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庙一塔”区域的规划建设文物保护
及管理利用的建议
民族宗教界 然教
(2018年12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通州时,对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出重要指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蔡奇书记到通州区调研时就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指出,以大运河、古道文化串联各个遗产点,要加强“三庙一塔”地区的保护。
“三庙一塔”历史悠久,分别为儒家的文庙、佛教的佑胜教寺和道教的紫清宫,是北方地区少有的三教合一的人文景观,体现了通州作为运河沿岸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全国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除了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悬空寺,就只有我们通州区的“三教庙”了。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燃灯佛舍利塔形成了通州标志性的古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区政协六届二次全会上部分政协委员以提案形式反映了“三庙一塔”地区现存的一些问题。一是西海子公园景区周边高楼大厦现代建筑过多,影响了总体环境的协调统一。二是“三庙一塔”景区内还存在临建问题,附属设施还不够健全。三是“三庙”即“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和场所功能发挥作用还不够充分。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国家大事、千年大计,我们应抓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历史机遇,以“精细搞好城市设计,以工匠精神打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最高标准,来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利用好“三庙一塔”地区。因此,建议。
一是“三庙一塔”地区规划建设要站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规划布局。要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考虑定位,要着眼中长期,高质量制定“三庙一塔”地区规划建设和保护利用方案,规划要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坚持问题导向,要从文化、旅游、休闲、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等方面,来深入挖掘“三庙一塔”的丰富内涵,让它营造出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要注重完善健全“三庙一塔”地区附属设施的规划建设,解决现有在旅游、宗教、对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与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是保护好“三庙一塔”地区标志性建筑,实现历史古迹与运河两岸景观协调统一。要以“三庙一塔”为核心,注重将“三庙一塔”地区规划设计与周边环境融合一体,实现协调统一。在改造提升中尽量保留燃灯塔、三教庙与运河两岸古迹风貌。建议不要再建过多过高的现代建筑来破坏总体环境,现代建筑对燃烧塔周边干扰越小越好,对大运河周边影响越小越好。
三是发挥“三庙”即“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文化功能和宗教场所的作用。目前,所谓的“三庙一塔”实际上还只是“两庙一塔”。建议要充分开发利用“三庙一塔”景区内“道观紫清宫”的文化功能和宗教场所作用,恢复紫清宫为道教活动场所,推动“三庙一塔”宗教场所的合理布局,真正实现“儒释道”三教合一。此项工作经过前期的运筹,已经具备恢复条件,应抓紧时间推进实施,让“三庙一塔”的“金名片”名副其实。
四是加强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在规范建设中一定要加强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和投入力度,将中华元素、文化基因融入“三庙一塔”地区规划建设中,把“三庙一塔”打造成为副中心历史文化的窗口和示范,打造成为通州文化、旅游的金名片,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标志工程。
总之,希望在开发、利用、提升过程中要多方位、多角度考虑,不给未来留下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