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州区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2008-04-01    来源:通州区政府

分享:
字号:        

——20061225日在通州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通州区财政局局长   刘汝林

各位代表:

我受通州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通州区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预算约束,严格财政支出管理,深化各项改革,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一)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通州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27000万元。预计完成收入141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11%,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区本级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8070万元,比上年增长7.2%;乡镇(含五个园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2930万元 ,比上年增长28%

(二)区级财力完成情况

2006年区级总财力预计完成376034万元。具体包括:地方财政收入141000万元,市返还资金90749万元,市追加专项资金77468万元,转移支付补助4705万元,上年结转62112万元。

(三)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通州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2006年财政支出预算为213000万元。后经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批准调整为319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区本级支出231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8.7%,乡镇支出8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8%。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按照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入为出”的支出原则,保证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必要公用经费的支出,确保了政权建设的资金需要,实现了农业、教育、科技、卫生支出的依法增长,加大了向社会事业发展薄弱领域的倾斜力度,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投入,公共财政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1.基本建设支出34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6%。主要支出项目包括:农村安全饮水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通州中医医院新院建设、永乐店中学建设、玉桥小学教学楼改造、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政府投资项目前期支出等。

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2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乡镇支出1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47.6%。主要用于税收奖励政策兑现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支出等。

3.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等支出3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为11%,下同),符合法定要求。其中,乡镇支出1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7%。主要用于农村发展二三产业补贴、农村公益事业补助、设施农业建设、优质粮专业镇、农业节水新技术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禽流感防控等。

4.科技三项费及科学事业费支出152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符合法定要求。主要支出有:技术平台建设、科技培训工程、科学技术奖、科普活动、星火培训基地建设、科技企业财政专项扶持等。

5.文体广播事业支出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主要用于全民健身器材更新、图书购置、文化市场管理、“三教庙”后续工程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

6.教育事业费支出40000万元, 比上年增长11.2%,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实现法定增长。其中:乡镇支出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8.6%。主要用于教学设施改造、教师研修中心教学楼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结构工资、配备教师班车、教师培训、减免教科书及学杂费等支出。(2006年,教育总投入预计61404万元。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40000万元、离退休经费7873万元、基建支出4800万元、教育费附加支出5200万元、公费医疗1600万元、住房公积金支出1631万元、取暖费支出300万元)。

7.卫生事业支出12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乡镇支出1200万元,基本与上年持平。主要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费医疗、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农村改水改厕、中医医院设备购置等。

8.税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3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主要用于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经费支出。

9.行政管理费支出4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7%。主要是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经费及增人增资、晋级晋档等增加的支出。其中:乡镇支出18000万元,基本与上年持平。

10.公检法司支出2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7%。主要是公、检、法、司部门的设施改造、设备购置、消防安全、法院审判楼工程款及基层法庭改造、新建派出所等支出。

11.城市维护费支出1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4%。主要用于城市及小城镇市政设施维护养护、城市绿化、环境治理、市政及环保设备购置等。

12.社会保障及社会救济支出1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4.6%。主要支出项目包括城低保及农低保、优抚及医疗减免、医疗救助、退伍义务兵安置经费、社区建设补助及农民养老保险补助等支出。

13.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20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9%。主要是正常经费支出。

14.专项支出6900万元,比上年增长4.6%。主要用于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公路运输管理工作支出等。

15.其他支出35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02.6%。其中:乡镇支出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0.1%。主要是预算调整时,预计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增加支出12000万元(今年若有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全区住房公积金调高个人支出比例增加支出1777万元;另外,今年我区进入偿债高峰期,偿债资金及贷款利息支出5000万元以及乡镇增加的支出等。

16.基金支出2050万元,比上年减少6060万元,减幅74.7%,主要是市级专项农业部门基金减少。

2006年总财力376034万元,总支出319650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收支相抵后结余56384万元。其中:市级专项结转23000万元,乡镇结转11000万元,往来款挂账13400万元,其余为专项基金结余。

(四)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

2006年,围绕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区财政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有力推进了全区重点工程建设。

预算外资金具体收支情况是:预算外资金累计收入188259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本年收入32141万元,上年结转2927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本年收入21021万元,上年结转14514万元;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本年收入14824万元,上年结转662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8384万元(其中:土地批租63937万元、其他4447万元),上年结转1478万元。

2006年预算外资金总支出10799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包括:

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97161万元,主要用于闸桥商业街建设、运河西大街高压线入地、通香路改建、公安消防站建设等重点工程。

2.教育投入4852万元,主要用于北工大实验学院建设、教学设备维修等。

3.卫生投入504万元,重点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设备购置。

4.社会保障投入906万元,重点用于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失业人员管理、临时性救济、社区服务等。

5.城市维护投入2092万元,主要用于污水处理支出。

6.其他支出2481万元,主要是各单位的专项业务费支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字是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初步汇总的,在地方财政决算汇总后,还会有所变化。

