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日期:2008-09-08    来源:通州区政府

分享:
字号:        

  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6亿元、58.4亿元、51.4亿元,三次产业构成为10.347.742。全口径财政收入32.2亿元,增长34.8%;地方财政收入10.3亿元,增长21.7%。
  2004年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重新明确和调整了20个政府职能部门的151项职责。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组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分三批完成181家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及营利性事业单位脱钩、划转及清产核资工作,对19家国有企业进行重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制定6个配套政策;全区99%的村完成土地确权工作,新确权土地面积39万亩;在全市率先推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在10个村进行试点工作。
农  业
  2004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0.9亿元,同比增长5%。粮食总产1.43亿公斤,亩产515.5公斤,落实农业政策,全区免征农业税1263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424万元,直补面积51.9万亩。加强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在马驹桥等6个乡镇建立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1.45万亩。年内小麦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占78%。
  大力发展蔬菜、林果两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了基地菜、出口菜和保护地菜。全区有蔬菜种植村171个,规模面积50亩以上的有205块,通过市安全食用农产品蔬菜生产基地认证单位20家,市区级标准化蔬菜基地17个4.14万亩。实施保护地蔬菜200个日光温室滴灌工程,新建蔬菜保护地3000亩。加大配送中心与市场对接的力度,在马甸、天通苑等地区新开13家绿色农产品专卖店,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建立专卖柜。林果产业引进10多个优新果品,改造老果园1000多亩。开拓林果销售市场,完成位于张家湾镇的华源发苗木花卉市场一期工程。完善果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有机果品基地建设起步,年内有两个果园被列入北京市31个有机果园之列。全区累计建成种植和养殖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12家,其中45家通过市级验收。“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地区”创建工作通过农业部专家组验收。
  养殖业生产突出培育壮大奶牛、观赏鱼、肉羊等优势产业,推进养殖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年内养殖业总产值15.77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3.79亿元,水产品产值1.98亿元。新增观赏鱼养殖水面1350亩,新增小池养殖面积5000平方米。全区各类羊只17.8万只,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舍饲养羊新工艺、新技术,新建西集绵羊人工受精站。引进京裕大红门食品公司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建成奶牛胚胎移植中心。年内有效防治禽流感疫情。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河灌区再生水利用一期工程和凤港河灌区改造工程,完成3.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植树造林470公顷,植树362万株。其中新植林网87.7公里,植树11.2万株;农田林网完善更新86.6公里,植树18.93万株;村镇四旁植树85.2万株;新发展经济林1443亩,28.3万株。
工  业
  2004年区工业完成总产值18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76亿元,实现利润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6%和5.7%。工业园区建设规范发展,对原有138个工业园区和工业大院清理整顿,精简比例96%,保留通州工业开发区、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北京永乐经济开发区、北京西集开发区、北京  县金三角开发区5个工业园区。全年引进千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77个,其中北京卷烟厂等亿元以上项目21个,北京起重机总厂、新光凯乐汽车冷型件、纳尔漆业、北京人民电气等重点项目动工建设。大力开发新产品,北京沃泰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收敛式信令网集中监测系统WTF—CSSV3.0、北京创导工业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堇青石—莫来石质耐火窑具等产品获得“国家重点产品”证书。顺开房地产有限公司、通州宋庄铸造厂等30家企业入围北京市乡镇企业百强。建筑业开复工面积5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开展争优创先活动,申报市级优质工程5项、结构长城杯7项。
商业 对外经贸
  200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亿元,同比增长12%,集市贸易成交额21亿元,同比增长26.9%。区域内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十大商业设施全部建成,其中2.3万平方米的易初莲花超市和1.3万平方米的鑫隆百货批发城开业。车站路餐饮文化街年底开街,引进有特色有实力的餐饮企业进街开店。建立健全农村医药网络,完成150个农村医药网点建设,实现镇镇有药店、大村有药点。继续推进“早餐工程”,建立早餐网点50个,其中早餐车40辆,早餐亭10个。加快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建立社区便民店20个、便民菜店10家。
规范盐业、肉类市场、美容美发及洗浴经营场所秩序。
  年内全区新批三资企业70家,其中合资企业24家,外商独资企业43家,合作企业3家;投资总额2.8亿美元,同比增长43%;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全区各类企业出口创汇2.3亿美元,同比增长35%,主要产品涉及服装、纺织、机电、家具和化工等;北京通美晶体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菲美得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市恒聚油化学剂有限公司、宝佳制衣(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美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
城乡建设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通州区定位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东部发展带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年内推进北京新城区基本框架建设,完成通州中心城的总体规划修编和主要功能区控制规划的编制,完成北运河城市段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城乡基础设施完成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中仓餐饮文化街综合改造、永顺西街道路改造等工程竣工。采林路改建和武兴路大修等工程完工。完成纪各庄桥、新河大桥等一批危桥的维修改造。京津公路排水和京榆旧路上水工程完工。实施百村万米明改暗排水工程。建成永顺110千伏变电站。完成朝阳北路5.2万平方米的绿化美化工程。运河西大街综合整治、北运河河道治理、北苑高架桥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
