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日期:2020-07-17 16:35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2018年是通州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区委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把方向、谋大事、抓党建、保平安,围绕服务保障市级机关搬迁入驻和高水平实施城市副中心控规,以“赶考”和“无我”的精神状态狠抓工作落实,各方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市委对城市副中心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精神,进一步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

继市委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审议了城市副中心控规,这在北京城市发展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习近平再次就城市副中心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城市副中心擘画了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市委书记蔡奇先后14次到通州调研,对城市副中心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常委会把学习贯彻城市副中心控规与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精神结合起来,全面把握,融会贯通,对标对表,不断深化发展思路和方向。常委会进一步明确,城市副中心建设必须自觉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站在“一核两翼”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要更加突出服务首都功能、突出两翼齐飞、突出协同发展;要更加注重绿色生态、注重和谐宜居、注重文化传承保护;要把高质量贯穿到城市副中心建设全过程,努力打造“副中心质量”;当务之急就是疏解拓展空间、补齐功能短板、优化生态环境、筑牢产业支撑。这些思路得到全区党员干部的广泛认同,广大党员干部对落实新的功能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新的重要一翼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认识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更加紧张有序,主动研究谋划、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保障市级机关搬迁入驻工作,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良好氛围

常委会把服务保障市级机关作为头等大事,主动对接,倒排工期,狠抓进度,把工作做细做实。一是下大力气治理交通秩序。完成11处重点交通堵点改造、地铁站点沿线一批交通秩序乱点的整治,高标准完成交通信号灯智能提升工程。新开通和优化调整一批公交线路。完成路侧停车电子收费一期工程,进一步规范静态交通秩序。二是全面开展行政办公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完成行政办公区周边12条道路和市郊铁路副中心站等节点的环境整治,完成长安街延长线、运河沿岸等一批市容景观提升工程,营造了恢弘大气、整齐靓丽的城市副中心景观。解决了行政办公区周边地区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物业管理等一批问题。三是全力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全面开展矛盾隐患大排查行动,实行区级领导包案,推动一批历史积案的化解稳控。构建“六有”智能化安保体系,完成中非论坛等重大活动安全服务保障工作,“雪亮工程”提前上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要成果,群众安全感排名全市前列。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四是坚决做好舆情引导和房价稳控。紧盯交通、教育、医疗、搬迁入驻等舆论热点,认真研判,主动发声,加强引导,舆情态势总体平稳。成立区委网信办,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管控。实施全市最严限购政策,全区房地产市场稳控格局不断夯实。

(三)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和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建设,副中心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

常委会坚持规划先行,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基础,努力提升城市副中心的承载能力。一是把规划放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谋划。积极主动参与配合,完成城市副中心控规和一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乡镇镇域规划编制形成阶段性成果。完成通州区“两图合一”(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等一批专题的研究。主动加强与市级部门的对接,形成一批规划建设管理的新标准和新技术规范。二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签署共建北京“新两翼”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牵头建立通武廊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制度,启动实施北运河生态文化工程等12项重点共建工程,在推动三地协同发展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三是全力推动重点工程建设。针对通州区主责的13项市级重大工程和109项区级重点工程,加强统筹调度,强化督查考核,抓进度、保工期,广渠路东延等一批道路全面开工,副中心配水干线工程启动建设,有机质生态资源处理站等一批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市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四是努力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等一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北京五中通州校区等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扩充了学位供给。市区学校手拉手项目深入开展,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持续实施,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安贞医院等一批市级优质资源完成选址,与城四区、市疾控中心等单位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科研教学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全区医疗服务水平。

(四)以更大力度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城市精细化治理,副中心形象面貌显著提升

常委会把疏解整治促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作为拓展城市副中心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形象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相关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坚定不移推进拆违整治。自加压力,主动加码,坚持周末开展“四不两直”(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立的安全生产暗查暗访制度,分别为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拉练大检查,每次一个主题,直奔问题点位,现场研究解决,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工作落实。凭着咬定目标不放松的笃定、坚决不降标准不减量的坚持,拆除红旗厂等一批积累多年的违建,全年累计拆除违法建设2006万平方米,销账1356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777公顷,实现城市副中心范围内基本无违建目标,违建拆除量、销账量以及腾退土地量均位居全市第一名。其他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市级任务。二是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深入落实“创城”“创卫”长效机制,全民动员抓迎检,高分通过了全国文明城区和全国卫生城市复审。高标准完成三个重点片区的环境改造提升和首批99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实现“小巷管家”全覆盖。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全区地下管线及城市部件的数字化管理。三是聚焦功能提升,增强群众获得感。新建和规范提升便民商业网点119个,加强老城区城市修补和生态重塑,建成一批服务市民的小微绿地、口袋公园。通过疏整促和城市精细化治理,一批道路、节点的轮廓重新亮了出来,一批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洁豁朗了起来,沿街商铺、便民市场更加规范有序,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满意度大幅提升。

