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未来太太太无敌!看完你会不想离开!

发布时间:2018-06-29 文章来源: 【字号
分享:

重大利好!!

北京城市副中心迎来大变化!

6月21日,市规划国土委、通州区政府共同发布通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已经编制完成。

规划草案于2018年6月21日至2018年7月20日向社会公告,听取公众意见建议。

市民可通过多种方式建言献策。

另外,你可知北京城市副中心现在建设得啥样了?一起瞧瞧吧!!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听取公众意见建议

1、目标速览


到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

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承接中心城区40万至50万常住人口疏解;

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地上建筑规模控制在1亿平方米以内,预留了约9平方公里的战略留白地区;

形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100%;

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动态调节住房供给;

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公园绿地500米半径覆盖率100%。

2、具体规划


1、明确空间结构和功能定位、人口规模

规划草案在2016年开展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基础上,坚持遵循中华营城理念、北京建城传统、通州地域文脉,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以一带、一轴为统领深化城市空间结构,组织城市功能布局,以组团、家园为单元提供城市公共服务。

2、城市副中心将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

城市副中心将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三大主导功能,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城市副中心将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

3、地上建筑规模约1亿平方米

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地上建筑规模约1亿平方米。

4、处理好水与城、蓝与绿、古与今的关系

规划草案着重提出要处理好水与城、蓝与绿、古与今的关系,将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作为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特色。

规划草案依托多河富水生态本底,传承运河历史文化,秉承自然生态理念,构建系列分洪体系,保障防洪防涝安全,营造自然宜人滨水环境,重构水与城、水与人的和谐关系。

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

规划草案全面增加绿色空间总量,实现森林入城,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构建结构清晰、布局均衡、连续贯通的多级绿色空间系统,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100%,让蓝绿交织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

规划草案提出要保护并利用好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运河故事,构筑全面覆盖、亘古及今的历史文化传承体系,充分展现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6、加强了城市设计特色引导

城市设计成为本次规划草案的一大亮点,通过重构城市空间秩序,依托大运河塑造由古及今、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城市副中心将打造“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

规划草案加强了城市设计特色引导。城市副中心将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风貌格局,展现“绿心环翠承古韵,一支塔影认通州”的新时代城市画卷。

7、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未来,城市副中心加强高度管控,划定基准高度管控区,建立舒缓有序、格局清晰、通透疏朗的城市高度秩序。

城市副中心建设低密度城区,加强建筑规模整体管控,划定规模适度、紧凑集约的强度分区。城市副中心规划加强对建筑风貌、城市色彩、第五立面与公共空间等方面的全域全要素管控,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8、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依托水网、绿网、路网,副中心形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

此外,规划草案还提出因地制宜构建一个设施服务环,整合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有机串联组团和家园,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9、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100%

每个街区设置一处家园中心,将部分公共设施适当集中设置、混合设置,就近满足居民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需求,实现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可达各种便民生活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可达家园中心,享有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100%。

10、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公里以上

城市副中心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由以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构建不依赖小汽车出行的绿色交通系统,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以上。构建舒适便捷的小街区、密路网,实现路网密、节点通、快慢有序,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公里以上。

1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20%以上

城市副中心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务体系,动态调节住房供给,实现城市副中心住房供需平衡、职住就近平衡。

城市副中心将建立绿色低碳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20%以上。城市副中心将形成多元共治的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用严格制度和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水生态系统基本恢复。

3、参与提出意见建议


此次公告采用网上公告加现场公告两种形式,市民可通过网站留言、现场留言、电子邮件、信件等方式参与提出意见建议。

(1)两种方式

为方便市民了解规划草案主要内容,即日起,市民可登录市规划国土委网站(http://www.bjgtw.gov.cn)、通州区政府网站(http:/www.bjtzh.gov.cn)及两个部门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查看“一张图读懂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

同时可以通过上述网站预约从26日起的现场公告门票。

(2)参观时间每日10:00-16:00

6月26日起,预约成功的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现场免费取票参观“建设新时代的千年之城”公告展,详细了解规划草案内容,参观时间每日10:00-16:00(15: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为方便市民就近参观,规划草案将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厅(东城区前门东大街20号一层)和通州区潞城镇展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原通州区第三中学)往西100米路北)同时展出,内容完全相同。

