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把通州建设成为北京新城区 而努力奋斗

日期:2008-09-09    来源:通州区政府

分享:
字号:        

——2004年1月4日在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通州区委书记 梁 伟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通州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认真总结区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第三届委员会和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区共产党员和全体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一心,紧抓机遇,开拓进取,为把通州建设成为北京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区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和区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并顺利实施“十五”计划,取得了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5%,2003年达到105.5亿元,翻一番多。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7.2%,2003年达到23.1亿元,翻两番多。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二、三、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壮大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蔬菜、林果花卉、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农产品配送、出口创汇及观光农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光机电等八大产业园区,摩比斯、中科稼英等一批规模企业落户通州。工业的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工业强区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建筑、房地产业增势强劲,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稳步提高。国合商业有序退出,减债增值。商业繁荣,新型业态发展迅速。运河文化景区建设进展顺利。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4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859元,人民生活在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向更加富裕的小康水平迈进。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加强对全区区域资源资产的管理,提高了资源资产的利用效率。创新融资体制和招商方式,在市场化融资和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调整了乡镇行政区划。确立区与乡镇的财政税收分成体制,调动了乡镇增创税收的积极性。推行了部门预算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了“双层审计、村帐托管、电算管理”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已见成效。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等各项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实际利用外资3.47亿美元,出口创汇4.8亿美元,分别是过去五年的2.1倍和3.6倍。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完成投资100多亿元。完成了道路、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电力、通讯、天然气等一系列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八通轻轨、六环路通州段、新华南北路。新华大街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完工,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域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城规划修编与近期建设规划取得初步成果。全区镇(乡)域规划全面启动。区城市道路控制线、北苑交通组织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南北大街改造工程开始启动,危旧房改造步伐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水系治理、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走在郊区前列。城乡绿化美化力度加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心镇、建制镇和新农村的建设水平有了新提升。街道、社区建设不断加强,逐步实现了城市管理的重心下移。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思想工作坚持正面引导,加强对内对外宣传,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首都文明区的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涌现出一批全国、市、区级文明村镇和以孟宪峰为代表的模范人物。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了礼仪宣传教育、集中整治市容市貌、纠正不文明行为等活动。每年在区、乡镇和街道举办一批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有力帮助了农民致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群众的科学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布局调整,扩大了高中招生规模,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军民共建取得丰硕成果。卫生、体育、文化、广播电视、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重大事项征求人大、政协的意见。先后召开人大、政协工作会议,就加强人大、政协工作作出决定。人大、政协在全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加强了依法治区工作,强化对各执法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三五”普法圆满完成,“四五”普法逐步深化。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政务、村务、厂务、司法公开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加强了统战、对台工作,巩固和发展了爱国统一战线。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扎实活跃。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治安防范能力和科技创安水平,刑事案件多发势头和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依法打击了法轮功等邪教。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正确处理了人民内部矛盾。全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切实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三讲”集中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回查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区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区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素质有了明显改善。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坚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开展了争创“六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县)活动。企业、机关、学校以及新经济组织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党建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突出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2003年,我们还赢得了防治非典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增强了全区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的五年;是全区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的五年;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经受严峻考验、战胜各种风浪的五年;是全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发展取得的成就,在通州现代化建设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二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按照首都对通州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维护全区安全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四是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城乡人居环境仍需改善,教育文化投入和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文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城乡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对此,我们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总结通州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适应发展的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加快通州发展这个大局上来。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州有好的发展基础,有越来越明确的发展定位,有迫切要求发展的内在动力。从今年起到2008年奥运会,北京处于各种资源大量涌入,改革和开放异常活跃的大发展机遇期。北京大发展的机遇期就是通州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抓住这个机遇期,通州的发展就会乘势而上。因此,我们必须树立通州有条件加快发展的信心,把全区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加快通州发展这个大局上来。这是我们一切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的一条主线,是我们研究工作、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更是我们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在建设北京新城区的进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以科学求实的态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用加快发展的办法积极妥善地加以解决。凡是有利于加快通州发展的事情,我们就要大胆地去干,就要支持和鼓励。
