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通州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19-05-13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关于北京市通州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在北京市通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北京市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甄 宇

20171121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高度聚焦副中心建设,强力统筹、大力支持,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以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砥砺奋进,不断开拓,全力加快强基础、补短板、疏功能、促发展、优环境、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年度计划预计能够圆满实现。

一、经济发展呈现“稳、快、好、优”四大特点

“稳”的态势不断巩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1-3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实现477.6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自一季度以来始终保持在8%以上。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截至10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8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6%,低于控制目标1.0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3689元和20084元,同比分别增长8.8%8.6%,均高于8%的年度目标。

“快”的特点始终保持。投资运行在较快增长区间,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78.8亿元,同比增长16.9%,高于全市11.9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投资额的11.1%,增速始终居全市第二;非房地产投资成为支撑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非房地产投资实现488.5亿元,同比增长42.2%,拉动投资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以绿化、道路交通和水务类投资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投资实现195.5亿元,同比增长94.5%。消费保持较快增长,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8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稳居全市第一,高于全市2.5个百分点。

“好”的趋势不断显现。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年度目标,特别是财税收入增长好于预期。在“营改增”、房地产更严限购、低端产业疏解等多重减收因素影响下,财税收入在重点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土地增值税清算等因素拉动下,实现较快增长。1-10月,税收总额274.2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国税148.7亿元,地税1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4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9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全市1.7个百分点,超时间进度12.2个百分点。

“优”的基础加快夯实。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构建符合三大功能定位的产业体系,开展商务服务、行政办公、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5个具体产业规划研究,运河商务区16个开发项目完成建设面积190万平方米,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华夏保险等确定入驻,全区各类持牌金融机构达53家,金融街园中园170栋独栋及总部型写字楼实现运营,吸引企业120余家,文化旅游区环球主题公园项目基本完成土方工程;工业结构加快调整,启动27个工业大院拆除工作,全区中关村高新企业达309家。发展环境进一步向优,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统领,城乡综合环境显著提升;营商环境加快优化,实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设立市级企业登记服务平台,启动“灯塔计划”“运河计划”人才工程;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与清华大学签订科研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建设加快推进。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0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53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8.4亿元,同比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8.3亿元,同比增长2.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440元和25560元,同比分别增长8.8%8.6%

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紧抓“重大工程、疏解整治促提升、市级专班对接”三大主线统筹推进

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加快有效提升城市品质。统筹推进以255项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动计划项目为重点的系列重大工程,交通体系不断完善,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京唐城际等6条轨道交通加快建设,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将于年底开通;宋梁路提级改造、北关大道北段等实现竣工,启动5条微循环道路建设,开展7条街巷改造,完成21个拥堵路口、20个交通秩序乱点整治,交通拖车平台系统投入使用,“四横三纵”禁停道路交通整治全面完成。市政保障不断增强,广渠路东延供水管线通水,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与城区管网并网,提前实现“2020年供水安全系数1.3以上”目标;11座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供电保障能力提升30%以上;行政办公区、文化旅游区综合管廊加快建设;有机质生态资源处理站、再生能源发电厂年底完工。生态环境加快改善,攻坚治理大气污染,高压遏止“三烧”“三尘”,全力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年底将实现“无煤化”目标;大尺度开展绿化建设,北运河西滨河路景观提升、东南郊湿地(一期)等7个项目具备竣工验收条件,运河城市段景观提升、休闲公园(二期)等23个新建项目有序推进,城市绿心启动棚户区改造拆迁;加快打造水绿相融生态廊道,通惠河治理二期、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城北水网等开工建设;下大力气治理水污染,碧水污水处理厂正式通水,53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加快推进。

疏解整治促提升不断加力有效实现优化提升。强化自我加压,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呈现出“任务加压、进度加快、力度加码”的推进态势,全年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且多项任务超额完成。共计拆除违法建设1008万平方米,同时,加强拆后土地利用,坚持“留白增绿”,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提升;整治占道经营1.7万起、无证无照经营4028户、“开墙打洞”1161处,同步开展“开墙打洞”点位的设施恢复和景观提升,新建和规范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网点60家,城乡环境短板加快补齐;疏解改造区域性市场9家,治理“散乱污”企业1310家,疏解一般制造业445家。1-9月,全区常住人口149.8万人,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市级专班深入对接有效破解规建管难题。创新市区对接机制,与市级派驻工作专班实现深度融合,形成市级部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区级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全局的联动机制,搭建起市级层面解决跨部门难题、多领域协作及沟通交流平台,全年确定179项重点任务,累计解决政策、工程类事项200余项。规划设计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形成最终成果,15个专题研究全面完成,17个专项规划、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完善,通州区总体规划形成成果。城市管理标准加快提升,对标中心城区,在城市建筑、市容环卫、绿化美化、市政公用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制定各类标准、政策80余项。

