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在通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日期:2013-05-09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字号:        

关于通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12月26日在通州区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崔松光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通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交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请予审议。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后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集中释放的一年,更是经受考验、拼搏奋进的一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抢抓机遇,着眼于现代化国际新城定位,大力度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大力度促进产业发展,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了新城建设的有序推进和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年度计划目标圆满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

(一)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趋于协调

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持续的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从紧的信贷政策环境,区委区政府快速行动,完善机制,密集调度,高强度、快节奏开展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420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06亿元,同比增长15.5%。

经济结构继续向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国际新城定位的方向调整。加快产业融合,突出发展高端产业,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3%、17.2%、14.8%,三次产业比例为4.2∶49.1∶46.7。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逐步下降,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1~11月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5.5%。消费结构逐步升级,食品类消费比重逐步下降,服务类消费比重逐步上升,1~11月,城镇居民教育文化类支出同比增长14.5%。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预计完成税收总额125亿元,同比增长2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8亿元,净增6.4亿元,同比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060元和14170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3%。把加强资源能源节约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来抓,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规定任务。

(二)推动新城发展的机制框架初步确立,新城开发建设形势更加强劲

政策聚焦和资金倾斜同时,推动新城快速发展的机制框架初步确立。规划上,实现了新城规划全覆盖;市级保障上,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四位副市长组成的通州新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协调更加有力快捷;政策保障上,专门支持通州的《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出台,对新城建设作出总体部署。区级实施层面上,成立文化旅游区管委会、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管委会、新奥通城公司等机构,形成市级鼎力支持、区级落实有力的快速推进新城开发建设的良好局面。

规划深化与开发建设并举,核心区建设实现阶段性目标。新城核心区启动区街区控规编制完成,与美国佩罗集团合作,高标准完成核心区重点街区概念性方案设计,与瑞典ENVAC(恩华特)公司合作完成垃圾真空回收系统初步规划。土地一级开发加快推进,五河交汇处累计7宗地块完成上市交易,其他地块的搬迁扫尾工作正在全力推进,齐天乐园、北大街、上营片区、新华大街北沿线一批地块基本具备上市条件。涉及核心区的11个安置房项目加快建设,京贸家园、海阔名园项目完工。富华、华业集团重点组团项目即将全面开工。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实施,东关大道、北环环隧等工程全面推进,地铁M6线二期北关站、新华大街站等4个站点实现进场施工。

征地搬迁与项目引进并行,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全面加快。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期搬迁全面启动,国家时尚创意中心、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世贸艺术中心三个项目先后签约并加快设计。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取得街区控规正式批复,完成了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方案的国际征集,确定了概念性规划方案,58个地块全部取得一级开发立项批复,非住宅拆迁全部结束,定向安置房交付使用,住宅拆迁基本完成,央视文化创意产业园、韩国SK集团等项目深入洽谈。文化旅游区邀请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机构组成联合体,开展概念性规划、街区控规优化和产业策划方案“三位一体”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土地一级开发实施方案制定完成,42个地块全部取得一级开发立项批复,派格5D秀、新乐城等项目加快设计。国际医疗服务区与美国HDR公司合作高标准完成概念性规划设计,与印尼力宝集团就重点项目建设、投融资等事宜开展合作。国际组织聚集区完成初步选址。

(三)产业集聚全面加快,高端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以园区、功能区为依托,产业进一步集聚。园区发展主力军作用更加突出,九个园区预计完成税收36亿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区税收增幅6.6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加速集聚,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达79家。电子商务聚集区建设初见成效,商务园新引进电子商务企业20余家。金融业加速发展,国信证券、杭州银行等落户通州,全区各类金融机构达20余家;1~11月,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17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3家,捷宸阳光太阳能光伏中心被认定为首批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百纳威尔、甘李药业和天宇朗通3家企业入选中关村专利试点。

