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日期:2009-02-10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字号: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1亿元、94.47亿元和80.17亿元, 三次产业构成为6.5:50.6:42.9。税收总额63.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按新口径统计)24.3亿元,增长6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6亿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分别实现121.9亿元和39.94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887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114,分别比上年增长10.6%9.2%。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75.51亿元,增长14%

 

全区农业总产值33.2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分别为17.48亿元、8549万元、11.71亿元、2.31亿元和 8500万元。落实粮食补贴、成年母猪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开始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台湖、潞城、于家务等乡镇农民就业产业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

继续发展设施农业,年内新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地面积1万亩。完成农业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完成新河灌区再生水利用三期工程5万亩。调整种植结构,全区春白地粮改经面积2000多亩,在永乐店、马驹桥、漷县等镇新发展小麦优质粮籽种生产1000多亩,其中漷县镇黄厂铺村与中国农科院建成2000多亩优新品种生产基地。

以林下经济、果品生产、旅游观光、花卉生产为四大支柱的林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推广林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发展林下经济1000公顷,其中林菌间作666.7公顷,林桑间作333.3公顷。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发展,建成10个标准化农业观光园区,举办花卉节、采摘节等观光休闲活动。发展果品产业,加强西集运河旅游观光带建设、老庄户村樱桃园和张家湾镇千亩果品品种园建设。扩大有机果品生产规模,在潞城镇武窑松江果园、漷县吉鼎立达有限责任公司、张家湾镇京州园艺场等观光园进行有机果品生产。推广果园农艺节水技术,在西集、张家湾、宋庄等乡镇的部分果园发展农艺节水200公顷。实施平原治沙工程、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工程、市区级公路绿化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建设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林网配套建设工程、西集开发区绿化美化工程和播草盖沙工程等各级重点绿化工程82项。完成绿化面积659.3公顷,种植各种树木668.08万株。全区13.68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70.49万株。

全区有各类家畜家禽养殖场198个,散养户8881个。年内,出栏生猪32.7万头、羊11.2万只、肉牛1.29万头、鸭267万只、鸡123万只,产鲜奶8.7万吨、鲜蛋8737吨、水产品1.28万吨。

 

 

全部工业现价工业总产值375.9亿元、销售收入385.3亿元、利润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21.7%18.9%。六个开发区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增加值、税金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区域内规模工业企业625家,比上年增加31家,年内151家规模企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80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亿元,比上年增加20家;天宇朗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蒙牛乳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百纳威尔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摩比斯变速器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税收千万元以上企业达到25家,占区域规模工业企业的4%。年内一批投资规模大、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投产见效,李宁公司一期、创展家居一期、香港嘉柏、恒日机械等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北京卷烟厂、北京中医院药品生产基地主体工程竣工。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取得显著成果,光谷创新置业、乔治费歇尔等工业项目签约落户。加快园区发展,投资10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通州经济开发区、光机电基地、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等园区的一批道路、供热、电力设施投入使用,物流基地综合服务楼竣工。新建标准化厂房32万平方米。商务园确定为北京市四大金融后台服务区之一。

商业  对外经贸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21.89亿元,同比增长28%,继续保持各郊区县第一,各类市场成交额39.94亿元,同比增长19.9%。商业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商务领域规模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拉动全区税收的增长。苏宁电器、“烟草”项目和国美电器分别实现税收1.23亿元、8.77亿元和7103万元。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建成开业,汇聚全国560家出版社、48家国际知名出版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版物集散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北京新城•通州商务年会。金融街建设集团、王府井百货集团、华道数据处理(北京)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分别与本区相关单位签订协议。

年内,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福兰德集团发展农村连锁超市、便利店278家,超额完成全年新建100家的“折子工程”任务。开展全面摸底调查,完成对4个街道和3个乡镇共67个社区的调查工作。全区商业零售网点2.5万个,万米以上综合商场6个,千米以上综合超市17家。社区便民菜店30余家。年内闸桥商业街2座过街连廊竣工投入使用,闸桥商业街一期改造工作全部完成。北京市通州小楼饭店、北京田源鸡餐饮有限公司和通州第一分公司获得北京市特色餐厅称号。

