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人民政府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 和市政协提案工作总体情况

分享:
字号:        

通州区人民政府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

和市政协提案工作总体情况

2022年9月)

2022年,通州区人民政府共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提案48件,其中,建议25件,主办9件,会办16件;提案23件,主办5件,会办18件;合计主办14件,会办34件。

通州区政府高度重视市级建议提案的办理,按照《2022年市政府系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提案工作程序和要求》,区政府领导在区政府常务会上集体研究部署办理工作,副区长领衔办理部分重点建议提案,相关单位狠抓办理工作落实,切实做到办前有沟通,办中有联络,办后有延伸。截至目前,48件建议提案均已依法按期办复。其中,0225号建议、0437号建议、0693号建议、0509号建议、0890号建议、1382号提案答复意见通过区政府官网公开。

北京市第十五届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第0225建议答复意见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高质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过程中融入大运河文化和副中心文化符号的建议”收悉,我们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发改委、城市副中心管委会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时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同时强调“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深入贯彻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总要求,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大运河文化带为主要框架,注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融入大运河文化元素,着力塑造城市副中心特色文化符号,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顶层设计

按照城市副中心控规“一带、一轴、多组团”的总体框架,我们主动对接国家、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等上位规划,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团队,系统梳理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文化保护利用现状深入研究美国伊利运河、法国米迪运河等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一河、三区、多点”的空间设计,从保护挖掘历史文化、构建水清案绿景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公共载体建设、推动区域协同开放五大方面,让大运河文化为城市建设赋能。同时,为推动《规划》落细落实,我们还制定了《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贯穿于城市副中心建设全过程,安排了保护古城历史文化、运河水系河道治理、建设大运河博物馆、创建大运河5A级旅游景区、举办国际运河文化节等50项具体工作任务,努力塑造运河文化IP,不断擦亮大运河文化“金名片”。

二、塑造北京文旅新地标

依托重大文旅项目,塑造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北京文旅新地标,推动城市副中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创建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国家5A级景区。统筹运河沿岸燃灯塔、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以及石坝码头、土坝码头、验粮楼(大光楼)等文化旅游资源,以5A级景区标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拓展体验性、互动性的特色文化增值服务,打造集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于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景区建成后将是北京东部唯一的5A级景区。二是重点建设大运河博物馆(首博东馆)、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城市副中心剧院(简称“三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三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北京市重点文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中心、活力中心、市民文化休闲娱乐中心,是北京市又一代表性的新地标,也是北京市重点惠民工程,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面向首都市民,推进社会教育、文化传播、艺术创作、旅游观光及产业发展的崭新窗口。三是依托北运河通州段游船全线通航优化文旅产业布局。2021年6月,北运河通州段游船全线通航,为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按照沿线分步的运河文化遗产、特色产业、乡镇实际,目前正在规划设计沿岸游船码头,带动运河文旅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建设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开展张家湾古镇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与运河历史文化战略定位研究课题报告等理论成果。出版《漕运码头》《漕运古镇》《漕运船帮》(漕运三部曲)、《通州历史》、《通州地理》、《通州非遗》、《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历史文化丛书》、《潞阳遗韵》等一批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编印109期季刊杂志《运河》,运河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二是不断丰富运河文化载体。依托5A级景区创建、张家湾古镇开发建设、滨水休闲空间等,打造“一枝塔影认通州”、绿心花海、故城丛树等文化景观,发挥曹雪芹、大小于成龙、刘绍堂等名人效应,通过设立人物雕塑、建设故居、宣传人物事迹等形式,提升运河文化影响力。三是做强运河文化品牌。编制完成2022年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系列活动方案,以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群众参与为主要功能,“文化+旅游+消费+科技+体育”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计划举办文化节开幕式、运河文化论坛、副中心赛艇大师赛、运河文化时尚大赏等29项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形式更丰富,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2年6月17日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次会议

0437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通州国际种业园区研发中试、展示交易、科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的建议收悉,我们会同市科委、市城市管理委、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有着“十年磨一剑”的积累,凭借首都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优势,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政策叠加和承载优势,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速提升发展的有利条件为推动园区加快培育附加值环节我区重点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扶持政策

我区牵头制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关于鼓励现代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目前已初步定稿。《措施》重点就“支持种业企业总部聚集发展、鼓励农作物种业企业落户、支持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支持机构运行及项目落地、支持服务优秀种业人才聚集、支持种业应用场景建设”等方面制定了政策及标准,基本涵盖了目前通州区种业发展的需求,助力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促进优势资源聚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保障。

二、推动创新平台搭建,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一是建设高通量农作物育种研发服务平台,实现大规模实验室数据的收集、储存、查询、分型等功能,为园区企业及科研单位提供高效可靠的分子检测和数据分析服务,支撑园区种业企业及科研机构培育出一批玉米、小麦、蔬菜新品种。二是搭建以番茄、黄瓜为主要对象的设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形成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实现智能化灌溉施肥、病害预警及辅助诊断、区块链溯源等功能,为设施高品质番茄、黄瓜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种业交易中心,为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开展会展活动,办好种业大会

