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日期:2014-02-19 16:56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抓住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务实进取的精神,在各条战线上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48.7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46亿元,同口径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506.1亿元,同比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39.3亿元,同比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047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5936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1.7%。

通州区跨入建设首都城市副中心的更高阶段。一是实现城市定位的战略提升和相关规划的全面深化。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落实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通州迎来城市定位的历史性跨越,全面进入建设首都城市副中心的更高发展阶段。发展思路和相关规划全面深化,进一步明确首都城市副中心“疏解中心城原有功能、承载世界城市新增功能”的方向和内容,系统研究首都城市副中心各领域的规划定位,各重点功能区规划深化和细化工作接近尾声,启动国际组织聚集区定位研究和前期论证。二是土地一级开发形成整体循环。全区在施土地一级开发项目31个,总面积4284万平方米(公顷),“一核五区”土地上市交易不断加快。核心区实现10个地块上市,其他地块均具备上市条件,5个安置房项目竣工入住。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期地块土地一级开发全面展开。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3个地块上市。文化旅游区一期地块搬迁工作即将启动。国际医疗服务区取得土地一级开发授权,启动8个地块的搬迁前期工作。三是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实质进展。核心区富华水乡区南区、京杭广场项目进展顺利;华业综合体、珠江国际项目实现开工;实地项目实现供地;“彩虹之门”项目设计方案获市政府批准,与建工集团合作开展各项工作。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国家文化创意设计园区选址方案通过市级审批,国家时尚创意中心、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永久会址完成初步规划设计,世贸艺术中心设计方案深化工作基本完成,北京电影学院项目完成选址。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完成智谷领地、韩国SK、联东总部大观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文化旅游区完成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选址并签署招商投资框架协议。国际医疗服务区完成协和国际医学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东区等8个种子项目选址及合作方案,部市共建顺利推进。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成果。核心区21项基础设施实现开工,东关大道、北环环隧完成结构建设,地铁M6号线各换乘站工程进展顺利,赵登禹大街、通燕高速辅路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通惠河整治一期工程完成水下工程施工,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取得市政府批复。其他功能区各项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经济建设展现总量和结构同步升级的更高水平。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更加可持续。现代农业体系显现雏形,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向高端领域延伸;以“现代制造业走廊”为空间载体,有效促进科技含量高、经济贡献大、战略带动强的支柱型现代制造业项目引进建设;总部经济业态和“三主四新”(高端商务、高端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医疗康体、休闲旅游四大新兴产业)各项产业有序聚集。以功能区建设带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依赖有效下降,重点产业发展呈现出“有政策规划、有承载区域、有项目支撑”的良好态势。二是加速产业有序聚集,项目梯次推进态势进一步巩固。北汽动力总成实现量产并开工建设研发中心,苏宁华北总部等一批项目实现竣工,四环制药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诺思兰德生物医药等一批项目实现开工,中安欧尚总部等一批项目实现供地,引进苏宁易购等一批重点项目。与中建、万达等在行业内具有引领作用的集团公司实现战略合作,与北京通用航空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成功培育鸿仪四方和保罗生物两家上市公司。三是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园区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继续发挥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战场和主力军作用,园区税收实现51.8亿元,同比增长23.3%,占全区税收总额的38%。27宗地块上市交易,投资14.5亿元实施了27项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累计10个园区34.36平方公里纳入中关村政策覆盖范围,成为北京市最大的中关村政策覆盖区域之一。潞城健康食品科技园升级为通州经济开发区北区。

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迈向纵深发展的更高层次。一是坚持内涵发展,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一核五区”范围内完成18个村的旧村改造,同步实施转居安置、社保办理和就业促进工作。城镇化进程持续提速,台湖镇中心区征地搬迁工作快速推进,县等乡镇基本完成中心区开发建设前期工作。新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全覆盖工作成果得到持续深化。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农村经济发展呈现新局面。八个农业园区健康发展。国际种业科技园成为部市共建的“现代农作物种业示范区核心基地”,入区企业达到38家,中国农业大学试验站等机构和企业入驻。潞城国际农业科技园完成一期基地建设,园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品种交易额突破亿元。其他园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园区农业、科技农业、数字农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成功举办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等大型高规格活动。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总村数的98%。三是注重城乡协调,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宋郎路南延等11条道路竣工通车,玉桥西里中街等5项道路微循环改造工程完工,朝阳北路东延等20条道路按计划推进和开工,4条八通地铁接驳公交线路实现运营。与市燃气集团等单位和集团实现战略合作,预计“十二五规划”末,全区水、电、气、热供应状况将得到全面改善和切实增强。四是突出品质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结合中共十八大环境保障,推进精品街区建设等“八大亮点工程”;改造城区主要大街的公交站亭等设施,实现城市景观建设与人性化服务理念有机结合。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潮白河右堤路改造和榆林庄闸改建等一批水利设施和滨水环境建设工程。完成5万亩平原造林任务,造林面积居全市首位,形成一批集美化、碳汇、休闲、经济等作用为一体的森林群落。实现东方化工厂初步停产,完成全年污染物减排任务。

社会建设逐步实现优质、人本的更高标准。一是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出台《通州区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芙蓉小学、东关小学、西集中学等一批学校竣工投入使用,永乐店中学新校、贡院小学、半壁店学校实现开工,人大附中及附小等学校完成选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落户通州。经过3年努力,全区“校安工程”改造校舍47.8万平方米。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深入落实。东直门中医医院东区成为全区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新华医院启动建设,东直门中医医院东区二期、妇幼保健院、第四区域医疗中心等一批工程加快前期工作,牛堡屯卫生院主体完工。全面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高水平举办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成功开展运河艺术节等群众文化特色品牌活动。区文化中心主体完工,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落户通州。举办多项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梨园体育中心完成初步设计方案。二是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8%,4702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向二三产业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6.2%,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5%。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全面展开,社会救助工作有序推进。以满足残疾人需求为宗旨设计的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具备开工条件。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三是社会服务管理深入推进。高标准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初步形成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框架体系。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完成15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和97个城市社区服务网站建设。开展“打非治违”、中共十八大护航等一批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妥善应对“7·21”特大自然灾害,第一时间恢复受灾地区供水、供电、通信和交通,灾后重建、防疫、救助等相关工作有序推进,并着手启动重点区域和重点村落的整体改造。

    (刘  扬)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