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6日在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四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日期:2012-04-10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字号:        

2010年12月16日在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

四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中共通州区委书记  王云峰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区委四届十次全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总结“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10年工作,研究部署2011年及今后五年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勇创一流,在新起点上实现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新跨越。

现在,我受区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一、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区委四届九次全会以来,常委会先后召开29次会议,紧紧把握市委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大势,坚持总揽全局、把握方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对全区重大事项作出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为统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人民幸福作为第一追求、把党建作为第一保障,高起点、高标准、大气魄、大力度推进新城建设,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和谋划了“十二五”发展规划。

1.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实现新提升。市委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以来,常委会迅速引领全区上下将思想统一到这一宏伟目标上来,形成了大干快进的意识和气势,主动想事、埋头做事、千方百计干成事成为主流。实践中,大家的眼界更加宽阔,思路更加清晰,办法更多,凝心聚力建新城氛围更加浓厚,新城建设开局良好。

2.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取得新突破。常委会坚持以新城核心区建设为龙头,聚全区之力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新城核心区开发建设开局良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高标准编制完成新城核心区规划并深化了相关专项规划;成功举办现代化国际新城发展论坛等专题研讨会,明确了“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的发展定位,新城发展方向更加清晰;成功举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项目发布会系列推介活动,通州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大力推进新城核心区拆迁,顺利实施惠民搬迁、和谐搬迁、阳光搬迁,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首批4宗土地成功上市,建设项目破土动工,各类资源汇聚通州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新城建设蓄势待发。重点功能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商务园、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两站一街)、北苑商务区建设加快推进,主题休闲旅游度假区前期工作积极开展。大规模推进土地一级开发,完成土地储备开发投资138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快速推进。朝阳北路东延二期等工程顺利完工,徐尹路等工程积极推进,新城交通体系更加完善。三河热电联供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承载力不断增强。国家卫生区创建通过验收,大运河森林公园在全市率先开园,新城绿色、生态、低碳、人文理念初步显现。 

3.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常委会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重要战略任务,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亿元,同比增长12.9%;税收总额实现104亿元,增长24.9%;一般预算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2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同比增长16.1%。项目引进建设的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北京国际航空城等一批投资十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正式签约,乔治费歇尔等一批项目竣工,北汽动力总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金融、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乡镇经济发展迅速,园区经济主战场作用更加明显。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进,预计实现税收27.6亿元,同比增长22.6%,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经济贡献率不断增加。

4.城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常委会坚持城乡统筹,有序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顺利签约,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加速向农村延伸。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加快推进。“五项基础设施”和“十二项全覆盖”工程全部完成,“三起来”工程进展顺利。城乡道路、水利、通信等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镇村建设有序开展。城乡结合部市级重点挂账整治村工作顺利,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快速发展,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果,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5.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常委会坚持民生优先,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扎实办好改善民生实事工程。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严格落实市级就业促进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突出抓好特殊群体就业工作,多途径增加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476元和12497元,同比增长9%和10%,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养老保险等覆盖面、参保率不断提高。全区一级以上医院在全市率先实现新农合医疗信息化管理,实现“出院即报”。社会救助工作稳步开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较快发展。新通幼儿园、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投入使用,新三中等开工建设,校舍安全加固工程进展顺利,新中医院正式运营,教育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文化、体育、科技、旅游等事业进一步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玉桥东小区等项目交付使用,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为民办实事工程进展顺利。社会建设不断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全面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 

6.和谐通州建设取得新成效。常委会坚持把打造“和谐通州”作为重要任务,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六大文明引导行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效果明显。文化设施实现村村全覆盖,读书月活动、运河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区委分别召开第三次区人大、区政协工作会议,积极支持人大和政协履行职能,围绕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和“十二五”规划制定等广泛调研、献计献策。统战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开创新局面。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进展顺利。安定稳定社会局面进一步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落实,社会矛盾化解成效显著。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社会持续和谐稳定。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7.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常委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为推动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为主题,以“三个心系”为载体,在全市率先启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三级联创”活动排名全市前列。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着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召开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北京市通州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开展首届“通州杰出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了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的浓厚氛围。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深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活动成效显著。

8.干部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着眼于服务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需要选干部、配班子,先后11次进行干部调整,任免干部190名,其中提拔58名,全区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推出26个处级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推行区委常委会票决干部制度,13名同志经票决走上正处级领导岗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制度,健全任前公示制度,实行考察对象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和廉政明示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进一步加强。认真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始终把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及相关配套制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1+X”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在全区107家单位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和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实现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满意度的动态监测。 