以项目梯次推进机制为抓手,项目引进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全球招商、链式招商、服务招商,1~11月,全区共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9个,世界侨商产业园及总部基地、中关村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一批大项目签约。项目梯次推进的态势良好,园区16个地块完成上市交易;北汽动力总成、苏宁集团华北总部、新加坡宝德等一批项目竣工;摩比斯三期、利星行奔驰等项目主体完工;商务园示范区、金融街园中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优化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建立行政审批联席会制度,成立区行政服务中心,出台《绿卡企业服务管理办法》,推行企业“绿卡”服务制度,为首批31家重点企业发放了绿卡,使入区企业得到更加便捷、优质服务。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路网、市政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中关村通州产业园政策区面积由14.5平方公里扩大到34平方公里,于家务聚富苑升级为区级开发区。

(四)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管理不断加强

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项目管理机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安排的66项重点工程,基本实现全面开工。道路工程方面,内环路改造、潞苑南大街竣工通车,梨园路、临河里路等城市微循环道路工程完工,通香路二期具备通车条件;宋郎路北延、朝阳北路东延等工程加快推进;玉桥西路拓宽改造、东六环西侧路北延、玉带河大街东段开工建设。市政设施方面,三河热电联供项目106公里输热管线全线贯通,实现向新城供热;竹木厂燃气锅炉房开工建设;完成新三中天然气管网建设,张采路北段、玉带河东延等8条总长55公里天然气管网建设进展顺利;城区水厂应急改造工程完工,新增日供水能力2万立方米;河东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开工建设。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加强城市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数字通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完成,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交通服务保障体系日臻完善,西集综合检查站完工,增设城区非现场执法设备186处。集中开展了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非法经营的大清理、大整治,先后开展了三个“百日整治”行动。稳步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完成150个行政村垃圾分类任务,环卫作业专业化水平在郊区县名列前茅。创卫工作圆满完成,获国家卫生区称号。深入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完成1个环境优美乡镇、17个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和“一镇一街”示范工程建设,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三高”企业退出和节能技术改造,全年能耗总量预计控制在306万吨标准煤以内,污染物排放及空气质量完成北京市规定的指标。

(五)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城乡一体化取得新突破

农村经济较快发展。11个乡镇预计完成税收95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76%,其中,台湖、马驹桥、梨园、永顺突破10亿元。园区农业发展态势良好,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获得科技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一城多园”首家授牌,20余家国内外知名大型籽种企业入驻。观光休闲农业加速发展,北运河、潮白河沿线民俗旅游、特色观光休闲园区达150余个,“通州大樱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设施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6.1万亩,白灵菇、金针菇等工厂化生产规模和水平位于全市之首。

农村城市化进一步加快。4个市级重点村城市化工程采取“先建后拆”的模式,实现了模式创新和快速推进,安置楼建设进度走在全市前列,住宅搬迁全部完成,整建制转居安置工作全面启动,重点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台湖、于家务等乡镇中心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台湖生态镇二期A地块,于家务中心区A、C地块,县中心区西区A地块实现上市交易。道路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台湖镇中心区路网3条道路竣工通车,于家务乡中心区路网完工,台湖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

新农村建设向质量提升迈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完成街坊路硬化80万平方米,新改建节能路灯2.6万盏,新建雨洪利用工程2处。加大管护力度,制定出台了《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安排461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9项基础设施管护。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累计完成463个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96.9%。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31家,在全市率先开展合作社资金互助服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流转面积累计达28万余亩。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推进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

(六)社会发展步伐加快,民生建设亮点突出

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公共财政支出力度加大,财政用于交通、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的支出分别增长48.3%、19.6%、218.2%。教育软硬件同步提升,通州新三中、觅子店学校落成投入使用,西集中学、东关小学、芙蓉小学、宋庄中心小学加快建设,北京实验二小落户通州;研究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接管了大方居、七零九零、运河湾3个小区幼儿园,校舍抗震加固工程进展顺利;评选认定了新一届区级骨干教师,研究制定了《通州区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奖励及管理暂行办法》。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区中医医院与东直门医院实现合作,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建设完成,牛堡屯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开工,高标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文化体育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区文化中心、重点镇文体活动中心等工程顺利推进,组织实施9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社区获得“北京市创新型科普社区”称号。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预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低于控制指标1个百分点;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约7000人。城镇五险扩面征缴再创新高,各项社保基金累计收缴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工作扎实推进,城镇低保标准由430元调至5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20元调至350元。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全面落实,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1.7万余套。

