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概 况】 2015年,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关工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区关工委成立30周年总结、纪念活动为契机,以“老少运河行,文明创城我先行”等系列主题教育为抓手,围绕通州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队伍优势,深入开展各项活动,有效补充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不足,推动通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健康发展。
【开展大讲堂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2015年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大讲堂活动6讲。邀请区文管所原所长周良为玉桥中学师生讲述通州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历程;武警指挥学院原副院长、周总理生前最后一任秘书纪东将军为通州四中400余名师生作了“继承周总理遗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专题讲座;“法官妈妈”尚秀云通过真实的案例为四个街道的200余名家长讲述如何做好青少年的亲职教育;教育专家吴正宪、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为通州区中小学校长和体育教师代表讲授“足球进校园”的意义和先进经验;“知心姐姐”卢勤为北京二中通州校区的学生们讲述“告诉世界我能行”;邀请《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举办“诚信孝道”专题报告会。
【举办青春期女童“玫瑰讲堂”】 2015年,在永顺小学、马驹桥小学等中小学举办讲座6讲,千余名女童和家长参加活动。活动聘请著名教育专家闵乐夫教授为主讲教师,讲座紧贴实际,让青春期女童了解青春期健康知识,培养她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让家长们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培智学校的专场讲座对如何应对智力残障儿童青春期管理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法。
【开展“老少运河行 共创文明城 非遗文化永传承”主题活动】 5月27日,“老少运河行 共创文明城 非遗文化永传承”主题文化活动在永乐店镇临沟屯村举行。永乐店中心小学,柴厂屯中、小学师生代表,首都文明村负责人及部分村民代表4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现场讲古论今,老少互动,将风筝的传统手工艺制作与非遗文化有机结合,口授心传给孩子们,使古老的民间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组织“中国心·家乡梦”诗词诵读活动】 5月29日下午,区关工委联合区老年诗词研究会、永顺镇关工委,在永顺镇龙旺庄学校,开展“中国心·家乡梦”老少同台吟诵古诗词和现代诗活动。龙旺庄学校师生3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旨在通过诗词传承文明,通过经典滋润心灵,让青少年扎根中华文化的沃土,在诵读中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开展“送上一杯温情水”活动】 6月,运河小学、贡院小学等四所学校的学生及玉桥街道的青少年走上街头,为城区内各交通路口的协管员们“送上一杯温情水”,道上一句“叔叔、阿姨辛苦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关爱之情。这是区关工委组织开展的“关注和尊重劳动者”的一项主题活动,同时也为即将开展的“寻找、关心为社会辛勤奉献的‘八大员’”主题活动拉开序幕。
【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为深入开展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区关工委以“看抗战电影,讲抗战故事,唱抗战歌曲”等系列教育形式,将孩子们带入到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更多了解祖国的成长历史。一是在暑假期间开展“主题电影放映周”活动。活动采取通州区电影院集中放映、各乡镇文化站数字影院下校放映、学生按推荐的影片在家长引领下观看等多种形式。二是主题征文活动。基层关工委组织学生围绕抗战的故事“讲起来”,抗战的歌曲“唱起来”,抗战的电影“看起来”,分别组织开展活动,并上报观后感。区关工委择优评选后陆续在报纸、通讯和区关工委网页刊登,扩大宣传效果。
【开展法制教育】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区关工委以此为契机,组织青少年开展学法、用法、守法等项活动。一是普及法律知识。暑假前,区关工委下发未成年人普法宣传册4000余本,各基层单位认真组织青少年学习,强化法制宣传效果。二是组织征文、演讲、表彰。以“争做遵纪守法小公民”为主题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征文活动,要求学生将学习法律法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体会及自己的经历、做法撰写成文。区关工委与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对全区推荐的400余份征文进行评审,对优秀征文进行表彰,部分小作者现场演讲,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召开区关工委成立三十周年表彰大会】 10月21日,通州区关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通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通州区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常务副主任闵振环,北京市关工委主任范伯元、常务副主任李建华等领导出席会议。通州区委书记杨斌对关工委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围绕通州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战略任务,以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为新起点,总结经验,继往开来,将关心下一代事业持续推向前进。此次会议的召开,总结、提炼了30年来的通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果,表彰了一批多年来无私奉献、从事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的功勋和优秀“五老”。
(范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