回顾2010年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四套班子团结协作、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奋力拼搏进取的结果。我们深深体会到:创造、抓住、用好机遇,赢得优势,是现代化国际新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站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大局的高度,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现代化国际新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勇于奉献、敢于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是现代化国际新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此,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解放思想,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新城建设难题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城乡一体化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干部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大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和主要目标 

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大发展已经具备坚实基础。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创意、活力、和谐”通州,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坚持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服务保障筹办奥运、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活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1%、22.7%、22%。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乡统筹力度加大,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环境建设力度加大,生态文明成果突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市委、市政府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以后,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社会各界对通州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通州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发展态势良好。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都奠定了“十二五”时期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通州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十二五”时期,是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大建设见形象的关键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强劲发展的攻坚期,是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走在全市郊区县前列的加速期,是全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的提升期,更是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创先争优、大有作为的考验期。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三个北京”、“四个服务”、“五个之都”和市委对通州工作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为目标,立足服务首都、造福百姓,瞄准世界一流和走在前列,打造通州精神,创造通州速度,树立通州形象,实施“四大战略”,在推进“创意、活力、和谐”通州上迈出坚实步伐,推动通州成为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增光添彩。   

我们必须坚持世界一流和走在前列,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坚持人才强区,坚持做好群众工作,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必须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站在更高起点,坚持更高标准,奋发有为,创先争优,实现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一年一跨越、五年展雏形、十年出形象。 

我们要全面完成新城核心区、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两站一街)、主题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及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任务,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三大跨越”、“三大提升”、“一个深化”的主要目标,即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城市建设管理实现大跨越,城乡一体化实现大跨越,人民生活品质大提升,社会建设水平大提升,生态文明大提升,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 

三、2011年面临的主要形势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通州作为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站在了更高起点,面临着难得机遇,迎来了更大考验。   

我们正处在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一是新城进入大建设期。黄金机遇期为通州新城大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国家正在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城是首都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桥头堡,加快推进新城建设,是首都加强区域合作,在新一轮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迫切需要。首都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的巨大压力,原有的重要功能和新增功能迫切需要由新城来承载,加快推进新城建设是必然的选择。从通州自身看,经过全区上下齐心协力,艰苦奋战,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力度之大、进展之快、影响之广前所未有,为大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书记刘淇在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突出重点,提高标准,整合政策和资金,聚焦通州新城建设,力求取得重大突破,把新城推向了政策聚集、目光聚焦、要素聚合的前沿,政策、资金将进一步向新城倾斜,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将进一步向新城布局,优质资源将进一步向新城聚集,新城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大建设期。 

二是经济进入大提速期。新城大建设必然带来经济的大提速。新城是首都发展新的战略空间,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加快新城产业大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首都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然之路。首都提出要打造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新城“三中心、一基地”的产业发展目标,符合首都未来高端产业的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通州自身看,新城核心区、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两站一街)等城市功能区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为新城承载高端产业进一步拓展了空间;一系列高层次的招商推介活动,极大提升了新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园区发展势头迅猛,重大项目招商形势喜人,各类高端资源汇集通州的态势初步显现,新城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大提速期。

三是民生进入大改善期。经济大提速必然带来民生的大改善。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制定出台了一大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为改善民生奠定了重要基础;首都城乡一体化继续向纵深推进,将继续加大对郊区和“三农”投入,推动城乡结合部地区改造,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强大支撑。从通州自身来看,我们具备了加快改善民生的经济实力。为了让群众切实从发展中得到实惠,投资上百亿元推进了安置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工作,覆盖全区群众居住、医疗、教育各个方面,投入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全区人民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将得到大幅提升,新城将迎来民生的大改善期。

我们正处于负重而上的严峻考验期:

一是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和融资管理将更加严格,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深化,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新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周边省市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集聚优势愈发显现,河北将整合行政区划,围绕北京打造一批百万以上人口的新型城市群,对我们构成了严峻挑战。北部顺义、昌平发展势头迅猛,西部朝阳CBD东扩快马加鞭,南部亦庄大兴合并如虎添翼,各区县都在千方百计吸引生产要素,加快产业聚集,都在千方百计抢占发展先机,多层面的竞争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我们正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左右有强兵的竞争夹缝中,正处于不进则退的紧要关口。

