案不断完善,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完成。围绕农村“三块地”积极开展创新,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发展。

高起点推进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建设,聚焦金融、文旅、科技等领域为全市服务业开放发展探索经验。在文化旅游、教育国际化、人才引进便利化等方面推出系列创新政策和措施办法。实施项目库管理,88项区级任务基本完成。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4%,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各项任务开展,坚持以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工作落实按照区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规划自然资源领域等各类问题整改,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积极推进法治政府评估、示范创建和督察等工作,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被司法部评为全国“领跑者”。主动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政府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市、区两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344件,办复率100%。智慧政务建设不断加快,完成“政务云”搭建,16个政务平台实现“上云”。优化涉企事项审批流程,在全市率先与多家银行开通“政银合作”“工商登记”直通车,推进9家区级部门的183项民生事项下沉试点乡镇,实现首批25个政务服务事项“全区通办”。政府绩效考评机制和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绩效管理不断加强。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履职尽责,圆满完成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任务。高水平组织参与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和群众联欢表演,高标准完成国庆游园活动,全力配合做好空中梯队阅兵村训练任务,全区公安干警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合力、夜以继日,高标准完成了国庆安保维稳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展现了城市副中心干部群众主动服务大局的政治站位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和委员共同凝聚智慧、倾心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通中市属单位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一年来,全区上下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心怀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深刻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紧紧围绕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这一中心任务,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定信心、砥砺前行、精诚团结、开拓进取,为建设符合“千年城市”标准、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城市副中心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副中心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全区人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还有不少难点,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环节还不够通畅;生态环境建设还需持续发力,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任务依然艰巨;社会民生建设和城市治理存在短板,对群众的部分诉求还不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在激活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方面仍有不足;政府系统的部分干部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执行力。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同志们,谋一域必先谋全局。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因素和中美贸易摩擦给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更是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一是发展合力初步形成。上下联动推动副中心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市级各部门、各区全面支持副中心发展的态势更加巩固。二是品牌影响力初步显现。经过几年来的大规模建设,副中心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各类推介活动顺利开展,副中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显现。三是要素吸引力不断增强。资本聚集、人才聚集、项目聚集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同志们,形势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当前,副中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得天独厚的资源、深刻蕴育的新技术变革、优中选优的项目都是我们在长期发展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时代呼唤使命,责任呼唤担当。北京城市副中心这千年之城已经迎来最好的时代,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我们将树立舍我其谁的紧迫感,按照最先进的理念、最高标准、最好的质量,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又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各个领域打造出一批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样板工程,把副中心建设成为不愧于历史、不愧于时代、不愧于人民的现代城市典范。

2020年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抓住重点、扭住关键,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更加注重发挥副中心党工委和管委会高位统筹的优势,进一步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更加注重重大项目和重要节点带动作用,高效有序拉开城市框架;更加注重产业功能区建设和存量空间利用,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注重新老融合和城乡均衡,持续增强城乡发展活力;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让“蓝绿交织”成为城市副中心永恒的“底色”;更加注重打造城市品牌,持续增强城市副中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广大人民的支持下,在各位代表委员的积极帮助、建言献策下,我们一定能够进一步抓住机遇,克服各种风险与挑战,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全面开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新篇章!

2020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好“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的重要一年。对副中心而言,更是我们深入落实控规、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2020年的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市委对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市委十二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高起点谋划“十四五”规划,高标准推进控规实施,高水平开展重要节点和重点领域建设,高站位、高效率推进城市治理,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建安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确保“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高水平推动控规实施,全面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

完善规划体系,健全保障措施,以重要功能节点和重大项目建设为示范带动,确保副中心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发展。

持续深化和完善规划体系。完善城市副中心拓展区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和重点功能区规划,加快9个乡镇的镇(乡)域规划审批,加强规划统筹衔接,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多规合一”协同平台作用,加快完成南大街、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区域的规划编制。持续从宜居宜业的角度深化城市设计,充分应用地下空间、交通慢行系统、商务形态等领域的最新理念,使城市景观、城市空间、城市功能有机融合,打造兼具外观与内涵的地标性精品工程。建立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进一步严格招投标管理、责任规划师等制度措施,确保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每个环节都严格落实“三最一突出”要求,每项工程都经得起历史检验。

