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

日期:2020-07-21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概况】  2018年,通州工商分局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市工商局工作部署,围绕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这根主线,按照主动适应、深度融合、勇于创新、促进提升的指导思想,发挥职能作用,在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参与城市综合治理,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上作出了新贡献。截至201812月底,通州区实有市场主体156344户,同比增长5.17%。企业106987户,占68.43%,同比增长13.64%(其中内资企业106054户,同比增长13.73%;外资企业933户,同比增长4.36%);个体工商户48968户,同比下降9.52%;农民专业合作社365户,与同期持平;代表机构24户,同比下降7.69%;企个比2.18

【设立E窗通”平台】  326日,推出企业登记一站式服务。实现“只进一门、只对一窗,五天全办好、印章免费刻”。829日,进一步简化业务流转,实现2.5天办结,其中领取执照<1.5日、公章<0.5日、发票<0.5日,在全市率先提速50%。截至12月底,有4000余户新设企业3日内办结开办手续,进驻企业开办专区发放营业执照11000余份,公章10300余套,发票90户。

【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上线运行】  525日,全国市场监管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分局引导申请人应用总局系统在线办理动产抵押登记,对申请人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登记人员及时收集归纳自身和申请人在系统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向开发人员反馈,保证动产抵押登记工作的及时性和登记信息的准确完整性。年内,办理登记56件,融资金额达115100.6064万元,其中525日后共办理新登记32件,融资金额达23543.34万元,网上驳回69次,减少企业往返138次、行程近5000千米,突现“互联网+政务服务”优越性。

【核发首张“一区一照”营业执照】  83日,核发首张副中心“一区一照”营业执照,实现副中心首家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一区一照”登记。依据《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试点名录》,对于纳入试点范围的单位,登记窗口避免同一公司分店重复办照、简化受理程序、详细告知所需材料,优化副中心营商环境。

【全市首推“刷脸”取照服务】  822日,推出全市首个自助快速取照柜,让办事人可在8小时外通过“刷脸”(拍照身份认证+电子签名)自助取照、章,既让办事人等待时间减少80%,又弥补工作时间外的空白,实现零等候、零排队、随来随取。截至12月底,有3200余户申请人领取,占开业取照量73%

【推行营业执照免费快递到家】设立梨园、永顺、宋庄、马驹桥、张家湾5个企业登记注册分中心,做好基层服务便民工作。119日,登记注册大厅开通免费寄递服务,截至年底,为4000余户企业免费寄递营业执照、公章、发票,减少企业办事往返成本4万余元。

【扩大全程电子化登记工作】  919日起,扩大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业务范围,企业变更、注销登记纳入网上提交电子材料方式办理,办事人可以在网上将变更资料进行提交,做到即时核准,截至年底,企业开办专区中通过全程电子化进行设立登记8500余户,占90%以上。完成400余户变更电子化登记,办事人最多跑一次。

【新设商标注册联办窗口】  920日,在通州区设立首个商标受理、动产抵押登记和广告发布联办窗口,建立10人引导员、咨询员和帮办员队伍,85%申请材料一次性通过,全程电子化新设企业占比90%以上。截至年底,窗口接受商标注册咨询100余件,受理商标注册70件。

【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  年内,分局落实“疏整促”牵头任务。发挥区联席会议统筹调度作用,积极牵头、深入落实、加快推进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治理,组织召开5次区级调度会,走访学习借鉴核心区经验,建立完善防反弹等6项工作机制,组织“回头看”行动,通过“物防、人防、技防”三个维度遏制反弹。全年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市级任务1600户,完成1600户,完成比率100%;区级任务1949户,完成2231户,完成比率114.47%。“开墙打洞”专项整治市级任务180处,封堵180处,封堵率100%;区级任务323处,封堵347处,封堵率107.43%。继续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疏解提升有形市场14家,疏解商户2265户,疏解面积64047平方米,涉及人口5855人。

