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协会议 > 提案信息 > 2018优秀提案 > 党派团体界别提案  > 正文
党018致公党通州区工委关于以“艺术城市”理念,打造大运河文化带“艺术城市”景观带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9-01-03     信息来源:区政协

018

:关于以“艺术城市”理念,打造大运河文化带“艺术城市”景观带的提案

提案单位:致公党通州区工委

拟建议承办单位:区园林绿化局、区文化委、区规划分局区经信委、区水务局

签发人:吴涛

单位公章

20171120

联系人姓名:吴涛  王威

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珠江拉维小镇15号楼1单元602

话:13801210236  18601255257

邮政编码:101100

审查意见:同意立案

通州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2017121

问题及分析

当前,包括大运河文化带在内的三个文化带,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蔡奇书记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大历史观深刻认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三篇文章,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内涵,通过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陈吉宁代市长也强调,要处理好文物与文化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水与岸的关系、商业开发与文化建设的关系,让市民群众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了解历史、亲近自然,增强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一词首次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建设“美丽中国”一定会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生活更加美好惬意。

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和各级领导指示精神,建好大运河文化带需要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大运河通州段共42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其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对通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的大运河沿岸景观环境建设为大运河通州森林公园,北起六环路潞阳桥、南至武窑桥,河道全长约8.6公里,总建设面积713公顷(10700),构建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理想的游玩和休闲场所,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然而,包括大运河通州森林公园在内的现有运河景观带,仍未能跳出通常的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小景观”观念的窠臼,未能充分展现出历经2500余年,贯穿南北13省浩浩荡荡的京杭大运河的恢弘、壮阔、气度不凡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未能鲜明凸显出北运河起点独特的文化魅力。

“艺术城市”是一个城市根据其民族文化特点、地域特点、自身的文化定位,综合运用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艺术、当代综合艺术和各种环境艺术,所形成的体现该城市在世界范围“唯一性”的,以独具风格和风貌的城市建筑、城市公共艺术为代表的个性化的城市符号。

“艺术城市”是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副会长、国家“民族百花奖”组委会、艺委会执行主席蒋骏雄和致公党通州区工委党员、北京印刷学院刘彤教授2010年提出的城市建设理念。“艺术城市”与“美丽中国”的理念高度契合。7年来蒋骏雄、刘彤教授致力于以“艺术城市”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建设,探索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成果。实践方面,艺术城市正在国际旅游胜地——桂林、广西桂平市等多处落地实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广西桂林灌阳县“艺术城市”项目获得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表扬奖;理论方面,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在《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人民日报》、中国思想理论门户《人民论坛》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数十篇论文,中宣部党建网、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等重要媒体分别刊载了艺术城市理论与实践,北京社科基金“艺术城市”研究课题成果要报《建设体现三个文化带特色的首都城市园林“大景观”》201710月获得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和北京市副市长王宁两位北京市领导同时批示肯定。

建议:

以“艺术城市”理念打造通州大运河文化带。以“艺术城市”理念让千年大运河“活”起来,打造通州大运河文化带“艺术城市”景观带,将大运河通州森林公园打造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为首都发展注入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带动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链,使中国大运河真正成为世界级文化运河、经济运河、生态运河,使大运河文化带真正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工程,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成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标志工程,成为通州北京副中心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一、通州大运河文化带“艺术城市”景观带总体设计理念

走读观赏百里大运河景观带,体验2500余年大国历史文化,感受撼人心魄的中华民族艺术魅力!根据大运河文化带的人文地理与生态风貌,打造一个世界最大型的融汇历史文化、雕塑、公共艺术、园林艺术,生态优美、蓝绿交织、中国气派、民族特色、国际一流的大运河景观带。

突破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小景观”观念的窠臼,以“大空间”规划布局,“大景观”理念凸显其历史与文化特色。东岸定位为“运河记忆”主题雕塑、公共艺术景观;西岸定位为以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艺术馆全范畴的设计产品博览交易产业集群;运河两岸为世界上最大型的具有中国历代特色的蔚为壮观的世界东方园林;运河上除了物流功能,更结合文化带的休闲、旅游、观光、购物等,强化其娱乐功能,增设水上游览、娱乐项目,强化运河夜景视觉效果的高科技灯光秀。让大运河成为可游、可读、可赏的生命之河、旅游之河、城市之脉,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带动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融历史、文化、艺术与旅游为一体,成为北京又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新的旅游兴奋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城市名片”。

二、以熔古筑今的艺术手法打造蔚为壮观的大运河雕塑公共艺术公园。

爱默生说“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打破人们习惯的公共艺术、雕塑为个体的概念,以公共艺术群、群雕形式,将公共艺术、雕塑按时间轴融入大运河沿岸的景观园林中,以“运河记忆”为主题,展现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大运河这一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在其流经的不同地域留下不同的城市记忆。

在大运河通州段东岸以“中国戏”“千年漕运码头”等主题,展现京都千年文化,留住北京记忆。这些公共艺术与雕塑作品的奇妙之处在于与环境、人的巧妙融合,作品与整体环境相映生辉,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思维、记忆等,令观者恍若穿越千年身临其境,灵魂震撼,回归真实,又禁不住驻足流连、深思其妙,留下长久美好的回忆。这些公共艺术与雕塑作品拉近了千年大运河与现代文明的距离,把传统与创新有机融合,突出人文性、参与性,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让观者更直观地感受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使大运河文化带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

三、在大运河沿岸营造穿越两千余年的中国历代园林浓缩版。

城市园林是城市主体和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景观、生态、休闲三大功能,是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准。中国的城市园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自成体系又影响深远的世界东方园林的代表。大运河既是明清北京城连接西北部园林的纽带,也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方的大动脉,汇聚了东南文化、岭南文化、江南文化、齐鲁文化、中土文化、江淮文化、黄河文化以及燕赵和西部周边文化。

以“大景观”园林建设理念,在大运河文化带的文脉重塑中,凸显其历史与文化特色,建设历史园林、文化园林、艺术园林。可按编年史,根据不同朝代、不同区域文化,利用不同的河段岸线遍植从古到今的林木、花卉,构建中国千年园林大观,也是盛世中国的缩影。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园林格局,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手法,进行中国特色不同流派的园林再造,以“缩地不缩景”的方式,按照不同文化园林的特点和风水布局加以营造,并与河道、桥梁、闸、码头、仓库、古建筑、石刻等大运河文化遗产有机融合。让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在惊叹大国工匠神工鬼斧造就的大运河水利工程奇观的同时,走读观赏中国历代园林大观,了解历史、亲近自然,增强获得感。

四、在大运河西岸构建以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艺术馆全范畴的设计产品博览交易产业集群。

以北京“设计之都”平台,集中展示“民族百花奖”“红星奖”入围与获奖设计产品,包含数万种科技、工业、文化、艺术产品,形成一个永不闭幕的以设计为龙头的行业博览会、一个设计产业产品集中展示与交易中心、一个集萃全国设计精品对外出口展示的窗口和交易平台、一个设计行业最前沿信息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了解新兴科技发展的教育培训基地。将艺术会展、文化旅游、国际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深度融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设计领先的北京“设计之都”新平台。迅速提升北京设计的国际影响力,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城市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 电子邮件:zhxbwmk@bjtzh.gov.cn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信息中心 京ICP备 050316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