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带来新变化

来源 : 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9-08-07 14:47

从2018年3月“9+N”35个政策,到2019年2月“9+N”2.0版114个政策,一年多来北京持续深化改革,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强”营商环境。

一、营商环境多项指标进入“1时代”

北京始终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19年以来,召开市级专题调度会60余次,部门间协调会200余次,高效协调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改革问题,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多层次全覆盖的改革推进格局。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强监管等多方面改革,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开创性、有影响力的政策。尤其是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突破,大力推进“一窗、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大幅度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便利化水平,营商环境多项指标在全国率先进入“1时代”。

“一网通办”。开办企业实现“全程网上办”,同时将申请营业执照、公司公章、申领发票、社保登记4个环节精简为1个环节,办理时间由8天减至1天。

“一窗受理”。将登记、税务分别办理整合为统一办理,市区两级设立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182个,办理环节由3个精简为1个、办理时间由9天减至1天,最快45分钟办结。

“最多跑一次”。实现5类119项办税业务“最多跑一次”、112个纳税事项“全程网上办”、7类300余项涉税业务“全市通办”,将纳税时间由142小时减少为110小时。

二、率先大胆改革

一直以来,企业对办理建筑施工许可手续多、时间长反应强烈,对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也充满期待。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积极对标国际一流,大胆探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成立由14个部门组成的专班,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如今,新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办理建筑许可环节由22个减至5个,办理时限也由137.5天压缩至20天。

在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在全国率先建立进口“提前申报”容错机制,大幅压缩企业通关时间;在全国率先将出口退税申报、企业注册备案等6类业务整合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为一站式出口退税的“北京样板”并在全国推广,截至6月底累计退税达10.96亿元。

在获得电力方面,在全国率先推行小微工程水电气接入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小微工程水、气、热、通信等市政公用设施办理环节均压缩为2个,办理时间压缩为4个工作日以内。

在获得信贷方面,在全国率先实行动产担保统一登记,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动产抵押登记全部统一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实现企业抵押在一个系统登记、一个框架监管,大幅提高动产担保效率。

在执行合同方面,实行5类商事纠纷网上直接立案,实现立案24小时不“打烊”。设立北京互联网法院,实行互联网案件全流程在线办理。立案平均时间缩短至4天,司法效率大幅提高。

在办理破产方面,成立北京破产法庭,平均审理时长减少5.6天,优先采用破产网络拍卖,破产成本减少5%。

三、增强企业获得感

为了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北京市开展多轮集中督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暗查暗访,并通过窗口培训、企业座谈、第三方调查等多种方式,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推进各项改革政策落实,最大限度增强企业获得感。比如,编制了“9+N”政策2.0版问答题库,开展“千人千题”考试;高质高效组织政策宣讲和培训1900余场,累计培训约30万人次。

经过前期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北京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正在转化为企业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建筑许可、工程招投标、跨境贸易等领域改革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20余亿元。

同时,城市的创新创业力量持续壮大,市场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2017年98家、2018年200家,目前达到2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万家,实现翻番。2019年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88家,吸收合同外资140.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同比均有增长。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在一网通办、综合窗口、“四减一增”(减事项、减材料、减次数、减时限、增强公开透明度)、事中事后监管、智能场景应用、法治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