(五)以更高的标准推进污染防治,扩大绿色空间,副中心生态优势逐步显现

常委会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蓝绿交织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一是坚持铁腕治理大气污染。突出加强对重型柴油车等移动污染源的监管整治,完成7个进京综合检查站标准化建设,全面把守进京路口,超标车辆处罚量居全市首位。全面加强扬尘污染精细化管理,对全区所有裸露地块实施绿化覆盖,启动200个施工工地扬尘状况实时监测,建立渣土运输管理闭环机制,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截至11月底,PM2.5累计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改善率全市第二。二是下大力气推进水环境治理。全面完成53条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河东再生水厂改造等工程基本完成,一批乡镇再生水厂建设基本完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持续推进,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改善率全市第一。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稳妥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三是全面启动森林城市建设。完成4.35万亩的造林任务。完成城市绿心千亩示范区主体绿化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启动西海子公园等23个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建设,围绕群众身边见绿,建成一批高品质的社区公园、健康绿道,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副中心的绿色生态空间。

(六)按照新的功能定位认真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常委会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围绕功能定位强化政策支撑。研究制定通州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路径;制定加快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重大项目引进的支持力度。二是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高标准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具体指标设定达到或高于市级标准。建立区级领导联系服务“高精尖”企业工作制度。推进“一网、一门、一次”等一批新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三是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聚焦四大板块深入开展对接洽商,推进项目建设,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获批国家级园区,北京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还有一批重大“高精尖”产业项目正在洽谈中。四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完成首批112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全区360个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庄面貌更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大棚类农业设施治理通过市级检查验收。五是狠抓改革落地见成效。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进展顺利,城市管理委员会等一批部门正式挂牌,潞源街道、通运街道正式成立,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实施,审批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改革都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七)在补齐民生、社会发展短板上持续用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上下功夫,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高标准完成全区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通过“一户一策”开展精准帮扶,低收入群体得到更多实惠。深入抓好对口扶贫,加强产业对接合作,全面启动“万企帮万村”行动,带动受援地区6000余名群众脱贫。二是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广泛挖掘就业岗位,城乡劳动力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中仓小区综合整治试点基本完工。4个保障房项目竣工,一批共有产权房和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项目启动建设,群众“住有所居”状况进一步改善。三是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通州榜样”评选表彰,充分挖掘“通州百姓”“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事迹,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广泛开展文明引导行动,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守礼、诚实守信,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举办了运河文化艺术节等一批特色群众文化品牌活动;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完成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等规划,启动一批重点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城市副中心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八)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城市副中心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常委会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新部署,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党对各个领域的领导不断加强。区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作出高水平实施城市副中心控规,推动通州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议,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人大代表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创城”、“创卫”复检等工作加强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召开政协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城市管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协商议政,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大力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老干部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更加突出。军民融合发展局面更加巩固。二是思想理论武装和作风建设更加深入。区委理论中心组先后召开13次会议,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组织全体处级领导干部和600余名村书记、主任赴红旗渠进行专题培训,创新开展了“党旗飘扬副中心”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建设副中心,向前站一步”的行动自觉。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修订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督查考核办法,逐级压实主体责任,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进一步巩固。三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高标准制定实施了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意见,举办“补短板、促能力”系列专题研修班,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市级机关、外地挂职锻炼,进一步拓宽干部视野,提高干部专业素养。坚持贴近式考察识别干部,把一批能力素质突出的好干部选拔到城市副中心建设亟需的岗位上,全年调整干部18批265人次。制定出台发现储备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发现和储备了5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对17家处级单位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健全完善关心关爱干部的工作机制。四是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功能进一步提升,组织力持续加强。制定实施区、处级党员干部指导督促分管部门抓党建工作制度,全面开展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地生根。坚持党建引领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创新开展“双报到、双积分”机制,全区1500余个党组织、3.7万余名在职党员踊跃回社区报到,形成了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扎实做好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创新建立换届选举信息化平台,从严开展资格联审,为换届选举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全面推行支部规范化建设,推进一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五是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研究制定高精尖缺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启动实施“彩虹计划”,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展青年人才招募。深入推进“两高”等重点人才工程,举办专家走进副中心系列活动。启动国际人才社区建设,鼓励扶持“产学研”机构,努力打造人才研究成果转化平台,为副中心发展集聚了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六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逐级签订个性化责任书,强化日常考核,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针对疏整促、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开展全面监督。先后查处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0起,查处“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46件。加大政治巡察力度,完成8轮33家单位党组织的巡察工作,发现了一批突出问题,涉嫌违纪违法线索已经移交处理。坚持抓早抓小与高压惩治相结合,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第二种形态处理615人次,立案14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0人,向社会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蔺 艳)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