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日期:2008-04-01    来源:通州区政府

分享:
字号:        

──在20061225日通州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通州区区长   邓乃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通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过去三年工作的回顾

 

三年来,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达到166亿元,比2003年增长54.3%,年均递增15.5%。税收总额实现44.3亿元,年均递增25.3%,实现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4.1亿元,比2003年增长67.7%,年均递增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三年累计完成319.2亿元,年均递增18.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93.4亿元,年均递增26.3%。外贸出口创汇额实现5亿美元,年均递增52.5%。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势头,基本实现了“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

一、坚持规划先行,发展思路更加明确

把规划作为指导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高标准编制完成了通州新城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着手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划确定了通州新城的功能定位是“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服务新城,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发展目标是“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明确了通州新城“以运河为核心,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了“优化提高一产、二三产业并重、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初步确定了“依法管理、集约利用、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的土地利用原则。初步完成新城范围内11个板块的控制性规划、28个专项规划以及乡镇域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形成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相衔接,新城规划和镇村规划相呼应的规划体系。通过规划编制,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坚持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200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3亿元、78亿元和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114841调整为7.84745.2,基本形成一产结构优化、二产质量提升、三产快速增长的产业发展格局。乡镇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税收贡献占全区的比重达到68.8%,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工业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召开了全区工业发展大会,提出了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明确了工业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2006年工业增加值实现63.3亿元,比2003年增长53.6%,年均递增15.4%。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积极争取园区空间,原有五个园区全部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保留,并整合为一个国家级和两个市级开发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园区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园区发展用地达到31.8平方公里。大力提高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园区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12亿元,三年共建成标准化厂房66万平方米,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举全区之力打造西集开发区,基础设施达到“九通一平”建设标准。三年来,全区共引进亿元以上企业50家,烟草生产配送基地、家居产业示范园、蒙牛乳业生产物流基地、摩比斯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区,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产业聚集效应逐步增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召开了全区服务业发展大会,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推动了全区服务业加速发展。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比2003年增长71.2%,年均递增19.6%。以文化产业、高端商务、现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着力培育宋庄当代原创艺术聚集区,积极运作生态商务园项目,加快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图书出版发行中心、李宁总部、苏宁电器、招商局物流集团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我区。传统服务业得到快速提升,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家乐福、万客隆、易初莲花等著名品牌商业落户通州,改造了中仓餐饮文化街、闸桥商业街区,社区和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取得新进展。房地产业稳步发展,三年累计竣工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质量品位不断提高。

三、坚持建管并重,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坚持基础设施适度超前,三年共开工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45个,总投资达到80亿元,是通州建设史上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最大、开工和竣工数量最多的时期。高标准打造新城道路交通体系。三年累计新建、改扩建道路42条,共计165.2公里,京津公路城市段一期、运河东西大街、宋梁路、京榆路一期二期、玉带河大街等城市主干道路建设完工,北苑立交桥、北关高架桥建成通车,张采路、通马路、漷马路等乡镇公路得到拓宽改造,完成2个铁路道口改造工程,有效改善了城乡交通环境。着力完善市政供应体系。完成城区供水管网并网工程,新铺设自来水管网37公里,基本解决了城区供水紧缺问题;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通州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新铺设天然气管线120公里,燃气入户达到6.5万户;实施了河东新城集中供热项目;新建6110千伏变电站,启动电力强网“0811”工程;架设通信光缆5242芯公里,通讯水平得到提高。高标准建设运河核心区。完成了运河城市段一期河道整治和景观建设,东关大桥、运河大桥竣工通车,改造了运河文化广场和奥体公园,运河两岸绿化美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形成了京东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凉水河、潮白河、萧太后河台湖段等河道改造和生态恢复工程。对通惠河、运潮减河、京津公路、运河东西大街沿线等重点区域进行了绿化美化,改造升级果园环岛等6个街心公园,新建、改建绿化美化面积450万平方米。城市管理取得新进展。成立“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及办公室,开展了拆除违法建设、治理小广告、打击机动车非法运营、清理低端市场等11项专项治理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初见成效。城区范围内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等日常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和管理取得新成绩,出台了规范社区建设的11个文件,初步理顺了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完成22条街巷和33个社区的街区改造工程,改善了一批老旧小区的环境。新成立社区居委会29个,社区服务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方便了居民生活。

