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政府 2021 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报告

日期:2022-01-10    来源:区委考评办

分享:
字号:        

一、总体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起步、开启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勇挑重担,推动通州经济社会发生深刻而长远的变化,扎实推进通州区41项241条绩效任务的全面落实,开启了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新篇章。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高质量发展

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控规落实、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支点、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等方面迈出新气象、取得新成效。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92亿元,同比增长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按照“三最一突出”标准、汇集多方力量精心编制的城市副中心控规,史无前例地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发布,形成引领副中心发展的立体坐标系。2021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聚焦态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为持续推进副中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高标准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等系列支撑成果,形成系统、科学的“任务表”“项目库”和“施工图”。成立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形成高位统筹、市区联动和“副中心事副中心办”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活力持续激发。截至2021年12月底,新设企业21411户,全市排名第4。

(二)高效率落实

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重大工程规模推进。按照“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的要求,持续推进副中心重大工程建设,实施重点项目161项,完成2021年度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涉及通州区政府的万盛南街、环球主题公园一期、潞河中学北街环境提升等10项重大工程项目,预计全年投资超1000亿元。行政办公区一期竣工投入使用。运河商务区累计建成规模412万平方米。环球主题公园一期盛大开园,成为首都文旅新名片。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迎客,三大建筑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等标志性工程全速推进。广渠路东延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行,武窑桥等一批跨河桥梁建成使用。

疏解承接双向发力,功能转移初见成效。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拆除违法建设和淘汰落后产能。累计拆除违建348.69万平方米,腾退土地416公顷,均居全市第一。完成全部工业大院清理整治,疏解8家一般制造业企业。有序承接中心城转移功能,第一批市级机关入驻。三峡集团等一批央、市属企事业单位实现搬迁落户,财富管理等符合副中心定位的业态加快向副中心转移聚集。

优质要素加速集聚,经济活力持续增强。总部经济特色凸显,一批世界500强外资项目、大型国企及民企总部实现落户。2家银行成为独立法人行或一二级分行,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落户发展,持牌交易所达到2家。科技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04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望突破460亿元以上,年增20%以上,北京市级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达61家,年增56%。存量与增量同步升级,上市企业达到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21家,50家企业获得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其中4家获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亲商安商氛围浓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成立通州区产业发展促进委员会,建立招商项目“一口进一口出”全流程服务体系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实施副中心“通八条”系列产业支持政策。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政务服务全面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办理,企业开办、财产登记等实现1日办结。率先建立包容审慎监管体系,建立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政策通”。事中、事后监管等一揽子服务措施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副中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市考评位列第三,其中问题导向指标、企业满意度排名第一。

城乡统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成果初显。9个特色小镇完成规划编制。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获评“全国清洁村庄行动先进县”,累计启动实施115个美丽乡村创建任务,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以国际种业科技园为带动,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果村芹菜、柏庄生菜、孔庄食用菌、沙古堆大樱桃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低收入农户、低收入村全面“脱低”。

城市更新纵深开展,新老城区加快融合。紧盯老城短板和群众所需,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累计实施50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16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启动老城7个片区棚户区改造。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实现全覆盖,首个社区级家园中心投入使用。实施老厂房更新改造,建成北京未来设计园等项目,昔日老城不断焕发新活力。

综合整治纵深推进。深入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群租房保持动态清零,49条背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实施“公厕革命”、架空线入地等工程。“点亮”城市夜景,建设完工大运河景观带等一批景观照明工程。荣获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示范区称号,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区。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出行环境有效改善,形成4条“绿波带”道路,城区平均车速提升15.6%。建成南水北调通州水厂等一批供水设施,集中供水能力达到53.5万立方米/日。启动一批变电站工程,供电保障能力提升30%以上。完成河东5号调峰热源厂建设,能源供应能力大幅上升。

智慧城市加快建设。初步实现全区5G网络室外连续覆盖。启动“城市大脑”建设,三维感知“立体城市”网络系统基本建成,全域地下管网实现可视化管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平台获评“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雪亮工程”建设应用被评为全国示范。聚焦张家湾设计小镇、文化旅游区、大运河等重点区域,启动实施“地厚云图-工程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应用”、“区块链可信平台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再生水管网安全预警及可视化应用”等5个应用场景项目,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数字场景已完成平台开发并上线试运行,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5G应用、区块链等技术在城市副中心场景中应用。

污染防治实现历史性突破。坚持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并重,不断深化“一微克”行动。制定全市最严的扬尘治理“双十条”量化标准,率先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严格区域交通限行政策,实施烟花爆竹禁限放,率先实现区域“无煤化”目标。空气质量创历史最好成绩,PM2.5累计浓度从80微克/立方米降至36微克/立方米。净土持久战深入推进。

新冠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入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医疗保障、隔离点管理、进京通道查控、物资保障等各项重点任务。开展核酸检测615万人次,疫苗接种386.7万剂次。全区疫情始终平稳可控。

政治站位不断提高。始终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高标准完成国庆70周年、建党100周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等重大服务保障工作。忠诚履行“站岗放哨”使命,市级机关政务环境安全有序。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完成中央、市委巡视整改工作。

(三)高效能管理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提高政府依法履职能力,完善行政权责清单,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加强重大合同协议监督管理,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跨部门、跨层级执法协作联动机制。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打造行政复议副中心样板。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强化区级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指导中心建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向基层延伸,培育壮大“两公”律师队伍,切实提升部门、街道乡镇依法行政能力和国企依法经营水平。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不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持续强化审计监督,积极推进预算绩效试点改革。2021年,通州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152.1亿元,完成全年收入任务的97.2%,差异率少于3%。创新实施人大、政协列席政府常务会等日常监督制度,认真抓好各类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全国首个智能型政务服务中心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使用,“两区”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启动运营。2021年通州区共有区级依申请事项1939项,实现委托受理事项1580项,委托受理率达81%,进驻区级综合性政务服务中心事项1685项,实现授权审批事项1447项,授权审批率达86%。通州区共有区级涉企事项1372项,进驻区级综合性政务服务中心事项1344项,“涉企事项集中进驻”率达98%。通州区“全程网办”率达到80%以上,并依托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通州区统一审批平台,推进更多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2021年通州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512个,其中433个事项已实现“全程网办”,占比84.5%。全面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建立接诉即办督导员派驻机制,扎实推动“每月一题”32个高频难点民生问题解决。深入推进“接诉即办”和“未诉先办”,加快提升城乡综合治理能力。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在回顾年度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城市副中心还面临很多挑战,政府工作还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基础还较为薄弱,功能性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亟需提升,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经济总量距离副中心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综合配套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市政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资源、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和中心城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民生诉求集中的小区配套、物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还需加快研究解决,城市韧性还需进一步增强,安全底线还需要进一步筑牢。三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要加快确立,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镇村配套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乡镇地区大规模疏解后的接续发展亟待破题,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四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卡脖子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向改革要活力、要红利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扎实做好2022年的各项工作,对实现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必须锚定2022年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拼搏奋进,全力开新局、谋新篇。并突出抓好十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狠抓重大工程建设,全力展现副中心发展新形象。二是狠抓招商体制机制完善,加快项目引进落地。三是狠抓“五子”联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狠抓新老共荣、城乡统筹,推动均衡发展、共同富裕。五是狠抓民生服务提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六是狠抓综合整治提升,不断提高城乡治理能力。七是狠抓污染防治攻坚,全力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八是狠抓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九是狠抓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协同发展。十是狠抓作风建设,持续提升政府效能。

附件下载:2021年度日常履职考核事项完成情况自查表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