(3)每个有效身份证件可以预约三张门票

为保证现场安全有序,每个有效身份证件可以预约三张门票,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无须预约,凭本人有效证件可直接领票参观。团体观众(20人以上)需至少提前一天电话预约。

另外,你可知北京城市副中心

现在建设得啥样了?一起瞧瞧吧!!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如火如荼,硕果累累

(一)重点工程

1、7号线东延工程明年竣工


线路:焦化厂站→黄厂村站→豆各庄站→黑庄户站→万盛南街西口站→云景东路站→小马庄站→高楼金站→施园站→环球主题公园站

7号线东延是从朝阳焦化厂继续向东延伸,驶入通州,也服务环球影城。施园站是7号线东延上唯一一座“三线换乘”的车站。除了两条地铁线外,施园站还可换乘城际铁路联络线。

7号线东延工程(焦化厂站-环球影城站)全长16.6公里,其中包括对施园站及周边用地同步实施一体化结构预留,工程总投资153.7亿元,近期融资需求10.8亿元。

2、八通线南延今年融资4.29亿


八通线南延(土桥站—环球影城站)工程全长4.5公里,总投资27.2亿元,今年拟融资4.29亿元,将于2019年12月完工。

八通线南延设环球影城站(换乘7号线)、施园站(换乘7号线)2站,最高运营时速80公里,主要服务于环球影城及通州区沿线居民。

3、6号线西延


苹果园南路站→西黄村站→廖公庄站→田村站→海淀五路居站

6号线是很新的地铁线,是东西向大动脉。随着副中心建设,这条线意义格外重要,将于2018年底开通。

西延工程是要把6号线和1号线在苹果园站连接起来,但由于苹果园枢纽的建设,今年底开通时,6号线西延的苹果园站暂不开通。

4、占地16.27公顷的环球大酒店年内开建

据北京市发改委介绍,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及两家配套酒店项目,均拟于2020年11月竣工。

今年将建占地16.27公顷的环球大酒店(含门前广场),占地9.01公顷的诺金度假酒店。

据介绍,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主题公园、后勤楼、停车楼、城市达到及首寰度假酒店等配套设施。

(二)交通四通八达

1、副中心远离“拥堵-扩路-再拥堵”的怪圈

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设封闭住宅小区。“小街区、密路网”先进理念的落地,将让副中心远离拥堵-扩路-再拥堵的怪圈。

2、渐成半小时交通圈

从公交车站下车,走100米就能进入一座地铁站。出站后100米内就能租上一辆自行车……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规划蓝图已初现端倪。

2020年,100米换乘圈将建成,区域道路密度达到9公里/平方公里,高于目前中心城区值。

这里还将与中心城区和津冀之间形成30分钟交通圈,流线型的城际列车将副中心与唐山、宝坻等地的距离拉近到半小时左右。


3、路网密度赶超中心城

路网密度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区域交通资源发达程度的参数,一平方公里内道路资源越多,交通便捷程度越大。

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路网规划密度达到9公里/平方公里。

4、通燕高速辅路升级改造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动工,京榆旧线升级改造、漷小路一期续建最先开始。

京榆旧线只有2公里,是通燕高速辅路,周边小区林立。通燕高速势必成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道路,车流聚集。作为其辅路,京榆旧线已经出现疲态,堵车频繁。

这个节点通了,将改善通州区与中心城间的公路通行条件。5.9公里的漷小路工程已经完成了七成,它的情况与之类似。

5、广渠路东延建景观大道

交通基础设施新开工项目达到11项,累计长度35公里。其中包括高速公路2项——兴建东六环环球影城立交和京哈高速公路与九德路立交。

城市道路4项——运河东大街、通马路和九棵树西路的改建升级,广渠路东延。

普通公路3项——宋梁路、京唐路和九德路改建。

公共交通体系2项——广渠路快速公交(BRT)和综合客流中心(地铁6号线东小营)建设。

6、推动城际铁路建设

未来4年,交通部门还将加快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建设,推动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市域(郊)铁路等多层次轨道线网建设。

