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深入分析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深刻汲取教训,践行以案促改

日期:2024-02-06 09:02    来源:区生态环境局

分享:
字号:        

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3年11月21日至22日陆续进驻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5个省开展督察,2024年初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期间曝光典型案例25个,通州区以典型案例为镜鉴,深入剖析现行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加快整改并强化跟踪问效

典型案例分析情况

曝光的25个典型案例中,违规开采或占地问题12个、水环境问题10个、土壤或固废问题2个、扬尘问题1个。违规开采或占地问题中占比较重的问题有2类,为非法占用并毁坏草地林地、违规开采矿产。水环境问题中占比较重的问题有4类,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管网排查滞后、违规取水或地下水超采、雨污混流。2个土壤或固废问题为土壤修复不严不实、建筑垃圾管理粗放。1个扬尘问题为开发区非法排放大气污染物等问题突出,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责任不落实。

通州区需要关注问题及相应整改方向

(一)违规开采或占地问题

为解决污水治理相关整改任务,新建或扩建污水处理站时,常因地性问题导致前端手续办理缓慢。信访问题中涉及违规占地、地上物与土地性质不符的也不在少数,且多为历史遗留、群众身边问题,核实难度大、耗费时间长,涉及个别群众利益时清退工作往往还不被支持。对此,需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明晰用地性质的规自部门同建设任务量较大的部门和属地加强交流对接,对违法占地行为合力清退,对可用地块加快建设,对不符合地性的民生项目集思广益想办法、出实招,让土地能更好地用之于民。

(二)水环境问题

通州区多河汇聚,位于潮白河等河流的北京段下游即九河末梢,全区流经有26条主要河流、90余条支流,水系发达,与之相伴的水环境问题类型多样,整治体量大、难度大,亟待补齐短板。尤其近几年副中心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水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不稳固等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此,需加快推动污水收集管网与污水产生及配套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匹配,提高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水平,逐渐缩短污水处理设施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实现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目标。

(三)土壤或固废问题

建筑垃圾填埋、生活垃圾处理、垃圾倾倒堆放等固体废物问题常见于各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州区也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采取地下物检测、处理设施提升改造、规范垃圾消纳等方式进行整治,但因副中心飞速发展建设,固体废物产生量日益增加,治理中的短板弱项也逐渐显现。对此,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和属地需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监督管理,常态化跟踪建筑工地渣土车运输轨迹、及时清运临时垃圾暂存点,加大对违法倾倒填埋垃圾行为的执法力度。同时“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各责任单位深化履职,共同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全面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四)扬尘问题

副中心工程建设体量大,施工面积大,建设周期长,施工类型多为土石方工程量较大的房建和市政道路工程,渣土车上线率、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率居高不下,通州区扬尘污染问题一直以来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但部分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措施仍不到位,整改成果未能长效保持,问题易反复,属地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此,需深刻分析易反复问题产生根源,精准制定整改措施,积极开展同类问题排查整治,主动延伸工作链条,严抓工作实效,制定责任清单,落实到岗,明确到人,切实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

三、工作计划

(一)以典型案例为镜鉴,汲取教训以案促改

对照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自觉开展同类型问题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可行有效的整改方案,把风险隐患和应对措施想在前、谋在前,坚决杜绝“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临时“堵漏”治理方式,确保整改效果经得起检验

(二)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积极主动自觉整改

坚持实施最严格的水土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制,扛牢政治责任,强化系统治理。对督察发现的同类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积极主动整改到位,堵塞各种风险漏洞。

(三)狠抓制度落实机制,深入查摆作风建设

抓好有关水资源保护、耕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河道管理等法规制度,加强生态环保监管力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常态化长效机制。主动查找并整治督察整改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杜绝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