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通州区科普工作要点

日期:2024-04-23 09:46    来源:区科委

分享:
字号: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一按照《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通州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通州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相关要求,全区科普工作的整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提高民科学素质为核心,以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普工作体系为支撑,强化科普能力建设精心组织各类科普活动,发挥全社会科普责任,打造政府引导、齐抓共管、共享发展的大科普格局,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科普新需求,服务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撑与服务

一、坚持党的领导,完善保障体系,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

1.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推进科普工作

持续加强《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法》《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通州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贯彻落实,增强科普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服务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加强党对科普工作的领导作用,压实各级政府科普责任,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和工作职责,组织体系、经费保障、工作内容和活动开展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和目标,全力做好各领域各行业各单位的科普工作。

(责任单位: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街道乡镇)

2.坚持统筹协作,加强科普工作协同联动

切实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议事协调机制作用,以科普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品牌化为导向,以大型活动、科普项目为抓手,打造特色区域科普。各单位各部门要主动承担本领域的科普工作责任街道、乡镇要将科普工作融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参与科普;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共同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迈上新台阶

(责任单位: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街道乡镇)

3.优化科普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保障财政经费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各单位特别是街道、乡镇也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对项目的绩效考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拓宽全社会科普投入渠道,鼓励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建设,不断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形成多元化投资科普事业的良好局面。

(责任单位: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街道乡镇)

4.拓展人员培养途径,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通过举办科普培训、科学实验展演、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等活动,提高科普专兼职人员的科技知识水平和科学传播能力;提升科普场馆、基地、媒体、研究等从业人员科普能力,推进科普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教育人员专业能力;发挥好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在科普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科学家、科研人员、企业家做科普,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高水平建设,打造与科技创新中心相适应的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

责任单位: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街道、乡镇)

二、进一步加强区域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基层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5.推进特色科普场所建设

积极推进副中心大型科普场馆建设,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区域科普场馆能力提升,促进科普场馆协同发展,强化展教内容和服务功能创新,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支持广场、公园、医院、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气象、地震、卫生、园林、文旅、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要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科普场所,形成良好的科普设施生态体系。科研院所、高校、高新科技企业要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活动场所建设科普开放平台。中小学要建立专业类科技教室、科学探究实验室,夯实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

(责任单位:区科委、区科协、区文旅局、区园林绿化局、区卫健委、区教委、区经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地震局、区气象局、区国动办)

6.加大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服务中心(站)等科普阵地的作用,推进城乡社区科普公共服务场所提质升级,拓展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图书馆、社区活动站、农家书屋等平台的科普服务功能,健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推动科普示范社区(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公园、科普体验厅、科普广场街乡活动场所建设,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与水平

(责任单位: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街道、乡镇)

7.充分发挥科普基地服务能力

落实《北京市科普基地管理办法》和《通州区科普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培育市级科普基地和若干区级科普基地,支持市级科普基地申报国家级科普基地。鼓励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适应公众需要,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引导科普基地通过建立合作创新、联动机制,创新科普内容与形式,不断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和成效。进一步加强对科普基地意识形态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有相关问题及时通报其上级党组织并督促整改。推动科普基地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服务中小学校“双减”需求。

(责任单位: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街道、乡镇)

8.完善应急科普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预案中的应急科普措施,加强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科研力量、媒体等协调联动,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针对环境污染、重大灾害、卫生健康、气候变化、食品安全、传染病、重大公共安全等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升市民的安全应急知识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完善应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主题公园等安全文化教育基地,推动应急科普融入公众生产生活。持续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媒体从业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

(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局、区卫健委、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委、气象局、地震局、区科委、区科协、区国动办、各街道乡镇

三、深化开展品牌科普活动,激发公众参与科普积极性

9.发挥大型品牌科普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

举办以2024年“通州区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为代表的大科普活动,围绕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及公众关心的焦点,展览展示国家及通州区科技创新成就,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引导科研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学会等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让公众在“科普盛宴”中感受科学魅力。

(责任单位:区科委、区科协)

10.开展各领域各行业特色科普品牌活动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切,充分发挥各单位、各部门的资源优势,高标准谋划组织注重实效、贴近生活的科普活动,搭建科普交流、展示、宣传平台,提高科普活动的社会知晓率,为市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氛围营造提供优质服务。围绕气象、节能、碳达峰碳中和、生物多样性、知识产权、宪法、环保、地球、防灾减灾等主题日,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围绕健康生活、公共安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科学健身、乡村振兴等民生科普重点工作,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五进”活动,增强百姓爱科学意识、学科学能力、用科学水平,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责任单位: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街道、乡镇)