  第二,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才能确保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确保共同富裕这个大目标逐步实现,才能主动积极地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去年抗击非典斗争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我们要自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快农村发展,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抓好软环境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尤其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第三,必须下大力气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有很多重大理论创新和突破。贯彻《决定》精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对于加快通州区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体制机制创新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最终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制机制创新需要综合配套,整体推进。为此,我们必须大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通过改革和创新,使新的体制机制充满活力,使新的体制机制适应统筹发展的要求,使新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我们要在城市建设与管理、开发区建设与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发优势,为加快通州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第四,必须用应该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 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不要把通州看成一般的郊区和一般的卫星城,通州是北京重要的、新的发展区,是首都经济中新的增长点。这就要求我们建设北京新城区要有新的标准。不能达到的标准不要去强求,但是应该达到的,要用最高标准来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建成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适合人居住的北京新城区。在建设北京新城区的进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大城区建设中出现过的问题,少走弯路,不能因为标准不高,使今天的成绩成为明天的败笔和负担。一定要以对历史负责、对通州人民负责的精神,用所能达到的最高标准来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
   第五,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对我们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抓好改革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在实践中立足全局,兼顾局部;立足长远,兼顾当前;立足大多数人利益,兼顾少数人利益。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抓早、抓小、抓苗头,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民主和说服教育等手段,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只有坚持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才能不断开创通州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六,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建设事关通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把通州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各项政策要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一定要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作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定要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党的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人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使通州区现代化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同志们,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实践的经验非常宝贵,这一切凝聚着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心血。在此,我代表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委员会,向全区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向驻通中、市属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通州区发展建设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组织实施“十一五”计划的重要时期,也是把通州建设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城区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北京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开始实施城市发展空间东移战略,这为通州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区域间竞争日趋激烈,兄弟区县和周边地区发展势头迅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要求通州必须加快发展。今后五年,全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建设“北京新城区”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坚持城乡统筹,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通州,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们总的奋斗目标是:用五年左右时间,打造北京新城区的基本框架。用十年左右时间,把通州建设成为北京新城区。与此同时,努力建设好通州中心城。北京新城区的基本框架是:在全区范围内,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建设以一城(通州中心城)为中心、五镇(宋庄、西集、 誋 县、永乐店、马驹桥)相拱卫、双走廊(中心城——西集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增长走廊、马驹桥——永乐店产业发展走廊)相辉映的产业支撑强劲、经济特色突出、生态环境良好、运河文化特色彰显、公共和生活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宽裕的城乡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通州。
通州中心城将在现有基础上向东南方向拓展,由现有40平方公里扩大到80平方公里,能容纳60万人口,以一河(北运河)、两线(长安街延长线、八通线)、一路(六环路)为架构,以运河城市段为轴线,以新的城市广场为中心,以运河、温榆河标志性景观带和都市经济为依托,是一个旧城得到改造提升,新城迅速崛起,具有高品位和鲜明特色,以水、绿和现代城市景观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滨水城市。
  北京新城区既不同于北京母城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卫星城,将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离北京城区最近的、布局合理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化高品位的中等城市;是首都新兴产业的聚集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区;是吸纳高素质人口和承载首都部分功能的生态宜居区;是运河文化的承载地和文化旅游中心;是路网密集、交通顺畅、辐射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的北方陆路港;是首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现代商贸中心。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建设高品位城市,建立以“一城五镇”为主要架构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一城五镇”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各类资本共同参与的城市建设新机制,形成中心城——小城镇——建制镇的城镇管理体系。打造城市水绿交融的生态特色、运河文化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文化特色、体现国际标准和现代气息的风格特色,提高城市品位。高标准建设通州中心城,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全区城市化率达到60%,绿化覆盖率46%,城市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6平方米。
  ——打造有实力的开发区,建立以工业为主要支柱、各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大企业造就大园区,以大园区做大做强工业,基本建成面积60平方公里、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的京东新型工业基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发展能够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靠龙头企业带动的蔬菜、林果花卉、养殖三大产业,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都市农业,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建立满足城市功能要求的、方便人民生产生活的现代商业服务业体系,建设消费型城市,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的经济贡献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区域经济特色更加明显,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北京郊区前列。
