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日期:2008-09-08    来源:通州区政府

分享:
字号:        

 

  2004年,全区农业工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结构调整、坚持增加农民收入,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区农业总产值30.9亿元,同比增长5%。粮食总产1.43亿公斤,亩产515.5公斤。落实农业政策,全区免征农业税1263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424万元,直补面积51.9万亩。加强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在马驹桥等6个乡镇建立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1.45万亩。年内小麦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占78%。
  以土地确权为核心,全方位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年初制定完成《北京市通州区农村承包土地确权办法(试行)》《北京市通州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通州区集体土地征用、占用收益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通州区村级集体资产及年度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通州区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办法(试行)》等五个办法。全区的土地确权工作自年初开始,历经前期调研、政策制定、先行试点、全面推开四个阶段。全区483个村中,已完成479个村,占99%。新确权土地面积40万亩,总确权面积达到55.2万亩;涉及确权农户近11.6万户,其中确地5.399万户,确利6.277万户;新确权人数24.4万余人;全区共确收益2900万元,人均226元;共发放确权证书11.63万份。年内,有计划地开展清产核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项工作。全区有20%的村基本完成清产核资试点工作,并通过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的检查、验收。梨园镇车里坟、永顺镇龙旺庄两个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的工作进展顺利。
  有效防治禽流感疫情,加快优势养殖产业的培育进程。年初,针对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首次启动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程序,采取对养殖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禽类动物进行强制性免疫、加强对5个指定边界道口和14个禁行道口的监督监管、紧急宰杀与天津接壤的永乐店镇38个村和誋县镇11个村的17万只禽类,打出防疫隔离带、集中收购清理全区户存栏在200只以下的散养家禽、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督,严防死守,有效地防止疫情传入本区。同时,对禽种源基地实行最严格的隔离保护措施。抓好生猪、乌鸡、肉牛等常规养殖,突出培育壮大观赏鱼、奶牛等优势产业。在观赏鱼产业方面,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促进观赏鱼产业规模扩大和素质提高。全区新增观赏鱼养殖水面1350亩,总面积达到8000亩;新增小池养殖面积5000平方米,总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优化改良观赏鱼品种,年内新引进高档锦鲤苗80万尾,金鱼100万尾,草金鱼150万尾。为扩大出口规模,占领国际市场,观赏鱼协会组织会员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的大型展销会,宣传通州区的观赏鱼产业。在奶牛产业方面,侧重抓优质牛源的引进和通达、小海子等10个奶牛养殖场的改扩建及规范化管理工作,强化奶源基地建设,提高牛奶的产量。
  圆满完成粮食直补政策的落实工作,推进蔬菜、林果两大主导产业的良性发展。2004年是北京实施粮食直补政策的第一年,本区按时按质完成粮食直补政策落实工作。全区合计直补粮食作物51.9万亩,补贴资金2424万元,其中面积补贴2139万元,良种补贴284.58万元。小麦实际直补面积17.67万亩,共涉及11个乡镇的351个行政村,实际直补农户30983户,实际直补资金1075.8万元;玉米实际直补面积34.23万亩,共涉及11个乡镇的415村,实际直补农户52844户,实际直补资金1347.7万元。
  蔬菜、林果是本区种植业的两大主导产业,在蔬菜产业上,重点发展基地菜、出口菜和保护地菜。全区新建30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个,基地菜发展到5万亩;新增出口菜面积1万亩,总面积达到4万亩;在西集、马驹桥等乡镇新建蔬菜保护地3000亩。同时,加大配送中心与市场对接的力度,在马甸、天通苑等地区新开13家绿色农产品专卖店,并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建立专卖柜。在林果产业方面,加大销售市场开拓力度,在张家湾镇建成华源发苗木花卉市场,完成一期工程,正在实施二期工程建设。加大老杂劣果园改造升级力度,采取高接换优和伐旧树、植新苗方式改造老果园1000多亩,同时新引进三代斤柿、美国黑李子等10多个优新果品。
