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7-04-11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通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5年12月29日在通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通州区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通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通州区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今年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州被赋予市行政副中心的全新定位,担负起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大历史责任,迎来了更为难得和有利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一年来,区政府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和郭金龙书记通州调研讲话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各条战线上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能够圆满完成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通州迈入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新阶段

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战略部署,八次全会进一步将这一战略明确为全市“十三五”时期“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作”。通州迎来了又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迎来了又一次充满挑战的“大考”,使命无限光荣、责任尤为重大。

面对使命和责任,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新定位和新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的初步成果。一方面,《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将通州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更大平台中加以谋划,通州配合市规划委启动市行政副中心综合规划的编制,对市行政副中心的发展进行统筹布局;与市规划委、市交通委合作编制市行政副中心综合交通规划,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定位;与市水务局合作编制市行政副中心水务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系统解决供水、排水和水环境治理等问题,部分工程已开工建设;与市园林绿化局合作编制市行政副中心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充分体现了“城在绿中”的理念,明年将全面实施;与市教委、市卫计委、市文化局合作编制市行政副中心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这一系列工作,为市行政副中心实现高起点、高标准的谋篇布局提供了坚实可靠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围绕“交通便捷、生态宜居”的新要求,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工作。采取最严厉的环保措施,在大气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低端产业退出、城乡环境建设、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以及人口调控等方面重拳出击,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力度实施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配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配套和综合承载力步入跨越式提升的轨道。扎实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举全区之力顺利完成行政办公区一期的拆迁,并具备了开工条件;商务中心区重点项目进入全面建设和逐批竣工阶段;文化旅游区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实现开工;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土地一级开发基本完成;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A1地块完成上市交易。紧密结合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思路,持续提升梨园、永顺等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发展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与市农委合作完成农业结构调整方案,编制完成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确定台湖镇、潞城镇、于家务乡为先行先试区,着手研究南部乡镇中心区城镇化问题,大力构建市行政副中心生态屏障与发展纵深。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廊坊、天津武清达成合作协议,在水系治理、水系连通和园林绿化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

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大力度实施大气环境治理。严格落实国务院“大气十条”,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防治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工作意见》及《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施方案》等10余个专项方案,初步建成包括环境应急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等5大板块在内的环保信息化系统,建立乡镇、街道大气环境考评机制,大气治理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减煤换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全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同时对区域内50%的燃煤锅炉实现了清洁能源改造,经营性燃煤茶炉大灶全部取缔。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区域内平房燃煤基本实现优质煤替代,完成“煤改电”2118户。大力开展扬尘防治,全面征收扬尘排污费,全力推行绿色工地达标销账制度。严控机动车污染,淘汰老旧机动车1.4万辆,新增及更新一批清洁能源公交车。加速低端业态淘汰退出,以高于北京市标准制定实施了《通州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通州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完成北京造纸七厂等48家市级上账工业企业调整退出,清退500余家低端企业,关停8处低端市场,启动西海子市场升级改造和八里桥批发市场搬迁前期工作,清理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70余户,腾退土地150余亩。开展无证照经营和无证照餐饮专项治理,立案查处无证照经营行为733件,关停无证照餐饮单位1280家。继续扩大餐饮业油烟排放监管范围。严厉打击露天烧烤及焚烧垃圾、秸秆等行为。PM2.5累计浓度同比下降12.7%。