  ——培育运河文化品牌,建立具有通州特色的文化旅游中心。 发挥通州历史悠久、运河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把运河文化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发展运河文化产业,培育运河文化品牌,树立“文化通州”新形象。积极发掘运河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以运河为主的水系生态旅游。繁荣发展现代商业和娱乐服务业,促进运河生态旅游与商业、会展业、娱乐业的相互拉动,形成以运河文化为魂,生态游、购物游、娱乐游相结合的旅游特色,使通州成为北京新的文化旅游中心。
  ——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的社会事业发展体系。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基本建立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使全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就业压力得到缓解。大力发展能够方便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现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继续深入开展创建首都文明区、全国文明区活动,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日趋完善,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使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宽裕的小康生活。
  ——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保证体系。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要提高到新水平,各级党组织驾驭全局、领导经济工作水平要明显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要进一步改善。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凝聚力,提高执政水平。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基本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加速各类人才向通州汇聚。
  建设北京新城区,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到2008年,全区GDP达到241亿元,年均递增18%;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7.5亿元,年均递增20%;农民人均纯收入10388元,年均递增10%以上;城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19099元,年均递增10%以上。
  建设北京新城区,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要树雄心、立壮志,紧紧抓住“新北京、新奥运”的历史性机遇,增强加快通州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发优势,从高标准城市建设规划入手,在运河城市段、八通轻轨沿线、南北大街、北苑商务区、温榆河沿岸、新的城市广场等区域进行重点突破,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通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力争实现通州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建立北京新城区基本框架,十年建成北京新城区,实现通州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三、统筹发展,加快建设北京新城区 统筹发展,是加快建设北京新城区的必然要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建设北京新城区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用统筹的思想统领工作,用创新的方法推动工作,加快推进北京新城区建设。
  (一)建设高品位的北京新城区,加快城市化进程 建设高品位的北京新城区,必须充分利用城市建设的后发优势,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促进人和城市、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搞好城市规划设计。 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按照“力求最佳”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从大北京的视角确定北京新城区的功能定位,采取公开招标,尽快完成一城五镇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制定。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确立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确保规划的严格执行和落实。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供给承载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加快道路交通节点建设,继续加强路网建设,加大路网密度,确保通州境内和通州与市区、周边地区交通通畅便捷。继续加强电、气、水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和建设,提高能源供给和现代通讯能力。加大防治水源、大气污染力度,建设北运河、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推进城乡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明显改善通州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启动运河城市段的建设,启动新城市广场等重点城市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以引进建设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医院、特色学校等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快城市建设。 按照统一开发的原则,整顿规范土地一级开发市场,完善土地开发机制,确保土地收益增值。对运河城市段等重点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和推介,统一招标建设。采取BOT、冠名权、经营权转让等多种形式,搞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参与道路交通、能源供给、环境保护、信息通讯、公共服务等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建设。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协调、突出重点、运作规范、严格监管、确保偿还的原则,适度推进银政合作,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努力整合城市资源,以创新和改革的方式引进社会增量,盘活社会存量资产,实现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资金,为城市建设聚集资金。
  建设与管理并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理顺政企、政社、政事关系,增强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逐步建立起政府、市场、社会各主体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制。深化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属地管理职能,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增强社区民主自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强化城乡结合部管理,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症结。积极建立先进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和公共秩序、社会安全维护系统,健全防灾预警系统,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含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预防、抵御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区环境脏乱问题。加快市政公用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城市管理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和企业化过渡,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城市管理。
  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领导、协调和服务。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产业为支撑,突出城镇特色。充分发挥小城镇集聚产业、资金、人才的地域空间优势,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形成特色经济,夯实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树立精品意识,吸纳先进的城镇设计理念,提高小城镇规划设计水平,建设一批风格各异的生态型小城镇。
  (二)坚持工业强区,加快工业化进程
  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区道路,建设京东新型工业基地。举全区之力,打造有实力的开发区;发展壮大以混合所有制为主的乡镇工业,使工业成为通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独立行使区政府授予的管理权限,对全区各类工业园区统一领导,实行“特区”式管理。创新开发区运行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实现“四个创新”,即创新开发建设机制,实行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创新利益平衡机制,理顺开发区与所在乡镇的利益关系,使两者在发展中共同受益,实现双赢;创新开发区企业服务机制,对入区企业实行全方位服务,为入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创新开发区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使开发区发展更具活力。
  改善开发区环境,发展优势产业。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档次,着力营造开发区的发展氛围,全面提升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环保设备等高新技术为主的现代制造业,支持发展食品、服装、印刷、家具等都市型工业,鼓励发展能广泛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发挥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聚集、扩散作用,扩大开发区的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行业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