高质量建设重要节点和重大工程。全面落实“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完成综合管廊二期工程,推进保障性住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启动重点商业配套设施和水系景观建设。加快运河商务区12个重点开发项目建设,实现北环环隧通车,完成东关大道燃气管线工程文化旅游区一期全面完成主题公园重点项目和游艺设备安装,确保具备开园条件。城市绿心完成全部园林绿化工程,推进歌舞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和共享配套设施主体工程建设。力促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实现广渠路东延、京哈高速立交节点、六环路立交节点、九棵树西路等工程竣工。实现地铁17号线结构贯通,加快6号线二期车辆段和东夏园交通枢纽施工进度。

扎实推进协同发展。深化与西城、朝阳、海淀结对发展,推动政策互联互通、产业双向协同、重大项目共担共享。创新与亦庄的协同发展,深化土地开发、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全方位合作。加快与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落地实施,力促京唐城际铁路完成主体结构,地铁22号线(平谷线)开工建设。深化通武廊、通宝唐务实合作。推进“两翼齐飞,加强与雄安新区在规划衔接、功能互补、产业协同等方面的统筹协作。巩固深化对口支援合作,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二、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全面启动副中心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政府和市场同向发力,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强力推动投资落地,持续释放经济发展红利。充分发挥投资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围绕副中心控规实施重点任务安排,在连续三年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千亿的基础上,2020年再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完成建安投资570亿元,实施重点投资项目627项。狠抓征地拆迁工作,继续开展“拔钉子”专项行动;狠抓前期手续办理,推动联审联批机制全面落地;狠抓密集高效调度,确保重点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社会投资和产业投资比重,逐步把区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配套服务的环境优势,转变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促进消费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统筹全区商业、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信息等领域消费扩容增长。加快老字号等品牌首店引进建设,引导发展特色商业和品牌经济。繁荣夜间经济,建设以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夜间经济示范区,打造梨园商圈、商务园等一批24小时活力街区和高品质商圈。加快免税店、新零售店布局建设,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依托大运河5A级景区建设,布局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积极培育环球主题公园、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等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推进生活性服务网点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智能化,提高民生消费供给端服务水平。

突出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打造经济发展引擎。紧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龙头项目引进为带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率先在运河商务区实现突破,聚焦总部集聚,围绕重点项目资源“四张清单”,积极承接中心城央企二级总部和市属国企总部向副中心转移,推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铁建发展集团、首旅集团等签约落地。聚焦金融集聚,围绕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加大招商力度,争取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副中心。继续办好第三届国际财富管理论坛,推动亚太德勤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签约落地,推动国际财富管理研究院招生运行。用足用好环球主题公园带动效应,吸引一批文化+科技、文化+旅游高端项目落户,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旅游产业链。聚力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启动起步区建设,争取国际文创周、红星奖永久落户;以北建院入驻为契机,带动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内外设计机构入驻;依托中关村发展集团运营优势,积极承接中关村优质要素溢出,多种方式盘活存量空间,带动一批城市科技类企业形成集聚。加快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建设,完善规划方案,制定优惠政策,加快西北工大北京研究院等一批项目落地发展

狠抓项目落地见效,加速转化高精尖项目储备势能。推动副中心高端资源集聚态势转化为规模投资和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针对项目落地这一关键环节,强化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行政+市场、自持改造、合作使用等多种手段加速盘活资源,分类施策提高存量资源利用效率。实施精细化土地项目管理模式,探索实施副中心灵活供地政策。结合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加大商服类和工业类用地上市步伐。建立土地供应社会公开发布机制,完善投资项目数据库与产业资源空间数据库,实现资源空间和产业项目的动态对接、科学匹配。强化企业落地服务和支持培育,确保产业项目抓得紧、落得快、发展得好。

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加快推进乡镇中心区开发建设,分类引导9个小城镇特色化发展。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加快马驹桥科技服务小城镇、台湖演艺文化小城镇开发建设进程,高标准提升区域整体发展和管理水平;围绕区域功能、文化内涵、生态宜居等特色要素,不断增强宋庄艺术创意小城镇、潞城生态智慧小城镇、张家湾文化休闲小城镇的功能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聚焦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大对西集生态休闲小城镇、县文化健康小城镇、永乐店新市镇、于家务科技农业小城镇的政策倾斜力度,建设美丽宜居新城镇。