二、2006年主要工作

2006年,区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圆满完成各项增收任务,切实保证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支出的依法增长,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财政各项改革,全面完成了人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坚持依法聚财,财政收入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及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支持总部型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着力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扩大融资担保范围,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强财源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创新征管机制,强化税源监控,实施重点税源户台账式管理。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积极协调北京卷烟厂等落地企业属地纳税。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查处税收违法行为,大力清缴欠税,净化税收征管环境。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加大对重点单位的催收催缴力度,严格实行票款分离制度,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充分调动乡镇和工业园区培育财源、协税护税的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乡镇和工业园区预计实现税收32.7亿元,占总税收的73.8%,是全区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投入,新城区功能不断完善

按照新城建设的总体部署,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投入财政性资金7.1亿元(自2004年政府投融资平台成立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达21.88亿元),纳入投融资平台统一调度,聚焦使用,有力保障了新城建设需要。北关高架桥、运河大桥、宋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完工。健全适应新城区城市管理发展要求的资金投入机制,保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财政基本投入。支持了运河城市段景观改造、城市道路以及重要节点的绿化美化建设,城市环境得到改善。保障水电气热等能源建设资金投入,新城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三)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力度,全年投入到乡镇及农村各项事业的预算内资金突破18亿元。建立新农村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制定实施《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村级公益事业等专项补助资金实施细则》,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和有效使用。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97000余农户直接受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投入资金3.4亿元,重点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和观光农业发展,全面完成3.5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96亿元,全面完成301个村的安全饮水改造工程,为78个村庄安装太阳能路灯,建成4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全面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投入资金6.3亿元,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以及教、科、文、体等方面投入,农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四)加大公共事业投入,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和谐社会建设深入开展。多方筹措社会保障资金2.8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区群众的基本需求。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和社会保险覆盖面,着力改善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统筹安排各项再就业资金,确保各项再就业政策的落实,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向二、三产业转移1万余人次,7477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新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断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全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及取暖费补助标准。认真落实区政府办实事各项资金需求,有力保障了各项实事的顺利实施。大力支持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落实社区居委会和农村基层公益事业补助资金,加大街区改造资金投入,和谐社会建设能力得到加强。

加大教科文等社会事业投入,公共保障能力明显加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年教育投入达6.1亿元。进一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潞河国际教育学园、北京二中通州分校、教师研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北工大实验学院、史家小学通州分校等项目建设顺利,新城区教育水平得到提升。着力改善农村地区教育保障水平,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津贴,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为教师办实事力度,安排教师体检,为农村教师购置校车。落实财政资助减免政策,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加大科技投入,重点用于新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新农村科技培训网络以及星火培训基地等建设。加大文化投入,全年新建图书室、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123处,丰富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保证了三教庙及清真寺等文物修缮资金的落实,支持了京杭大运河文化节系列活动的开展,新城文化品位得到提升。

合理安排行政政法投入,社会稳定得到巩固。投入资金1.4亿元,在保证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上,重点支持政法系统信息化、基层公安派出所标准化、基层政法队伍等建设,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提高政法部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五)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依法理财水平明显提高

全面完成一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根据年初人代会要求,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完成一级预算单位账户清理的基础上,全区64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现国库集中支付。

部门预算管理改革逐步深入。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成部门预算新旧科目数据转换工作,2007年部门预算全部实现新科目编制。积极搭建市与区县财政统一预算管理平台,基本实现基础信息库、部门预算等信息资源与市财政预算管理平台信息共享。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的论证和评审,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

政府采购改革进一步深化。不断加强政府采购体系建设,完善采购目录,规范招标程序,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全年政府采购金额2.9亿元,超额完成1.8亿元的任务,资金节约率达8%。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力度,认真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实施《通州区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规定》、《通州区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监督考核办法》,政府采购工作更加规范、透明、高效。

积极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完成全区316家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的清查工作,全面摸清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家底和闲置资产状况,为推动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建设政府公物仓,搭建了政府罚没物资和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管理的平台。已接收罚没车辆45辆,置换、调拨、调剂办公设备等物资236件,避免了重复购置,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初步实现罚没物资的规范化管理和闲置物资的有效利用。

(六)多方筹措资金,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一是妥善解决八通轻轨注册资本金问题。为改善交通质量,提升新城品位,2002年我区与市政府达成协议,共同建设八通轻轨,协议规定,成立八通轻轨公司,通州区需注入资本金3.6亿元,因财力有限,只以实物投资0.6亿元。经过区政府及财政部门多方协商、积极申请,目前市财政已拨付3亿元,作为八通建设注册资本金,有效缓解了区本级资金的支出压力。二是争取市级资金1.08亿元,解决16号令农转工相关问题。三是积极争取市级资金0.4亿元,解决了多年来基金会欠账问题。

