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协会议 > 委员提案摘登  > 正文
关于让副中心市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提升群众文化场所利用率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9-01-03     信息来源:区政协

(邹晓美)

问题及分析:

文化场所是指能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内容、可供开展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和相应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每个地区都应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以达到提升文化认知和文化地位的根本目的。而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通州作为其城市副中心任重道远,对文化场所的关注十分必要。

随着我区的物质建设与人口增长,人民群众对文化与精神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需求不断扩大。然而,有40.97%的居民觉得自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以来自己没有比原来更加了解通州的文化;在这里也存在着现有的优质文化场所利用率低下、地方文化挖掘不充分、人们了解文化方式被动等问题,这些都阻碍着居民群众全面、深入、主动了解自身文化,阻碍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原因分析如下:

1. 文化场所建设不足。它的对外开放程度、建设规模、面积、展品数量、相应介绍和配套服务体系与其他地区知名博物馆存在着一定差距且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因介绍方式使得文化与普通民众之间存在的某些断层难以跨越。

2.缺乏文化主体责任感。对宣传重视不足,在通州,各大博物馆很少主动进行自我宣传,而是被动地经过人们口口相传的方式来使群众被动了解,无法有效提高其知名度,在信息化全媒体时代,宣传可以是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交汇融合中完成的;缺少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传统的经营方式对参观者来说如同愿者上钩,这无法起到文化场馆应有的唤醒人们对文化的渴求的作用,造成人们了解文化的方式单一被动。

3. 近年来众多新兴产业炙手可热,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利益与实效,日渐忽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建议:

(一)提升文化场所自我建设

政府协助建设、健全陈列展品的相关信息,同时开设放映厅、小剧场、真人展示等互动性、趣味性强的科普展示,力求通俗化、大众化。

(二)加强宣传工作,提升文化场所知名度

1. 政府大力扶持文化场馆宣传工作,积极探索新型传播手段,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优势,创造良性循环的舆论传播空间。为博物馆制作相关纪录片提供资金(参考《如果国宝会说话》)、广告等途径宣传文化场所,通过媒体让隐匿于角落的文化场所进入大众视野。

2. 政府带领文化场馆多组织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提升通州在全国的知名度,充分调动旅游局的职能引导参观。

3. 加强与单位和学校的合作。

(三)健全相应服务体系

政府推动专业院校、团队等到文化场所教、学、帮、带,建立志愿服务体系。建立服务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文化志愿者信息注册系统及数据库。加强对文化志愿队伍的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建议倡导文化场馆的业内交流,定期交换、学习和参观。

(四)加大对外开放程度,鼓励社会化运营方式

政府协助文化场所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展社会化、专业化运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文化建设。

(五)强化绩效考核

政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机制,重点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等方面的监督和评估,并引入社会专业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价,不断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 电子邮件:zhxbwmk@bjtzh.gov.cn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信息中心 京ICP备 050316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