全力推进水环境建设。2015-2017年,全区共安排61项水务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工21项。严格落实国务院“水十条”,编制完成通州区再生水利用、北运河综合治理等9个专项规划。积极开展水污染溯源摸排,建立污染源台账5698项。在跨界断面和主要排污口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实施乡镇跨界断面考核。完成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和港沟河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延芳淀湿地项目规划初稿编制。2013-2015年治污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张家湾再生水厂一期、河东再生水厂支线截污等工程竣工,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污泥无害化处理厂及部分乡镇再生水厂实现开工,榆林庄水质净化厂前期工作有序推进。13座城区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建设加快推进。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建设。实施了北运河、运潮减河健康绿道工程,完成1.4万亩平原地区造林任务及商务中心区路网绿化一期工程,实施屋顶绿化1.25万平方米,建设50个美丽乡村。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服务外包常态化机制,狠抓脏乱点治理,整治市、区两级环境脏乱点826处。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针对无证照经营、占道经营和临街店铺超范围经营等开展专项整治,纠正违法违规行为1.1万余次。扎实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完成32个老旧小区环境提升、32座城区旱厕拆改、19个地埋式垃圾站升级改造及京哈铁路沿线垃圾渣土清理工作,完成37个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建设,完成新华大街等16条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整治,拆除违法户外广告2000余块,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有效遏制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持续保持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拆违督办力度,累计拆除违法建设477处,拆除面积198.3万平方米,圆满完成年度任务。新增违法建设数量明显下降。进一步巩固和规范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秩序,基本杜绝“小产权房”建设、销售、转卖等违法行为。实行设施农用地备案管理办法,从源头控制农业项目的违法建设。

严格实施人口规模管控。健全完善人口管理服务机制,成立通州区人口规模调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相关意见和工作方案。大力推动基层流管站和流管员队伍规范化建设,新建、合并社区(村)流管站342个。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础调查,实现人口信息的动态监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调查登记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加大对无证照经营、违法使用地下空间、经营群租房等行为的治理力度,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棚户区改造等工作,有效疏解外来人口。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调粮、稳菜、强种、增绿、精畜、节水”工作思路,以打造市行政副中心绿色屏障为目标,加快农业生态空间结构调整步伐。完成农业综合开发5000亩,创建粮食高产田2万亩,扶持基本菜田2.6万亩,建成规模化苗圃1.6万亩,发展林下经济2.1万亩,建成农业节水三级管理平台,改造农业用水智能设施2400套,实施漷县镇高效节水示范镇建设。通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验收。此外,国家现代种业改革创新示范区项目取得立项批复,研发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基地等加快建设,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组建
完成。

三、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

道路交通设施加快建设。立足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以避免交通拥堵、有效服务城市功能定位为主要目标,大力建设具有前瞻性的交通体系。高标准实施道路设施建设,东关大道、赵登禹大街、徐尹路二期等13条道路竣工通车,北环环隧具备开通条件,北关大道、朝阳北路东延二期等9条道路加快建设。翠屏南里街等3条微循环道路具备通车条件,物资学院东路等7条老旧街巷完成改造。新华北路跨通惠河桥竣工通车,北关大道跨通惠河桥全面完工,跨北运河桥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开展市行政副中心停车布局规划研究。新增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1条,开通微型公交线路
12条。

市政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坚持市政设施与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努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市政设施体系。开工建设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一期工程,完成果园环岛供水管线改造。运河220千伏、乔庄110千伏等变电站工程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区高压线迁改顺利实施。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燃气管线工程实现供气,商务中心区市政管网主干线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经济开发区北区等3个园区天然气主管道铺设工作全面启动。供热体系进一步完善,河东地区101万平方米供热整合替代全面完成,商务中心区能源中心及配套管网工程加快建设,实施31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热计量改造和12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区再生能源发电厂、有机质生态处理站工程启动建设。完成地下管线及城市部件数字化档案系统二期建设,普查面积105平方公里。完成全区40万户光纤改造任务。

四、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按照市行政副中心定位,制定《通州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及配套工作方案,明确了到2020年成为北京市教育强区的发展目标。探索建立多元办园体制,新建、引进、整改了一批幼儿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北京二中通州校区、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实现与本校一体化管理,梨园中学、大杜社中学改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运河中学南校区、第一实验小学、运河小学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北京五中通州校区、景山学校、杨庄小学工程有序推进,北京二中国际部完成选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84.7%,加大教师培养和表彰力度,评选认定了一批教育系统优秀人才。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认定。