四、坚持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按照“三个层次”、“四种类型”确定工作内容和标准,规划先行、试点带动,扎实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各项惠农政策,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资金7539万元,全部免除农业税,三年累计用于农村地区的财政资金达到37.9亿元。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无公害蔬菜、林果花卉、养殖、籽种四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5万亩,带动农户3万户。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农业观光园达到35家。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培育壮大蒙牛、雨润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配送龙头企业。加快聚富苑等七个农民就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农村闲置厂房、土地等资源资产的盘活力度,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完成36条农村道路硬化,总长45.8公里。实施新河与凤港河灌区改造工程,全区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2.7%。完成301个村的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工程,使26.3万农民受益。全区410个村实现了垃圾密闭化管理,六环路以内垃圾密闭化管理率达到100%。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镇村环境明显改善。拓展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完成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基本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面覆盖农村人口目标。新增农村连锁超市150家,群众健身场所247处,文化室、图书室207个。完成250个村的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五、坚持改革创新,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把改革作为激发活力、增强动力的源泉,大力推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职能为核心,调整了20个政府职能部门的151项职责。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取消行政许可事项66项,废止规范性文件98件。以建设科学民主、规范有序的行政决策机制为重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政府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执政水平和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推进农村综合经济体制改革。完成土地确权和税费改革,初步建立起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完成15个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行大额资金专储账户制度,432个村开设了专储账户。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完成181家国有企业及营利性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脱钩、划转,成功进行了81家企业的“调、改、剥、破”工作。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政府公物仓正式启动。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组建园区开发建设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走出一条市场运作、整体开发、定向招商的园区建设之路。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与监督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投融资平台,有效发挥了政府投资的放大作用,实施了非政府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提高了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三加强、三放开”的城市管理新思路,积极探索燃气、自来水、热力等领域的市场化进程,市政道路设施维护、管护的市场化运作取得初步成果。

六、坚持协调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维护全区安全稳定大局。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科技进步,累计实施火炬计划项目7项,星火计划项目11项,获得市、区科技成果奖38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三年累计教育投入15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整合教育资源,教育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撤并38所农村中小学校,新建潞河国际教育学园、潞河中学分校、第一实验中学等11所学校,改建潞州中学、第一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成功引进北工大实验学院、北京二中、史家小学等4所市级名校,全区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统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中心,初步构建起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进优质医疗资源,迁址新建中医医院,于家务乡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美国白蛾等动植物疫情。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京杭大运河文化节,完成通州清真寺、三教庙等文物古迹修缮工程。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人口计生、旅游、档案、史志、地震、气象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8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29.6%和42.1%,年均递增9%和12.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3亿元,比2003年增长83.3%,年均递增22.4%。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3.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养老、失业等五项保险基金收缴率达到90%以上,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3.9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残疾人、特困户等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救助。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三年累计投资25亿元,完成实事122项。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获得“首都文明区”称号。民兵预备役建设、军警民共建工作呈现新局面。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三年累计办复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534件,办复政协建议案6件、政协委员提案546件。全面推进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注重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安全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初步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应急反应能力得到提高。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排查和处置工作,全区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组建专业治安巡逻队,健全专群结合、群防群控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提高了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坚持科技强警,“两所一庭”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治安形势有所好转。全面贯彻实施信访条例,成立社会矛盾排查调处中心,积极化解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维护了全区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三年,是我们落实新城功能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加快产业发展的三年,是全面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调整适应、克服困难、开拓创新的三年,是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三年。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进,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自的岗位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各方面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方方面面关心支持、大力协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通中市属单位和支持通州发展的各界朋友,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三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深深感到:一是必须紧抓机遇,加快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二是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发展,理性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团结一致谋发展;五是必须狠抓落实,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一抓到底;六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百姓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六个必须”是我们这些年抓工作、促发展的深刻体会,也是指导今后发展的成功经验。