打造一张副中心至周边县市乃至京东地区的轨道交通网,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协调高效融合。

7、增加南北向轨道交通线路

交通部门将完善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其他新城及周边区域的轨道连接,引导城市沿轨道走廊有序发展。

比如结合环球影城等功能区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副中心轨道网规划并推进建设。增加通州南北向轨道交通线路、副中心各组团和功能区内部联系的轨道交通线路。

8、所有大楼地下车库共享

行政办公区的所有大楼,地下车库共享,互联互通。

9、打造地下交通环廊

与管廊同步延伸的,还有类似于中关村西区的地下交通环廊。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廊,将使副中心核心区域的小汽车基本在地下行驶,地面的开阔空间,主要交给行人和自行车,打造惬意的慢行系统。


10、实现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和新城之间的快速通达

在6号线、八通线、7号线东延的基础上,新的副中心地铁线路正在规划,将形成七横三纵的轨道交通线网,实现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和新城之间的快速通达。

11、东六环通州段已着手拓宽改造

全长约13.5公里的东六环通州段,已经着手拓宽改造,局部段落将结合城市副中心建设要求,改为地下隧道,减轻过境交通的干扰。

12、管廊预留了未来30至50年的发展空间

综合管廊预留了未来30至50年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新的市政管线可以随时入廊运行。

(三)绿色遍布街道小区

1、旅游结合城市副中心建设

通州旅游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大运河5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

以探索研究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秩序为重点,统筹全区旅游资源,为打造活力城市注入全新旅游元素。

2、亲水空间15分钟步行可达

大运河流域,40平方公里范围,将形成色彩斑斓的生态文明带,沿北运河、潮白河、温榆河等水系打造的景观带,让亲水空间15分钟步行可达。

3、建设大片森林湿地

在副中心外围,今年实施环城景观游憩环建设,建大片森林湿地。

未来,通过实施凉水河、凤港河、东南郊、马驹桥等湿地和绿道建设,将大片森林湿地联通形成一片。此外,并启动潮白河西岸与河北北三县绿色生态屏障景观带建设。


4、通州有了景观大道

广渠路(东延)、通燕高速这两条进出通州的重要通道将建成景观大道,新建、提升改造绿地面积165公顷。

东六环、京哈、京津、京沪等联系京津冀和进入副中心的重要道路,也将增绿添彩。

5、建设大运河5A级景区

悠久的运河古迹、宝贵的自然景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通州将启动大运河5A级景区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通州大运河旅游品牌”。

6、新建12个公园

通州今年要建设12个公园。包括继续完成去年已启动的8个公园绿地的建设和改造,包括减河公园、西海子公园、碧水公园、西小马公园、梨园城市森林公园、三元村公园、休闲公园、永顺城市公园。

同时新启动4个公园绿地的建设和改造,分别是运河公园城市段、永顺上营公园、永顺镇小潞邑公园、休闲公园二期。


7、道路百分百林荫化

今年在通州域内,加强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首先,完成去年启动的8条道路的绿化建设,包括:新华大街及通胡大街、玉带河大街、北运河西滨河路、朝阳北路、京榆旧线、芙蓉东路、新华南路、内环路。

同时,今年还将启动宋梁路、通顺路、商务中心区路网等3条道路绿化。

通州所有道路都将是林荫路,林荫化100%。

8、四大湿地公园即将开建

投资近10亿,通州四大湿地、公园即将动工,总占地近8000亩,周边十余个村庄受益!