11.开展面向重点人群的科普活动

1)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翱翔计划、拔尖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工作。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校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基地和其他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研学活动。办好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学生科技节,建立健全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衔接机制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配备、课程开发,提升教师科学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进科技融合教育应用,着力提升残疾儿童少年科学文化水平。常态化开展寒暑假儿童关爱服务,发挥城乡、社区、家长、学校阵地作用,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学素质提升活动。

(责任单位:区教委、区科协、区科委、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团区委、区残联、区妇联)

2)提升农民科学生产能力

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村专业协会、科技志愿服务、科技特派员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作用,引导优质科普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科学生产经营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之春”等活动,推广科技小院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培育形成一批展现通州特色的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样板。加大科技惠残力度,提供农村科技助残服务,推动农村残疾人增收。加快培育民族乡村发展新动能,扶持民族乡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扶持妇女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委宣传部、区残联、区科协、区科委、区妇联)

3)提高产业工人科学素质

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技能素质,助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树立科技榜样和创新典型,加大科技创新人物、事迹的宣传力度。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构建职前职后、开放协同、产教融合、共建共享的职工终身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综合体系。开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企业家讲堂”等品牌活动。加强职工创新管理和服务,推进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围绕职工素质提升、技能提升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三大体系建设”,推动工匠技艺传承和技术交流,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行业领军女性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最美巾帼奋斗者选树活动。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残疾人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提升。

(责任单位:区总工会、区人力社保局、区委宣传部、区妇联、区残联)

4提升老年人科学生活能力

实施科技惠老行动,助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紧贴老年人需求特点,提供更多智能化科普适老产品和服务。鼓励和引导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应用智能技术,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继续开展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好2024年度“敬老月”活动。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增强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科委、区科协、各街道、乡镇

(5)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的认识,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公务员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战略定位的认识和理解,强化科学执政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

12.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深入学习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高贵品格和道德情操,弘扬科学家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示范作用,大力发掘老科学家故事,选树老科学家榜样,传播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积极引导青少年以科学家为新偶像、以科学探索为新时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责任单位:区科协、区科委、区教委)

四、推动科普创新发展,加强科普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13.促进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

聚焦前沿科技,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技术、数字经济、医药健康等重点领域,开展新技术新知识的前瞻性科普,推动高端科技资源和高精尖科技成果的科普转化与利用。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使用科技成果,提升公众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认知水平。鼓励推动有条件的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建设专题特色科普展厅,增加和完善科普功能,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科普的积极性,开发科学研究向科普转化的各类资源,为公众提供“开放日”等经常性科普活动,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公众理解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责任单位:区科委、区经信局、区科协)

14.丰富科普文化内容生产

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研发创作具有原创性、系列化、品牌影响力的科普动漫、微视频和科普宣传手册,提高科普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充分运用新一代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增强科普创新成果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助推优秀科普作品参与微视频大赛、科普新媒体创新大赛、优秀科普作品巡展等活动,调动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创作和科技传播积极性创造性。

(责任单位:区科委、区科协、区委宣传部)

15.促进“科普+”产业发展

鼓励支持社会科普组织发展,引导社会力量采用多种方式投入科普事业。发展基于“科普+”新业态,促进科普、科幻、科技创新融合,提升科幻的社会影响力、关注度。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群团组织、媒体等科普特色和专长,以群众需求、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卫生健康、教育、应急、文化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广泛开展社会科学等宣传普及,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共同落实新时代科普各项工作任务。加强科普资源单位互动,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强化全社会科普工作责任,促进科普社会化健康发展

    (责任单位:区科委、区科协、区文旅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体育局、区商务局)

16.推动京津冀科普协同合作

挖掘整合京津冀地区的优质科普设施、产品、品牌、服务等资源,推动京津冀三地科普资源开放共享。通过联合开展科普主题活动、优秀科普成果推广应用、科普志愿服务等方式,共同打造优良的京津冀科普生态体系。

(责任单位: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街道、乡镇)

五、加强科技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全媒体科学传播矩阵

17.提升主流媒体的科普信息传播能力

推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平台、报刊等主流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在重要时段或重要版面设立科普专栏专题,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科普品牌栏目。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开展科普服务,提升科普进学校、进家庭的效能。及时准确报道各单位、各部门组织开展的科普宣教活动,重点做好科普品牌相关活动的宣传报道。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区科委、区科协)

18.构建全媒体科学传播矩阵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围绕公共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等,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推进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等新技术、新形式的运用,提高科普传播的吸引力和渗透力。鼓励VR、AR、M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的应用,增强科普传播的互动性与娱乐性。探索科普传播新形式,重视发展科普讲解、科普演示、科学脱口秀等新型传播形式,增强科学传播效果。推动公共场所科普传播网点、传播终端建设,为公众获取科普知识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责任单位: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街道、乡镇)



北京市通州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4319日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