三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显不足,产业集中度不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不突出,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还需要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比较薄弱,农民增收较为缓慢;公共服务优质资源不足,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新城建设的需要,社会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各级领导干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环渤海经济圈加快资源重组、实现合作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是北京举办奥运会和后奥运加快重点新城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国内外高端资源向北京聚集、北京资源向郊区转移的关键时期,这些都为我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州新城加快发展,迫切要求实现产业质的飞跃,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深化,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今后五年将步入社会矛盾凸显期,迫切要求加强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走和谐发展之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解放思想、紧抓机遇,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迎难而上,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新的跨越。

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保障,统筹新城和新农村建设,落实新城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促进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开创北京新城区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五大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左右,实现翻一番。税收总额年均递增15%,实现翻一番,力争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实现翻一番,达到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递增20%,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

——新城建设达到新水平

构筑“九横十纵四连通”的道路框架,建成面向区域、快速连通中心城和机场海港的开放型路网体系。形成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市政供应体系。努力为居民提供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以运河为核心,蓝天、碧水、绿廊相辉映,标志建筑为点缀,构筑城市风格完整独特的景观体系。

——农村发展呈现新面貌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镇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村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等12项重点工程全面覆盖,全区新农村建设达到“基本建设型”标准,实现村村环境有变化,户户生活有提高,逐步让农民富裕起来。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8%,达到249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9%,达到1285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民生活安定和谐,共享发展成果。

——宜居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3%以上。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齐全,方便适用,宜居水平不断提高。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产业发展,努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区域,借势发展,大力培育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产业支撑体系,形成现代服务业重点突破、都市工业强力支撑、都市农业快速提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形成三条产业发展带

充分发挥城市产业功能区、经济开发区等空间优势,引导产业集中布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带。以商务总部功能区、文化创意产业区和运河核心功能区等为支撑,构筑运河产业发展带。以台湖产业聚集区、通州经济开发区(东区、西区)、漷县产业聚集区等为支撑,构筑京沈高速产业发展带。以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物流基地、金桥科技产业基地和永乐经济开发区等为支撑,构筑京津通道产业发展带。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充分利用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集约发展和内涵发展。贯彻中央和北京市有关土地利用的政策精神,认真落实土地利用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健全节能降耗指标体系,逐步实行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大力支持发展高效节能项目,严格禁止新增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逐步淘汰技术含量低、占用资源多、污染严重的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再生水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三)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三大主导产业

以文化产业、高端商务、现代物流三大产业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未来五年,文化产业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产业在服务业增加值中占有较大比重。抓住北京市支持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机遇,重点发展出版发行、动漫设计制作、文艺原创与展示交易等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具有一定优势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支持和引导发展高端商务业,依托生态商务园、运河商务中心区、南部产业服务聚集区,引导发展总部商务、金融贸易、专业中介咨询等高端商务业。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引导房地产投资,积极发展楼宇经济。以物流基地为依托,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向总部、交易、结算等环节延伸,提高物流产业贡献能力。同时,抓住机遇,积极规划发展会展业。加强资源整合与规范引导,促进发展高品位文化娱乐和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着力引进大型品牌商业企业,推动商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

(四)坚持园区带动战略,壮大工业三大产业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完善运营机制,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大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促进产业投资,提高园区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以都市工业、光机电一体化、汽车零部件三大产业为重点,努力提高工业发展水平。促进二三产业相融合,发展壮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规模效益好的现代都市工业。与现代物流业相融合,促进都市工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与研发设计、技术培训、展示交易相融合,促进都市工业向高端、高效环节延伸,增强都市工业综合竞争力。依托首都科技和人才优势,支持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市场服务,引导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

