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协会议 > 提案信息 > 2018优秀提案 > 党派团体界别提案  > 正文
党021民盟通州区工委关于整理发掘历史文献,推进通州历史文脉梳理和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3     信息来源:区政协

021

案由:关于整理发掘历史文献,推进通州历史文脉梳理和传承研究的提案

提案单位:民盟通州区工委

问题及分析

2017,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蔡奇、陈吉宁同志调研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工作时强调,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等工作,是当前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明确提出:完善《通州区历史文脉梳理和传承研究》等专题、专项规划成果,按照深入挖掘以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延续城市文脉的要求,充分体现中华元素、文化基因,塑造鲜明的城市特色,做好相关规划设计和项目规划层面的服务工作。

完善通州区历史文脉梳理和传承研究工作,首先要依据旧方志文献,它是通州历史文化的最主要载体,是研究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本世纪初,北京志书修编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建设对文化内涵的需求。

一、通州现有馆藏旧志,数量稀少

通州修志约始于明初的《通州图志》。后又有永乐期间修纂的《通州志》,都已不存。据了解,目前通州馆藏旧州志主要有:明嘉靖《通州志略》,清朝的《康熙通州志》、《雍正通州新志》、《乾隆通州志》、《光绪通州志》,以及《阴志略》。还有民国时期的《通县志要》等。除州志外还有一册明代的《通惠河志》。不仅数量少,种类更是单一。诸如街巷志、粮厅志、村志、风俗志、地名志等等,尚无系统纳录。

二、代表性志书,版本粗糙

通州方志中最具代表性的应首推《通州志略》一书。《通州志略》为明嘉靖时杨行中编纂,嘉靖二十八年(1549)刻本刊行,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通州方志。明代北京方志众多,目前所见存世的仅7部。《通州志略》是第一部留存完整的北京方志。康熙时称:《通州志略》文字“已剥落殆尽”,作为佚书看待。1986年中日文献交换,唯一存世的海外孤本复本终得以回归故里,如此失而复得,更值得后人珍视。

目前,《通州志略》2007年校点本已经刊行于世,是北京第一轮志书修编工作的最主要成果。几年前,通州方志办公室也印发了一批点校本《通州志略》,但是其版本实在粗糙。一无出版单位,二无印刷时间,当然更无出版批号。可见,只能作为内部参阅。由于装帧是采用现行左开方式,而内容却是传统右行竖排版式。不利于阅读,更无收藏价值。尤其如此版式古今杂拼,贻笑大方。有失历史工作之严谨精神,又何以谈传承。

三、地标性志书,尚未刊行

通州方志中最能体现地域特点的无疑是《通粮厅志》一书。《通粮厅志》为明万历年间周之翰纂修。是目前所见记载通州漕务的唯一专志。该志全面记载了明代漕运基本情况,记述了坐粮厅的机构设置、职权与管辖范围。尤其史实巨细,令人惊叹,完粮盘运脚费精确到厘毫。同时,该志镌刻精美,全书无一字错刻,并且笔势俊逸,一气呵成。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还是中国古代雕版印刷艺术的范本。

目前,《通粮厅志》仍处于首图馆藏之中。一旦正式刊行,必将为我们了解通州畿辅的城市功能,研究漕运制度的演变,以及加深对于运河文化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有关运河文献散见各地,未成系统

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如果说西方的海洋文明和东方的大河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那么中国的运河文明则更多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力,这也正是运河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运河又分为南段和北段,又有着不同的地域特征。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运河沿线城市,在历史文献的收集、转化等方面做出了可喜的尝试。所谓“东部运河文化带”“京津冀一体化”,都要求我们将京津段运河文化遗产连成线,挖掘区域文化遗产整体价值。通州作为运河北端,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引领区域文化新发展,责无旁贷。

经调查,与运河北段相关的历史文献体量庞大,但未集中,散见于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保定图书馆等多地多家图书馆,甚至一部分在国外图书馆也有收藏。如此现状,很难展现北京东部运河文化带的文化特征。

五、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尚未起步

存史,乃为资治与教化。收集整理运河历史文献的社会功能最终要体现在:“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目前,通州图书馆、档案馆等已经开设了历史文献阅览服务项目,但是,查阅、摘抄、批注、整理等一系列工作,耗时耗力,不利于专业文史研究。而其它单位图书馆几乎没有通州方志类图书的配置。对于史学爱好者和广大民众来说更是难得一窥。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馆藏文献数字化共享已成趋势,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信息化建设,时不我待。

建议:

一、相关部门制定出版规划和出版项目,申请专项资金。对现有旧志进行系统整理和刊行。

1、要最大限度地、原汁原味的再现古文献原有风貌,是整理历史文献的宗旨。建议采用专业的扫描影印工艺,原版翻印。

2、要充分地展现古籍文化的魅力。建议采用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和传统纸张。

二、建议签订京津冀合作协议,收集运河京津段沿线史料,构建北京东部运河文化带的整体特征。

1、建议主管文化的区级领导,将收集沿线各地史料工作抓起来,形成联合交流机制。

2、建议充分利用高等学府、历史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对运河北段文化特征,展开深入广泛的学术研究,以图成果转化。

三、建议规划建设“方志厅”和文献数据库

1、建议在收集整理扩大馆藏的基础上,可新建或在现有图书馆另辟开设“方志厅”。

2、建议政府购买服务,引进先进技术,建设历史文献全文数据库。

3、建议区档案馆、图书馆之外的区内各级各类图书馆,尤其是学校图书馆,配备通州方志类图书、运河历史文化丛书和乡土教育丛书等。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 电子邮件:zhxbwmk@bjtzh.gov.cn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信息中心 京ICP备 050316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