全区新批三资企业58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42家,中外合资企业15家,中外合作企业1家。投资总额3.2亿美元,同比增加1%;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同比增长8.5%。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创汇额7.9亿美元,同比增长41%,进口付汇额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实现近年来首次贸易顺差,出口增速比进口增速高15个百分点。

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完成通胡大街、京津公路二期、通朝大街通州段、玉带河东街、通惠南北路、怡乐中路、通香路一期、宋郎路改扩建等工程,完成玉带河东街、六环西辅路、通香路等道路跨北运河桥以及通顺路跨温榆河桥工程;完善市政基础设施,“0811”电力强网工程基本竣工;漷县污水处理厂主体竣工,26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建成;新铺设天然气管线24公里,新增燃气入户1万户;铺设电信管道345孔公里,通信光缆4700芯公里。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完成航空走廊可视区域环境整治、拆除违法建设、铁路沿线环境整治等13项专项治理任务。全年拆除违法建设10.7万平方米,拆除违章户外广告牌266块,完成京秦铁路、京承铁路等34公里沿线的环境整治。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12项重点工程,实施村级主路,街坊路硬化改造工程,覆盖率达到100%;深入推进政府信息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率达到100%;完成38个村安全饮水改造,覆盖率87%;垃圾密闭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健身场所4项工程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完成1.4万座农村户厕改造,建成252个农村信息服务站,新开设150个便民连锁超市,完成5个农村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村村通公交工程,漷县龙庄和宋庄平家疃客运站投入使用。完成6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149个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通州区成为全市首个新农村电气化区。

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 体育

全区民营科技企业146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年内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48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年内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项、市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全面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推广项目。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新建农村远程教育站点20个,累计达到130个,村级站98个,利用站点开展培训923期,培训2万余人次。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通州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

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撤并7所农村小学,北京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台湖学校、柴厂屯小学投入使用。改善办学条件,首批实施初中建设的7所学校建设工程完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0.38%,小学、初中入学率保持在100%,特殊教育普及率98.3%,普通高中的录取率56%,高考上线率达到95.4%,本科录取率58.2%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韩美林艺术博物馆建设主体完工,台湖国画院初步建成,实施区电影院升级改造、奥运数字大屏幕工程建设。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成393个农村数字影厅,新建一批益民书屋和体育健身设施,完成通州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和新华书店改建工程,建立通州图书馆张家湾村少儿分馆。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入开展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演出868场次,为农村放映电影1.04万场,吸引观众约150万人次。开发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启动运河水上游项目。举办“北京•通州运河水上游”、第十七届农民艺术节。

围绕“迎奥运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第六届全民健身体育节,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第三套健身秧歌和自选项目比赛、金秋和谐篮球赛等活动。改善体育设施,实施通州区体育场改造工程,铺设塑胶近7800平方米,更新设施8处,更新护网1500平方米。在市第六届农运会上区代表团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在北京市各单项的锦标赛中,新华体校参加田径、自行车、跆拳道、篮球、游泳等7个项目的比赛,取得金牌7枚、银牌13枚、铜牌13枚。

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完成中医院异址新建工程,区第二医院住院楼主体完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实行社区卫生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常用药品价格普遍下降。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启动“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工作,参保人数7.9万人。

劳动和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城镇保险参保人数24万人,保险基金收缴额达10亿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995人。为所有城乡无社会保障的老年居民发放养老保障金。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完成3825名城镇低保对象的调标工作。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就业,成为全市首个实现“脱零”的区县。完善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万人次。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0万平方米,重点解决旧城旧村改造中的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主线,实施迎奥运五大文明工程,积极倡导优雅言行、建立优良秩序、培育优质服务、建设优美环境。深入开展“公德之星”评选活动,涌现出张品正等一批助人为乐和热心公益的先进典型,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张品正获得全国十大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奖。

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全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观念和公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顺利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区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46件,办复政协委员提案168件。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