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成立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加快推进四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潞河医院正式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临床医学院,综合门诊楼建成投入使用,新华医院、东直门医院东区二期、第四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妇幼保健院新建工程确定选址。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整建制转移,明确提出了医疗资源“243”的发展目标,区级医院与市级三甲医院实现全面合作。落实医疗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23项。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宋庄、西集等乡镇文化中心投入使用,区文化中心二期加快前期手续办理。明确了在台湖建设北京文化演艺中心区的规划发展思路,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主体封顶。大力弘扬运河文明,设立“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标志,张家湾博物馆建成开放,成功举办“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学术研讨会。全面推进“通州味儿”传统文化圈建设,区博物馆、静安寺、宝通银号修缮工程竣工,瓮城博物馆开工建设。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阶段性任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运河绿道骑游周、徒步嘉年华等活动。档案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传媒大厦、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方案设计。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地方志、档案、保密、民防、地震、红十字、慈善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95.4亿元,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70.8亿元,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800.8亿元,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55.5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760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1648元,分别增长9.2%和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大项目梯次推进态势良好。春立正达实现上市,中捷四方等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阳光保险集团总部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通州口岸等项目加快推进,金融街三期等项目开工建设,联航(亚太)研发科技总部等一批总部型项目实现落户,成功引入天使街等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器企业。华远新天地、华业东方玫瑰等一批重点商业项目开业。平安银行、渤海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入驻通州。

产业园区高质集约发展。全面落实中关村示范区“1+6”和“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数同比增长23%。编制完成《通州园区生态化建设实施方案》,光机电基地率先完成生态园区建设。

六、社会民生建设有序推进

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迈出坚实步伐。正式获得“全国文明城区”提名,按照2015版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要求,紧紧围绕市行政副中心建设需要,推进各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以建立诚信体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建文明工地、道德讲堂和窗口行业教育等工作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排查各类问题1.8万余个,实施综合整改783起,开展联合督办328件,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通过积极为群众解决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开通中国文明网网络联盟网站、在通州电视台等媒体设立“创城”工作固定栏目、深入推进文明通州巡回展览等多项活动,群众对“创城”工作的热情和参与度持续提升。

民生状况持续改善。新增就业超过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9%的较低水平,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达87.76万人,解决13755名征地转非人员安置。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基本竣工,区养老院实现开工。完成市下达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公租房实现“当月申请、下月配租”。完成68个老旧小区公共区域改造,实施抗震加固3.2万平方米,分批推进20万平方米的住宅节能改造。深入实施37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制定《通州区城乡全覆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实现18个区属职能部门入网对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事件办结率达98.6%。社区建设持续推进,完成15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建成30个精品楼门文化社区,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完成区交通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和大图像管理信息系统三期工程。开展了最为严格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危险化工、电梯安全、建筑施工等实施了专项治理,提前2年完成全区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圆满完成世界田径锦标赛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各项保障任务。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人民武装、双拥共建、宗教、侨务及对台工作健康发展。

七、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按照区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纠正政府系统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有效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治理,强化行政问责,立案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案件6起,给予党纪政纪处理4人,对11名存在不作为问题人员进行了行政问责,促进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12项重点任务,持续加强行政效能监督,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全面加强。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认真落实区委关于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5项,清理行政审批中介及技术性服务事项27项,率先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新设立行政服务分中心3家,新增重点服务企业89家。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有效发挥园区管委会统筹指导作用。加强战略发展平台建设,完成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战略重组,引进中信水务、中环保水务、北控水务参与水系治理和专业化运营管理。落实科技创新人才奖励、紧缺人才特殊津贴、人才公寓等政策措施,引智用智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

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制定《通州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5—2020年)(草案)》,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行政决策机制,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在全市率先向社会公布行政权力政务公开目录和便民服务公开目录。依法制定并实施《通州区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办法》、《通州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涉及人财物管理的制度办法,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坚持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等制度,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完成“六五”普法验收。主动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政府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区两级代表议案、建议和委员提案350件,办复率100%。

