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协会议 > 社情民意 > 社情民意信息  > 正文
8王红菊新时代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发布时间:2019-01-03     信息来源:区政协

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教育界王红菊

201812月)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举旗定向、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大会明确提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关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德政工程”的论断,更是将教育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千年大计中,应建立在区委领导下,党政合一的教育发展领导小组,集中各方面力量,统筹规划,共谋未来。从政策、资源、资金保障等方面精准定位,细致谋划。到2035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尽快构建通州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政策体系

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整体素质,政策引领是关键。

建议:

1.建立通州区教师队伍建设新政策。通州区在国家和北京市教师政策的基础上,借助实验区的政策,既要有总政策,对本区域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总体规划;还要有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进行落实。教师政策框架的内部要素需要更加全面。我认为要涵盖如下要素:教师职前培养政策、教师入职和留任资格政策、教师招聘与就业政策、教师工作量与专业自治权政策、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教师待遇和福利政策、教师退休制度与福利政策、教师评价政策等等。

2.增加教师编制。教师是专业人才,需要有专业研究的时间。不能让教师从早上到校,到晚上离校都在上课或者管理学生。超负荷工作,必然挤占教师必要的教学研究与培训的时间。要通过增加教师编制,给老师一些自由掌握的时间,去钻研业务、进修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3.建立社会教师资源库。针对学校结构性缺编(教师流动机制造成)、临时性缺编(二胎政策造成),建立教师资源库,为教师缺编的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这是最基础的工作,保证教师的数量,才能解决教师培训的时间等问题。

4.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据调查,通州区全区的外访总数不及海淀一所名校的外访人数。全区教师队伍整体上国际教育意识不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很少。同时,区域内教师队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几乎一片空白。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借鉴其他区县好的做法,设立国际交流专项资金,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为干部教师简化境外考察办理手续,加大全区干部教师对外交流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干部教师国际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骨干力量。

二、吸引一流人才从教,提高城市副中心教育质量。

建议:

1.严把教师入口关。

城市副中心的教育,在优越政策留人的基础上严把教师的入口关。不仅要关注高学历,引进高素质人才;更要关注专业化,专业对口。

2.建立汰选机制。

比较好操作的方法是聘请第三方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考核,可以包括教师专业知识考核、教师专业能力考核。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筛查出部分不合格教师,或进行继续教育,或转岗,或离开教师队伍。让教师队伍成为“活水”。

3.出台教育人才政策。

建立教育人才生活需求调查制度,优化教育人才发展的生活环境,关心他们的切身感受,出台相关的教育人才生活保障与优惠政策,重点解决住房、医疗、婚恋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三、培养造就“教育家”,形成发挥教育家作用的机制

建立本区域“名师”“教育家”的培养机制,制定培养计划,继续完善名校长、名教师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体系。建立发挥“名师”“教育家”引领带动作用的机制,带动教师队伍的梯度发展。同时探索区内教育人才孵化机制,创设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在培养造就“教育家”的过程中,体现出通州区的特点,加强本土教育文化特色的研究与传承,形成通州区的“教育家”学术流派。

四、建立教育基金,奖励教师队伍培养的优秀学校和优秀教师

向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募集资金,破除绩效工资大锅饭导向,建立优秀奖励制度和辛劳津贴制度。兼顾集体和个人,奖励创先争优:奖励教师队伍培养的优秀学校,奖励优秀教师。

五、开辟教师成长和生活保障绿色通道

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尊师重教的风气,建立保障教师及其家人生活的绿色通道,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建议:

1.通过增加城市副中心教师的“教师证”功能,营造全区上下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持有“通州区教师证”,在乘坐公交、医院看病、超市购物等方面享有优惠待遇。

2.为教师设计、配发四季工装。教师站在讲台上,身着美观、得体、统一的工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重视教师福利待遇、尊师重教的体现。

3.提高教育人才的职业地位。明确教师的责任边界不能把所有的责任,包括教育责任、安全责任、质量责任、甚至家长的责任都压在教师的肩上。为教师心理减压,提升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 电子邮件:zhxbwmk@bjtzh.gov.cn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信息中心 京ICP备 050316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