二、坚持科学有序、突出特色,全面提高新城建设水平

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生态环境优先和功能性项目优先的原则,创新机制,把握时序,全力建设城市功能完善、高端人口聚集、产业支撑有力、文化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现代化新城。

(一)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把握新城建设时序

新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按照规划的要求,量力而行,控制节奏,保留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严格落实新城规划、“十一五”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强规划执行的公共监督力度,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控制性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落实各项建设任务。按照北京城市建设战略部署,在搭建基础设施框架的同时,逐步把工作的重心向新城全面开发建设转移,选择重点地块示范开发,推动功能区成片开发,梯度推进新城建设。

(二)坚持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完善城市基本框架

着力打造新城路网体系。延伸朝阳北路、通朝大街等进京通道,建设壁富路、徐尹路、潞苑北大街、玉带河东大街、东部发展带联络线等交通干道,构筑“九横十纵四连通”的道路框架,完善道路微循环。配合市有关部门,建设M6线和S6线轨道交通。增加公共停车场地,建设重要节点交通枢纽。着力打造市政供应体系。延伸拓展市政供水管网,实施调蓄水厂、通州新水厂等工程;建设天然气供应管网系统,形成较为完善的天然气覆盖网络;完成旧城供热整合,实施河东热电联供项目;加快推动电力强网“0811”工程。着力打造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文化馆新馆、档案馆新馆、运河博物馆等工程,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东三级甲等医院等设施,加快建设开放式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着力打造城市景观体系。推进重点地块示范起步区建设,形成标志性建筑景观。以运河为核心,完善景观水系,加快实施水系还清工程。着力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构筑点线面相呼应的城乡绿色网络。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治理大气污染,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三)加快市场化开发进程,启动重点功能区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投资,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市开发机制,通过重点功能区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带动城市发展。继续开发建设运河核心功能区。完善运河两岸基础设施,迁建北关分洪闸,改造西滨河路,推动运河源头岛及两岸重点地块开发,建设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的现代文化商务中心。高标准建设生态商务园。在新城西北部温榆河沿岸,规划建设低密度、园林式、高科技、总部型的生态商务园。建设温榆西路、朝阳北路东延等路桥设施,为商务园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加快市场化开发进程。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在京哈高速以北、六环路东侧,依托宋庄当代原创艺术和三辰动漫等项目,加快建设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优先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创新开发运作机制,提供优质服务,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坚持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的方针,以新城开发带动旧城改造,通过旧城改造盘活存量土地,挖掘发展空间,形成新城旧城比翼互动的良好局面。通过捆绑开发、定向安置等方式,着力推动南北大街、北苑地区、运河两岸、中山街等重点地段的旧城改造和新城规划范围内的旧村改造。

三、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营造良好宜居环境

树立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理念,形成与新城建设相适应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和社会化。

(一)健全城市管理体系

完善管理责任体系,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制,明确城市管理主体,进一步理顺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努力做到权责清晰、分工合理、无缝衔接。完善指挥协调体系,建立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强化集中统一指挥功能,加强部门协调,整合执法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完善城市运行保障体系,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城乡道路、市政设施的维护管护,保障水、电、气、热等设施安全高效、供应充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

(二)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公用事业社会化、市场化进程,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建立城市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努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成果,积累经验,改进工作,逐步建立起专项治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部门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运转高效、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

(三)全面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借助奥运契机,全面推进新城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坚持公交优先,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运力,建设大型公交换乘枢纽和客运站点,提高公共交通承载力和便捷度。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科学引导过境交通,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加强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地区综合整治。充实管理力量,做好基础工作,加大执法力度,集中治理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交通干道沿线、景观区周边、尚待开发地区的空间保护和执法,严禁私搭乱建、违法占地等行为。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清理整顿低端市场,对各类有形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加强工商执法,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各类市场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合理控制流动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建立区、镇、村三级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制,实施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综合管理,加强动态监控,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扎实推进社区建设