  加大招商引资,吸引优秀企业入区。 加大开发区的宣传力度,按产业功能定位打造开发区品牌,树立开发区整体形象,增强开发区的对外吸引力。提高专业招商人员素质,拓宽招商引资思路,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公司和跨国集团,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积极引进关联性强的企业,形成互补性强的产品链条。科学制定企业入区标准,建立严格的企业准入制度,提高土地投资密度和产出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入区的商务成本。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发展壮大混合所有制为主的乡镇工业。 积极推行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乡镇企业要成为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乡镇企业发展要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与开发区建设紧密结合,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重点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就业。进一步优化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提高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实现乡镇企业更高水平的二次创业。
  (三)做好“三农”工作,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把农村、农业、农民工作放在全区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农民增收致富为主线,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面向市场,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促进蔬菜、林果花卉、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大力发展籽种农业、创汇农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加速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在生产资料供应、储运、加工、销售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的作用。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组建跨地区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进入市场的能力,实现农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改革农业科技体制,鼓励、引导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农业企业。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做好土地确权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建立土地流转价格、收益分配和监督机制,提高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经济,使农村集体产权由农民共同共有变为农民按股共有,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真正成为产权明晰、主体多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建立新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维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按照“应强制、广覆盖、低准入、共负担、保基本、可衔接”的原则,从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入手,逐步建立全区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和巩固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和巩固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和低收入者的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和巩固“双层审计、村帐托管、电算管理”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重视部分地区农民饮水问题,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始终高度重视农民的就业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扩大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就业需求。适应小城镇建设,积极支持农民发展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积极发展就业面广、以熟练工种为主的企业,广泛吸纳农民就业。实施鼓励支持政策,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扩大本地农民就业。教育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建立健全对农民的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按照调整结构、整合资源、提高水平、全面创新、重点发展的要求,完善商业服务业网络,强化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理性发展房地产业。坚持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并重,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努力使第三产业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发展便民商业服务业。 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方便群众日常生活、让人民生活更舒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建设大中型连锁超市和小区便民综合超市,积极促进商业服务业向小城镇、建制镇和农村延伸,向社区和开发区延伸。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传统商业服务业,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国合商业与外资、民间资本的优化重组,加快国合商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拓展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各类生活服务业,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会计、法律服务等新兴行业。
  加快建设京东商贸中心。 在新华大街、南北大街、八通轻轨沿线等重点区域建设现代化的中心商业区和商务综合区,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等现代商业服务业设施。建设特色商业街,引进各类专业店、专卖店。积极发展会展业。大力发展仓储式市场和大型专业市场等新型商业业态,重点建设宠物观赏市场、古玩书画市场、花卉交易市场、绿色农产品超级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营造繁荣发达的商业,使中心城成为消费城,成为京东商贸中心,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亮点。
  加快建设京东文化旅游中心。 充分挖掘和利用运河文化旅游资源。收集整理运河文化文物,引入市场机制,建设运河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和旅游设施,开发旅游商品,发展运河风情游、生态观光游等文化旅游。发挥文化名人荟萃通州的优势,举办具有通州地方特色的文化交流。文化展示等系列活动。在营造繁荣商业的同时,充分挖掘商业的旅游休闲功能,提高运行质量,吸引更多的区外人士到通州旅游休闲,使通州区成为京东新的文化旅游中心。
加快建设京东物流中心。 搭建物流平台,吸引现代化的大型物流企业到通州聚集,搞活现代流通,形成面向大都市,辐射环渤海经济圈、服务东北华北地区的京东物流中心,以此带动本地区的繁荣发展。在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建设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同时,高标 准规划建设特色明显、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服务配套的马驹桥物流产业园区。
  (五)加快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集体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支持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 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股、嫁接、重组等多种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围绕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区属国有、集体企业的转制步伐,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和产权流动,引导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组织一批股份公司和企业集团,创造条件支持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深化企业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积极探索和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积极稳妥地做好党政机关与所办的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的脱钩工作。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快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改革。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 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区政府行使出资人职责,统一监督管理区属经营性国有财产、城镇集体财产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改进和完善国有资产收益的处置办法,加强对国有资产收益使用情况的监管,切实提高国有资产收益的使用效率。