各位代表,2015年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科学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重点、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在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强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淘汰退出一批落后产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1.2%,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平原造林、滨河公园、城市绿地建设加快,大气污染、河道水质、违章建设、环境脏乱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实施大规模土地一级开发和棚户区改造,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城乡统筹力度加大,农业结构加速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开放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对外开放合作不断加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推进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积极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通中、市属单位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和所有关心支持通州发展的各界人士以及全区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
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通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面对市行政副中心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我们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备、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等关键性问题。二是面对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我们在推动非首都功能与人口疏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区域承载能力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方法。三是面对通州人民盼发展的热切愿望,我们在加快社会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方面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6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1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区委五届八次全会总体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深刻领会和落实市委、市政府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和郭金龙书记通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加主动地把通州的发展放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局中,放在全市发展的大局中,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放在“十三五”规划的全局中,按照“补短板、强基础;调布局、留空间;重管理、优环境;高水平、谋发展”的要求,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努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2017年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凝心聚力全面推进市行政副中心建设

完善市行政副中心规划体系。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为目标,突出绿色、宜居、人文、智慧发展,注重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的要求,配合市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市行政副中心各项规划编制工作,确保上半年编制完成市行政副中心综合规划、交通战略规划、水务发展规划、园林绿化发展规划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规划,并按照规划确定的任务,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及早启动各项工作。同时,全面梳理市行政副中心建设中的各类深层次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统一思想认识,以改革和创新为引领,形成完善的思路和措施,为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夯实
基础。

加快市行政副中心重点功能区建设。全面完成行政办公区二期10个村的搬迁任务,行政办公、综合配套设施以及村民安置楼实现开工。继续推进商务中心区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河东地块全部供地。加快文化旅游区配套地块上市交易,确保安置房项目竣工并交付使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开工,为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全面完成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一级开发,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期地块实现供地,支持并服务好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工程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大城管”理念,构建适度超前的城市管理体系,努力置管理于规划之初、建设之中、运行之始。在行政办公区、商务中心区、文化旅游区等重点功能区及重要城市节点探索实施管理模式创新。突出重点,持续发力治理和清除一批城市顽疾,全面加强地铁站点、城市商圈、学校、医院周边等区域的管理,针对无证照经营、非法运营、非法小广告、露天烧烤以及“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到位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大力加强交通疏导和交通管理,缓解高峰运行时段和车流密集区域的交通拥堵状况。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继续完善网格化系统、大图像管理信息系统、地下管线和城市部件数字化档案系统、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测信息系统等现代化设施体系,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常态化、专业化和系统化水平。

构建市行政副中心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在通州全境范围谋划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结合乡镇功能定位,分区域形成大尺度的城乡功能布局,充分发挥不同区域承载政务服务、综合配套、生态屏障、高端产业的作用,统筹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在台湖镇、潞城镇、于家务乡启动新型城镇化试点先行先试工作,加快西集中心区、张家湾古镇、漷县古镇、永乐店德仁务片区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在台湖镇、宋庄镇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乡镇统筹试点,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完成全区60%确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决落实大气污染治理各项任务。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源解析,增强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确保年内实现全区无燃煤锅炉目标。完成全区平房“煤改电”3万户。淘汰老旧机动车10400辆,完成全部区属公交车的清洁能源替换。继续加强施工扬尘治理,确保绿色工地达到100%。进一步加大低端产业退出力度,年内再退出500家以上污染企业,到2017年实现全区污染企业全部退出。继续开展无证照经营和无证照餐饮专项治理,加快区域内建材、危化等企业退出进度,全方位控制污染源。持续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PM2.5年均浓度完成控制目标。

加快实施水系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健全完善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有效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智慧水务先行区建设,力争到2017年,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四类标准,重点水域达到三类。引入社会资本加快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确保第三、四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竣工,开工建设城北水网、两河水网及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确保张家湾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污泥无害化处理厂以及乡镇再生水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开工建设南部城区外环路污水和再生水管线工程。确保甘棠橡胶坝和13座城区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竣工。

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和城乡环境建设。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环城生态景观带和环区界生态过渡带建设,完成六环路、新华大街等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启动凉水河、潮白河健康绿道工程。推进延芳淀湿地公园、东南郊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永顺、梨园城市公园。实施小微绿地和街巷立体绿化改造。与市环卫集团全面合作,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高标准推进城乡环境建设。开展新华大街等7条主要干路、高快速路沿线及武夷花园周边等4个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完成50个美丽乡村建设。