(七)严格依法理财,财政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严格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制订实施《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意见》,不断扩大项目评审范围。全年已评审项目146项,送审金额17.6亿元,审减金额3.5亿元,审减率达19.9%,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加强财政监督执法力量,成立财政监督检查所。重新修订《通州区财政监督检查实施办法》,为依法检查提供制度保障。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的追踪问效反馈机制,对专项资金支出进度和使用效益进行跟踪检查,资金拨付和使用程序更加规范。在对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全方位跟踪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对125项市、区两级专项进行检查,保障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有效维护了财经秩序。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政府信贷规模,完善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充实偿债资金专户,逐步消化历史债务,有效规避了政府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2006年是实现新城区建设“三年大变样”的关键一年,过去三年来,财税工作紧紧围绕新城区建设总体部署,坚持依法聚财,科学理财,创新体制,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地方财政收入三年累计达到36亿元,是前五年的1.4倍;总财力三年累计达到82.5亿元,是前五年的1.3倍;地方财政支出三年累计达到78.8亿元,是前五年的1.3倍。同时,三年来财政预算外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也累计达到30.2亿元。财政实力的增强和支出结构的优化,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区人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大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财政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公共财政体系基本建立。认真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完善财政监督制约机制,加强事前评审、事中评审和事后检查,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全区财政事业的全面发展,为顺利实现新城区建设“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财政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总量相对偏小,支出体系不够完善,相对于北京新城区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区级宏观调控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三是资金使用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重“增量投入”轻“存量调整”的现象依然存在,勤俭节约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职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基础工作,逐步加以解决。

三、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

今后五年是加速推进北京新城区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按照高标准、高水平打造新城区基本框架的总体要求,未来五年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5%以上。根据这一总体目标,2007年财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新城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落实新城总体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努力增收节支,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强化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安排如下:

(一)财政收入预算

2007年,区级可支配财力26亿元(不包括2007年市级专项资金及2006年结转资金)。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2亿元,较上年增长15%;市级补助收入9.8亿元。

(二)财政支出预算

2007年财政支出预算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入为出”的原则,财政支出预算安排26亿元。

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监督,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要求,从20071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改革后的政府收支科目将更加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与方向,更加全面、完整、明细的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详见说明)

根据上述要求,按照支出功能分类,具体支出安排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2000万元;国防支出48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5300万元;教育支出410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6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00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1600万元;环境保护支出60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60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200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980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29000万元;其他支出23940万元;转移性支出4800万元。

四、2007年财政工作重点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城区基本框架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于今后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财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争取在新的发展阶段开好局、起好步,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一)大力增收节支,提高财政综合实力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强财源建设,探索建立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不断增强区级综合实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新城产业发展。坚持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功能项目先行,集中财力保障新城重点功能区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打造新城产业发展平台,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符合新城产业发展定位的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二三产业融合的大项目。

加大收支管理力度。加强税收征管,优化财税服务环境,建立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加大税收信息化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税收征管机制,确保应收尽收。严格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监测体系,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硬化部门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逐步构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财力保证新城和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二)加大城市建设管理投入,不断完善新城基本框架

积极筹措和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支持新城主干道路网体系等重点工程建设,保证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大城市建设管理投入,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的投入机制,重点支持绿化美化、垃圾处理、市政供热等城市公共事业发展。积极落实街区建设资金,完善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努力建设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滨水宜居新城。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逐步建立财政支农长效机制,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一是统筹安排资金,逐年增加新农村建设投入,确保2007年区本级财政预算增量的50%以上用于新农村建设。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引导乡镇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规模。二是加强农业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三是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支持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四是加大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重点支持社会保障和教科文卫体等方面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公共财政更多的惠及农民。

(四)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着力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以及城乡救助体系,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二是增加就业和再就业投入,扩大培训范围,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城乡统筹就业。三是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各项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改革工作,研究制定乡镇卫生院发展和扶持机制,减轻城乡居民医疗负担,提高全区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加大教科文体投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进幼教场所及区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支持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薄弱校建设。加大为教师办实事力度。重点支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支持村级文化室、图书馆及休闲场所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业余生活质量。

加强政权政法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科学合理安排资金,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顺利进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支出标准,确保政权政法机关的正常运转。进一步加大司法投入,加强派出所、司法所和城市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投入力度,努力维护全区社会稳定。

(五)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保证财政资金高效运行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部门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指标信息化管理工作,逐步实现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等国库管理改革的有机衔接。

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向纵深发展,研究探索二级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行全区二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

推进政府采购工作。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凡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以上的支出项目,一律纳入政府采购。探索工程修缮类项目纳入到政府采购范围。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努力构建以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供应商监督为核心的全方位监管体系,推进采购工作健康发展。借助公物仓的储备功能和规模效应,推动政府采购由零星采购向批量采购发展,有效节约财政资金。

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充分利用资产清查工作成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程序,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国有资产的动态化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损毁和流失。充分发挥公物仓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平台的职能,完善相关管理办法,逐步规范政府罚没资产、置换资产、闲置资产管理,打破部门所有界限,努力实现重大设施设备共享和闲置资源的合理流转,促进行政资源效益最大化。

深入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继续加强财政专网建设,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专网,建立指标管理系统及综合办公平台,整合基础数据,实行动态管理,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完善投资评审机制,拓宽评审范围,提高审核质量,积极探索推行项目概算、预算、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的全过程评审,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落实大额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及跟踪问效反馈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管,努力提高财政监管水平。加强政府债务统计分析,完善债务预警机制及偿债机制,努力降低政府债务风险。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推进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维护财经秩序。

各位代表,2007年预算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认清形势,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把通州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