  支持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全区经济重要增长力量。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定和政策,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它行业和领域。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开辟新的发展领域。加强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帮助、引导、教育和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加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将政府的工作重心转到制定规划、强化管理、加强监督和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上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发展电子政务,提高国家公务员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努力把诚实守信作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六)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首都文明区和全国文明区。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通州人、共建美好新家园”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重点实施素质工程、环境工程、民心工程,为建设北京新城区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推进礼仪宣传教育等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建设学习型新城区。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通州工作大局、着眼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大对通州发展的内外宣传力度,着力塑造北京新城区的崭新形象。营造有利于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全区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2008年之前进入首都文明区和全国文明区行列。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确保全区安全稳定。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公民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发挥各民主党派在通州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坚持依法治区,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区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司法监督与司法独立,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持续开展“严打”斗争,坚持打防并举,打击和防范“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各种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重视搞好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
故的发生。
  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全社会办教育的格局,培育形成教育产业。优化教育结构,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逐步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高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争创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企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文化活动,繁荣文化创作,促进对外交流。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办医主体多元化,吸引社会资金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合理布局健全城乡医疗卫生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培育体育产业。统筹城乡就业,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多渠道开辟就业门路。对弱势群体
  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搞好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继续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推进双拥共建。继续搞好广播电视、老龄、档案、史志等各项事业。
四、以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完成大会确定的任务,建设北京新城区,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务实、为民、清廉的模范。
  (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做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谋划和实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着力解决好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
  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团结”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注重选拔“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准配好党政“一把手”,进一步优化
  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扩大和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各级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范班子成员的行为,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干部人事管理向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转变。努力形成适应新时期特点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建设北京新城区的伟大事业中来。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巩固和完善干部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和试用期等制度。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原则,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取消行政级别,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不断扩大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做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引进和培养通州区建设所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尤其要加大对经济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对各类人才政治上积极培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使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使用好。坚决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推进人才市场建设,扩大向社会招聘人才范围和规模,拓宽人才资源的开发思路。突出抓好党政干部、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重视发挥退居二线在岗领导干部和离退休老干部的作用。
  (三)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以村党支部建设为重点,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巩固发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加大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力度,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
位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的党建工作,不断拓宽领域,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强化功能,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
  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重视加强对无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优化和纯洁党员队伍,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当好走在时代前列的尖兵,当好爱岗敬业的榜样,当好实践党的宗旨的模范,当好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以实际行动彰显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形象。
  (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全面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构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运用党内党外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手段,有效预防和及时揭露腐败行为。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条件和土壤,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五)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
  加快通州经济发展,实现建设“北京新城区”的奋斗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用科学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多办利民之事。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以一流的工作作风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建设北京新城区是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有昂扬向上的斗志,必须要有克难制胜的勇气,必须要有加快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只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把通州区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我们的未来就一定灿烂辉煌!
  各位代表、同志们,建设北京新城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全区人民对我们寄予殷切的期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把通州建设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北京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