二是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大发展必然要求工作标准的大提升。新城是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城,这就要求我们工作必须体现世界一流标准、世界一流效率、世界一流质量,实现月月有新进展、一年一跨越的目标,在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标准之高、时间之紧前所未有。大发展必然带来工作任务的大增长。当前,拆迁安置、土地开发、项目招商进入了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需要破解的难题数量之多、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能不能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挑起新城建设的千斤重担,对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是稳定形势更加紧迫。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前提和基础。新城大建设必然涉及利益的大调整,特别是拆迁安置等工作,涉及群众数量大,群众期望高,诉求多样,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影响新城建设的顺利推进。新城大建设必然带来社会管理格局的大变化,人流、物流更加频繁,加强社会管理要求更加紧迫。如何在复杂的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 

四、2011年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

2011年工作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努力打造新城建设先行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社会建设模范区、和谐社会首善区、党建工作创新区,在新起点上实现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新跨越,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税收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

1.在提升新城建设品质上实现新跨越,努力打造新城建设先行区

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高强度推进新城核心区建设,加快功能区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新城品质,努力打造新城建设先行区。

高强度推进新城核心区建设。继续深化完善新城功能定位研究。发挥规划有序引导新城建设的作用,加快推进核心区各项规划的深化与编制报审工作,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做精做优单体建筑设计。完成新城核心区及相关区域搬迁扫尾工作,启动南大街棚户区等地区改造,加快全区土地一级开发,拓展发展空间。全面做好拆迁安置房建设,为加快搬迁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启动新城核心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推进核心区土地上市。坚持“在建一批、新开一批、跟进一批”,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出形象。

大力推进功能区开发建设。启动主题休闲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土地一级开发和项目储备。全面推进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两站一街)征地拆迁上市步伐,明确功能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北苑商务区全部地块的上市交易,推动城市综合体项目落地。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高水平推进新城医疗康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吸引一批优质资源入驻医疗康体功能区。不断提升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商务园能级。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新城路网体系建设,继续构筑新城路网主骨架,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道路工程,畅通与机场、中心城以及周边地区交通。完善道路微循环,缓解交通压力。启动北苑公交换乘枢纽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大管网集中供热。实施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及供热计量改革等工作。加快燃气支线管网向小城镇延伸。 

加大城乡环境建设管理力度。全面加强环境纵深治理。着力加大城乡街道牌匾广告、卫生保洁、市容村貌等整治力度。做好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城区要加大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着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秩序和环境。乡镇要开展精品街建设。落实辖区管理责任,注重发挥乡镇、街道在城乡环境整治中的作用。全面提升滨水生态环境。完成森林公园后期建设,推进园林绿地景观建设。启动“一镇一园”、“一镇一街”等乡村绿化建设试点,提高城乡绿化、美化水平。加强主要河道水系治理,加大治污力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行网格化、责任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广泛引导居民参与城市管理。

2.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新跨越,努力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

坚持“提升一产二产、集聚做强三产、加快产业融合、突出发展高端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新城产业高端化、集聚化,不断提升新城产业能级。   

聚焦城市功能区,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集中力量推进城市功能区产业项目建设,突出发展与新城功能相适应的高端服务业。新城核心区、商务园等功能区要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着力引进一批高端企业总部、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组织、高端城市综合体项目。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要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将文化品牌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两站一街)要大力引进总部型企业,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主题休闲旅游度假区要加快高端演艺和大型主题休闲娱乐项目引进。初步形成以商务商贸、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为支撑的高端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把城市功能区打造成新城聚集高端服务业的新载体、城市发展的新亮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龙头。

加快园区建设,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认真做好金桥基地、通州开发区东区、南区、商务园等园区扩区工作。按照“十通一平”的标准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对大项目的承载能力。加快园区土地一级开发,为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加大闲置、低效土地盘活力度,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做强农民就业基地。围绕“一园一特色”的目标,下大气力推进符合园区功能定位、龙头带动效应强的种子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北京国际航空城等一批签约项目落地,着力推进动向集团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北汽动力总成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把园区打造成为新城现代制造业、高端物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

推进机制创新,营造产业发展新环境。建立和完善新城、功能区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新城产业发展扶持鼓励政策,有序引导低端产业退出,加快高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园区、功能区开发建设新模式,积极推动与国内外知名园区和机构的联系合作,提升园区、功能区整体运作水平。建立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确保有关政策和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围绕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加快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完善绿色审批通道长效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更加快速、更加简化、更加协调的行政服务模式。 

3.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跨越,努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以推进产业融合为重点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以城乡结合部为突破口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推进张凤路、觅西路设施农业产业带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万亩蔬菜生产区。加快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继续推进北运河、潮白河观光旅游产业带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示范村。按照精准农业、低碳农业、创意农业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食用菌、大樱桃、观赏鱼等农产品特色品牌。培育壮大东升方圆、金福艺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科技水平、流通水平。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积极筹办国际食用菌大会,推动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

