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日期:2019-05-13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概 况】2017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6.8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9.23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人大批准预算收入的101.2%,收入数量、质量双提升;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7.5亿元,同比增长70.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575万元,同比增长30.1%。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23.2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一般公共支出321.7亿元,同比降低3.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1.5亿元,同比增长29.3%“三公”经费比上年减少411万元。全年全过程绩效管理进一步延伸,评价范围涵盖70个部门预算项目和4个部门整体支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总规模达37.38亿元,同比增长103%。完成评审项目734项,审减金额11.66亿元,审减率16.7%。开展全区市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自查项目289个、资金81.47亿元,大气综合治理专项资金检查31家、资金21.6亿元,清理不合格银行账户60,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规范运行。特别是完成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政策的制定任务,新的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于201811日正式施行,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受到区委、区政府、人大、政协的高度赞扬。

【聚财组收】 年内,立足城市副中心战略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强化国地财和乡镇联动机制,进一步细化分解组收任务,落实组收责任做到应收尽收;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率,加强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做到应缴尽缴;加强“营改增”改革跟踪分析,着力克服“营改增”政策性减收影响,努力稳固涵养财源。

【统筹支出】 年内,对标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要求,科学统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和大额专项资金,全力保基本、保运行、保重点、保民生。更加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保障疏解协同、创新驱动、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治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狠抓财政支出管理,强化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切实提升财政资金支出效率。

全年大气污染治理投入187878万元。重点用于推动农村地区“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建设,保障年底实现全区“无煤化”目标;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和尾气检查治理投入,更换350辆新能源公交车;落实“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工业企业退出政策补贴,不断改善全区大气环境。水环境治理投入164199万元。重点用于加强中小河道及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全面开工;继续推进城市管网、城北水网建设,支持污水处理厂设备改造、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及运维,保障供水安全。园林绿化建设投入391357万元。重点用于推进城市道路绿色景观提升工作,支持绿化美化工程,推动萧太后河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建设,保障大运河森林公园、东郊森林公园、城市绿地维护养护,支持西海子公园绿化景观提升工程,落实一、二道绿化隔离带及“五河十路”生态提标政策。美化城乡环境投入57000万元。重点用于保障通州区再生能源发电厂前期筹建工作;落实城乡垃圾处理、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开展环境脏乱点综合整治;加大城市维护养护投入,推动构建起城区道路清扫、垃圾收运、道路交通设施清洗等全覆盖一体化的大环卫服务体系。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投入167926万元。重点用于保障朝阳北路二期、张采路、通房路、东内环路等重点道路工程建设的推进;镇村道路网进一步完善;增加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倡导绿色出行;加大区内小公共票价折扣补贴力度,提升交通运输承载能力。城市维护管理及安全运转投入88148万元。重点用于加强首都外围治安查控防线及“雪亮工程”建设;保障公安消防支队火灾隐患信息研判中心运维、城管综合整治等;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年度任务顺利开展;支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进行普法宣传;支持安全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履职经费;全力保障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的资金需求。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179315万元。重点用于解决转非安置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及城乡无保障老年居民的保障政策;支持退役安置、残疾人事业、困难群体接济救助;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及生活补助标准、义务兵优待金标准;落实就业补助政策,支持基层公益事业发展;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办非营利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养老照料中心建设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48233万元。支持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医疗卫生领域投入213541万元。重点用于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4个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潞河医院分院、潞河医院四期开工建设;东直门医院东区二期主体工程完工;支持精神病医院整体环境改造、北京友谊医院新华医院医疗设备投入;保障免疫门诊疫苗使用安全;支持规范疫苗冷链设备及信息化监控设施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教育投入404596万元。重点用于引进人大附中通州校区等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无缝对接、名师共享的教学模式;推动打造艺体特色教学项目;落实北京市中小学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中小学英语听说教学平台建设,构建数字校园云平台等。科技创新投入10071万元。重点用于奖励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建设和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保障科技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文化体育事业投入22306万元。重点用于争创文化示范区,加大基层文化投入,推进农村文艺演出、文化遗产日通州主题活动等多个项目;支持“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文化活动中心及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推进全民健身工作,举办首届2017北京通州半程马拉松赛、运河绿道骑游周等活动。城乡统筹发展投入17675万元。重点用于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补贴及农机具购置补贴;支持农业产业带建设,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养护;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促进少数民族乡村及经济薄弱地区经济发展。

【办公经费管理】 年内,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及市、区有关规定,坚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在执行中原则上不予追加、不结转下年使用。认真落实预算单位公务接待费支出定期统计分析制度,督促各单位严格按照预算安排和接待标准开支,严禁超标准接待。严格执行《北京市通州区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办法》,从严核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提高办公经费使用效率。2017年,全区“三公”经费预算安排5162万元,其中,全区公车运维经费安排3210万元,全区招待费安排1032万元,分别压缩10%;全区因公出国(境)费安排70万元,较上年预算压缩30%;全区车辆购置经费安排850万元,较上年实际执行压缩30%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年内,贯彻落实市、区关于研究完善市与副中心财政体制的要求,主动与市财政进行对接和沟通,邀请市财政相关部门到通州区调研,及时做好事权梳理、基础数据测算等基础工作,充分表达通州区诉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全力推动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行。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落实“放管服”改革任务和财税优惠政策,清理涉企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大力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信息公开新增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等内容,公布所有权力清单,财政工作更加阳光透明。从严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新增债务和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新增债券资金使用情况台账》,妥善处置存量债务,从源头上控制债务风险。置换和新发债券130.25亿元,全区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不含外债)全部处置完毕。信息公开落实到位,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公开本部门预决算,财政所有权力清单全部按要求公布。

【财政监督】年内,强化财政“大监督”格局,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跟踪监控,加强与人大、审计、监察等监督力量的协调联动,持续加大预算评审、绩效评价、动态监控、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力度,将区级一、二级预算单位和乡镇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对接收的预警信息及时查实纠正。先后对70个一级部门预算单位开展3年政府购买服务自查和专项检查,对4家代理记账机构和2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检查,各级财政财务进一步规范。实行绩效跟踪管理“半年一报”制和受托中介机构淘汰制,对50万元(含)以上的预算项目进行支出绩效跟踪,扩大事前评估范围,加强绩效跟踪结果应用。

(陈彦松)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