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以更严的措施和更大的力度坚决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市级上账项目拆除工作。多措并举,确保新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零增长”。持续加大对“小产权房”的管控力度,为市行政副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强化人口规模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违法使用地下空间、经营群租房等行为的治理力度,确保年内完成全区所有地下空间的综合整治和人员清退。实施有形商品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八里桥市场搬迁,加快推进运乔建材城、西联石材市场等商、市场的整治进度,确保完成流动人口总量减少5%以上的目标。加快对接安置房建设,为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创造条件。

实施农业结构深度调整。以打造市行政副中心绿色屏障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深度调整。有序调减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面积,调减的土地将用于生态建设。确保漷县镇高效节水示范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农业节水用水的常态机制。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和园区农业,完成国际种业科技园种业交易中心建设,推进种业研发中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全区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增设20家农产品网店和15家专营店。

三、以道路交通为重点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推进城乡路网建设。实现宋梁路北延(至区界)、南环环隧(东段)、北关大道及跨北运河桥、跨通惠河桥、漷永路一期、朝阳北路东延二期等一批工程竣工,确保孔兴路北延、漷于路等一批道路开工,启动城市大外环线道路建设,推进新北京东站、京秦高速拆迁工作。启动果园环岛改造,实施砖厂北街等一批道路微循环工程,加快推进新华大街和北苑客运枢纽、土桥电动公交充电站、地铁M6号线P+R停车场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启动老旧小区、长安街东延长线停车规划专项研究。

高标准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确保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二期工程。有序实施城区范围自备井置换,提高城乡集中供水能力。与市自来水集团、大型国有企业合作,按照中心城区标准,加快构建区域供、排水体系,确保供、排水安全。加快实施采通线(漷永路段)工程建设,实现各乡镇管道天然气接通,推进城乡接合部地区燃气接入。推进集中供热配套工程,实施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启动河东地区4座调峰锅炉房建设。加快推进东关、大高力等10余项输变电工程建设,实现区域供电能力大幅提升。加快通州区再生能源发电厂等项目进度,健全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四、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扩大普惠园数量的同时,引进社会资本,完善多元化办园体制。与中心城区合作,引进3所市级名校,实施一体化管理,年内力争2所学校实现招生,同时开工建设1所市教委直属学校。加快区内现有学校建设进度,确保运河中学南校区投入使用,启动北京五中通州校区、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景山学校等一批学校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素质,实施“面向未来”的中小学青年校长能力提升计划。成立北京新城职业教育集团,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国际教育发展,力促北京二中国际部具备开工条件。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确保新华医院投入使用,实现东直门医院东区和第四区域医疗中心新建工程竣工,开工建设潞河医院后续工程及妇幼保健院,启动一批乡镇卫生院改造。继续探索与市级优质资源合作的路径,力争引进1-2家市级三甲医院并实现开工。开展以人体器官和系统为基础的诊疗新模式改革,建立健全以方便患者为目的的医疗服务体系。创建北京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快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及运行机制,深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推进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区文化中心二期工程进度,举办“书香通州”等品牌文化活动。深入打造“通州味儿”文化圈,实施南大街地区保护性修缮,推进瓮城博物馆工程建设,区博物馆对外开放。档案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传媒大厦、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力争实现开工。确保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竣工,通过国际招标启动台湖北京文化演艺中心区规划设计。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梨园体育公园,启动区体育场改造。继续开展运河绿道骑游周、徒步嘉年华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促进广播电视、新闻、气象、地方志、保密、民防、地震、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五、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积极培育重点产业发展。依托商务中心区、文化旅游区等重点功能区,加快高端商务、健康服务和大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推进市行政副中心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力促京杭广场、运河国际商务中心、富华水乡南区等项目竣工,确保苏宁易购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完成环球主题公园全产业链规划方案的研究及编制,提升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台湖文化演艺产业发展水平。依托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及各产业园区,促进总部型、科技型高端产业有序发展,加快国家车联网、通州口岸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园区创新发展。进一步明确园区发展定位,以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启动现代都市型科技园区试点建设。深入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各项政策,不断加大培育高新企业力度。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整合、盘活园区产业用地,有效提升园区承载力,实施18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4个市级以上生态园区建设。