加快推动城市(城镇)化、社区化。加强对旧村改造的统一规范管理,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城规划范围内农村城市化,完成城乡结合部4个重点村安置楼建设和拆迁工作,启动25个重点村建设,推进新型城市社区建设,加快农村产业升级和农转居进程。加快中心城规划范围外农村城镇化,推进镇中心区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宋庄、台湖、张家湾等一批特色小城镇,启动20个村旧村改造和社区化建设,推进产业集中布局和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推动规划保留村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大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覆盖的力度。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确保各项基础设施高效运行。

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全区符合条件的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理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和分配机制,提高集体资产运营效率。扩大“撤村建居”集体资产处置试点工作,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引导,扎实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加快完成基层林业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4.在改善民生质量上实现新跨越,努力打造社会建设模范区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扩大公办幼儿园覆盖率。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继续引进名牌中小学、高等院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完成新三中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名师培养,打造品牌校。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进优质卫生资源,提升高端医疗服务水平。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快潞河医院、新华医院等区域医疗中心和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及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和防控体系建设,增强应急保障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切实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环境,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创建。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建立城乡一体、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和网络村村通工作。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

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新格局。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促进各项社会保障应保尽保。推进公费医疗改革。积极推进政策性住房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鼓励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发展养老服务业和残疾人事业。  

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快“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打造规范化精品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开展“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试点。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科技科普工作,发挥科技在新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继续推进广播电视、人口计生、史志、档案等各项事业发展。   

5.在营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上实现新提升,努力打造和谐社会首善区   

按照构建和谐通州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打造平安通州,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履行人大法制职能,为新城建设提供坚强的民主法治保障。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为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科学发展提供民主政治保障。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优势,围绕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开展调查研究,汇民智、聚民力,建言献策。发挥统战工作的优势,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凝聚力量,推进新城建设。充分发挥非公经济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城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组织要结合各自特点,找准着力点,在新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民和社区居民自治,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权利。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继续抓好普法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提升全民国防教育质量。   

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干部群众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能力和素质。加大现代化国际新城宣传推介力度,全面展示通州精神、通州速度、通州形象。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努力营造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良好氛围。围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树立现代化国际新城新形象”主题,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继续做好“公德之星”和道德模范评选工作,打造体现通州特色的公民道德建设品牌。拓展基层创建工作领域,推进文明风尚建设活动向来通务工人员、“两新”组织等社会群体延伸。

打造平安通州。切实加强安全稳定工作,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深化完善大稳定、大政法、大综治工作格局,形成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稳定工作局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治安防控机制,发挥志愿者在治安防控中的作用,实现社会治安防控精细化、社会化、信息化。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深入研究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有效模式和途径,实现新的突破。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管理,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6.在创先争优上取得新成效,努力打造党建工作创新区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努力打造党建工作创新区。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巩固提高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找准创先争优的着力点,切实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到推动新城建设发展上,落实到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上,落实到民生改善上。各部门、各单位、每名党员都要从职能任务和岗位职责出发,找准创先争优的具体标准,立足本职工作创先争优。扎实做好庆祝建党90周年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在新城建设中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拓宽选人途径,切实把政治坚定、开拓创新、清正廉洁、群众公认、勇于担当、有工作实绩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切实重用那些重打基础、实绩突出的干部,提高使用干部的科学化水平。着力强化班子整体效能,提升各个班子在推进发展中的坚强核心作用。结合乡镇换届,配好配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有序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干部推进新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考核,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新城建设中主力军作用。以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为重点,全面加强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优化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提供服务,加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推动新城建设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信念坚定、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先锋模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的大发展促进新城大发展。要善于发现、培养现有人才,使其脱颖而出。要全力聚才,落实《通州区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暂行办法》,制定《紧缺适用人才导向目录》,加大集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力度,为未来发展提前储备一批人才。要用好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要管好人才,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与考核制度。要服务好人才,让人才有好的发展空间,有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通过廉洁建新城树立通州干部新形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反腐倡廉教育,深化“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品牌建设。借鉴和推广“廉洁奥运”成功经验,着力构建全方位监督网络,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对象和重点环节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对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政治纪律,维护政令畅通。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加强群众工作。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要以更加鲜明的群众观点,增强群众观念。要深入群众,汲取群众智慧,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激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新城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推动者。要以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坚持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实事,要一个一个去解决、一件一件去落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以更加丰富的工作方法,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信访制度。要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坚持走进矛盾、解决问题,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五、2011年的工作要求

通州的发展处于黄金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打造通州精神、创造通州速度、树立通州形象,以通州精神、通州速度、通州形象成就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伟大事业。