三、社会事业聚焦“公共服务、社会民生”两大领域实现全面提升

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升。硬件设施加快补齐,运河小学等实现竣工,东直门医院东区二期、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等基本完工,潞河医院四期、潞河医院分院主体封顶,北京五中通州校区主体完工,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等8所学校加快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获批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引进北师大未来实验小学、北京市第五幼儿园等市级名校入驻行政办公区办学,新增3所市级示范园,优质园数量达35所,实施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启动协同创新学校计划等12个重点教师培训项目,与北师大高精尖创新中心等专业机构合作实施“双师工程”,31所学校与市级名校建立手拉手友好学校。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友谊医院正式托管新华医院,年底前投入使用,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建设通州院区成功签约,32家有床位的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异地住院直接结算定点范围,形成区域二、三级医院与18家卫生院“科室对机构、教学带队伍”的精准紧密型医联体。文体服务日益完善,启动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两大平台建设,成功举办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主会场活动、首届2017北京通州半程马拉松赛、运河艺术节、运河绿道骑游周等活动。

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持续增强,截至10月底,全区城乡参保规模达85.08万人;完成8个镇26个村4731名征地转非人员一次性趸交、补缴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共计约5.6亿元。社会救助标准持续增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月人均900元,城市特困和农村五保救助实现并轨,基本生活费提高至月人均1350元。住房保障不断增强,预计年底前开工保障性住房5348套、竣工17244套;完成21个老旧小区的供热管网改造。百姓绿色出行更加便利,新增绿色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280个、自行车13000辆;优化调整10条公交线路。社会共治格局加快形成,以楼门文化、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等为抓手,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全面推行街巷长制,初步形成街巷住户、商户和单位的联动格局,对191个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全覆盖,216个无物业小区实行准物业管理;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8.3%100%,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完成中共十九大等重大会议活动的安保维稳任务,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四、城乡统筹突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大抓手取得积极进展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成效明显。加快探索集体建设用地集中集约、高效利用的有效路径,台湖镇集体产业用地统筹利用试点方案编制完成;以打造标杆、探索路径为目标,加快推动台湖演艺小镇和设计之都建设,演艺小镇及周边地区功能定位研究基本完成,设计之都整体方案加快深化,形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大涉农支持力度,构建涉农政策性资金统筹利用机制,今年以来累计整合市、区涉农政策性资金2.46亿元。

镇村环境和配套设施全面提升。以项目为抓手,初步建立涵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的114个项目、总投资950余亿元的新型城镇化项目库。镇村路网大幅改善,铺西路完工,孔兴路、小路一期、西觅路等加快建设,95项乡村公路大修工程、15项桥梁改造工程全力开展。配套设施加快完善,马驹桥镇等4座乡镇再生水厂具备通水条件,2座乡镇升级改造再生水厂通水调试,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中16座试点污水站完工,望君疃110千伏变电站竣工,马驹桥镇西马各庄小学基本完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强化对农村地区1068.7万平方米道路、10万余盏路灯、653座新农村公厕等基础设施的日常管护,保障各项设施正常运行。全面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实施20个村庄绿化美化提升改造工程,创建4个首都绿色村庄。

五、改革创新呈现“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

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突破。“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一会三函”试点有效落地,129个项目取得前期工作函;在全市率先搭建行政审批“一张网”办理平台,21家单位263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口进”网上审批。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入选国家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工程重点城市名单,《关于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工作方案》通过市政府专题会审议。加快探索园区转型升级路径,建立拟入驻园区项目区级统筹机制,实现产业项目落地的区级统筹;编制完成《通州园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积极研究并争取政策集成创新,形成《关于加强北京城市副中心政策创新的意见》,涉及5个方面具体建议;完成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研究,力求从更高层面、以更大力度落实副中心建设发展要求。行政区划调整和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形成《通州区行政区划调整总体规划》,初步确定155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划调整思路;编制完成《通州区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研究确定街道人员编制与机构改革方案。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开展9个乡镇、342个村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乡镇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建设。