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做好社区基层组织工作,充实社区居委会力量,积极培育社区群众性组织。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实现对社区内居民和群众性组织的规范管理。提高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创新社区居委会工作方式,强化社区管理和综合服务功能。合理配置社区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效组织社区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社区群众性活动,积极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提高社区居民认同感和参与度。推动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统筹生活小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促进邻里和谐和社会文明,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坚持城乡统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把新农村建设与新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工作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做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争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万亩。推动“一村一品”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发展镇村工业和服务业,加快农民就业产业基地建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力争每年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1万人次以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以镇村路网建设、危旧桥改造和村内道路硬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全部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体育健身场所、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和农村安全饮水、户厕改造、垃圾密闭化等12项重点工程。倡导农村能源多样化,鼓励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积极推广沼气和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扩大农村公共服务覆盖面,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加快建设特色小城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支持鼓励区位条件优越、规划基础较好的乡镇,示范性建设新型小城镇。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功能,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引导发展镇村工业和服务业,努力建设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小城镇,使小城镇成为聚集周边资源、促进农民就业、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农民群众享受物质文化生活的镇域服务中心。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围绕农民的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的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组织发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和科技服务,加强民主管理,培养文明乡风,在生产发展和环境改善的过程中,逐步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风险意识、团结互助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培养具有较高就业技能、较强时代精神的新型农民。

(五)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以“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为基本方向,扩大试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筹建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纠纷仲裁庭,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维护农民利益。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转变,适时推进社区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动员全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财力向农村倾斜力度。在落实财政预算内法定增长的基础上,每年在区级财政预算超收部分中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各乡镇也要将财政留成基本需求外的资金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要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集的推进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五、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和谐通州

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出发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新通州。

(一)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加大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整合职教资源,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学校,努力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基地。积极引进高等院校,适度发展高等教育。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以满足全区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全面加强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大力弘扬运河文化,加强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运河文化旅游,适时举办大运河漕运节,积极参与大运河申遗活动,全力塑造运河文化品牌。以奥运会为契机,加快体育场馆和公共健身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健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医疗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大力引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对城区二级医院进行功能和布局调整,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改革社区常用药品采购供应机制,实现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逐步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残疾人工作,完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广播电视、气象、档案、保密、人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

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拓宽城乡就业渠道,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村镇就业服务组织网络。启动五年两万社区就业岗位开发计划,大力开发社会公益型就业岗位。深化再就业援助制度,完善“一对一”帮扶长效机制,加强对“4050”失业人员、农转居人员、享受低保待遇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健全劳动者培训体系,对城镇失业人员、转移就业农民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协调发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络。继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扩大覆盖面。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构建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贯彻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增强优抚保障能力。

(三)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巩固和发展首都文明区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区”。搞好双拥共建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侨务和对台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引导全区干部群众学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完善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增强新城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地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努力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坚决防止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以指挥系统、“四张网”防控系统、打击系统和信息系统为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有效遏制刑事案件多发势头,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建立健全基层信访机构,充分发挥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作用,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努力保持全区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

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项任务,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改进管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在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把政府工作的重心转到制定标准、提供公共产品、创造公平环境和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服务上来。从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入手,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全面推进政府与行业协会分开,逐步将应由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转交、委托或授权给行业协会。努力改善社会管理,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坚持依法行政

切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强化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坚持依法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切实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区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涉及法律法规方面的重大决策,事前要听取法律顾问的意见。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制度,严格政府和各个部门文件制发。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按法定程序执法,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权益。

(三)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合理界定政府的决策权限,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并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要实行社会公示或者听证。各项决策都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群众的意愿,都要考虑实际效果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正确的决策得到全面落实。