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完善344个村庄规划,因地制宜细化规划建设导则,加强村庄风貌、生态环境和设施建设管控引导,努力打造集中连片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广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优先推动安全供水、垃圾回收、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持续加强村庄绿化、道路养护和养老、文体等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努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力争年内初步达到示范效果。

扎实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三块”改革,实施村地区管,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加快组建乡镇联营公司,缩短农村经济转型发展阵痛期,有序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高水平引进社会资本,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加快台湖、宋庄等4个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探索集体土地建设产业项目实施路径。加大农民就业扶持力度,深化推广乡镇集体林场改革试点,完成全区所有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村的脱低工作。全面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落地,不断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

四、高标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副中心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

高标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落实五大体系40项创建指标,同步推进绿化工程建设和软环境提升,确保圆满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高质量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实施张家湾公园三期、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四期等22个绿化项目,新增造林面积2万亩,初步实现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闭环。持续开展群众身边增绿,启动7个城市公园、4个社区公园、10处小微绿地建设,续建100公里健康绿道,着力打造“森林入城、公园镶嵌、绿道成环”的生态景观。

扎实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坚持“一微克一微克地抠”,进一步在管理减排上求突破。充分利用智能平台和大数据资源,实现联防联控、科学治理、精准治污。精细化管控施工扬尘,强化建筑垃圾运输车闭环管理,完善路面尘土残存量考核机制,确保月降尘量控制在每平方公里6吨以下。加大进京路口和重点道路重型柴油车检查力度,全部退出国三柴油货车和老旧燃气车辆,推进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切实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排放,实施重点排放企业“一厂一策”深度治理

纵深推进水环境建设。加快打造“通州堰”分洪体系,推进宋庄蓄滞洪区、北运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完成环球主题公园度假区景观水系建设,加快实施三大水网治理。完成碧水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工程施工,开工建设河东资源循环利用中心项目。完成41个村庄村内污水管线和10个村庄村外截污工程,基本实现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确保一批海绵城市改造项目通过住建部考核验收。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坚决打赢净土持久战。

五、大力解决群众诉求,全面增强城市治理能力

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对标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大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围绕“接诉即办”,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健全完善“接诉即办”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制定实施“七有五性”三年行动方案,以指标体系为抓手,摸清底数、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切实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进一步突出主动治理工作导向,针对群众反映的高频问题、共性问题和长远问题,下大力气夯实医疗、教育、就业、居住等民生工作基础,持续创新服务方式,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建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多元治理新格局。

加强综合整治提升,全面打造清朗有序的城市空间大力拆除违法建设,打造一批无违建乡镇和社区。继续推进一般制造业疏解、占道经营整治等任务,确保“开墙打洞”等违法现象动态清零。大力实施一批“促提升”项目,建设和规范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网点100个,规划集约型邻里商业中心,引导支持商业服务综合体和社区商业E中心”建设,完成“留白增绿”3000亩。高标准推进166条背街小巷治理,推动由工程性治理向功能性治理的深度转变,大力提升城市“里子”。强化治理重点,实现副中心范围内生活垃圾彻底分类,农村地区建立完备的“干湿”分类收运体系推进全区“有路无灯”路段改造,完成一批主次干路及背街小巷架空线入地。持续推进大运河两岸、“三庙一塔”、万达广场等区域亮化提升工程,点亮城市美丽夜景,大视野、多角度展现副中心的古韵风采与现代魅力。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城市运行保障。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进一步拓展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应用领域,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围绕“城市大脑”体系构建,实施“接诉即办”网格化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增设二维码平台管理系统,广布神经元,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化管理,提高问题快速处置能力。实施中山街小学等4所学校周边的拥堵治理,建设提升32条城市道路40公里自行车道,提高绿色交通出行质量。优化能源结构和设施布局,有序推进供热、燃气、电力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市政保障能力。

六、深入推进社会民生建设,持续增进群众福祉

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民生服务保障工作,大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扎实开展老城双修。立足让老城“美起来、活起来、便利起来”,细化完善12个民生组团控规深化方案和体检评估体系,健全完善老城双修实施体制机制,有序推进一批老城双修任务。围绕老城面貌提升和肌理保护,实施老城平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15个老旧小区42万平方米整治任务。围绕老城空间拓展和功能织补,进一步创新社会资本引入、存量空间利用、家园中心管理等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围绕老城公共服务短板和便民服务需求,着力解决无物业小区管理、交通出行等实际问题。启动7处家园中心试点建设,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统筹谋划、分类实施、创新模式,力促老城范围“一刻钟服务圈”实现全覆盖。