京津冀协同多领域、全方位推进。与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共同签订《推进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协同推进大运河保护开发,与武清、香河签订北运河通航合作协议。深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合作,联合举办2017年通武廊协同创新创业大赛”和“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举办两场通武廊专场大型招聘洽谈活动,建立三地劳动人事争议协同处理联络机制。加快推进产业协作,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玉田县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进一步探索跨地区产业合作发展模式;成立“通武廊旅游合作联盟”,共同召开首届“通武廊”旅游产业大会。加快三地公共服务统筹发展,与河北燕达医院签订医保服务协议,首次实现异地就医划卡实时结算;签署《通武廊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建立基础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学前教育联盟和职业教育联盟;扎实推进京津冀(通武廊)协同应对事故灾难试点工作,签署《关于建立次区域安全生产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

同时,妇女儿童、档案、宗教、侨务、双拥、防灾减灾等各项事业积极推进。

各位代表,今年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关键一年和迎考之年,年底市级部分行政机关将挂牌迁入,一年来,我们紧抓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大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经济运行快于全市、好于预期,非首都功能疏解持续加码、成效突出,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全面加快,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显著增强,这是区委科学决策、精心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支撑力还显不足,园区转型升级尚在起步阶段,腾退厂房、土地再利用的有效途径尚在探索,以商务、金融、总部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内生动力亟待增强。二是资金、土地、前期手续办理等制约仍较明显,推进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土地要素也难以充分满足副中心建设的巨大需求,规划选址、规划方案不稳定等影响后续手续办理,一系列制约因素亟待加快协调解决。三是城市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还未健全,解决“开墙打洞”、无证无照经营等痼疾顽症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城市管理亟待实现精细化、现代化、科学化。四是民生保障的任务还很繁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伴随大规模产业疏解和大范围征地拆迁,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公共服务总体优质化程度不高和局部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亟需引起高度关注。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8年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关键年份,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迁入标志着副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从集中力量“抓建设”进入到建设和发展“两手抓”的纵深推进新阶段。中共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正式批复,为北京未来发展提供了新起点和新蓝图,我们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两翼”之一,是城市新节点所在,聚焦力度不减,将继续为城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我们也看到,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欧美经济复苏势头脆弱而反复,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外部市场需求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依然处于新旧动能大转换的新常态阶段;北京市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稳增长、调结构压力也在增加。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深化改革,以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深入的作风,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跨越。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思路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系列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五大理念为引领,落实好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对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为目标,牢固树立“首善意识”和“两翼意识”,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型与发展并重、疏解整治与促提升并重、生产与生态并重、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并重,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实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大跨越和全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根据上述思路,综合考虑宏观形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我区攻坚爬坡的实际,按照规划衔接、引导预期的原则,建议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6%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左右;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左右;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完成市下达任务。

实现2018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按照突出重点、扭住关键、持续推进的原则,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建管并进,全力推进副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全力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大力推进重点功能区配套建设,聚焦行政办公区联系中心城的各条通道,加快推进宋梁路北延、广渠路东延等建设,协调保障行政办公区的供能需求;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区综合管廊、道路桥梁、公共绿地、环卫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全力推进环球主题公园项目建设;重点打造运河商务区三个商业区域支路网络,确保北环环隧通车运行,加大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建设力度。加快完善全区交通体系,配合推进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等轨道交通建设,力促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开工;启动九棵树中路、云瑞南街、通惠北路北延等建设,实施潞通新路、玉桥东二路等6条微循环道路建设,加快推进朝阳北路东延二期、潞苑三街等建设,确保九德路二期等实现竣工。进一步提升市政保障,确保运河220千伏变电站投入使用,新建岳庄、东关2110千伏变电站;加快现有老旧自备井替换,持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继续推动燃气管线建设;加快河东5号调峰热源厂建设,确保城西5号燃煤锅炉房改扩建工程一期项目实现供暖,持续优化供热互联互保智慧服务管理平台。强化项目调度,确保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全力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加快打造“蓝绿交织、水韵林海”的园林绿化生态空间,加快城市绿心范围内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一环两带两区”示范段建设,开展东部生态绿带、西部生态绿带及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示范段建设,在副中心北部构建大尺度森林屏障,加快建设南部森林湿地群;着力打造一批景观大道,实施通燕高速—宋梁路、壁富路等景观大道工程,加快推动京哈高速、九棵树西路、潞城中路等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加快重点公园绿地建设,按照“城市森林”的建设理念,加快建设减河公园、碧水公园、永顺城市公园一期、台湖万亩游憩园等。全力聚焦水环境治理,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工程,加快推动两河水网等三大水网、萧太后河等四条河道综合整治、凉水河等三个蓄滞洪区建设;持续开展截污治污,加快南部城区外环路污水及再生水管线、城市副中心雨污合流改造等建设,实现小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建设配套管网二期、环球影城再生水深度处理设施及管网等开工,力争早日实现全区范围内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完成试点区域各项建设工程。持续攻坚大气治理,实行最严格的大气治理措施,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部门监管和属地责任,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控制“三烧”“三尘”,保持好“无煤化”工作成果,研究继续扩大重型货车禁行范围,持续推进六环路重型机动车限行措施,全面发力确保实现年度空气质量控制目标。

