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 政

日期:2012-04-11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字号:        

财    政

【概 况】 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1.43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20.9%;基金收入完成109.93亿元,同比增加69.9亿元。财政预算内区级总财力实现236.78亿元(本年实现总财力195.11亿元)。财政总支出175.7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2.8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2%;基金支出102.86亿元。全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为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姜 山)

【“聚财源、保增长”完成财政增收任务】 一是加大税收及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建立“逐户跟踪”税源监管机制,对重点行业进行全方位监管,强化非税收入管理,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加大征管力度,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完善组收联动机制。继续坚持财政、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联系乡镇(园区)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把握全区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抓好收入征管工作。三是落实责任,激发部门组收积极性。结合全区经济形势及各乡镇实际,对全年收入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任务,细化责任,保证全年增收目标顺利实现。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65亿元,同比增长21.5%。

(姜 山)

【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一是扩大产业发展资金的规模和覆盖范围,安排资金2亿元,重点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商务总部、电子物流、金融保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认真落实《通州区促进产业发展办法》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吸引北京国际航空城、四环医药集团总部等符合新城功能定位的大型项目签约落户,努力积蓄后续财源。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补贴、资本注入、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拨入平台资金10亿元,确保了北苑商务区建设顺利推进;拨付企业扶持资金3500余万元,支持了企业技术改造及产业升级;为70家企业办理担保贷款3亿元,有利促进了本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四是做好新城宣传推介的资金保障工作。安排资金1650万元,支持举办了世界城市通州国际新城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扩大新城影响力,加速优质资源向通州聚集。五是拨付资金4000余万元,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新城核心区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奠定基础。

(姜 山)

【保障新城建设顺利推进】 2010年,按照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总体部署,统筹安排资金73.6亿元,全力保障新城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为配合新城区建设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运河核心区、朝阳北路东延、宋郎路北延等重点工程拆迁补助如期拨付;通胡大街、怡乐中路绿化景观工程进展顺利;支持了运河西大街、潞苑北大街等地段的高压入地工程;完善了故城东路和玉桥中路绿地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大运河森林公园投入运营;通惠河北部城区污水截流工程竣工;东南郊水网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三河热电联供、玉桥南里和竹木厂锅炉房等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运河核心区建设进展顺利,新第三中学、新东关小学开工建设,新华医院、骨伤医院等拆迁安置工作加快推进;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出资5400余万元,回购廉租住房300余套,努力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坚持建管并重,积极贯彻落实《2010年通州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顺利完成2010年老旧小区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支持市容管理、大气治理、黄标车淘汰、节能减排、垃圾治理等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建设绿色新城奠定了基础。

(姜 山)

【加大财政涉农领域投入】 切实“重投入、惠三农”,全面加大财政涉农领域投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统筹安排资金,新农村“5+3”工程建设“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顺利实现;投入3000余万元,支持张凤路、漷大路农业生态走廊建设;投入5160万元,全面完成4.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及时拨付资金,支持筹备第十八届国际食用菌大会等工作开展。发放各项农业补贴资金6700余万元,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投入2亿元,林业绿化、病虫害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进展顺利;投入3.6亿元,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

(姜 山)

【社会保障及民生领域投入稳步提高】 加大社会保障、卫生和就业投入。发放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2.4亿元,全区9.3万名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100万元,1.2万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拨付资金2300余万元,积极落实居家养老(助残)服务政策。筹集资金1.74亿元,新农合报付水平进一步提高,切实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继续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中医医院投入使用,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建设加快推进。支持完成400个镇(村)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安排资金2000余万元,支持全区12家规范化社区建设。安排资金2400余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劳动力市场建设、职业介绍及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进一步加大“双拥”工作投入,积极推进“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

(姜 山)

【保障公益事业发展】 年内,促进教科文体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投入资金12.2亿元,重点保障校舍抗震加固、校园安全工程、中小学校舍迁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人才培养等工作的顺利推进。增加科技投入,支持开展双百对接活动、科技服务创新等工作开展,鼓励一批节能环保应用技术的研发利用。加强文化事业投入,启动区文化中心建设,支持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公益电影放映以及竞技体育活动开展,促进了全区文体事业的健康发展,文化通州建设得到推进。同时,统筹安排资金,保证了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折子工程及全区重点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姜 山)

【强化国库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通州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管理办法》及《北京市通州区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分别从资金使用渠道和资金拨付方法两方面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制度约束,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进一步规范财政工资统发范围,将全区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真正做到“横到边、竖到底”。

(姜 山)

【推动政府采购健康发展】 制定实施了《通州区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管理规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开展各项政府采购工作,做到“应采尽采”、“方式合法”、“程序合规”。坚决贯彻《通州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和《通州区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统一维修管理暂行办法》,完善相关政府采购工作。加强政府采购资金管理工作,制定《政府采购资金结算内部管理规定》,加强各环节间的监督制约,提高了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水平。全年完成采购项目300个,采购资金2.55亿元。

(姜 山)

【强化投资评审工作】 进一步拓宽评审范围,积极探索投资评审与政府采购相结合的途径,建立“先评审、后招标”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年完成评审项目192项,送审金额40.8亿元,审定金额35.8亿元,审减5亿元,审减率12.3%。在加强区级重点工程资金评审的基础上,财政投资评审向乡镇延伸,全年完成乡镇评审项目14项,送审资金4538.3亿元,审减资金681.7亿元,审减率15%,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同时,充分发挥自有力量,加大自主评审工作力度,全年自主评审项目达到132项,占总项目数比重接近70%,节约评审费用580余万元。

(姜 山)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制定实施《通州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建设,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300余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出租、出借、担保行为的监管,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加强拆迁范围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可利用资产全部上缴公物仓、拆迁补偿资金全部上缴财政,实行专户管理,有效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

(姜  山)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严格执行《通州区政府债务管理办法》,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根据国务院及北京市的有关工作部署,逐步做好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及资金监管工作。

(姜  山)

【加强会计管理工作】 强化会计代理记账审批工作,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控,积极开展各系统会计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2010年,6108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370人取得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举办区属预算单位、乡镇财政会计业务知识培训班,全区会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姜 山)

【强化财政监督职能】 强化财政监督职能,确保财政工作高效规范运行,制定完善《通州区财政局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制度》、《通州区财政局行政处罚工作规程》,强化监管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开展专项资金、“小金库”、“假发票”检查工作。对预算单位各类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使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确保财政工作高效规范运行。

(姜 山)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