1.以通州精神引领新城大发展    

通州精神就是在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大发展中展现出的奋发有为、勇创一流,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此我们要做到:  

奋发有为,勇创一流。机遇前所未有,挑战更是前所未有,新城建设大好开局来之不易,加快发展更需奋发有为,勇创一流,实现新辉煌。面对重任,广大干部要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再接再厉,以战胜困难的激情、加快发展的热情,锐意进取、不辞劳苦,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新城建设中。要始终保持最高的工作标准,树立精品意识,追求最佳,以超前的眼光、先进的理念规划建设新城。要始终保持最优的绩效,按照世界城市的标准,以每个人和每个部门的一流工作,高质、高效推进新城建设发展。

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重任落到我们身上,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才能不辱共产党员之名,不负市委重托和通州百姓期望,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业绩。责任和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勇于担当。要勇于担当重任,服从大局,不讲条件,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要勇于担当风险,遇到风险无私无畏,敢于靠前指挥、带头冲锋,不躲避不退却,敢于承担。要勇于担当责任,面对任务,敢于啃硬骨头、打硬仗,面对失误,不推卸,勇于负责。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更需知难不畏,迎难而上,排难而进,努力攻克新城建设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难关。以我们艰苦的付出、高超的智慧、科学的方法,为新城建设赢得更好的发展条件,汇聚更多的有利要素,推进新城建设大发展。  

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在拼搏奉献中推进,在勇于创新中实现新突破。要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起排除万难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斗志、昂扬奋发的干劲,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要拼、要抢、要争,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成效,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赢得更多、更大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广大干部在拼搏奉献中还要以创新的思维审视区情,以创新的勇气面对困难,以创新的精神大胆实践,善于抓住制约新城发展的关键问题、节点问题,以创新寻对策、找出路、求突破,全力破解新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难题,推进新城更好更快发展。

2.以通州速度推进新城大发展   

通州速度就是以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与走在前列要求相一致高速可持续的发展速度,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实现“一年一跨越、五年展雏形、十年出形象”。为此我们要做到:   

快马加鞭,大干快上。成绩来之不易,发展更须奋进。五年基本建成新城核心区,十年基本建成新城中心区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更是向市委和通州人民立下的军令状,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周边地区都在百舸争流,抢前进位。面对竞争的压力与肩负的责任,我们必须疾起奋进,要有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劲头,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毫不懈怠地抓好每一天、每一项工作。要立说立行,不拖拉不耽搁,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说好的事情,定下的工作,必须抢时间、争速度、比干劲,在规定的时限内提速完成。 

凝心聚力,身先士卒。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是全新伟业,更需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更需广大干部作表率,身先士卒。要同心,共创伟业;要同力,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要同向,瞄准新城建设宏伟目标,努力奋进;要同调,全区党员干部要同一声音,步调一致;要同荣辱,新城建设快慢关系到每一个人,荣则同荣,辱则同辱。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真干、大干、苦干、实干。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更快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是推进新城科学发展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要善于把握大势,把新城发展置于全市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在服务和满足首都发展新需求中加快自身发展。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实现重点突破。要善于统筹,把握好大建设大发展与大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增长速度、新城建设与城乡一体化以及长远与近期、局部与整体、现实与可能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善于调度,统筹区内力量,利用国际国内优质资源,推动新城建设和发展。

3.以通州形象保障新城大发展   

通州形象就是通州广大干部群众在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中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展现出的求真务实、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形象。为此我们要做到:  

求真务实。推进新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求真务实是关键。广大干部必须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言必责实,就是讲真话,实事求是。行必责实,就是真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心无旁骛地抓发展。对拆迁难、产业项目落地难等关键问题要真抓、敢抓、会抓,取得实质性突破。功必责实,就是做到明奖惩,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对因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引发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风清气正。要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坚持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真正做到让综合素质高的人有机会,让干事的人有舞台,让老实人得到尊重和关心,激发干部积极性、凝聚干部队伍力量。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围绕更加快速、更加简化、更加协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通州打造成审批环节更优、办事效率更高、服务质量更好的区域,为投资者和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高效的办事效率、更加风清气正的办事环境。 

廉洁高效。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目标,更需要廉洁高效的干事之风。要加强预防,遏制腐败,把廉洁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地贯穿于工作之中,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措施就跟进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力争做到“零腐败”。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与重要工作“限时办结制”和严格的责任倒追等机制,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要加强对全区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督查,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督查“不抓落实的人”,确保工作高效落实。

同志们,通州的发展正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市委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奋发有为、勇创一流,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