全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强化分区分类、保障重点,紧密围绕市级机关搬迁,加大行政办公区的执法保障力度,全力做好相关服务保障。注重效果、扩大战果,持续发力加快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各项工作,严格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中2018年各专项任务,加大拆违力度,确保腾退土地1350公顷,清理“开墙打洞”点位数达到80%,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实施东方化工厂周边、八里桥、西集镇西集村等6个棚改项目;以优化提升为核心,做好“留白增绿”和各类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健全相应长效机制。巩固创城效果,力度不减、持续开展街面环境秩序整治行动,形成常态化治理工作机制。有效发挥网格化治理体系作用,加快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社会治安等多网融合,实现网格资源的有效整合。打好交通疏堵持久战,开展交通拥堵微治理研究,继续开展堵点改造;打造绿色出行示范区,完成10公里慢行系统建设,构建覆盖全面、衔接合理、换乘方便的地面公交网络;因地制宜增加停车设施,持续开展公共停车场建设,实现路侧停车位电子收费全覆盖。进一步强化社会共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开工建设胡各庄、通运等4个派出所项目,保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做好信访调解和应急管理。

二、“积分”蓄势,集中力量做强产业支撑

统筹好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以行政办公区为依托,全力打造政务服务功能产业集群,以市级行政机关搬迁为契机,紧密围绕政务服务需求,着力吸纳一批中心城区疏解的研究咨询、规划设计、行业协会等智库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决策咨询机构等专业机构入驻,以更开放的姿态和办法吸引一批国内外一流的高端新型智库。以运河商务区和商务园为载体,着力打造创新金融和高端总部集聚区,继续深化细化产业定位,加快研究出台有效的招商把控措施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政策体系,瞄准国内、国际顶尖企业推进招商工作。以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为核心,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深挖环球主题公园项目综合价值,加快谋划形成上下游完整的环球产业链条,同时,耦合原创艺术和运河文化产业,构建集主题娱乐、原创艺术、历史文旅等产业于一体的鼎式文化产业格局。以高端总部基地、光机电基地、金桥基地、物流基地等园区转型升级为抓手,着力打造北京设计之都示范区起步区和科技创新产业新区,深度对接中关村科学园,加快推动设计资源转移落地,支持清华大学等985高校和航天科工等科研院所布局建设基础研究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争取产业创新中心、新型协同创新机构落户。加快增强区域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一流,主动作为,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公平正义转变,在“服”字上闯出新路,加强优质服务供给,特别是做好对重点“高精尖”企业的服务,不断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加快营造更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快研究出台符合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的集聚高端要素的政策措施,主动协助企业争取市级各项扶持奖励政策,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生命线。全力争取市级支持,以纳入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结合我区功能定位,加快研究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工作方案。