  房地产业开复工面积3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7%。销售面积1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0%。世纪星城、格瑞雅居等一批档次高、配套完善的小区建设顺利。
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 体育
  全年组织实施北京市星火计划项目9项,实施国家级、市级“火炬计划”8项;列入2004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年内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8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1亿元,上缴税金1.48亿元。年内认定技术合同14份,合同成交额1107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101.02万元。开展科普型社区建设工作,建设“金桥工程”产业化科普示范基地。围绕劳动力平等就业转移工作,开展农民培训106期,培训11304人,其中712人取得“绿色证书”。通州区被评定为“国家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转移试点单位”。创建国家级科技进步示范区,通过国家科技部的考核。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年内组织培训干部423人次,开展中小学教师的专科、本科、研究生主要课程班培训教师857人,在全区中小学开展青年教师“春华杯”和中年以上教师“秋实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85%;小学、初中入学率、普及率和巩固率达到100%;特殊教育普及率达到97%;高中阶段教育率保持在95%以上,普通高中的录取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50.2%。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撤并10所农村中小学,潞州中学教学宿舍楼和永乐店中学宿舍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教师培训中心大楼及马驹桥中学建设主体工程完工。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成人教育突出农民转移和岗位培训,初步建成3个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标的的远程教育网站,乡镇成人学校注册学员达37624人次,农村技术等资格证书达7741人次,岗位证书培训9399人次。通州区张家湾成人学校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级星火学校称号。
  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实施文化产业培育计划、文化品牌打造计划、文化生活多彩计划。举办第十四届农民艺术节系列活动,各乡镇相继推出秧歌、花会、歌舞、展览、卡拉0K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300余场。成功举办首届运河文化广场庙会,接待游客约14万人次。“首届大运河文化杯通州区书画大赛”等各类艺术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五月的鲜花”歌咏活动在各乡镇、各街道、各行业广泛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放映电影5011场,吸引观众170万人次。文化活动设施不断完善,全区各乡镇、街道均建有图书室、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和群众活动场所。年内新发展188个市级达标文化室。送图书下乡活动赠送“三农”读物1.1万册。
  发展民间民俗文化,  县镇的运河龙灯被北京市文化局列入北京市第一批10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之一。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
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中心。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加财政补贴标准和报销项目,全区常住农业人口参保率达到86%。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年内市区级赛事38项。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5万人。加快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为各乡镇配建健身器材100套,新建篮球场、羽毛球场30个。本区参加北京市田径锦标赛获得3枚金牌、6枚银牌、7枚铜牌。区体育局获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改善。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7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14.2%。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保险基金收缴近3.9亿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并在10个村进行试点工作,4720人参加失地保险。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保障金额达1574万元。完善就业服务三级网络,初步形成城乡统筹就业新格局。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5%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以创建首都文明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化礼仪宣传教育为重点,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评选“建设新城区通州百颗星”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学习新时代的道德楷模孟宪峰,争做孟宪峰式“好公民”、“好青年”、“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命名表彰一批孟宪峰团支部、少先队。区政府坚持向区人大报告制度和向区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和新闻媒体监督。
  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共办复人大代表建议209件,办复政协委员提案184件,办复质量和效率提高。深入推进“四五”普法。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加大环境综合整治投入力度,城乡日常清扫保洁和垃圾处理状况明显改善,年内组织两次大规模的城市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打防结合,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改善,常年开展创建安全社区、安全村、安全单位工作。坚持开展“法律服务门诊”进社区活动,全区40个社区居委会普遍建立法制图书角。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年内完成五个分指挥中心的建设,科技创安覆盖率达到64%,居民小区的封闭率达到99%的高标准。卫星城地区38个社区警务站全部建成,“一区一警三保安”的社区警务战略落实到位。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2089起,同比上升14%。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101人,打掉犯罪团伙82个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