【服务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卫生城区】  年内,充分发挥“创卫”“创城”迎检有形市场工作的牵头作用,主动与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对接,强化市场主办单位的培训指导,升级改造有形市场5家。同时对重点区域和点位开展不间断检查,摸清问题底数,建立问题台账实施挂账督办,911处问题全部整改。东潞苑市场被评为“创卫”复审农贸市场先进典型。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年内,按照“先停产、再拆除”工作原则联合属地政府清理市级无证无照“散乱污”主体50户,区级“散乱污”市场主体1514户。开辟“绿色通道”注销、变更生产加工制造企业登记58件,驳回“禁限目录”禁止和限制发展行业的注册申请124件。首次组织天然气质量抽检,抽检成品油、燃煤、车用尿素、涂料胶粘剂、天然气五类大气污染防治类商品310组,发现不合格商品1组,合格率99.68%

【主动报到协建“街乡吹哨”平台】  在原有试点基础上继续深化城乡综合治理协同平台建设和机制建设。开发智能化APP调度系统,开通微信公众号,深化跨部门数据共享、全天候响应和闭环控制,深化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同时以设立街乡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为契机,入驻执法人员受属地政府直接管理,深化工商职能与政府工作的融合。截至年底,平台覆盖台湖镇46个单位,扩展用户550人。归集市场秩序管理、城市管理等各类事件信息8000余条,处置率90%以上。发起联合执法158次,在“三大行动”、污染治理等工作中得到应用和检验。副区长刘贵明、市局副局长况旭等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深化京津冀三地交流协作】  年内,落实《京津冀三地企业登记注册工作协作备忘录》要求,加强登记注册信息、政策共享互通。深化通武廊三地打传联防联动区域合作机制,推进部门深度交流协作。

“双随机”抽查工作】  年内,分局组织类金融企业定向抽查、房地产经纪机构定向抽查、流通领域电动自行车定向抽查、企业和个体年报抽查、危化品企业抽查、农资农机定向抽查等15次定向抽查。抽查市场主体5424户,通过抽查列入异常名录619户。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重点检查,开展了名称中带绿色、有机、无公害字样36户主体重点检查和2018年房地产经纪机构重点检查1236户。

【推进市场疏解】  年内,工商分局继续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疏解工作,引导个体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市场17家,疏解提升面积15.83万平方米,涉及商户2726户,从业人员8733人。加大对开业市场内虚数的清理力度,消减存量。采取动员商户主动注销、市场主办单位代办注销或成批吊销等多种方式彻底清除市场内的虚户。清理市场虚户2264户,其中,吊销1325户,注销651户,转异常名录288户。

【开展副中心商品质量抽检工作】  2018年,以北京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千米为重点,把涉及消防安全、大气污染防治、影响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业态列为重点行业,聚焦电动自行车、电线电缆、家用电器、婴幼儿及儿童用品等商品,通过日常“双随机”抽查、风险监测、质量抽检和重点检查,不断夯实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基础,适应当前副中心建设对工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年抽检41种,712组商品,发现不合格商品131组,办结各类商品案件187件,罚没款合计380.42万元。

【开展违规电动车专项治理行动】  年内,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违规电动车销售专项治理,通过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商品质量抽检、加大案件办理力度、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及行政约谈指导,不断强化对违规电动车经营主体的监管。下架违规电动车412辆,立案17件。

【完善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工作】  为继续推动商标品牌战略,工商分局发挥职能优势,年内,通州区累计有效注册商标65869件,商标注册申请数量18718件。截至2018年底,通州区有驰名商标12件。

【开展打假行动】  年内,重点打击汽车配件、酒、生活日用品、服装、箱包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侵权和销售不合格产品行为。执法人员利用先验信息对全市范围内大众、日产、起亚、长安等品牌4S店的刹车片进行抽检,有两个品牌三组刹车片产品不合格,立、结案4件,罚没款71.22万元。

【严厉打击传销、规范直销】  工商分局强化执法,严厉打击传销违法行为。年内,接涉传举报30件,出动执法人员532人次,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8次,取缔涉传窝点3个,全部移送公安部门处理,移送涉传销人员83人。分局结合自身职能,开展无传销村(社区)创建工作。在马驹桥镇大白村、北苑街道办事处新华联家园北区再创建2个无传销村(社区)。截至年底,通州区共有无传销村(社区、学校)9个。

(贾 静)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