三、强化统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在全区范围的推广试行,推动台湖镇集体产业用地统筹利用试点方案的落地实施。强化研究、加大争取,加快探索工业大院腾退空间再利用途径,积极对接市级部门,就完善集体土地权能进行抵押融资等方面争取政策支持;主动对接乡镇需求,将现有各类支持政策与乡镇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加快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处理好特色小镇与城市副中心、特色小镇与中心镇、特色小镇与产业园区等的关系,结合乡镇资源禀赋和人文底蕴,找准产业定位,研究制定全区功能性特色小镇创建实施方案,探索采取市、区两级创建制,打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特别要加快推动台湖演艺小镇和设计之都建设,加快推动演艺小镇土地一级开发和二级规划设计,着手举办一系列戏剧节、文化节等演出活动。

全面加快镇村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镇村路网,确保次渠中路、杜望路、孔兴路、小路一期等实现竣工,开工建设觅子店组团路网、永乐店镇道路工程和于家务乡道路工程。进一步完善镇村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农村煤改清洁能源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全力做好农村地区“煤改气”壁挂炉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提高乡镇地区供水安全,早日实现市政供水覆盖各乡镇;推动马驹桥消防站、县镇中心区供热热网工程开工建设。进一步美化乡村环境,加快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力争实现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不断加强乡镇生活垃圾减量设施建设;以美丽乡村全覆盖为目标,完成全年112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领域改革。加快开发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加快产业融合步伐,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不断挖掘文化内涵,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科技农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国际种业科技园“种子硅谷”申报工作并启动相关建设内容研究,确保种业研发中心主体结构完工,加快种业交易平台建设,初步实现园区种业交易结算功能。不断深化农业领域改革,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扎实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以台湖镇为试点,加快推进乡镇级产权制度改革与乡镇级土地股份联社相结合工作;加快完成全区范围内村级产权制度改革。

四、聚焦民生,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发展。加快促进教育、医疗跨越式发展,进一步精准对接市级优质资源,加强统筹,确保北京市第五幼儿园、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小学部等实现招生;加快硬件设施建设,确保潞河医院分院、北京五中通州校区竣工投入使用,开工建设杨庄小学、人大附中通州学校、北京二中通州校区改扩建、安贞医院等工程,加快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落实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探索街镇区域集团化、租赁空闲国资等多种办园模式;加大优秀教育、医疗人才引进力度,以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城四区对口帮扶通州区基层卫生工作等措施办法为抓手,有效提升自身教育、医疗能力和水平;深化教育联盟改革和医联体建设,推动区域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加快推动文体事业发展,全力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实现体育场升级改造工程开工,高标准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快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开工建设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力促运河博物馆、图书馆、歌舞剧院、路县遗址公园具备开工条件,做好县古镇、张家湾古镇等的规划设计;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考古工作站等项目的规划选址和设计,打造“一线四区多点”文物保护格局。

进一步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能力,确保城乡居民稳定增收,努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劳动力的统一管理、统一帮扶,特别要针对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新形势,精准对接,全力做好腾退企业劳动力就业工作。加强人才服务,确保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通州园)实现开园,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服务力度,打造与副中心需求相匹配的人才梯队。做好做实全民参保工作,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率和续保率,着力做好征地拆迁居民转非安置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救助体系,成立区级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指导中心,形成“专职工作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基层救助格局,不断提高救助服务专业性和精准性。进一步加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区养老服务管理中心,加快区敬老院建设进度,新建3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五、深化改革,实现重大问题再突破

进一步深化与市级专班对接。在当前工作成果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市级解决平台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平台功效,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和调查研究,促进市区两级发现真问题、解决重难点,在交通、安定稳定、安全生产、文体设施、市政配套等重点领域,梳理工作任务,明责任、定进度、提要求,确保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突出抓好规划实施和成果对接,加快推动通州区总体规划发布实施,研究建立规划刚性实施的保障机制和措施办法;结合最新规划理念,继续深化完善乡镇镇域总体规划和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聚焦政策集成创新,落实好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北京城市副中心政策创新的意见》,为全面提升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进PPP模式运用,加快推动PPP专项规划实施,加强PPP制度创新研究,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副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已有重大PPP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区域统筹开发载体组建,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统筹水平,有效解决资金的“长平衡”和“大平衡”问题。加快开展行政区划调整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形成与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管理体制。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处理好副中心与雄安新区的关系,加快实现错位、协同、融合发展;不断深化“通武廊”合作机制,在产业等多领域进行更多实践。

各位代表,时不我待、只争朝夕,2018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全区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意见和建议,深入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奋力开拓,拼搏创新,为加快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