(四)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按照廉政、为民、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的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深化财政管理、行政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改革。推进基本建设“阳光工程”和政务公开,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的监督。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贯彻执行《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关于2007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各位代表,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2007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实现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至关重要。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和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把握大局,突出重点,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007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0%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明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新城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一批道路工程,建设完成通香路一期、京津公路城市段二期、玉带河东大街、通朝大街、通胡大街等工程,完成区内铁路道口改造工作。启动一批工程建设,实施温榆西路、潞苑北大街一期、潞苑东路、内环路、壁富路、朝阳北路东延一期、通顺路城市段、徐尹路、觅西路、张凤路北延等工程。推进一批项目前期手续加快办理,加快北运河西滨河路、怡乐西路北段、京榆路三期、张采路北延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度。实施一批市政设施项目,对旧城区部分区域燃煤锅炉进行整合改造,力争实现三河热电厂向河东新城供热。新建、改建张家湾、宋庄、台湖等变电站。推动河东污水处理厂项目进程,完成全区垃圾密闭化管理工作,建设西田阳垃圾填埋场二期和梨园垃圾中转站。着手启动城区重点地块、重点项目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的包装推介,力争在重点地块示范性开发方面取得突破。

二、加速推动产业发展

推动城市重点功能区的开发建设进程。组建生态商务园一级开发公司,研究扶持政策,力争在引进知名总部企业方面实现突破。做好三辰动漫项目服务,完成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加快园区相关规划编制报批,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标准化厂房面积20万平方米。加大产业项目推动力度,力争2007年初有一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工作的重点,在引进符合新城定位、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上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做好已入区项目的服务工作,促其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园区(含物流基地)产业性投资要力争实现4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85亿元,税收突破8亿元。

三、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构建农产品储藏加工配送网络,新建农村连锁超市50家。力争全面完成基本建设型村庄主干路建设。完成农村安全饮水三期工程,实施宋庄水源保护地工程和新河灌区再生水利用四期工程。抓好第二道隔离地区绿化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建设。完成80个村太阳能路灯安装和10个村的沼气、秸秆气化工程。改造户厕1.5万个。完成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

四、全面加强城市管理

初步建立权责清晰、无缝衔接、协调有力的城市管理新机制。着力优化公共交通,加快公共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加快公共停车场站建设,强化交通执法,集中力量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继续推进环境整治,拆除主要大街两侧及重点整治区违法建设,完成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的拆除工作,规范新华大街、新华南北路、运河西大街、玉带河大街等15条大街的户外广告管理。完成城区主要大街建筑物外立面粉刷油饰工作,集中整治宋庄航空噪音区内的3个村庄和京秦、京承铁路沿线环境。继续推进街区建设,完成老旧社区(小区)的街巷改造任务,完成20个社区的规范建设工作,改进和完善街道“一站式”办公大厅。加快楼门建设,打造一批精品社区。

五、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农村综合经济体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等领域的改革。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开展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改革。创新新城开发、市场化融资、城市管理、园区产业准入和退出等方面的新机制。加强政策研究,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创意、高端商务等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完善推动旧城改造、征地拆迁、劳动就业等重点工作的相关政策,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完成科技综合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台湖学校、龙旺庄学校、于家务中学等项目建设,继续引进市里名校到我区办分校。调整职业教育布局,启动通州区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薄弱校建设,继续组织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完成全区教育信息网建设,高标准实现“校校通”。启动文化馆新馆工程,新建一批基层文化室、图书室,推进基层文体活动中心建设。筹建公共卫生中心一期,开工建设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中医医院竣工并投入使用。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全面推进科技创安,实施看守所建设工程。围绕解决群众出行、就医、流动人口管理、环境整治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向社会公开承诺办好一批实事。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的成就令人瞩目;展望未来,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勤勉务实,为把通州建设成为富裕、文明、优美、和谐的现代化新城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词语解释

 

