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稳岗就业工作2023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日期:2023-07-05 14:33    来源:区人力社保局

分享:
字号:        
     2023年上半年,在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通州区认真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稳保就业举措。截至6月底,全区登记失业率3.66%,控制在4.3%的目标以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53.06%,完成全年指标(63%)的84.22%;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3505人,完成全年指标(4900人)的71.53%;促进登记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354人,完成全年指标(13500人)的67.78%。
一、坚持政策引领,系统谋划,优化高质量就业环境
一是高站位统筹。以高位推动为引领,分管副区长带领全区各行业部门、属地准确研判就业形势,共召开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3次,凝聚起全区共促就业强大合力。二是高要求考核。以《2023年度通州区就业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为指导,根据各单位及属地实际情况,明确了登记失业率、就业率、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等重点任务,将指标合理分解至各属地,做到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进度节点化,加强督促考核,确保工作成效。三是高标准施策。把就业优先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公共服务政策紧密对接,推动扩大消费、发展产业、投资项目等协同发力,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
二、坚持同频共振,融合发展,全力保企业稳岗位
一是挖掘政府基层岗位。立足“三管”原则,提前介入,联动属地政府、成员单位,聚焦行业内辅助用工岗位、养老服务专员、社会工作者、交通项目整治员、幼儿园保育员、民政局社工等,将岗位适当向本地劳动力倾斜,促进更多的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二是挖掘区属企业潜力。围绕辖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平台企业等,支持企业扩大科研助理岗位规模,有针对性地挖掘岗位资源,扩大就业规模。三是挖掘副中心公共服务型岗位资源。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卫生、公厕保洁、绿化养护、煤改电管护员、村邮员等乡村公共服务性岗位,优先招录“4050”人员、低收入农户劳动力以及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仍有就业意愿、能力的人员,加大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力度,优化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挖掘灵活就业岗位。作为远郊区县率先全域纳入城市化建设的地区,实行统一城乡就业管理制度,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同等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以属地为单位,采用“小范围”“上门讲解”等精准宣传,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高辖区企业的政策享受率,增强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的动力。今年以来,为810家次用人单位招用的3928人次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共计5359万元。全年累计新增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请5718人(现有享受补贴人数共计30152人),累计支出金额1.73亿元。目前全区16家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共计安置2966人,累计为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安置人员申请市区补贴8215万元。五是挖掘行业部门潜力。各成员单位齐心协力,建立共享信息机制,实现经济与就业同促进。区商务局围绕生活圈服务业新业态,在物流仓储和运输、电器销售、超市配货等方面吸纳本地劳动力;区园林绿化局开发新型集体林场就业岗位,在全市率先实现生态林全部移交集体林场养护,永乐店、西集等一批集体林场改革加快推进,全区现有新型集体林场9个,招用本地劳动力占集体林场用工总数的90%以上。区城市管理委对各辖区就业困难及农村劳动力进行定岗招聘。区卫健委引导医疗机构购买后勤服务,吸纳本区劳动力就业,有效拓宽了本区劳动力就业渠道。
三、坚持把脉问诊,“一镇一策”,强化政策宣传培训
一是打造“一镇一策”,开辟农村劳动力就业新蓝图。系统收集当地产业发展规划、行业文件、工作报告、就业指标完成情况等各类材料,按照全产业链思维梳理就业问题清单,对当地背景、现状和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二是突出“实”字,优化市场配置效率。与中智等优质人力资源企业合作,每周举办产业园区现场招聘会;联合天津、河北人力资源机构开展结对活动,通过专家讲座、互学互访、论坛沙龙等形式共享资源。三是创业工作结合“两区”建设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的重点产业方向,采用逐步调整创业结构的方式,对不同产业类别的企业实施差别化扶持和精准资源配置,“创业政策服务包”手册送进街乡、送进园区、送进基地,全力营造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重点帮扶,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稳就业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行“一人一策”,每人自登记失业起,至少开展1次职业指导,提供2次技能培训,推荐3次就业岗位,实时跟踪就业状况,实行销账式管理,确保实现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100%就业。针对本地农村劳动力,持续深化推进“一镇一策”专项行动。