社会和谐稳定。保持打击犯罪的高压态势,稳步提升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加强科技创安,图像视频巡控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圆满完成建党90周年各项服务保障任务。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火灾隐患“亮剑”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火灾隐患信息研判中心、消防指挥中心投入使用,消防救援能力明显提高。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开展“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试点建设;完成71个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打造精品示范社区20个、市级和谐示范街道3个、市级和谐社区42个,玉桥南里南社区被评为北京市十大魅力社区;认定第二批“枢纽型”社会组织5家;出台通州区完善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的意见,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区食品、药品安全总体良好,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97.5%和99.3%。加强信访矛盾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了“六五”普法。加强物价监测,食盐市场波动得到有效处置。

同时,妇女儿童、广播电视、双拥、档案、史志、气象、保密、民族、宗教、侨务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们承受住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快节奏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同时,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和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培育还需要下大力气。二是与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要求相比,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城市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中还面临征地搬迁难、融资难、人才缺乏等诸多挑战和制约。四是节能降耗压力较大。这些都需要我们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2012年发展环境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2年是现代化国际新城全面建设之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并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召开,正确认清形势,安排好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于引导、凝聚和形成全区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012年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

总体看,2012年宏观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是主流,发展是主流,全国、全市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全区处于加快发展、向好发展的黄金期没有改变。

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仍然复杂。从国际看,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欧洲主权债务、美国财政赤字等问题持续发酵,新兴经济体通胀预期提升,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从国内看,全国经济总体增速放缓,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虽然进行了结构性微调,但基本取向没有变,短期内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持续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对我区经济发展和融资建设都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聚焦通州的力度持续加大。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通州仍是发展和聚焦的重点,特别是“首都科学发展示范区”、“首都新区、历史名镇、北方水城”的定位,将新城发展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城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新城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主要任务和支持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规模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的领导、协调和支持力度,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政策。

新城建设发展进入全新阶段。随着新城建设的深入推进,各重大项目从前期手续办理向全面开工转变,建设进程加快;随着土地一级开发进程加快和地块陆续上市,各类优质资源从关注通州向落地集聚转变,高端产业蓄势待发;随着新城建设行动计划的出台,市级层面也从资金倾斜向全面支持转变,政策优势正在形成。抓住这一黄金发展期,加快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和一致行动。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和区第五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新规律、新需求,解放思想,注重实效,争创一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为重点,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以城市化、城镇化加速为手段,以环境宜居和民生改善为目标,全面落实新城建设行动计划,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全面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统筹兼顾、规划衔接、积极稳妥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新城发展定位、发展阶段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2012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左右;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完成市里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三、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在2012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中,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坚持把握并落实好当前的历史性机遇,坚持巩固和发展好当前的好形势,注重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重点区域开发与通州区全面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不仅仅是“一核五区”的开发建设,而是通州区的全面发展,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围绕新城建设找定位、抓载体、献良策、出实招,更加注重机制的创新,更加注重工作实效;二是处理好产业存量发展与增量集聚的关系,更加注重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项目的签约落地和产业链条的培育;三是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并重,更加注重城市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四是处理好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投资的激活和引进;五是处理好社会事业与民生诉求的关系,更加注重民生改善。

(一)全面落实新城建设行动计划,实现新城建设新突破

全面落实新城建设行动计划。一是强化督查考核,推动将新城建设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纳入市级考核体系。二是强化八项重点任务落实。各有关单位要针对新城建设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和有关任务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并重点与市级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对接。三是强化四项投资政策落地。根据新城开发建设需要,安排好重点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时序,确保市级支持资金和政策利用最大化。