1.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

一河两翼:通州新城以运河为纽带,运河西岸改造提升旧城,运河东岸聚集城市新增功能,新城旧城比翼互动、协同发展。南拓东进:通州新城的空间发展方向,南部以通州外环路、京塘公路为界,东部以六环路为界向外拓展,与亦庄新城、国际空港联动,形成新的发展空间。组团发展:以六环路、京哈高速路、通州外环路及京塘公路为分界线,在空间上形成六大功能组团。

2.一个国家级和两个市级开发区

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是指中关村科技园通州园,由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和原环保产业园区组成,环保产业园区更名为金桥产业基地。两个市级开发区是指通州经济开发区和永乐经济开发区,原通州开发区和西集开发区合并为通州经济开发区(东区、西区)。

3.九通一平

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九通是指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备;一平是指土地平整。

4.电力强网“0811”工程

为满足奥运会安全供电需求,从20067月至200811日,北京电力公司计划用18个月的时间,投入221亿元,增加全市主网变电容量2459万千伏安,此项计划命名为“迎奥运电力强网‘0811’工程”。工程涉及我区新建和改建变电站18座,输电线路45公里,配电线路397公里,总投资约20亿元。

5.三个层次、四种类型

是通州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三个层次:新城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地区;小城镇、开发区周边和中心村地区;距小城镇和开发区较远,规划保留的广大农村地区。四种类型:基本建设型;建设提高型;建设达标型;农村向社区转变型。

6.三加强、三放开

三加强指加强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职能、政府部门专业管理职能和社区居委会自身建设。三放开指放开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

7.公共服务

是指在社会发展领域中,以满足公众基本需求为主要目的、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以公共资源为主要支撑、以公共管理为主要手段的服务形式。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内容。

8.社会管理

通常指社会事务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9.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指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年增长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年增长率;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逐步增长。

10.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级:指潞河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新华医院等。二级: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三级:指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卫生室。

11.普法依法治理

普法指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自觉学法、用法。依法治理是在普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指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地方、行业和基层事务,以实现公共管理法治化的活动。

12.两所一庭

两所是指基层司法所、基层派出所、一庭是指人民法庭。

13.九横十纵四连通

是新城规划范围内的道路框架体系。九横:京平路、徐尹路、潞苑北大街—京榆旧路、新华大街—通胡大街、运河西大街—运河东大街、潞西路—通香路、漷马路、于觅路、九德路(南段)。十纵:壁富路、通顺路—新华南北路—通马路、九德路(北段)、张采路北延—张采路、张凤路北延—张凤路、漷永路—觅凤路—柴小路、东部发展带联络线、任李路—宋郎路、右堤路—通柴东路、觅西路。四连通:新城外环路、京津公路、温榆西路—西滨河路、六环辅路。

14.新农村建设12项重点工程

是通州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具体为:村主干路建设、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农村户厕改造工程、垃圾密闭化管理、有线电视村村通、远程教育服务网点、农村便民连锁超市、农村便民连锁药店、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区级文明村创建。

15. M6线、S6线

是北京市规划建设的两条轨道交通线。M6线从朝阳北路进入通州,经北关环岛转向东南,沿西滨河路穿过玉带河大街,在玉带河大街以南向东跨越运河,沿运河东大街到达新城东边界。同时在北关环岛分出M6支线向东北延伸,到达宋庄。S6线是一条连接北京东部发展带的轨道交通线,北起密云,向南经怀柔、顺义、通州,到达亦庄。

16. 4050人员

指的是男性50岁、女性40岁以上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

17. 四张网

是对北京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巡逻防控网、社区防控网、治安防控网、内保防控网的简称,是针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而编织的具有立体性、层次性、平行性、整体性的全时空防控体系框架。

18.公共产品

指可供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产品,如基础设施、义务教育等。公共产品是实现国家职能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物质条件,这类产品难以通过市场来提供,通常由政府公共支出来保障。

19.第二道隔离地区

第二道隔离地区的规划范围为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及市区边缘集团外界至规划六环路外侧1000米,涉及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大兴、房山、门头沟、昌平、顺义10个区,总用地面积1650平方公里。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