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日期:2015-01-28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综  述

    

201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5.4亿元,同比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925元,同比增长12.5%,“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区农委从实际出发,强化政策研究和贯彻执行,新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项目管理的意见》《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意见》等10多个政策文件,这些政策完善了通州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为推动“三农”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加快都市型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发展呈现新气象。一是加快园区农业、科技农业、数字农业发展。重点建设国际种业科技园、食用菌产业园、金福艺农创意农业园等85个有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加速都市农业的转型升级;引进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在通州区建立分院区,引进150项实用高效技术,提升都市农业的质量效益水平;新建瑞正低碳农业园、碧海农业园等6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通过对农业生产实时监控和自动化管理,实现了精准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益。二是发展上游产品、特色产品、高端产品。以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带动集约化蔬菜育苗、食用菌菌种、草莓育苗、林木种苗、水产品种苗等种业产业发展,育种能力与质量居京郊各区县之首;开展“张湾葡萄”“金福艺农有机蔬菜”等13个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累计新建食用菌、豆芽菜、水产养殖等工厂化生产车间2.8万平方米,工厂化农产品生产能力新增1.1万吨,工厂化生产能力居全市首位。三是积极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开展2013年度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工作,绿源永乐、中农富通等5家企业被评选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年底,全区国家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4家。四是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年底,全区参保农户25936户。签单保额总计10.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71%。保险公司支付保险理赔金2600余万元,1.3万多户农户受益。五是创建“会展农业”模式。2013年,通州区采取“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模式举办了草莓文化节、番茄文化节、樱桃文化节、食用菌文化节等9项活动,数量位于全市之首。推动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24家中市属科研院所在通州区建设科技创新基地;扩大通州区名优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宣传推介通州区的特色农产品,提高“朵朵鲜”食用菌、“通州大樱桃”等品牌的市场知名度。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得到新改观。2013年,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2.7万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工程,其中,单项改造2.2万户,新翻建3284户,公厕改造500户;推进路灯安装工程由村内向村外、联村路及国、市道延伸,实现农村地区LED照明全覆盖;修建联村路、园区路65万平方米,进一步方便百姓出行;试点实施村庄排水及雨洪利用工程,完成15处坑塘改造及7万延米村庄排水。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优化了农村的人居环境。

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力度,管护项目达到11项。完成农村公厕、太阳能浴室、“两气工程”(沼气工程、秸秆气化工程)、LED节能路灯、农村污水处理站、农村街坊路工程、农村户厕、村庄绿化管护、村邮站运行补贴等11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工作。400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随时接受村民的咨询和举报。完成新增管护项目农宅保温工程维护的实施方案制定,随时准备对有维护需求的农户进行服务。同时, 坚持有标准有责任有人员有资金有考核有监督的“六有”长效管护机制,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进入标准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良性轨道,新农村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

积极推进“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完成《通州区2013年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实施方案》的制定,重点实施3个示范村及六环以内42个平房村优质煤替代工作,完成配送燃煤12533.75吨,更换炉具1201台。

坚持推进城镇化,城乡融合呈现新格局。一是深入推进城乡结合部4个重点村(永顺杨庄村、梨园高楼金、宋庄六合村、台湖北神树村)建设工作,在完成4个重点村拆迁上楼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重点村产业发展,确保村庄重建后的经济支撑及就业安置。二是积极推进“农转非”工作。制定完善“农转非”9步工作流程,全面启动马驹桥镇驸马庄村等9个村整建制转非安置工作。2013年,马驹桥镇完成转非1482人,其中,整建制转非550人。全区累计完成征地转非1.3万余人。三是结合“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试验区发展思路及区域城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完善《通州区城乡一体化规划》,截至年底,新一版《规划》初稿完成。

深入破除发展障碍,农村改革有新突破。一是完成“一事一议”筹资筹财政奖补工作22项,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农村税费改革初期适应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取消统一规定的“两工”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即在进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时,实行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给予奖励补助形式)项目争取财政奖补资金2375万元。工作开展3年来,累计批复建设项目79项,争取财政奖补资金5277万元,项目投资总额7036万元,拉动村民筹资筹劳737余万元,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1100余万元,受益农村群体达10万余人,给百姓带来了真正实惠。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2013年,通州区15个市级示范社、3个联合社等24个成员加入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对通州区联合会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三是全面推进村级产权制度改革。全区完成改革村469个,占村级总数的98%,在全市居于前列。

千方百计改善农村民生,农民增收再创佳绩。围绕促进农民提高四项收入为中心,动员全区上下力量共同推进农民增收。一是通过扶持农民发展产业提高经营性收入;二是拉动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三是加快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增加财产性收入;四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五是制定分类指导政策,重点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截至年底,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5%,增幅在全市位于前列。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发展有新支撑。一是以责任落实为着力点,巩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格局;二是利用等级评定为切入点,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分级分层管理;三是以基地、园区为主阵地,着力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带动作用构建四级联动领导体系;四是以先进典型为引路标,引领农村实用人才共同成长。截至年底,通州区有农村实用人才4347人,其中, 2013年新增489人。 

         (隗  征)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