牵头筹备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中国玉米种子及产业链大会),配合北京现代种业博览会、京津冀鲜食番茄擂台赛、北京鲜食玉米节、玉米良种展、北方秋冬季蔬菜新品种展等系列主题活动。重点做好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承办工作。目前,《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承办方案》已初步编制完成并不断修改完善,各项大会筹备工作有序开展。

四、强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

一是全面提升园区电、气、暖等基础设施的供给质量和水平。按照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周边既有规划,协调电力、燃气、热力企业,做好区域设施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提升础设施服务水平,满足园区发展需要。二是组织区园林绿化和水务主管部门,联合于家务乡政府以及园区平台企业,做好园区及周边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作,包括景观绿化提升、水务设施改造、园区办公设施、人才公寓、会议中心等,为种业园区发展提供保障。

最后,感谢您对我区种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我区将继续探索种业发展新思路、新路径,高质高效推进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建设,并期待您继续对种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2613

北京市政协十三次会议

0509提案的答复意见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城市副中心地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我们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通州区作为蔬菜生产大区一直坚持保供目标不放松2021年超额完成市级蔬菜生产任务今年我区在保证基础生产的前提下也多措并举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推动设施农业以奖代补政策扶持

实施新一轮菜田补贴政策,调整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精准补贴对象,加强规范管理。首次开发应用菜田补贴网上申报系统,申报环节公开透明,提高资金效率和精准度。稳步推进设施农业以奖代补政策落实,引导各区开展生产设施新建、老旧设施升级改造、损毁设施更新、闲置设施盘活利用、净菜加工、品牌建设等工作,综合提升蔬菜产能和效益。通过设施农业以奖代补政策扶持,将新建生产设施约800亩,提高蔬菜播种面积3000亩以上,产量增加1000万公斤以上;增加蔬菜种苗1800万株以上,覆盖蔬菜播种面积3500亩以上;工厂化生产能力明显提升,芽菜日产能可达150吨以上,年销售额2亿元左右;食用菌生产产能提升10%以上,年供应量达1.1万吨以上,年销售额8000万元以上。

二、推进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建设

2020年中央资金安排1600万元支持通州区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发展,建设集约化育苗场1个、专业镇村园区1个、加工仓储流通项目2个、生产管理系统及产销对接服务建设1个,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2021年中央资金安排1000万元支持通州区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发展,建设集约化育苗场1个、专业镇村园区1个、加工仓储流通项目1个,正在实施推进中。

三、加快区域品牌层级构建

鼓励依托地理标志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色优势产业区建设等有利条件,创建或重塑区域公用品牌。建立“生产标准、品牌形象、销售渠道、营销机制”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品牌中的“特”字优势,创建“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鼓励和引导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以中等规模和有发展潜力的农业品牌为重点,实施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品牌战略,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提升产业素质和品牌溢价能力。

四、优化设施农业奖补政策实施机制

向产业布局集中、发展蔬菜产业意愿较强的地区倾斜,聚焦存量设施提档升级,着力推进闲置设施盘活利用和老旧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转型升级发展。突出增量发展提质增效,构建产业集群成链,支持开展高效生产设施建设、蔬菜工厂化生产能力提升、产后加工包装车间建设、冷链储藏设备配备、集约化育苗场建设、产销渠道对接和品牌建设等,打造一批规模化、现代化设施农业基地。

五、打造于家务直供中心等农产品冷链项目

目前该项目正在按照预定计划稳步推,预计规划范围总面积21.36公顷,建设线上交易和物流配送现代化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范围内将建有一万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冷链物流设施。该中心计划采用现代化的冷链仓储、配送设备,并将引入全流程的可视化、可追溯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还将引入现代测试设备,保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测,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产品安全。

六、积极建立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区政府统筹谋划,通过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目前,已与苏宁集团等电商平台进行了洽谈协商,助力于家务、永乐店、马驹桥等农业乡镇建立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蔬菜电商销售水平

、引导土地统一集中流转

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引导作用,采取统一流转、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户与经营主体直接对接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结合土地复耕复垦工作出台关于加强耕地统筹利用推进复耕复种工作的意见》,对统一流转的复耕土地和现状耕地设立为期5年的补贴促进耕地集中连片推动农业规模高效经营

最后,感谢您对我区农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我区将继续高质高效推进副中心蔬菜产业发展,并期待您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2613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次会议

0693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通州区生活用水供水规划顶层设计”的建议收悉,我们会同北京市水务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积极联系市级主管部门,发挥市级层面引领作用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北京市水务局已经提出了全市供水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目前北京市水务局正在对各区开展详细调研工作,针对我区的工作思路是“城乡供水一体化”,重点补强城乡供水短板加快城镇供水厂及管网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推动实现农村供水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供水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

我区根据全市供水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城市副中心战略定位,聚焦供水水质安全,立足现状南水北调水厂,积极开展自备井置换工程,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设施建设。通过美丽乡村饮用水提升工程改善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加快补齐水务基础设施短板。