实行就业服务专员包村制,开展入户“一对一”深度调研,摸查就业状态、意愿、技能水平,建立“个性化”就业帮扶清单,鼓励有条件的涉农乡镇,结合自身产业功能定位,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的就业岗位,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便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持续做好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对去年离校仍未就业的通州户籍高校毕业生进行延伸服务并动态销账。对今年即将离校的约4253名通州户籍高校毕业生,通过积极与市局沟通,提前掌握名单并进行情况摸排,针对其中涉及通州户籍学生较多的北京建工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物资学院等高校,已开展“公共服务进校园”行动3次,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就业方向。针对退役军人,区人力社保局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加强联动,并引入智联招聘等相关企业,开发面向退役军人招聘的优质岗位。主动联系有意愿招聘退役军人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我区今年的退役人员名单,建立实名台账,实时统计就业需求。区人力社保局牵头联合武清区、廊坊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2023年度“通武廊”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通州会场现场求职人数358人。一季度,三地公众号累计发布就业岗位10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00余个。针对残疾人群,区人力社保局牵头联合区残联,建立残疾人求职、企业岗位需求台账,联合举办“春风行动”残疾人专场招聘,涉及4家单位6类职位,提供36个就业岗位,推荐市级用工单位14家15类职位,共75个就业岗位。2023年一季度,通过第三方人力企业共成功帮扶220名就业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
五、坚持平台创新,推进“数字+”,构建“云端服务”特色服务体系
一是为重点园区提供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支持。结合2023年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创新开展“人力资源·益企同行”系列活动,内容涵盖“人力资源产业园开放日”、专精特新公益大讲堂等,中国北京人力资源产业园通州园区内122家人力资源机构137名人力资源负责同志参加活动。同时,为运河商务园区等重点园区企业开展业务经办等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助力辖区园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人社帮帮团”项目,覆盖人力社保全领域业务,打造线上服务综合窗口,开展7*24小时无间断服务,惠及企业1200多家,累计提供人力社保各类服务超过15万次。二是为重点群体提供精准的需求对接。一方面,聚焦高校毕业生。“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双管齐下,针对初期收集的4千余名辖区户籍毕业生信息展开“地毯式”摸底排查,“1311”帮扶模式细致推进求职状况统计,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一进五送”,陆续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展职业指导直通车(直播带岗)、在北京物资学院开展“人社局长进校园”、在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开展校园双选会等,累计服务企业263家,提供就业岗位1481个,同时联合区属各职能部门共同挖掘乡村振兴协理员等基层岗位就业机会1200余个。另一方面,聚焦进京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精准对接区内乃至北京市各行业、各领域的优质企业,精准开发岗位,与天津武清区、河北廊坊市联合举办2023年“通武廊”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线上+线下+直播”全媒体招聘模式下108家单位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吸引线上+线下求职人员近1万人;开展“进京务工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城乡转移劳动力、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专场招聘会,累计176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383个。
六、坚持目标导向,聚焦需求,以技能提升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落实北京市“金蓝领”培育行动计划,持续抓好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技能培训工作。截止6月底,审批开班主食制作、西点烘焙、保育员等工种共47个班次,1760人次。完成加强培训补贴申请的经办管理工作。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2021年度--2022年度已完成开班培训但尚未申领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班级申请材料进行了前置审计,涉及补贴资金约458.82万元,补贴人数4190人次。二是积极谋划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为技能人才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按照2017年签署的《通武廊三地高技能领域人才战略合作协议》要求,通州、武清、廊坊三地轮流坐庄,每两年组织一次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2023年第四届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武清区举办,大赛以“技艺展风采,起航京津冀”为主题,围绕汽修、电工、电梯安装、养老护理四个项目展开。通州区选拔赛共计210名选手报名参赛,经选拔推荐21名优秀选手参加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经决赛,其中16名选手获得其参赛项目的一、二、三等奖荣誉。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比赛同时,各地还将推介优秀的地方特色技能产品进行展示。通州区推荐唐人坊唐娃娃、熊式珐琅、技师学院电子技术制造产品赴武清进行展示,向社会展示副中心技能人员的专业能力,营造三地互比、互学、互鉴的社会氛围。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