  加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势性突破。年内,为了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加快农民致富步伐,本区先后出了《六种农业扶持办法》、《关于农业信贷资金担保办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4项扶持政策,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到通州落户。同时,培育壮大北京琪景饮片厂、北京通济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京东大运河蔬菜配送中心等一批区内农业企业。特别是金星鸭业公司、永顺之舟食品有限公司和京裕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3个企业的引进、建设,为本区养殖业发展创造一个较大的空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重点放在10家服务型、技术型、销售型合作组织的发展整合上,支持张家湾镇葡萄协会完成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西集镇青年林果协会完成技术指导站的软硬件改造,支持东升方圆蔬菜协会在新发地建成占地80亩的销售大厅。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水利方面,投资2433万元实施新河灌区再生水利用工程,完工后可改善农田灌溉面积7.36万亩,实现再生水灌溉面积6.61万亩,工程于3月开工,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5%;投资2180万元实施凤港河灌区改造工程,完工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万亩,年增加地表水供水能力756万立方米,工程于2003年11月开工,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农机方面,以小型化、多样化、专业化为方向,加强保护性耕作机具和蔬菜、林果专用机具的研制工作,成功改制与小四轮配套的用于蔬菜保护地使用的起垄机和复式作业播种喷雾机,引进和研制一批与种植、养殖业相配套的大型青贮机械,解决保护地蔬菜和秸秆青贮机械化作业的问题。2004年争取资金1900多万元在永乐店、于家务、张家湾、马驹桥启动实施总面积4.5万余亩的中低产田开发改造工程,重点改造农田水利设施、硬化田间路面、农田林网,增强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以农田节水为目标的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项目区总面积1万亩,其中蔬菜5000亩,紫花苜蓿5000亩。到年底,完成200个保护地日光温室蔬菜滴灌工程、600亩露地菜田节水工程和5000亩紫花苜蓿喷灌系统改造完善工程的建设任务。
  创新科技机制,增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年内,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调配科技人员充实到生产第一线,与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农业重点工程相结合,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协办科技型农业企业,开展农业项目开发和新优品种、实用技术推广。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站、种业中心共有100多名中高级技术人员领办、协办农业企业10家,开发农业项目25项,推广新优品种和实用技术12项2万多亩次。对农民加强农业专业性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技能培训。全年累计培训31期,培训农民6.5万人次。
  完善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自2002年起,每年新建30家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种植和养殖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工作是改善生产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检测制度,全区累计建成112家,其中45家已通过市级验收。开展创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区”工作,推行种子、肥料、农药连锁经营,推广病虫草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加强产地环境整治、产后质量检查和生产过程安全化管理。以有机果园为重点的有机果品基地建设起步,2004年有2个果园被列入全市31个有机果园之中。养殖业重点开展饲料专项整治工作,基本杜绝违法使用瘦肉精和其他禁用添加剂现象。农业部和北京市有关部门多次来本区现场检查地产食用农产品安全状况,均未发现问题。
  加强农业执法。净化农资市场环境,全区农资打假重点治理农作物种子市场,凡在市场上销售的种子,发芽率必须达到国家标准,不合格的种子不准销售;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打击销售毒鼠强的违法行为;整顿农机配件销售市场,打击销售农机假配件、劣质配件的违法行为;整顿兽药经营市场,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兽药的违法行为。加大畜禽等执法检查力度。全年检查过境车辆4.9万辆,检疫活畜禽272.8万头(只),检疫产品5.16万吨。查处违法案件12起,查抄非法经营兽药1处,没收销毁死胚胎鸡蛋2.1万枚,查处销毁病死动物470头只;动物产品3000公斤。对7家兽药经营单位和17家宠物诊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对16家违规经营的单位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多种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向全区的农民、经营者等进行3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制作电视专题片、广播专题栏目、报刊宣传等,重点对土地流转、种子、农药、农机、动物检疫、植物检疫、渔政等进行深入宣传,建立并公布农业行政执法咨询热线电话、投诉电话等,接受全社会对农业行政执法的监督。
(王岩军)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