全面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强化公共服务规划引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提质发展和普惠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教育专项规划,实现杨坨小学开学,力促景山学校、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项目完工,加快杨庄小学新建工程建设,实现北京二中通州校区、玉桥小学改扩建工程开工。加大高品质的国际学校引进力度。新增幼儿园学位4200个,全面完成无证园转化工作。实施保障优质校、改善农村校、扶持特色校、提升百年校四项工程,推行教师队伍建设、校长职级制度和集团化办学综合改革,带动提升教育质量。强化人民健康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安贞医院通州院等市级优质资源建设,实现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和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加快区医疗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前期手续办理。高标准建设“全国健康促进区”。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围绕大运河文化旅游国家5A级景区创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讲好运河故事,推出一批经典旅游线路。实施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建设、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修缮等工程。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进一步释放公共文化活力。举办2020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打造体育休闲特色品牌。统筹规划档案馆、工人俱乐部、少年宫,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实现开工建设。促进融媒体、史志、气象、保密、民防、地震、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健全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实施精准岗位开发、精细技能培训、定向就业帮扶,开发就业岗位4万个以上,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1.5万人以上。继续落实社会保险政策,确保医保资金安全。实现区养老院投入运营、完成7家乡镇养老院升级改造,新建养老驿站20家。制定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率先补齐建成区内短板。深化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实现政策性住房竣工7400套、开工7300套。高质量开展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七、打造一流软环境,大幅提升副中心品牌影响力

狠下硬功夫、出台硬措施,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特色突出的城市品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对标雄安新区,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推动副中心更高层级的政策集成落地实施。用足用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政策,提升文化旅游、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开放水平。推动各项鼓励支持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制定实施项目引荐机构奖励政策,建立应用场景外放项目发布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副中心“5G+政务服务”场景应用,实现“全区通办”全覆盖。深度对接企业需求,做好企业“接诉即办”工作。积极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减少重复执法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探索依企业信用风险分类进行抽查,对信用良好的企业予以免检。

塑造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品牌形象。持续提升城市副中心的品牌价值与综合吸引力,围绕城市定位、城市形象、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等维度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巩固和发展国际国内优质资源持续聚焦的态势。继续做好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等高端活动,积极申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副中心。培育和塑造以大运河文化、环球主题公园等为主要载体的历史、社会、人文及旅游品牌。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宣传模式,在媒体投放、网络直播等领域加大力度,全方位多层次打造城市副中心形象。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健全完善相关长效机制。深入践行“副中心意识”,持续提升政府系统干部队伍的担当精神和工作执行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把财政资源更多地用于改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民生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加大工作统筹力度,强化各领域、各部门工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强化提前谋划、提前预判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各领域改革工作。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加大廉洁政府建设力度。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和法治队伍建设,持续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征求群众意见机制,主动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政府工作,自觉接受监督。扎实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强化食药监管,做好应急管理和信访维稳等工作,全面推进平安通州建设。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

八、高站位谋划未来发展,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

紧紧抓住“十四五”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

科学研判“十四五”时期副中心发展的时代要求和阶段性特点,理清主要矛盾,明确发展任务,科学制定好“十四五”时期各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优化完善“十四五”规划体系,深入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吸收各类研究成果,充实规划纲要与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征求和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依法监督的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使“十四五”规划成为充分体现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和最广泛基层群众意愿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

各位代表!建设新时代千年城市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定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昂扬斗志,始终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风正时济,自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争创一流,为创造新时代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光辉业绩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按在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1.老城双修:在通州区老城地区开展“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旨在治理老城区城市病,改善环境质量,补齐城市短板,提升老城群众获得感。

2.三区三园:依托中心城优质资源,强化通州区与朝阳区、西城区、海淀区结对发展,强化与朝阳CBD、西城金融街、海淀中关村科技园的合作发展

3.三社联动:是指在街道治理领域,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联动服务机制。

4.农村“三块地”:即农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及宅基地,农村“三块地”改革包含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5.三最一突出:即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

6.七有五性:“七有”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五性”即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

7.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是指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步行一刻钟之内可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和基本的便民服务,我区在此项工作中,明确了包括日常购物、餐饮服务等在内的十大类社区服务。

相关解读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