全面加快重点区域土地一级开发上市和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新城核心区已开发成熟地块要实现全部上市,推动富华、华业等重点组团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二是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要完成一期土地一级开发和上市,启动二期开发,力争开工建设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国家时尚创意中心、世贸艺术中心,举办好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三是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要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一批地块上市,力争智谷领地、韩国SK等项目落地。四是文化旅游区要启动土地一级开发,实现向新乐城、派格5D秀等项目供地。五是国际医疗服务区要进一步深化与已签约的印尼力宝集团的合作,启动土地一级开发,实现部分地块上市。

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宋郎路北延、赵登禹大街、玉带河大街东段、通燕高速出入口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快东关大道、北环环隧、潞苑北大街二期、东六环西侧路北延、张采路北延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朝阳北路东延三期、永顺南路、滨河西路、新华东路等工程,启动杨庄路等微循环改造。二是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三河热电联供项目供热范围,完成竹木厂调峰燃气锅炉房后续替代任务,续建河东再生水厂工程,启动核心区220千伏变电站、垃圾真空回收系统、分布式能源中心等市政工程,加快推进商务园和运河东大街消防站建设。

(二)强化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新转变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加快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配套措施,建立和完善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打造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二是着力“三主四新”的产业定位,加快高端产业发展。以宋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突出原创艺术和艺术品展示交易,力争成为“首都文化创新示范区”;以商务园为依托,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建设北京市电子商务聚集区;以北汽动力总成、苏宁集团华北总部、新加坡宝德等一批项目为带动,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加快京杭广场、北京ONE、通州宾馆改扩建等城市综合体和商业酒店项目建设,促进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三是适度发展资源约束型产业,严格限制劣势产业,加强存量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业。

聚集高端资源,狠抓项目引进和落地。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投资促进政策,研究和建立产业项目引进和效能评价机制,实现项目与规划、土地等的有效衔接;借助新城建设的大好形势,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开展重点招商,按照“一企一策”原则,重点吸引国际国内超大型、经营型的上市企业、产业龙头在我区聚集。二是进一步强化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落地、落地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竣工、竣工项目促见效的项目梯次推进机制。按照“一核五区”土地上市时序,对投资意向明确的重点企业,密切跟进,深入洽谈,力争使每个地块都有若干项目对接。促进央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北油田北京产业园、苏宁集团物流三期和结算中心、北汽奔驰、中国五矿集团等在谈项目签约,实现中国动向集团、华润二期、商务园五星级酒店、北京金融理财中心、中国仿真城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四环医药、阳光保险、婷美集团、IDC产业园、中关村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京开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度,巩固大项目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围绕企业服务,狠抓软硬环境建设。一是全力推进园区开发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启动商务园二期开发,加快金桥基地、开发区东区扩区,提升产业用地供地速度和规模;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力。二是完善产业政策,优化政策环境。抓住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做好政策对接,研究出台配套措施,加速引进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端领军人才;加强企业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和北京市相关产业配套资金落地。

(三)以镇村建设为重点,形成城乡统筹新局面

全面推进镇村建设,加速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一是加强小城镇开发建设,加快台湖、西集、永乐店、于家务等乡镇中心区开发建设进度,完成西集政府路建设,开工建设永德路。二是加快新城规划范围内、重点小城镇和开发区周边村庄的城镇化改造步伐。三是继续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一批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重点地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交通服务等发展水平。

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高端、高效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园区农业,加快建设以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创意农业示范园为代表的八大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成国际种业科技园500亩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快食用菌科技园建设,办好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二是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继续推进北运河、潮白河休闲观光产业带建设,突出特色和功能多样,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产业带和农业休闲度假村。三是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新发展设施农业6000亩。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对东升方圆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组建大樱桃、食用菌等跨区域产销联合社。