(1)马驹桥镇,围绕东、西田阳村南部地块。北至漷马路、西南至京沪高速、东至七支路。

(2)张家湾镇高营村和坨堤村。

(3)张家湾镇,北起张家湾镇上店村,南至姚新庄村,西至西定福庄村,东至大运河。

(4)主城区内。

可以看出,城市副中心的规划把居民的需求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本次规划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形成了“美丽家园”的概念。未来,这里将是没有城市病、非常宜居的城区。

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与外围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2017年2月通州区五项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约144万人,其中城市副中心约86万人。综合考虑城市副中心现状86万人口规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规划落实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的任务,提出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

重点1

36个美丽家园让生活更便利


家园中心效果图

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约155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北京三环内的面积大小。在这样一片广阔的城区里,如何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居住、就业、交通、医疗、休闲等需求?规划师们颇具心思,设计了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的“多组团”结构。

规划依托水网、绿网、路网,将城市副中心划分成为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根据人口容量和服务需求,因地制宜配置各类设施,在每个街区设置一处家园中心,将部分公共设施适当集中设置、混合布局,就近满足居民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需求,将街区营造成为生活便利、富有活力的美丽家园。

36个家园就是36个街区。每个街区都将设置一处家园中心,将部分公共设施适当集中设置、混合设置。今后,市民中心—组团中心—家园中心—便民服务点构成的公共服务体系,将让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可以到达便民服务点,享受便民商业、小微绿地、儿童游戏、老年看护等公共服务;步行15分钟到达家园中心,就近满足教育、文化、医疗等需求,享有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近期将推进3个家园中心的实施。


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示意图

重点2

蓝绿交织营造滨水环境


碧水污水处理厂效果图


北运河岸线效果图(由北向南看)

蓝绿交织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

规划显示,城市副中心将贯通约163公里连续滨水岸线,将超过1/4面积、约40平方公里滨水空间打造成生态化、人性化的活力地区。同时,建设17处面积10公顷以上的大型公园,重点规划建设面积约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建成大尺度城市森林公园,实现森林入城。

高水平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方案等一批精品力作,建设最具亮点的市民活力中心。加强公共空间管控,构建连续贯通的公共空间,对垃圾桶、候车亭、人行天桥等街道家具进行精细化设计,建设生活方便、尺度宜人、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通州古城、路县故城与张家湾古镇保护,整体提升古城历史文化价值。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重点管控区占城市副中心总面积的比例达到8%以上。


文化传承系统规划图

重点3

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


15米街道空间效果图

路网密度过低,主次干路尺度过宽,封闭管理的小区过多……传统的“宽马路、大路网”导致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不发达,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大量车流与行人、骑车人汇集,不仅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也影响出行体验。

打通“毛细血管”后,城市干道将重点保障交通功能,街区道路重点满足生活出行。新建地区街区尺度控制在150至200米,实现路网密、节点通、快慢有序。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六号线新华大街站效果图

在绿色出行层面,城市副中心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由以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构建不依赖小汽车出行的绿色交通系统,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在此基础上,将打造连续舒适的林荫路步行系统,实现街区道路100%林荫化。不再担心狭窄的车道被占,不必忍受夏天太阳的暴晒,城市副中心对行人和骑车人更友好。

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将在城市副中心推行,实现居住区与重点功能区之间轨道一次换乘即可到达,内部公共交通通勤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重点4

新增18万套住房推动职住平衡


中仓家园中心效果图

“住房”二字牵动千家万户。规划提出,将坚持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住房体系,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职住平衡为导向,城市副中心将新增住房约18万套,适当提高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产权房为主的政策性住房比例,动态调节住房供给,实现住房供需平衡、职住就近平衡。

城市副中心还将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能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回收利用率达到45%。

重点5

推动新老城区深度融合


绿树掩映的街道空间效果图

除了新建区,城市副中心现有的老城区也将不断蜕变。

规划将城市副中心12个民生共享组团划分为更新改造、城乡统筹、创新示范3种类型,制订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保障策略,统筹调配各组团的职住关系和公共服务,促进环境品质提升和资源要素公平合理分配,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推动新老城区空间、功能、社会深度融合。

空间层面,在老城区做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强系统衔接,实现新老城区蓝网、绿网、路网内畅外联、互联互通。为老旧小区增补小微绿地,推进停车位改造和市政设施扩容。

功能层面,强化新建区主导功能建设,推动老城区产业升级,为老城区复兴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吸引本地居民就业回归,提供更平等的公共服务,更宜人的生态环境。

社会层面,构建均衡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同管理、同服务,实现由地缘相近到人缘相亲,创造城市副中心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