六、持续加强社会建设

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作为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的载体,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题,不断优化政务、社会、生态等环境。全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做实道德典型评选等活动,争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和诚信体系建设。彻底解决一批涉及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的痼疾顽症。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98%以上,城乡居民续保率达到96%以上。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工作。健全社会救助机制,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覆盖范围。新建4家养老照料中心,加快区级养老院建设速度,推动养老机构全部实现“医养结合”,积极开展乡镇(街道)级老年协会和村(居)级老年协会试点工作。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各级网格化平台的基础应用和有效利用。创建精品楼门文化社区30个,深化“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着力解决老旧小区无物业及物业管理不到位等难题,孵化培育一批社会组织。继续深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建设,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力争年底建成张家湾镇等6个消防队站并投入使用。选址建设区级烈士公祭场所,大力推进双拥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及行业质量监督,做好信访维稳和应急管理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七、全面深化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和完善并联审批、联合办理制度,落实《关于在通州区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改革的试点意见》,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快理顺新建机构职能,继续实施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试点,稳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深化财税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乡镇功能定位,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和绩效考核办法。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通州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持续提升服务发展能力。推进行政服务分中心建设,拓展“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订单服务”等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二期工程,建成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及电子监察平台,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工业云”等服务平台作用。加快建设人才强区,制定并实施《通州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暂行办法》等措施,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适应市行政副中心发展需求的人才保障体系。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指标体系,继续实施《通州区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办法》等制度措施,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政府系统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严格梳理廉政风险点,全面从严、从紧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强化财经纪律的硬约束,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不断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全面实施行政问责,坚决治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现象,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制定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增强领导干部守法、敬法观念,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区委五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区政府制定了《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查。下面,我就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区规划研究编制的各项工作。从2014年8月开始,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研究机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及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对事关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和通州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不同层面的专题调研,召开了多次重大问题专家研讨会,并与市发改委等市级相关部门沟通交流、积极对接,形成了目前的《纲要(草案)》。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纲要(草案)》中涉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区人大、区政协组织代表、委员深入调研,对《纲要(草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纲要(草案)》广泛征求了各单位、各部门的意见,吸纳了社会各界的建议。《纲要(草案)》的形成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全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

《纲要(草案)》的编制深入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总目标,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全市发展转型的站位出发,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发展规律,体现改革精神,反映人民意愿,联系通州实际,能够切实起到凝聚共识、鼓舞人心的作用。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新常态下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

《纲要(草案)》体现了区委《建议》提出的发展思路,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区域功能提升、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点,突出绿色、宜居、人文、智慧发展,注重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改革导向三大原则,实施深度城市化、产业梯度发展、协同联动发展和改革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实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城市治理能力“五大跨越”,城市形象、经济转型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区域国际化“四大提升”,为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根据区委的《建议》,《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化城市框架初步搭建,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重大突破,和谐亲民的生态环境全面建成,优质公共服务全域覆盖,城乡统筹发展取得重大进展,高精尖经济结构基本形成,基本建成资源配置高效、地域特色鲜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宜居示范区。

三、“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格局和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市行政副中心“一城一河两组团”的发展格局。这既是对“十二五”时期发展格局的一脉相承,体现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又是结合市行政副中心新定位而进行的优化与提升,体现了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要求。

《纲要(草案)》对“十三五”时期的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措施,包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全面启航、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开放重点突破等方面。

为确保圆满完成“十三五”时期的任务,《纲要(草案)》最后明确了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机制,提出要正确履行政府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

《纲要(草案)》通过后,全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将加快完成各项系列专项规划,并对《纲要(草案)》确定的主要发展指标、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任务等进行分解细化,科学安排各年度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各位代表,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光荣使命已经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肩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全区人民,勠力同心,奋发有为,为开创通州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