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环境建设水平。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通惠河、五河交汇处水系景观建设,启动萧太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甘棠橡胶坝改造工程;完成1个环境优美乡镇、10个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启动实施“一镇一园”建设工程。二是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城市架空线治理,实施北苑和北关高架桥、玉带河大桥夜景照明改造;规范户外广告牌匾标识,加大打击非法小广告、非法营运、私搭乱建等城市顽疾的力度;加强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启动餐厨污物集中处理站建设。三是加强节能减排。推进建筑节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推进“三高”企业退出,促进东方化工厂搬迁,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

(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改革发展新活力

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政府效能为重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一是进一步加强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按照“统一受理、抄报相关、限时办理、集中回复”的模式,简化办理事项,更大程度地发挥中心“一站式”服务的作用。二是深入落实《绿卡企业服务管理办法》,做好绿卡企业的认定,积极主动为绿卡企业提供高效快捷服务。三是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行政审批联席会的作用,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各行政单位之间、各审批环节之间的跨部门协调和协同推进,加快审批速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尽可能为社会提供全面的在线行政许可事项的一次性告知服务;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制度。

以经济领域改革为重点,完善促进发展的新机制。一是加强融资模式创新。以落实新城建设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快通州新城建设专项资金的设立;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模式,采取BT、BOT等多种模式,引入社会投资参与新城开发建设。二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规范、高效、快捷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工程建设监管和项目稽查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三是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继续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新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四是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预算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五是大力推动我区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六是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强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村级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以社会建设和城市管理体制创新为重点,推进社会领域各项改革。一是深入落实《关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管理,采取多样化、信息化的综合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新突破。二是加强交通秩序管理,提升交通服务保障水平。三是加强人口服务和管理,有效调控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四是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推进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建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基金,打造“七型”农村社区,提升农村社区化管理水平。五是促进社会组织蓬勃发展,认定第三批“枢纽型”社会组织5家。

(五)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新模式

努力扩大就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劳动就业工作。加大岗位开发力度,鼓励企业招用本区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倡导城乡劳动力实现绿色就业;深化零就业家庭和纯农就业家庭的就业帮扶,实现动态清零。二是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范围,加强劳动关系调处工作,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三是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确保五险基金征缴率达到98%以上。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启动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区养老院前期工作,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逐步缩小农村低保与城市低保的差距,农村低保标准争取达到城市低保的80%。四是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市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推动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为主的政府服务转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推进教育上规模上水平,加强与人民大学、协和医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对接,促成早日签约,完成芙蓉小学、北京实验二小通州分校建设,开工建设杨庄小学,推进贡院小学、东关小学、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推进永乐店中学改建、张家湾镇中心小学扩建、运河中学高中部、北京五中通州校区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推进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二是加快医疗卫生软硬件建设,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规定任务,启动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新华医院、中医医院二期、妇产医院、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中心等工程建设,完成牛堡屯卫生院改扩建主体工程建设、第四区域医疗中心选址及前期工作。三是推进文化体育科技事业发展,完成区文化中心建设,做好梨园体育中心、新城博物馆前期工作,加强对文物和古迹的保护,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文体设施建设与管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举办通州区第4届全民运动会,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维护安全稳定。落实安全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管,强化综合交通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以“平安通州”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加强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加快人武部指挥所等工程建设。

同时,继续做好妇女儿童、人口计生、广播电视、防灾减灾、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发展工作。

(六)抓好统筹协调和运行调度,保障计划顺利实施

抓好要素保障,突破瓶颈制约。做好资金平衡调度,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加快土地上市,尽快回笼资金;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与合作,争取给予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支持。把握土地储备开发时序,健全搬迁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加快在施储备项目的实施进度。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提高发展效率。坚持经济运行动态监测、重点工程调度、征地搬迁专项协调等体制机制长效化,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积极把握形势变化,密切关注宏观调控和国内外形势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真落实国家、北京市各项决策部署,灵活高效地开展工作。

加强目标责任分解,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围绕计划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照进度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加强督查考核,将目标任务的落实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督促责任单位、责任人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计划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区域发展建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和繁重。全区上下要解放思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实现通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