二、“十四五”时期,推进通州区水务发展规划实施

“十四五”时期,我区供水规划目标是完善城市副中心(通州)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城市副中心公共供水占有率提高至90%以上,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8%左右,供水安全系数持续稳定在1.3以上。

在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充分考虑城市副中心及拓展区的发展需求和未来人口的承载力需求,统筹规划我区水资源保障,拟采取外调水与本地水结合、常规水与应急水结合等措施,依托南水北调中线水和本地地下水逐步完善、形成“多源多向、两片四厂”的水资源输配系统,不断实现扩大市政供水覆盖范围。积极推动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二期)工程建设,力争新增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日。统筹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及道路建设计划,推进副中心自备井置换工程(二期)项目,力争实现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市政供水全覆盖。

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持续扩大优质供水覆盖更多人口,通过“城带村”、“镇带村”,计划扩大南水北调水厂供水范围到宋庄镇、台湖镇等区域,解决农村供水水质不稳定、水量不足、管网老化等问题。

对暂不具备接入集中供水管网的村庄,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通州区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对9个乡镇260个村庄通过新建及改造井房及设备间、更新水源井与净化消毒设备等措施,保障农村供水安全。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2613


北京市政协十三次会议

0890提案的答复意见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理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加快国际种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我们会同市编办、市科委、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是首都农作物种业创新的重要平台目前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策红利不断聚集为推进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我区重点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建立健全种业科技创新协调机制

《北京市种子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建立健全种业科技创新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在京单位的联系,协同建设联合研究平台,承接国家现代种业重大项目”。在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委等带领下,我区重点打造园区种业创新高地。重点培育种业研发中试、展示交易、农业科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以种子科技创新为核心,攻关种源“卡脖子”技术。引进先正达集团中国全资子公司开展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同时与隆平高科、中林种业、齐禾生科、中国农大等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合作洽谈,积极争取生物育种实验室、育种加速器、基因编辑等落户园区。

、制定种业园区发展政策措施

为支持通州区种业发展我区研究起草了《关于鼓励现代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目前已初步定稿。《措施》重点就“支持种业企业总部聚集发展、鼓励农作物种业企业落户、支持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支持机构运行及项目落地、支持服务优秀种业人才聚集、支持种业应用场景建设”等方面制定了政策及标准,基本涵盖了目前通州区种业发展的需求,助力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促进优势资源聚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保障。

三、不断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

根据中央编委印发《关于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实行一套机构、一体化管理的“区政合一”管理体制。于家务乡打造科技农业小镇的重要依托,与种业园区发展联系紧密,为优化开发区行政资源配置,进一步促进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与于家务乡协调发展,将北京市通州区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调整为与于家务乡政府合署办公,所属事业单位划入于家务乡政府综合设置。后续通州区政府将与市相关主管单位协同,持续关注改革后机构运行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四、提升平台运营公司综合服务能力

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有着“十年磨一剑”的积累,凭借首都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优势,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政策叠加和承载优势,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速提升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在也是推动种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平台公司功能定位,围绕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在创新中找出路,加强党的领导,以市场化的方式规范政企关系,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感谢您对我区种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我区将继续探索种业发展新思路、新路径,高质高效推进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建设并期待您继续对种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2613


北京市政协十三次会议

1382提案的答复意见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通州大运河水上时尚运动基地”的提案收悉,我区会同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等部门进行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自古以来通州区多河富水,在北京市河流数量排名中处于优势地位,其依运河而生、依运河而繁荣。随着城市副中心落户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复,我区一直秉承着保护并利用好大运河为核心,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加强历史水系修复,实现北运河通州段全线游船通航,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广泛开展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赛艇邀请赛及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运河绿道骑游周和“行走大运河”健步走等一系列亲水、滨水活动,多措并举讲好千年大运河故事,塑造运河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文化品质,激发运河文化活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独特风貌。

在高标准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背景下建立通州大运河水上时尚运动基地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群众健身多样化需求、彰显通州体育事业发展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保护、传承、延续好大运河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区立足实际,制定并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不断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为未来建立通州大运河水上时尚运动基地奠定了发展基础。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运用得天独厚的大运河资源优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大运河水上运动。积极协调国家、市级体育部门,搭建临时码头,合理规划航道及赛道,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水龙舟、赛艇、帆船等IP赛事落户副中心,形成副中心水上赛事品牌,扩大副中心国际影响力扶持深潜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等专业水上运动公司入驻副中心,广泛组织开展水上群众健身活动、日常培训和训练,培养我区水上运动后备人才。以上部分事项已筹备完毕,待疫情好转,择日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市体育局绿心体育组团运河水上运动中心和我区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水上运动中心统筹规划,积极推进项目选址工作,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水上运动中心,增强项目可持续性,补齐水上运动体育事业发展短板。同时,合理规划沿河绿道,打通沿河骑行断点,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形成完备的绿道慢行系统,持续开展马拉松、骑游、徒步等品牌赛事活动,为百姓打造安全、舒适、优美的健身环境。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