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日期:2008-05-01 17:24    来源:

分享:
字号:        

一、“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全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开创全区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以建设“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为主要任务,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新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布局合理、产业突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通州而奋斗。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紧紧围绕“建设面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服务新城”的发展定位,承接主城区功能和产业转移,全力推进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造北京新城区基本框架,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功能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生活达到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继续保持全区经济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年均增长16%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基本形成与通州新城功能定位要求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12%,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高。

新城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按照“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的新城空间结构,高标准建设北京新城区基本框架。努力构建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服务中心,打造聚集现代文化资源、彰显运河文化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具有多样化高端服务设施和良好人居环境的滨水宜居新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镇村面貌明显改观。

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资源集约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各类污染得到综合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全区林木绿化率达到33%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继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社会实现全面进步。

2020年远景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人均100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城市管理能力和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基本建成辐射京津冀地区,体现综合服务功能,相对独立的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和滨水宜居新城。

三、“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

围绕奋斗目标和新城发展定位,“十一五”时期,全区要突出以下五大战略重点。

(一)有序启动新城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稳步、有序地启动新城建设,确保《通州新城规划(2005—2020年)》的落实。通过加快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动承接主城区的功能,集中力量打造通州新城框架。

(二)加快产业战略转移。以推动产业融合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高端、高效、高带动力、高辐射力的产业,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坚持优化提高一产、二三产业并重、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区域发展规划,全面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聚集发展。发挥本地区优势,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竞争,在大区域范围内,配套补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调整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布局要求的产业。

(三)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重点解决农村地区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领域的薄弱环节,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坚持持续循环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增长方式集约化,立足资源的高效利用,逐步建立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改善宜居环境,构建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城市。

(五)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与首都科研院所的联系,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建设和谐通州。

(二)坚持落实规划、市场主导的原则。落实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活力,促进良性发展。

(三)坚持区域互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放宽视野,做好加快自身发展和主动服务区域两篇文章。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产业布局及城市建设等领域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协调互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区域联动、共同发展。

(四)坚持重点突破、突出特色的原则。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强重点领域的资源配置,实现新的突破。发挥比较优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高标准建设新城,充分体现通州特色,树立新城品牌。

(五)坚持优化环境、强化服务的原则。认真履行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

(六)坚持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原则。坚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